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茶葉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鉛和銅是茶葉中令人廣泛關注的兩種重金屬元素。鉛是一種高蓄積性、多親和性的生理性和神經性毒物,幾乎對人體所有重要的器官和系統都會產生毒害,如中樞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生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其中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毒害尤為嚴重。對兒童來說,即使微量的鉛污染也會損害其神經系統,影響兒童的行為和智力水平。銅雖是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但攝入量過多時,對人體也會產生嚴重影響,如腹痛、頭暈、惡心、嘔吐、腹瀉、心動過速、呼吸困難、貧血等,甚至導致腸胃出血、肝和腎功能失調等。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對鉛和銅每周的允許攝入量均制定有嚴格的標準,鉛不得超過0.025mg/kg體重,銅為0.05~0.5mg/kg體重。
茶葉是一種健康飲料,其衛生狀況倍受消費者關注。我國曾規定,茶葉中鉛和銅的最高允許含量分別為2和60mg/kg。雖然,國家標準于2005年作了修訂,鉛的最高允許含量提高到5mg/kg,并取消了銅的強制標準[5]。但近年來,茶葉重金屬含量,特別是鉛含量逐漸升高的趨勢仍是茶葉衛生質量安全的焦點之一。茶葉中的鉛和銅的主要來源有:1、茶樹根系吸收土壤鉛和銅,經由茶樹枝體遷移,蓄積賦存于茶葉葉片內部;2、道路或建筑揚塵、大氣飄塵、氣溶膠中的鉛和銅經干濕沉降吸附于茶葉葉片表面;3、茶葉的加工過程中帶入的鉛和銅,包括攤晾茶葉、炒茶鍋、揉捻、外包裝等。
土壤鉛和銅對茶葉的影響只能通過種植地的選擇來進行改進,然而在加工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更好的加工方法,來有效將低茶葉中的鉛和銅含量,此為本發明的發明背景。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在茶葉的加工時,減少茶葉中鉛和銅的含量,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茶葉的加工方法,通過此方法加工出的茶葉,其中鉛和銅的含量遠低于國家規定的安全標準。
本方案中的一種茶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鮮茶葉清洗:將一芽一葉的鮮茶葉放入20~25℃的清洗液中浸泡30min,所述清洗液包括:13%淀粉、5%二氧化硅、82%水,然后取出鮮茶葉用水沖洗3次;
步驟二、萎凋:將清洗后的鮮茶葉均勻攤放在竹筐上,攤放厚度為2cm,在竹筐的下方用熱風機加速茶葉中水分的去除,熱風機的吹風溫度為40~45℃,萎凋時間為6~8h;
步驟三、蒸汽殺青:將經過萎凋后的茶葉用250~270℃的蒸汽進行殺青2~4min,殺青后攤晾回潤;
步驟四、烘干:將殺青后的茶葉放入烘干機內進行烘干,烘干溫度為60~65℃,烘干時間為10~15min;
步驟五、做形:將烘干后的茶葉取出自然攤放10min進行回冷,然后再放入理條機中做形;
步驟六、提香:將做形后的茶葉讓入提香機內,提香溫度為110~135℃,提香時間為15~30min。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
之所以選擇一芽一葉的鮮茶葉,這是因為越嫩的茶葉,其中含有的鉛離子和銅離子越少。用淀粉、二氧化硅和水混合而得的清洗液對茶葉進行浸泡的過程中,由于淀粉含有活性羥基和糖苷鍵,二氧化硅為無機分子,通過溶膠-凝膠法可以將淀粉和二氧化硅融合而成復合微球,此復合微球能吸附鉛離子和銅離子。因此,浸泡的過程可以減少茶葉表面的鉛離子和銅離子,在浸泡完成后,用水通過對鮮茶葉進行沖洗,可以更加徹底的清除茶葉表面附著的灰塵,這部分灰塵中附著有鉛和銅離子,并且還能將部分農藥殘留也進行有效的清除。
清洗完成后,再對茶葉鮮茶葉進行萎凋,將茶葉放置于竹筐上,可以避免其與金屬容器的接觸,減少吸收鉛和銅的機會。由于加工過程中鉛和銅的污染主要來源于和金屬加工設備的直接接觸,而根據研究,而水分含量越多的茶葉,會吸收越多的鉛離子和銅離子,因此在萎凋的過程中,需要在竹筐的下方用熱風機可以加速茶葉表面水分的去除。
現在大多數的殺青都是利用滾筒機,但是茶葉在滾筒機內和金屬制滾筒會進行長時間的接觸,容易吸收大量的鉛離子和銅離子,因此在本發明中,采用蒸汽殺青的方式可以減少鉛離子和銅離子的污染。
