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壓面裝置。
背景技術:
面食制品生產包含和面、揉面、成型三個環節,其中揉面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壓面機是把經過和面及熟化的面團,通過多道作相對旋轉的軋輥,把面團從厚而薄的軋成面片。通常用一對等直徑軋輥對滾實現面團碾壓,兩輥間隙可調以方便控制制品的厚度。但這種設備存在不小的缺陷,例如:面團常為圓球狀,在經過軋輥時形成橢圓狀的面皮,形狀較為不規則,不利于后續設備的生產加工;設備在加工時通常需要人工覆蓋淀粉,以防止在加工、收集時相互沾粘。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產品齊整度高、結構緊湊、運行平穩的新型壓面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新型壓面裝置,包括機架以及為整機提供動力的驅動電機,所述機架上依次設有進料斗、第一壓輥組、第一輸送帶、第二壓輥組,呈流水線布置,所述第一輸送帶上端設有用于將面團切成長條狀的切刀組,位于所述第一輸送帶的下方設有角料回收槽,所述切刀組后方的第一輸送帶上端的機架上設有用于防止面皮相互沾粘的撒粉機構。
優選的,所述撒粉機構包括設有底部開口的粉箱、設于粉箱內開口處的下料輥,設于粉箱下端開口處的擋料毛刷,所述下料輥與驅動電機電連接。
優選的,所述擋料毛刷下端還設有一撒粉輥。
優選的,所述第二壓輥組的輸出端處還設有第二輸送帶,所述第二輸送帶上端安裝有切刀輥。
通過采用前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增設切刀組對經過第一壓輥組的面片進行修整,使其形狀更為規整,便于后續設備加工,并且通過設置面粉的撒粉機構,對在輸送中的面片進行機械式撒粉,節省了人工,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由第二壓輥組對面皮進行二次軋薄,末端的刀輥外表面可針對產品設置不同的形狀的切口,可實現包子皮、餃子皮、面條等面制品的自動生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A處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實用新型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效果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以實施。
參考圖1及圖2,一種新型壓面裝置,包括機架1以及為整機提供動力的驅動電機,所述機架1上依次設有進料斗2、第一壓輥組3、第一輸送帶4、第二壓輥組5,呈流水線布置,所述第一輸送帶4上端設有用于將面團切成長條狀的切刀組6,本實施例中,所述切刀組6為設于第一輸送帶4的兩側面的切刀,通過切刀組6上端的氣缸61推動切刀上下運動,將經第一壓輥組3初步壓薄的面團兩側面切平,形成長條狀,同時位于所述第一輸送帶4的下方設有角料回收槽41,對切下的面片角料進行回收,后續集合進行利用;所述切刀組6后方的第一輸送帶4上端的機架1上設有用于防止面皮相互沾粘的撒粉機構7,所述撒粉機構7包括設有底部開口的粉箱71、設于粉箱71內開口處的下料輥72,設于粉箱71下端開口處的擋料毛刷73,所述下料輥72與驅動電機電連接,所述擋料毛刷73下端還設有一撒粉輥74。撒粉機構7在運作時,下料輥72轉動,使粉箱71內的淀粉由底部開口落下,落入擋料毛刷73上,由所述擋料毛刷73匯聚集中落下,下方的撒粉輥74隨著面皮的輸送而轉動,并將淀粉充分、均勻地覆蓋在面皮上,可防止后續面皮經過二次壓制時的沾粘,提高了整機的運行平穩性;所述第二壓輥組5的輸出端處還設有第二輸送帶8,所述第二輸送帶上端安裝有切刀輥9,而所述切刀輥9可根據各產品生產需求,在其外表面上設置不同形狀的切口,可實現包子皮、餃子皮、面條等面制品的自動生產。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壓輥組3與第二壓輥組5皆可根據面皮的薄厚需求調節兩輥間隙,以達到控制面皮厚度的目的。
盡管結合優選實施方案具體展示和介紹了本實用新型,但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