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帽盒茶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毛茶精制:選取烏巔白梗、一芽四葉的青茶制成毛茶,所述毛茶中水分含量控制在12%以下、茶梗含量控制在20%以下、非茶類雜質控制在0.2%以下;
步驟2:蔑簍制作:以楠竹條為材料,編制成帶有底部的中空圓柱型蔑簍;
步驟3:蒸茶:將步驟1中毛茶原料放入蒸茶器皿中蒸制5~8分鐘;
步驟4:壓緊:在蔑簍內鋪一層筍殼葉或粽葉,再將蒸好的毛茶通過入茶器裝入蔑簍內并壓緊搗實;
步驟5:封頂蓋帽:將蔑簍與竹蓋帽編為一體,并于通風處晾置3~6個月制成帽盒茶成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帽盒茶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所述蒸茶器皿為圓柱型鐵制容器,其底部開有若干個直徑為5~8mm小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帽盒茶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茶器為圓錐型鐵制容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帽盒茶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所述蔑簍的中部采用寬度為8~9mm的篾條編制成中空圓柱型,其底部采用寬度為2~4mm的青蔑或細蔑編制成半球型并與中部圓柱型編制為一體形成蔑簍;所述步驟5中的竹蓋帽采用寬度為2~4mm的青蔑或細蔑編制成半球型并與蔑簍編制成一體。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帽盒茶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蔑簍內設置有6個或6個以上隔離片。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帽盒茶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蔑簍外部設有三道外箍。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帽盒茶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將蒸好的毛茶在蔑簍內壓緊搗實至密度為0.7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