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青梅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腌制青梅分離清洗設備。
背景技術:
我國是青梅的起源地,青梅的栽培至少已有3000多年歷史。青梅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是天然的堿性食品。果肉富含有機酸、礦物質、維生素、鍺元素,具有生精止渴,刺激食欲、消除疲勞、增強肝功能、調節人體酸堿平衡、預防高血壓、防癌抗衰老等功效?!爸袊嗝分l”普寧市是全國青梅最大的主產區之一。普寧青梅以其果大、肉厚、核小、酸度高;果皮柔韌、不易破損、肉質柔軟、曬干率高、色澤鮮艷、成品保色期長等優點,被加工成干濕梅、話梅、蜜梅、梅酒、梅汁、梅醬等幾十個產品,其中以蜜餞制品為主。
在青梅加工過程中,通常要先將剛采摘的青梅進行腌制,腌制后的青梅再進一步深加工為濕梅、話梅、蜜梅、梅酒、梅汁、梅醬等幾十個產品。由于青梅果中的果核含有較多的氫氰酸等有害物質,青梅腌制后再進一步進行深加工時,需要將腌制池中腌制的青梅果打撈出來進行梅鹵和腌制青梅分離并清洗,導致人工打撈、分離、清洗時氫氰酸等有害物質造成操作工人中毒等問題。而目前大部分青梅企業仍是傳統技術工藝流程,采用手工操作,技術含量不高,自主研發能力較差,導致無法實現機械化生產。
由于傳統手工操作打撈腌制青梅出池過程中勞動強度大,且易發生中毒事故,同時傳統手工操作的生產效率偏低且標準化程度不一,存在食品安全隱患,難以適應現在市場環境對產品的要求。采用現代食品工程高新技術,組成高效率、經濟的生產作業線,實現青梅產業機械化、自動化程度迫在眉睫。目前,國內青梅加工的機械設計和生產等很多環節的機械化還是空白。
梅鹵是青梅加工過程產生的,一般作為廢棄物排放。而研究表明梅鹵中含有大量的有機酸、氨基酸、微量元素和一些活性物質,仍有較大的利用價值。中國發明專利“一種梅鹵保健飲料及其制備方法(200710033012.4)”、“梅鹵脫鹽制取梅汁的方法(201010227224.8)”、“一種梅鹵草菇調味品的生產方法(201310004941.8)”分別公開了梅鹵再加工的方法和產品。因此,生產實現打撈、分離、清洗、回收梅鹵的自動化機械設備迫在眉睫。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腌制青梅分離清洗設備,該分離清洗設備不僅可代替人工實現腌制梅打撈出池,避免人員中毒;還具有自動分離腌制梅和梅鹵,使得梅鹵被回收再利用;還可對腌制梅進行徹底的清洗,使清洗后的腌制梅表皮不含有氫氰酸等有害物質,同時剔除混入的異物。切實解決了青梅腌制加工過程中的出池打撈勞動強度大和易中毒等問題,避免出現生產安全事故,且提高了青梅加工機械化水平,降低人工勞動強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腌制青梅分離清洗設備,由機架、電機、抽提機構、分離清洗機構、出料口和控制臺組成,所述的分離清洗機構由分離裝置和清洗裝置組成;所述電機、抽提機構和控制臺并排設置在機架的一端,所述分離裝置和清洗裝置設置在機架的另一端,所述分離裝置位于抽提機構和清洗裝置之間,所述出料口設置在清洗裝置上方遠離分離裝置的一端,所述控制臺分別與電機、抽提機構、分離清洗機構和出料口電性連接。通過抽提機構代替人工,實現腌制青梅的打撈,在通過分離裝置將梅鹵和腌制梅分離,梅鹵被回收,再通過清洗裝置將腌制梅進行清洗,最后將清洗干凈的腌制梅通過出料口收集后進行深加工。
進一步的,所述的分離裝置由分離箱和回收口組成,所述的回收口設置在分離箱的底部;所述清洗裝置由清洗倉、清洗組件和出水口組成,所述的出水口設置在清洗倉的底部,所述的清洗組件設置在清洗倉的頂端。梅鹵被分離后通過分離箱底部的回收口被回收,被分離出的腌制梅在傳送帶上通過清洗倉時由清洗組件進行清洗,清洗后的廢水由清洗倉底部的出水口進行回收處理。
