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醬油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醬油制作自動翻曲裝置。
背景技術:
醬油是中國傳統的調味品。用豆、麥、麩皮釀造的液體調味品。色澤紅褐色,有獨特醬香,滋味鮮美,有助于促進食欲。醬油是由醬演變而來,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周朝就有制作醬的記載了。而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發明醬油之釀造純粹是偶然地發現。中國古代皇帝御用的調味品,最早的醬油是由鮮肉腌制而成。中國醬油之制造,早期是一種家事藝術與秘密,其釀造多由某個師傅把持,其技術往往是由子孫代代相傳或由一派的師傅傳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之釀造法。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進程越來越快,人們對各種裝置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減少成本,減少人工的疏忽、幾乎任何一個生產環節都希望能用機械裝置代替人工,特別是在批量生產醬油的工廠,需求量大并且要求效率高,這樣一種醬油制作翻曲裝置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工廠的醬油制作翻曲裝置操作復雜,工作效率低,從而導致不必要的麻煩,增大了生產的成本。
因此,我們急需設計一種醬油制作自動翻曲裝置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醬油制作自動翻曲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醬油制作自動翻曲裝置,包括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通過安裝架安裝在物料盤的中部,驅動裝置的輸出軸上安裝有橫梁,橫梁呈中空結構,其內部安裝有第一齒輪盤,第一齒輪盤上安裝有攪拌桿,攪拌桿遠離第一齒輪盤的一端穿過橫梁的側壁伸至于物料盤的內腔內,攪拌桿的側壁上安裝有螺旋葉片,橫梁的兩端均通過連桿與軸承座連接,軸承座上均安裝有轉動軸,轉動軸上均安裝有第二齒輪盤,第二齒輪盤與第一齒輪盤通過齒輪鏈連接,轉動軸遠離軸承座的一端均安裝有橡膠滾輪,橡膠滾輪與物料盤相接觸。
優選的,所述攪拌桿與橫梁的連接處設有軸承。
優選的,所述橫梁上設有5-8根攪拌桿,且每一根攪拌桿上均安裝有螺旋葉片。
優選的,所述物料盤的內側壁上設有凸紋。
優選的,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驅動電機和變速箱,其中,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變速箱的輸入軸連接。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該醬油制作自動翻曲裝置其上設置了由橫梁、攪拌桿、螺旋葉片和橡膠滾輪等部件構成的翻曲機構,橫梁的旋轉使得滾輪轉動,進而使得第二齒輪盤轉動,第二齒輪盤的轉動在齒輪鏈的作用下帶動第一齒輪盤的轉動進而使得攪拌桿轉動,進而使得螺旋葉片轉動,進而實現對置于物料盤內的物料進行充分翻攪,進而使得物料迅速降溫,其結構簡單,設計巧妙,翻攪效率高,造價低易于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醬油制作自動翻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醬油制作自動翻曲裝置的橫梁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醬油制作自動翻曲裝置的局部結構俯視圖。
圖中:1驅動裝置、2物料盤、3橡膠滾輪、4螺旋葉片、5攪拌桿、6橫梁、7齒輪鏈、8第一齒輪盤、9第二齒輪盤、10轉動軸、11軸承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3,一種醬油制作自動翻曲裝置,包括驅動裝置1,驅動裝置1通過安裝架7安裝在物料盤2的中部,驅動裝置1的輸出軸上安裝有橫梁6,橫梁6呈中空結構,其內部安裝有第一齒輪盤8,第一齒輪盤8上安裝有攪拌桿5,攪拌桿5遠離第一齒輪盤8的一端穿過橫梁6的側壁伸至于物料盤2的內腔內,攪拌桿5的側壁上安裝有螺旋葉片4,橫梁6的兩端均通過連桿與軸承座11連接,軸承座11上均安裝有轉動軸10,轉動軸10上均安裝有第二齒輪盤9,第二齒輪盤9與第一齒輪盤8通過齒輪鏈7連接,轉動軸10遠離軸承座11的一端均安裝有橡膠滾輪3,橡膠滾輪3與物料盤2相接觸,攪拌桿5與橫梁6的連接處設有軸承,橫梁6上設有5-8根攪拌桿5,且每一根攪拌桿5上均安裝有螺旋葉片4,物料盤2的內側壁上設有凸紋,驅動裝置1包括驅動電機和變速箱,其中,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變速箱的輸入軸連接。
工作原理:使用時,將物料倒進物料盤2內,然后啟動驅動裝置1,驅動裝置1驅動橫梁6轉動,進而使得位于橫梁6兩端的橡膠滾輪3旋轉,橡膠滾輪3與物料盤2的內側壁摩擦轉動,橡膠滾輪3帶動轉動軸10轉動,進而帶動第二齒輪盤9轉動,第二齒輪盤9的轉動在齒輪鏈7的作用下帶動第二齒輪盤8轉動,第二齒輪輪盤8帶動攪拌桿5轉動,進而實現安裝在攪拌桿5側壁上的螺旋葉片4對置于物料盤2內的物料進行翻轉。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