在殺青后進行烘干,可以去除蒸汽殺青過程中附著在茶葉表面的水分,而且烘干的溫度需要比萎凋更高,這是因為需要將茶葉的含水量控制在20%以下,這樣便于后續的做形和提香操作,而且水分越少,其吸收鉛離子和銅離子的能力越低,可以有效減少后續加工中鉛離子和銅離子的污染。
傳統的茶葉都是需要用揉捻機進行做形,研究表明,在茶葉的加工過程中,以揉捻對茶葉鉛和銅污染的程度最重,這是由于在加工時揉捻程度較重,茶汁溢于葉坯后與機具接觸而有所損失,由此帶走的鉛和銅高于因機具污染所增加的鉛和銅所致。本發明中,不采用揉捻機做形,通過采用理條機來對茶葉進行抖動做形,由于烘干步驟中,已經去除了茶葉中大部分的水分,然后將茶葉放入理條機內時,會更快的做形,并且和理條機的接觸時間較短,從而污染較少,將做形后的茶葉讓入提香機內,對茶葉進行最后步驟的加工,提香后即可取出裝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茶葉加工方法,不同與傳統的工藝技術,主要體現在先用淀粉、二氧化硅和水的混合液清洗茶葉,做形前對茶葉進行烘干,去除其水分,有助于在做形時減少理條機對茶葉的污染,本發明可以有效降低茶葉加工過程中的鉛離子和銅離子的污染,保證了茶葉的食用安全。
進一步,所述步驟二中,熱風機的吹風溫度為42℃,萎凋時間為7.5h。
進一步,所述步驟三中,殺青的蒸汽溫度為255℃,殺青時間為3min。
進一步,所述步驟四中,烘干溫度為61℃,烘干時間為12min。
上述步驟的操作參數為最優選擇,可以最大化降低加工過程中鉛離子和銅離子對茶葉的污染。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茶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鮮茶葉清洗:將一芽一葉的鮮茶葉放入20℃的清洗液中浸泡30min,所述清洗液包括:13%淀粉、5%二氧化硅、82%水,然后取出鮮茶葉用水沖洗3次;
步驟二、萎凋:將清洗后的鮮茶葉均勻攤放在竹筐上,攤放厚度為2cm,在竹筐的下方用熱風機加速茶葉中水分的去除,熱風機的吹風溫度為40℃,萎凋時間為6h;
步驟三、蒸汽殺青:將經過萎凋后的茶葉用250℃的蒸汽進行殺青2min,殺青后攤晾回潤;
步驟四、烘干:將殺青后的茶葉放入烘干機內進行烘干,烘干溫度為60℃,烘干時間為10min;
步驟五、做形:將烘干后的茶葉取出自然攤放10min進行回冷,然后再放入理條機中做形;
步驟六、提香:將做形后的茶葉讓入提香機內,提香溫度為110℃,提香時間為15min。
實施例2
步驟一、鮮茶葉清洗:將一芽一葉的鮮茶葉放入23℃的清洗液中浸泡30min,所述清洗液包括:13%淀粉、5%二氧化硅、82%水,然后取出鮮茶葉用水沖洗3次;
步驟二、萎凋:將清洗后的鮮茶葉均勻攤放在竹筐上,攤放厚度為2cm,在竹筐的下方用熱風機加速茶葉中水分的去除,熱風機的吹風溫度為42℃,萎凋時間為7.5h;
步驟三、蒸汽殺青:將經過萎凋后的茶葉用255℃的蒸汽進行殺青3min,殺青后攤晾回潤;
步驟四、烘干:將殺青后的茶葉放入烘干機內進行烘干,烘干溫度為61℃,烘干時間為12min;
步驟五、做形:將烘干后的茶葉取出自然攤放10min進行回冷,然后再放入理條機中做形;
步驟六、提香:將做形后的茶葉讓入提香機內,提香溫度為120℃,提香時間為23min。
實施例3
步驟一、鮮茶葉清洗:將一芽一葉的鮮茶葉放入25℃的清洗液中浸泡30min,所述清洗液包括:13%淀粉、5%二氧化硅、82%水,然后取出鮮茶葉用水沖洗3次;
步驟二、萎凋:將清洗后的鮮茶葉均勻攤放在竹筐上,攤放厚度為2cm,在竹筐的下方用熱風機加速茶葉中水分的去除,熱風機的吹風溫度為45℃,萎凋時間為8h;
步驟三、蒸汽殺青:將經過萎凋后的茶葉用270℃的蒸汽進行殺青4min,殺青后攤晾回潤;
步驟四、烘干:將殺青后的茶葉放入烘干機內進行烘干,烘干溫度為65℃,烘干時間為15min;
步驟五、做形:將烘干后的茶葉取出自然攤放10min進行回冷,然后再放入理條機中做形;
步驟六、提香:將做形后的茶葉讓入提香機內,提香溫度為135℃,提香時間為30min。
實施例4
采用傳統的加工方法,包括殺青、揉捻、干燥、提香四個步驟,制作成一款綠茶。
試驗:
分別采用實施例1~4的方法來各加工10kg茶葉,然后用ICP-OES儀器測定茶湯中的鉛、銅離子含量,測得數據如下:
表1
實施例4的加工方法為現在常用的茶葉加工方法,但是由表1中的數據可知,其中的鉛含量和銅含量都遠高于本發明中的方法,即實施例1~3的方法,而在本發明的方法中,實施例2加工出的茶葉中鉛含量和銅含量最低,因此其為本發明中的最佳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