優選的,所述的清洗組件由多個并排的水槍組成。
更進一步的,所述分離箱靠近抽提機構一端的底部設有第一轉軸,分離箱與清洗倉連接處頂部設有第二轉軸,清洗倉與出料口連接處設有第三轉軸,所述的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處于同一平面,所述的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同步運動。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上設有可移動的傳送帶,所述傳送帶隨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的轉動可循環移動,連接在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上的傳送帶與水平面呈一定角度。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與傳送帶配合可將腌制梅從梅鹵中分離出來,且設置傳送帶與水平面形成一定角度,有利于梅鹵沉積在分離箱中,使得梅鹵和腌制梅分離。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與傳送帶配合方便清洗組件清洗傳送帶上的腌制梅。
更進一步的,所述傳送帶上設置有多個孔洞和多個遮擋沿,所述遮擋沿設置在垂直于傳送帶運動的方向,所述的遮擋沿之間平行設置并有一定間距,所述的遮擋沿上還設有小孔。傳送帶上設置孔洞有利于梅鹵沉積在分離箱或清洗水沉積在清洗倉中,設置遮擋沿有利于將腌制梅從梅鹵或清洗水中分離出來,遮擋沿上設置小孔更進一步的將腌制梅中夾帶的梅鹵沉積在分離箱或清洗水沉積在清洗倉中進行分離。
在傳送帶上設置孔洞有利于梅鹵沉積在分離箱或清洗水沉積在清洗倉中,設置遮擋沿有利于將腌制梅從梅鹵或清洗水中分離出來。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抽提機構由泵、抽提管、容納腔和出料管組成,所述抽提管一端固定設置在容納腔的上端,所述出料管的一端固定設置在容納腔的下端,另一端延伸至分離箱,所述出料管的延伸端設有感應開關,所述泵的一端與容納腔上端連接,另一端與控制臺電性連接。利用泵和封閉容納腔將腌制池中的梅鹵和腌制梅通過抽提管一起被抽到容納腔中,完成打撈工作,再通過出料管輸送到分離機構進行分離,設置感應開關,有利于在開始打撈時容易打撈,不會因漏氣而很難將梅鹵和腌制梅從腌制池中抽提上來。
更進一步的,所述容納腔的上半部為圓桶結構,下半部為錐形漏斗結構,圓桶結構和錐形漏斗結構組成封閉的容納腔;所述的抽提管設置在圓桶結構處,出料管設置在錐形漏斗結構的底端。容納腔地結構設計有利于完成打撈工序,方便將腌制池中的梅鹵和腌制梅抽提出來。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機架下方設有滾輪,設置滾輪方便根據實際工作場所移動該分離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分離清洗設備不僅可代替人工實現腌制梅打撈出池,避免人員中毒;還具有自動分離腌制梅和梅鹵,使得梅鹵被回收再利用;還可對腌制梅進行徹底的清洗,使清洗后的腌制梅表皮不含有氫氰酸等有害物質,同時剔除混入的異物。切實解決了青梅腌制加工過程中的出池打撈勞動強度大和易中毒等問題,避免出現生產安全事故,且提高了青梅加工機械化水平,降低人工勞動強度。
(2)通過抽提機構代替人工,實現腌制青梅的打撈,在通過分離裝置將梅鹵和腌制梅分離,梅鹵被回收,再通過清洗裝置將腌制梅進行清洗,最后將清洗干凈的腌制梅通過出料口收集后進行深加工。
