本發明屬于薄膜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包裹茶籽油的可食性抗菌薄膜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可食用膜是指以天然可食性大分子物質為基質,通過添加可食的交聯劑、增塑劑等物質,使分子間產生相互作用力而形成的具有大分子相互交聯的網絡結構的薄膜。可食性膜作為食品包裝材料,主要通過阻止氣體、水氣等的遷移以及溶劑與溶質之間的相互擴散,可與食品表面直接接觸,避免食品在貯藏與運輸過程中發生風味以及質構等方面的變化,起到保證食品的品質,延長食品貨架期的作用。
殼聚糖因其獨特的分子構造,和良好的成膜特性、抗菌性、無毒性、可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豐富的原料來源等特點,大多采用殼聚糖為成膜基質。盡管殼聚糖膜具有一系列優異的特性,然而由于其親水性高、阻水性差、機械性能不佳等缺點,極大地限制了它的應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性能良好的包裹茶籽油的可食性抗菌薄膜及其制備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包裹茶籽油的可食性抗菌薄膜,其特征在于,將茶籽脫殼粉碎預處理,酶解,石油醚萃取,破乳,回收石油醚,得到茶籽油;其次,采用殼聚糖、甘油、玉米蛋白成膜物質,將茶籽油分散在成膜物質中;最后,流延成膜,得到包裹茶籽油的可食性抗菌薄膜。
所述的包裹茶籽油的可食性抗菌薄膜,其特征在于,其由如下步驟制備而成:
(1)將茶籽采用自來水清洗干凈,50-60℃低溫烘干,脫殼,得到茶籽仁;將茶籽仁采用粉碎機粉碎,過80-100目篩,50-60℃低溫烘干,得到茶籽仁粉;
(2)將茶籽仁粉加入去離子水中,60-65℃超聲震蕩20-30min,采用乙酸-乙酸鈉緩沖溶液,調節體系ph為4-5,加入纖維素酶、果膠酶和蛋白酶,60-65℃恒溫攪拌酶解反應6-8h,100-105℃恒溫攪拌15-20min滅酶,以3500-4000r/min的速率離心12-15min,留上清液;
(3)將上清液每次采用3-4倍體積的石油醚萃取2-3次,合并石油醚相;將石油醚相靜置20-24h,以3500-4000r/min的速率離心30-40min,留上清液;將上清液置于70-75℃的恒溫水浴中攪拌加熱20-30min,45-50℃真空條件下加熱20-30min,減壓蒸餾回收石油醚,得到茶籽油;
(4)將殼聚糖加入到90-100倍重量份的冰乙酸溶液中,35-40℃下恒溫磁力攪拌5-6h,使其充分溶解;加入甘油、玉米蛋白和甲基纖維素,繼續恒溫磁力攪拌60-80min,加入茶籽油、乙酰甘油酯和吐溫-80,以800-1000r/min的速率剪切分散20-30min,抽真空至真空度為0.08-0.1mpa,減壓脫泡1.5-2h,得到成膜液;
(5)將膜液流延至玻璃平板上,50-60℃干燥,揭膜,然后在相對濕度為80-90%、溫度為45-55℃的恒溫恒濕箱中保存20-40h,得到包裹茶籽油的可食性抗菌薄膜。
所述的包裹茶籽油的可食性抗菌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乙酸-乙酸鈉緩沖溶液由等體積的0.1mol/l的乙酸溶液和0.1mol/l的乙酸鈉溶液混合配置得到。
所述的包裹茶籽油的可食性抗菌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茶籽仁粉、纖維素酶、果膠酶和蛋白酶和去離子水的質量比為1:0.008-0.01:0.01-0.012:0.002-0.003:6-8。
所述的包裹茶籽油的可食性抗菌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的冰乙酸溶液為體積分數為1%的冰乙酸溶液。
所述的包裹茶籽油的可食性抗菌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殼聚糖、甘油、玉米蛋白、甲基纖維素、茶籽油、乙酰甘油酯和吐溫-80的質量比為1:0.25-0.3:2-3:0.2-0.25:0.08-0.12:0.1-0.12:0.06-0.08。
通過上述的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將茶籽清洗、脫殼、粉碎過篩和烘干等預處理,得到茶籽仁粉,能將將茶籽細胞破碎,減小茶籽的粒度,增加其表面積,增加物料與酶液接觸面積,提高酶的作用效果,從而提高提油率。本發明采用纖維素酶、果膠酶和蛋白酶復合酶酶解,可以使得細胞壁與胞內網絡結構能夠更徹底地降解,從而提高提油率。本發明采用殼聚糖、甘油、玉米蛋白成膜物質,將茶籽油分散在成膜物質中得到膜液;茶籽油與殼聚糖的羥基以共價鍵相連,一方面降低了殼聚糖親水性,改善了可食性抗菌薄膜的阻水性能,另一方面茶籽油具有優異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茶籽油緩慢釋放,能持久的抑制或防止微生物生長,防止食品酸敗;本發明由生物高分子如殼聚糖、玉米蛋白和茶籽油等,其被食用后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可被人體消化吸收,甚至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的包裹茶籽油的可食性抗菌薄膜,其由如下步驟制備而成:
(1)將茶籽采用自來水清洗干凈,60℃低溫烘干,脫殼,得到茶籽仁;將茶籽仁采用粉碎機粉碎,過80目篩,60℃低溫烘干,得到茶籽仁粉;
(2)將茶籽仁粉加入去離子水中,65℃超聲震蕩30min,采用乙酸-乙酸鈉緩沖溶液,調節體系ph為5,加入纖維素酶、果膠酶和蛋白酶,65℃恒溫攪拌酶解反應6h,105℃恒溫攪拌20min滅酶,以4000r/min的速率離心15min,留上清液;
(3)將上清液每次采用3倍體積的石油醚萃取3次,合并石油醚相;將石油醚相靜置24h,以4000r/min的速率離心40min,留上清液;將上清液置于75℃的恒溫水浴中攪拌加熱30min,50℃真空條件下加熱30min,減壓蒸餾回收石油醚,得到茶籽油;
(4)將殼聚糖加入到100倍重量份的冰乙酸溶液中,40℃下恒溫磁力攪拌6h,使其充分溶解;加入甘油、玉米蛋白和甲基纖維素,繼續恒溫磁力攪拌80min,加入茶籽油、乙酰甘油酯和吐溫-80,以1000r/min的速率剪切分散30min,抽真空至真空度為0.1mpa,減壓脫泡2h,得到成膜液;
(5)將膜液流延至玻璃平板上,60℃干燥,揭膜,然后在相對濕度為90%、溫度為55℃的恒溫恒濕箱中保存24h,得到包裹茶籽油的可食性抗菌薄膜。
本實施例的步驟(2)中乙酸-乙酸鈉緩沖溶液由等體積的0.1mol/l的乙酸溶液和0.1mol/l的乙酸鈉溶液混合配置得到。
本實施例的步驟(2)中茶籽仁粉、纖維素酶、果膠酶和蛋白酶和去離子水的質量比為1:0.008-0.01:0.01-0.012:0.002-0.003:6-8。
本實施例的步驟(4)中的冰乙酸溶液為體積分數為1%的冰乙酸溶液。
本實施例的步驟(4)中殼聚糖、甘油、玉米蛋白、甲基纖維素、茶籽油、乙酰甘油酯和吐溫-80的質量比為1:0.25-0.3:2-3:0.2-0.25:0.08-0.12:0.1-0.12:0.0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