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桑玉袋泡茶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桑葉為桑科植物的葉,據中醫藥書籍記載,桑葉性味苦、微寒,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肺熱燥咳的功效。玉米須為禾本科植物玉米的花柱和柱頭,有利尿消腫,清肝利膽的功效。由于當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發展加快,人們工作壓力加大,出現了較多的三高人群。因此,我們試制了有美容養顏,清熱解毒,降糖降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的桑玉袋泡茶。袋泡茶便于服用,吸收迅速,也便于攜帶、飲用,人們在家里、在工作中或是出差旅行和休閑時都能品到好茶,將桑葉和玉米須混合配伍制作成桑玉袋泡茶,符合現代生活消費習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出一種桑玉袋泡茶的制備方法。
一種桑玉袋泡茶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挑選桑樹中部和頂部的無病蟲害大片的桑葉于傍晚采摘;
(2)把采摘回來的桑葉清洗一遍除去桑葉上的雜質,然后放在室外的利用陽光殺菌,待葉片干透時回收;
(3)把經過挑選凈制后的桑葉放在托盤上放進焙箱烘焙,分老葉和嫩葉烘焙;
(4)烘培時間分別為5-10min,以100-110℃來烘培并觀察質量與氣味;
(5)烘焙放冷后的桑葉粉碎成適宜的粒度;
(6)將打粉后的桑葉粉裝袋并放儲藏室內靜置儲存;
(7)靜置一段時間后觀察桑葉粉性狀的變化;
(8)將桑葉粉及玉米須粉按一定比例配比后包裝成袋泡茶后即可。
所述烘培時間分別為10min,溫度為100℃。
所述玉米須的制備方法如下:
(1)于玉米成熟時采收,摘取花柱,曬干;
(2)把采摘回來的玉米須清洗干凈,出去玉米須的雜質并放在簸箕于陽光下曬一天,期間每2小時翻動玉米須,使其水分充分蒸發,并于傍晚收回;
(3)烘干玉米須時用烘干機烘干溫度為100℃,10min后取出,包裝到聚乙烯袋內放入儲藏室儲藏;儲藏室的相對濕度保持在45% -75%;
(4)烘干的玉米須顏色較深,略有焦味,曬干的玉米須味微甜,略帶清甜香味。
本發明所述方法制備的桑玉袋泡茶,色澤鮮艷,味道濃郁,營養健康,起到了降血壓血糖、美容等的保健作用,適合各年齡階段的人飲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桑玉袋泡茶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挑選桑樹中部和頂部的無病蟲害大片的桑葉于傍晚采摘;
(2)把采摘回來的桑葉清洗一遍除去桑葉上的雜質,然后放在室外的利用陽光殺菌,待葉片干透時回收;
(3)把經過挑選凈制后的桑葉放在托盤上放進焙箱烘焙,分老葉和嫩葉烘焙;
(4)烘培時間分別為5-10min,以100-110℃來烘培并觀察質量與氣味;
(5)烘焙放冷后的桑葉粉碎成適宜的粒度;
(6)將打粉后的桑葉粉裝袋并放儲藏室內靜置儲存;
(7)靜置一段時間后觀察桑葉粉性狀的變化;
(8)將桑葉粉及玉米須粉按一定比例配比后包裝成袋泡茶后即可。
實施例2。
一種桑玉袋泡茶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挑選桑樹中部和頂部的無病蟲害大片的桑葉于傍晚采摘;
(2)把采摘回來的桑葉清洗一遍除去桑葉上的雜質,然后放在室外的利用陽光殺菌,待葉片干透時回收;
(3)把經過挑選凈制后的桑葉放在托盤上放進焙箱烘焙,分老葉和嫩葉烘焙;
(4)烘培時間分別為5-10min,以100-110℃來烘培并觀察質量與氣味;
(5)烘焙放冷后的桑葉粉碎成適宜的粒度;
(6)將打粉后的桑葉粉裝袋并放儲藏室內靜置儲存;
(7)于玉米成熟時采收,摘取花柱,曬干;
(8)把采摘回來的玉米須清洗干凈,出去玉米須的雜質并放在簸箕于陽光下曬一天,期間每2小時翻動玉米須,使其水分充分蒸發,并于傍晚收回;
(9)烘干玉米須時用烘干機烘干溫度為100℃,10min后取出,包裝到聚乙烯袋內放入儲藏室儲藏;儲藏室的相對濕度保持在45% -75%;
(10)將桑葉粉及玉米須粉按一定比例配比后包裝成袋泡茶后即可。
(11)所述烘培時間分別為10min,溫度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