(3)本實用新型設計的抽提機構利用泵和封閉容納腔將腌制池中的梅鹵和腌制梅通過抽提管一起被抽到容納腔中,完成打撈工作,再通過出料管輸送到分離清洗機構進行分離、清洗、回收;其中,容納腔地結構設計有利于完成打撈工序,方便將腌制池中的梅鹵和腌制梅抽提出來;設置感應開關,有利于在開始打撈時容易打撈,不會因漏氣而很難將梅鹵和腌制梅從腌制池中抽提上來。
(4)本實用新型設計的分離清洗機構利用轉軸和傳送帶配合將腌制梅分離出來并進行清洗腌制梅,且設置連接在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上的傳送帶與水平面呈一定角度,有利于梅鹵沉積在分離箱中,使得梅鹵和腌制梅分離;在傳送帶上設置孔洞有利于梅鹵沉積在分離箱或清洗水沉積在清洗倉中,設置遮擋沿有利于將腌制梅從梅鹵或清洗水中分離出來。
(5)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分離清洗設備不僅實現了青梅加工過程的打撈、分離、清洗、回收梅鹵的自動化,且填補了國內青梅加工的機械設計和生產等機械化空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腌制青梅分離清洗設備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0、機架;11、滾輪;20、電機;30、抽提機構;31、泵;32、抽提管;33、容納腔;34、出料管;40、分離清洗機構;41、分離裝置;411、分離箱;412、回收口;42、清洗裝置;421、清洗倉;422、出水口;423、清洗組件;43、第一轉軸;44、第二轉軸;45、第三轉軸;46、傳送帶;50、出料口; 60、控制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一種腌制青梅分離清洗設備由機架10、電機20、抽提機構30、分離清洗機構40、出料口50和控制臺60組成,所述的分離清洗機構40由分離裝置41和清洗裝置42組成,所述的機架10下方設有滾輪11;所述電機20、抽提機構30和控制臺60并排設置在機架10的一端,所述分離裝置41和清洗裝置42設置在機架10的另一端,所述分離裝置41位于抽提機構30和清洗裝置42之間,所述出料口50設置在清洗裝置42上方遠離分離裝置41的一端,所述控制臺60分別與電機20、抽提機構30、分離清洗機構40和出料口50電性連接。通過抽提機構代替人工,實現腌制青梅的打撈,在通過分離裝置將梅鹵和腌制梅分離,梅鹵被回收,再通過清洗裝置將腌制梅進行清洗,最后將清洗干凈的腌制梅通過出料口收集后進行深加工。
所述的分離裝置41由分離箱411和回收口412組成,回收口412設置在分離箱411的底部,所述清洗裝置42由清洗倉421、清洗組件423和出水口422組成,出水口422設置在清洗倉421的底部,清洗組件423設置在清洗倉421的頂端并垂直于傳送帶46運動的方向,所述的清洗組件423由多個并排的水槍組成;所述分離箱411靠近抽提機構30一端的底部設有第一轉軸43,分離箱411與清洗倉421連接處頂部設有第二轉軸44,清洗倉421與出料口50連接處設有第三轉軸45,所述的第二轉軸44和第三轉軸45處于同一平面,所述的第一轉軸43和第二轉軸44和第三轉軸45同步運動;所述的第一轉軸43和第二轉軸44和第三轉軸45上設有可移動的傳送帶46,所述傳送帶46隨第一轉軸43和第二轉軸44和第三轉軸45的轉動可循環移動,連接在第一轉軸43和第二轉軸44上的傳送帶46與水平面呈一定角度;所述傳送帶46上設置有多個孔洞和多個遮擋沿,所述遮擋沿設置在垂直于傳送帶46運動的方向,所述的遮擋沿之間平行設置并有一定間距,所述的遮擋沿上還設有小孔。