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茶葉保鮮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茶葉加工過程中,需要將茶葉輸送到殺青裝置內進行殺青處理,而在殺青處理之前,茶葉的新鮮度隨著輸送時間的拉長逐漸下降,這樣容易導致殺青后茶葉的質量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一種新鮮度好、質量高的茶葉保鮮輸送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茶葉保鮮輸送裝置,包括輸送帶,其還包括:
保鮮箱,內部設置有溫度控制器,所述保鮮箱還與所述輸送帶的終端相連通,
分散撥動機構,設置在所述輸送帶的始端,并用于將所述輸送帶上的茶葉撥動后分散開;
傳送機構,設置在所述保鮮箱的內部,并用于將所述輸送帶上的茶葉傳送至所述保鮮箱內,所述傳送機構還用于攪拌所述保鮮箱內的茶葉。
進一步地,所述分散撥動機構包括旋轉軸和多個撥桿,所述旋轉軸設置在所述輸送帶的始端上方,多個所述撥桿沿所述旋轉軸的軸向方向上交錯分布。
進一步地,所述撥桿的形狀為弧形。
進一步地,所述傳送機構包括轉桿和S型傳送架,所述S型傳送架安裝固定在所述轉桿的端部,所述轉桿與一外部的動力源相連接,所述動力源用于驅動所述轉桿水平旋轉。
進一步地,所述輸送帶的兩側還設有擋板。
進一步地,所述保鮮箱的側面還設有一觀察窗。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分散撥動機構的撥動使茶葉在輸送前能均勻的分散開,防止了局部堆積現象的發生,再利用傳送機構將保鮮箱內的茶葉進行均勻攪拌,從而使茶葉在保鮮箱內能得到有效的保鮮儲存,其延長了保鮮時間,提高了茶葉的新鮮度和質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茶葉保鮮輸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茶葉保鮮輸送裝置,包括輸送帶1,其還包括:
保鮮箱2,內部設置有溫度控制器5,保鮮箱2還與輸送帶1的終端相連通,
分散撥動機構3,設置在輸送帶1的始端,并用于將輸送帶1上的茶葉撥動后分散開;
傳送機構4,設置在保鮮箱2的內部,并用于將輸送帶1上的茶葉傳送至保鮮箱2內,傳送機構4還用于攪拌保鮮箱2內的茶葉。
本實用新型通過分散撥動機構3的撥動使茶葉在輸送前能均勻的分散開,防止了局部堆積現象的發生,再利用傳送機構4將保鮮箱2內的茶葉進行均勻攪拌,從而使茶葉在保鮮箱2內能得到有效的保鮮儲存,其延長了保鮮時間,提高了茶葉的新鮮度和質量。
具體地,分散撥動機構3包括旋轉軸31和多個撥桿32,旋轉軸31設置在輸送帶1的始端上方,多個撥桿32沿旋轉軸31的軸向方向上交錯分布。通過旋轉軸31帶動多個撥桿32轉動,利用撥桿32將茶葉分散開來,使茶葉均勻攤開。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提高撥桿32的撥動分散效果,撥桿32的形狀為弧形。
具體地,傳送機構4包括轉桿41和S型傳送架42,S型傳送架42安裝固定在轉桿的41端部,轉桿41與一外部的動力源43相連接,動力源43用于驅動轉桿41水平旋轉。通過轉桿41帶動S型傳送架42水平轉動,S型傳送架42的端部將輸送帶1上的茶葉傳送至保鮮箱2內,并且,S型傳送架42在旋轉過程中,還對已經進入到保鮮箱2的茶葉進行攪拌,從而使茶葉在保鮮箱2內能得到均勻攤放,延長了保鮮時間。
本實施例中,輸送帶1的兩側還設有擋板5。擋板5可以防止輸送帶1上的茶葉在輸送過程中從側邊滑落。并且,為了方便實時觀測保鮮箱2內的狀態,保鮮箱2的側面還設有一觀察窗6。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