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新型真空油炸機的油炸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真空油炸脫油機的興起,低溫油炸食品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無論是從口感和色澤上都要超越于普通油炸食品。專利號為01234630.6的專利中公開了一種真空油炸脫油機,其結構包括罐體內的油炸脫油室、儲油室,借助外循環油脂連續加熱和過濾裝置將儲油室中的油抽入油炸脫油室,經油炸一段時間后通過離心脫油裝置將食品上的油甩出來,由于采用低溫真空油炸,一般在90℃左右,使用后的油還可循環利用。
但是隨著長期的使用與觀察,上述的真空油炸脫油機還是存在不足之處:現有的真空油炸設備在油炸罐和儲油罐之間安裝有油泵,油炸罐工作過程中油泵在高溫下進行抽油,嚴重影響油泵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傳統技術的不足之處,發明一種避免經過高溫后的油直接與油泵接觸的新型真空油炸機的油炸裝置。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真空油炸機的油炸裝置,包括油炸罐和儲油罐,所述油炸罐上設有油炸罐門,所述油炸罐與儲油罐之間連接有進出油管和油炸罐通氣管,所述進出油管上設有第一氣動閥,油炸罐通氣管依次設有進氣管和第二氣動閥,所述進氣管上設有第三氣動閥,所述油炸罐連接有輸氣管,所述輸氣管連接有真空泵,所述輸氣管連接有冷卻裝置,所述冷卻裝置連接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上設有真空泵出氣管。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所述油炸罐頂部設有油炸罐通氣口和油炸罐抽氣口,所述炸罐通氣口與油炸罐通氣管相連接,油炸罐抽氣口與輸氣管相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所述油炸罐底部設有油炸罐第一油口,所述油炸罐第一油口與進出油管相連接,所述油炸罐第一油口的水平高度高于儲油罐的水平高度,所述油炸罐內壁設有液位傳感器。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氣動閥、第二氣動閥、第三氣動閥、液位傳感器連接有控制柜。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所述油炸罐底部設有油炸罐支架,所述油炸罐上設有油炸罐門,儲油罐底部設有儲油罐支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真空泵替換了原來的油泵,真空泵工作過程完全不需要與熱油或熱的氣體相接觸,避免了現有技術中油泵裝在儲油罐與油炸罐之間,油泵與高溫油、氣體直接接觸,該設備的替換和新型的連接方式延長了真空泵的使用壽命,該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真空油炸機的油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儲油罐;2—儲油罐支架;3—第一氣動閥;4—進出油管;5—油炸罐第一油口;6—油炸罐支架;7—油炸罐門;8—油炸罐;9—油炸罐通氣口;10—油炸罐抽氣口;11—油炸罐通氣管;12—第二氣動閥;13—第三氣動閥;14—進氣管;15—輸氣管;16—冷卻裝置;17—真空泵進氣管;18—真空泵出氣管;19—真空泵;20—液位傳感器;21—控制柜。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真空油炸機的油炸裝置,包括油炸罐8和儲油罐1,所述油炸罐8上設有油炸罐門7,所述油炸罐8與儲油罐1之間連接有進出油管4和油炸罐通氣管11,所述進出油管4上設有第一氣動閥3,油炸罐通氣管11依次設有進氣管14和第二氣動閥12,所述進氣管14上設有第三氣動閥13,所述油炸罐8連接有輸氣管15,所述輸氣管15連接有真空泵19,所述輸氣管15連接有冷卻裝置16,所述冷卻裝置16連接有真空泵19,所述真空泵19上設有真空泵出氣管18。
所述油炸罐8頂部設有油炸罐通氣口9和油炸罐抽氣口10,所述炸罐通氣口9與油炸罐通氣管11相連接,油炸罐抽氣口10與輸氣管15相連接。
所述油炸罐8底部設有油炸罐第一油口5,所述油炸罐第一油口5與進出油管4相連接,所述油炸罐第一油口5的水平高度高于儲油罐1的水平高度,所述油炸罐8內壁設有液位傳感器20。
所述第一氣動閥3、第二氣動閥12、第三氣動閥13、液位傳感器20連接有控制柜21,所述控制柜21與第一氣動閥3、第二氣動閥12、第三氣動閥13、液位傳感器20均為電連接。
所述油炸罐8底部設有油炸罐支架6,所述油炸罐8上設有油炸罐門7,儲油罐1底部設有儲油罐支架2。
將待油炸的食品由油炸罐門7放入油炸罐8內,所述油炸機啟動后進行抽真空,控制柜21啟動真空泵19,第二氣動閥12閉合、第三氣動閥13打開、第一氣動閥3打開,此時儲油罐1內的待高溫油炸的油經過真空泵19的作用進入油炸罐8,當液面達到液位傳感器20設定的高度的時候,控制柜21關閉第三氣動閥13、打開第二氣動閥12并且關閉第一氣動閥3,油炸罐8內溫度升高,對食品進行高溫油炸,油炸完畢后控制柜21關閉真空泵19,第一氣動閥3打開,油炸罐8內高溫的油因為儲油罐1與油炸罐8之間的液位差回流進入儲油罐1,工作人員打開油炸罐門7取出油炸后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