梅鹵被分離后通過分離箱底部的回收口被回收,被分離出的腌制梅在傳送帶上通過清洗倉時由清洗組件進行清洗,清洗后的廢水由清洗倉底部的出水口進行回收處理。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與傳送帶配合可將腌制梅從梅鹵中分離出來,且設置傳送帶與水平面形成一定角度,有利于梅鹵沉積在分離箱中,使得梅鹵和腌制梅分離。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與傳送帶配合方便清洗組件清洗傳送帶上的腌制梅。傳送帶上設置孔洞有利于梅鹵沉積在分離箱或清洗水沉積在清洗倉中,設置遮擋沿有利于將腌制梅從梅鹵或清洗水中分離出來,遮擋沿上設置小孔更進一步的將腌制梅中夾帶的梅鹵沉積在分離箱或清洗水沉積在清洗倉中進行分離。
所述的抽提機構30由泵31、抽提管32、容納腔33和出料管34組成,所述容納腔33的上半部為圓桶結構,下半部為錐形漏斗結構,圓桶結構和錐形漏斗結構組成封閉的容納腔33;所述抽提管32一端固定設置在容納腔33上端的圓桶結構處,所述出料管34的一端固定設置在容納腔33下端的錐形漏斗結構底端,另一端延伸至分離箱411,所述出料管34的延伸端還設有感應開關,所述泵31的一端與容納腔33上端連接,另一端與控制臺60電性連接。利用泵和封閉容納腔將腌制池中的梅鹵和腌制梅通過抽提管被抽到容納腔中,完成打撈工作,再通過出料管輸送到分離裝置進行分離,分離后的腌制梅被傳送帶運輸到清洗裝置完成清洗;容納腔地結構設計有利于完成打撈工序,方便將腌制池中的梅鹵和腌制梅抽提出來,設置感應開關,有利于在開始打撈時容易打撈,不會因漏氣而很難將梅鹵和腌制梅從腌制池中抽提上來。
腌制青梅分離清洗設備工作時,將該機器移動到有腌制池的工作場所,將抽提管32與較大的塑料管連接后放入腌制池中,使得塑料管頭被腌制池的梅鹵淹沒,操作控制臺60控制抽提機構30的泵31工作,進行抽提腌制池中的梅鹵和腌制梅。當控制臺60控制泵31啟動時,出料管34延伸端的感應開關關閉,當將腌制池中的梅鹵和腌制梅抽提到容納腔33中,使得出料管34或容納腔33中充滿梅鹵和腌制梅時,感應開關自動開啟,使得出料管34或容納腔33中的梅鹵和腌制梅通過出料管34流入分離裝置41中,同時泵31繼續工作通過抽提管32繼續抽提梅鹵和腌制梅,完成腌制池抽提打撈工作。
梅鹵和腌制梅通過出料管34流入分離裝置41后,電機帶動第一轉軸43和第二轉軸44和第三轉軸45同步運動,使得分離箱411中的腌制梅通過傳送帶46被運輸清洗裝置42進行清洗,清洗后繼續由傳送帶將清洗干凈的腌制梅輸送到出料口52進行回收后的深加工。當第一轉軸43和第二轉軸44帶動傳送帶運輸腌制梅時,梅鹵則通過傳送帶46上的孔洞以及遮擋沿上的小孔沉積在分離箱411中,由分離箱411中底端的回收口412被回收;當第二轉軸44和第三轉軸45帶動傳送帶運輸腌制梅經過清洗裝置42時,清洗組件423對腌制梅表面進行噴洗,清洗后的清洗水通過傳送帶46上的孔洞以及遮擋沿上的小孔沉積在清洗倉421,由清洗倉421中底端的出水口422被回收處理,被抽提打撈上來的梅鹵和腌制梅通過分離裝置被分離、回收,腌制梅再通過清洗裝置被清洗干凈。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腌制青梅分離清洗設備不僅可代替人工實現腌制梅打撈出池,避免人員中毒;還具有自動分離腌制梅和梅鹵,使得梅鹵被回收再利用;還可對腌制梅進行徹底的清洗,使清洗后的腌制梅表皮不含有氫氰酸等有害物質,同時剔除混入的異物。切實解決了青梅腌制加工過程中的出池打撈勞動強度大和易中毒等問題,避免出現生產安全事故,且提高了青梅加工機械化水平,降低人工勞動強度。
最后應說明的是: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