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紅茶加工設備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紅茶真空振動烘制機。
背景技術:
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為中心的化學反應,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茶多酚減少90%以上,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香氣物質比鮮葉明顯增加,所以紅茶具有紅茶、紅湯、紅葉和香甜味醇的特征。由于茶葉被采摘回來時,往往會帶有水份,若不將這些水份清除掉,那么就會影響茶葉的烘干和炒制,并且會最終影響茶葉的色澤和口感,降低茶葉成品的品質。
傳統的紅茶烘干處理大多采用木質的抽屜式烘箱,篩板將茶葉平鋪后層層碼放在烘箱內,烘箱內有加熱源,熱風產生裝置及烘盤等,加熱源產生的熱量需要經過熱風產生裝置,再轉變為高溫熱風,這種加熱方式的熱量容易散失,加熱時間長,茶葉容易產生紅梗、紅葉、易帶煙焦味等問題,而且茶葉擺放在烘箱內時其無法振動,由于茶葉都是靜置于烘箱內,造成烘箱中心位置的茶葉受熱不均勻,因此為了使得茶葉烘制均勻,操作人員需要不斷手工翻動,加工效率不高且品質不穩定,對操作人員的經驗技術依賴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出一種紅茶真空振動烘制機,能夠實現微波烘干,并避免熱量散失,使茶葉烘制均勻,降低人工依賴性,提高烘制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紅茶真空振動烘制機,包括機架和設置在機架上的烘干箱,所述烘干箱與真空機構連接,所述真空機構可使烘干箱呈真空狀態,所述烘干箱上設有開口,所述開口上設有可開啟的密封蓋,所述密封蓋內設有由反射罩,所述反射罩上設有若干磁控管,所述烘干箱內設有彈簧座,所述彈簧座上設有由激振彈簧支撐的金屬反射座,所述金屬反射座上設有用于盛放茶葉的盛料斗,所述機架設有與所述金屬反射座連接可驅動其振動的激振機構。
作為優選,所述激振機構包括驅動電機和偏心聯軸器,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經偏心聯軸器與所述金屬反射座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真空機構包括真空泵、真空管和真空電磁閥,所述真空泵經真空管與所述烘干箱連接,所述真空電磁閥安裝在真空管上。
作為優選,所述烘干箱底部設有排濕管。
作為優選,所述金屬反射座上設有用于容納盛料斗的容納腔,所述容納腔上設有滑槽,所述盛料斗滑動設置在所述滑槽內。
作為優選,所述烘干箱內設有溫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利用微波磁控管產生微波對盛料斗進行加熱,改變現有電熱器或熱風加熱的烘干方式,降低熱量散失,增強加熱效率,利用激振機構驅動金屬反射座發生振動,從而使得容置在盛料斗內的茶葉在振動狀態下進行烘干,方便濕氣散出,使得茶葉得以均勻烘干,又能夠防止茶葉因靜置不動而被過渡干燥,改變現有手動翻料的工作方式,通過真空機構使烘干箱呈真空狀態,采用真空技術,打破水分子之間的能量平衡,使水分子在較低的能量下即可蒸發,大大縮短了烘干時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改變傳統加熱方式,實現微波烘干,并避免熱量散失,使茶葉烘制均勻,降低人工依賴性,提高烘制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2-烘干箱、3-密封蓋、4-反射罩、5-磁控管、6-彈簧座、7-激振彈簧、8-金屬反射座、9-盛料斗、10-驅動電機、11-偏心聯軸器、12-真空泵、13-真空管、14-真空電磁閥、15-排濕管、16-容納腔、17-滑槽、18-溫度傳感器、19-壓力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機架1和設置在機架1上的烘干箱2,所述烘干箱2與真空機構連接,所述真空機構可使烘干箱2呈真空狀態,所述烘干箱2上設有開口,所述開口上設有可開啟的密封蓋3,所述密封蓋3內設有由反射罩4,所述反射罩4上設有若干磁控管5,所述烘干箱2內設有彈簧座6,所述彈簧座6上設有由激振彈簧7支撐的金屬反射座8,所述金屬反射座8上設有用于盛放茶葉的盛料斗9,所述機架1設有與所述金屬反射座8連接可驅動其振動的激振機構。采用上述方案后,利用磁控管5產生微波對盛料斗9進行加熱,改變現有電熱器或熱風加熱的烘干方式,降低熱量散失,增強加熱效率,利用激振機構驅動金屬反射座8發生振動,從而使得容置在盛料斗9內的茶葉在振動狀態下進行烘干,方便濕氣散出,使得茶葉得以均勻烘干,又能夠防止茶葉因靜置不動而被過渡干燥,改變現有手動翻料的工作方式,通過真空機構使烘干箱2呈真空狀態,采用真空技術,打破水分子之間的能量平衡,使水分子在較低的能量下即可蒸發,大大縮短了烘干時間。
具體的,所述激振機構包括驅動電機10和偏心聯軸器11,所述驅動電機10的輸出軸經偏心聯軸器11與所述金屬反射座8連接。利用驅動電機10經偏心聯軸器11對金屬反射座8實現激振驅動,使其發生振動,而激振彈簧7對金屬反射座8進行繼續緩沖。
具體的,所述真空機構包括真空泵12、真空管13和真空電磁閥14,所述真空泵12經真空管13與所述烘干箱2連接,所述真空電磁閥14安裝在真空管13上。利用真空泵12對烘干箱2進行抽真空處理,使其呈負壓狀態,降低能量消耗。所述烘干箱2底部設有排濕管15。排濕管15用于排出茶葉在烘制過程中的濕氣。
具體的,所述金屬反射座8上設有用于容納盛料斗9的容納腔16,所述容納腔16上設有滑槽17,所述盛料斗9滑動設置在所述滑槽17內方便盛料斗9的安裝和取出。所述烘干箱2內設有溫度傳感器18和壓力傳感器19。溫度傳感器18和壓力傳感器19用于檢測烘干箱2內的溫度和壓力。
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對本實用新型簡單變換后的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