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食品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面條和面機。
背景技術:
面條起源于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歷史。面條是一種制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
面條一種用谷物或豆類的面粉加水磨成面團,之后或者壓或搟制或抻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后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其花樣繁多,品種多樣,地方特色極其豐富,又如慶祝生日時吃的長壽面以及國外的香濃意大利面等。
而現有小規模的面條加工廠,的和面方式采用人工手工和面。使用人工方式和面時,因為人力是有限的,在和面達到一定時間時,人會感到疲倦,所以一方面會使和面效率降低,一方面力度不夠,面團不能被完全的揉捏開,面團內將會存在干面,并使面攪拌不均勻;并且當需要和較多的面時,就需要更多的和面次數,從而進一步降低了和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面條和面機,使得面粉攪拌均勻,而且提高面條加工生產中的和面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面條和面機,包括支架、用于盛裝面粉的儲料罐以及用于攪拌面粉的攪拌機構,所述儲料罐為敞口結構,所述攪拌機構安裝于支架上,所述攪拌機構包括從儲料罐敞口處延伸至儲料罐內的轉軸、固定在轉軸外周的槳葉以及驅動轉軸轉動的第一驅動機構,所述儲料罐的周壁設有多個沿著儲料罐軸向布置的齒條,所述支架上設有多個分別與齒條對應布置的第二驅動機構,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與齒條相配合的齒輪以及驅動齒輪轉動的步進電機。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從儲料罐的敞口處加入面粉原料以及水,然后啟動步進電機,步進電機將驅動齒輪轉動,齒輪轉動時,與齒條相配合,使得齒條與齒輪發生相對運動,從而將儲料罐從下往上升高,然后啟動第二驅動機構,使得轉軸轉動,轉軸轉動的同時,槳葉與面粉接觸,使得水和面粉攪拌混勻,攪拌混勻之后,使得步進電機朝向相反方向轉動,即可使得儲料罐從上向下運動,脫離攪拌機構,最后將儲料罐內的面取出即可。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與轉軸固定連接的傳動輪以及驅動傳動輪轉動的電機。
作為優選,所述齒條為3~6個,3~6個齒條沿著儲料罐的周向均勻布置。
作為優選,所述槳葉上設有多個通孔。在攪拌過程中,會產生氣泡,本實用新型在槳葉上設置有多個通孔,當槳葉攪拌面粉時,通孔將氣泡打碎,起到去除氣泡的作用。
作為優選,所述槳葉包括沿轉軸周向均勻布置的多排,每排槳葉均沿轉軸軸向布置、且相鄰兩排的槳葉錯位布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
本實用新型操作方便,使得面粉攪拌均勻,而且提高面條加工生產中的和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支架2、用于盛裝面粉的儲料罐1以及用于攪拌面粉的攪拌機構,所述儲料罐1為敞口結構,所述攪拌機構安裝于支架2上,所述攪拌機構包括從儲料罐1敞口處延伸至儲料罐1內的轉軸3、固定在轉軸3 外周的槳葉4以及驅動轉軸3轉動的第一驅動機構,儲料罐1的周壁設有多個沿著儲料罐1軸向布置的齒條11,支架2上設有多個分別與齒條11對應布置的第二驅動機構,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與齒條11相配合的齒輪21以及驅動齒輪21轉動的步進電機22。
本實用新型中第一驅動機構包括與轉軸3固定連接的傳動輪6以及驅動傳動輪6轉動的電機7。一般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齒條11為3~6個,3~6個齒條11沿著儲料罐1的周向均勻布置。
同樣如圖1所示,槳葉4上設有多個通孔41。在攪拌過程中,會產生氣泡,本實用新型在槳葉4上設置有多個通孔41,當槳葉41攪拌面粉時,通孔將氣泡打碎,起到去除氣泡的作用。槳葉4包括沿轉軸3周向均勻布置的多排,每排槳葉4均沿轉軸軸3向布置、且相鄰兩排的槳葉4錯位布置。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從儲料罐1的敞口處加入面粉原料以及水,然后啟動步進電機22,步進電機22將驅動齒輪21轉動,齒輪21轉動時,與齒條相配合,使得齒條11與齒輪22發生相對運動,從而將儲料罐從下往上升高,然后啟動第二驅動機構,使得轉軸3轉動,轉軸3轉動的同時,槳葉4與面粉接觸,使得水和面粉攪拌混勻,攪拌混勻之后,使得步進電機22朝向相反方向轉動,即可使得儲料罐1從上向下運動,脫離攪拌機構,最后將儲料罐1內的面取出即可。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