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羅非魚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羅非魚加工用魚頭去除裝置。
背景技術:
羅非魚俗名南洋鯽、非洲仔、福壽魚,羅非魚原產于非洲的坦噶尼喀湖,外形類似鯽魚,鰭條多棘,形似鱖魚,福壽魚屬廣鹽性魚類,在海水、淡水中均可生存,對低氧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一般棲息在水的底層,通常隨水溫度變化或魚體大小改變棲息水層,有著優良的適應能力及強大的繁殖力。
目前,人們在對羅非魚魚頭去除時一般采用手工進行處理,但是生產效率低下,增加了羅非魚魚頭去除的時間,不適合進行大批量的生產,使用者為了提高生產的效率,已經出現了相應的羅非魚魚頭去除設備,雖然可以極大生產的效率,但是容易導致處理效果的降低,極大的影響生產的質量,甚至還需要進行二次處理,增加了工作的時間,提高了勞動力,擴大了經濟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羅非魚加工用魚頭去除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羅非魚加工用魚頭去除裝置,包括外殼,所述外殼的兩側分別開設有開口,所述外殼內壁的底部設置有電機,并且電機的轉軸通過聯軸器固定連接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遠離電機一端的表面固定連接有驅動裝置,并且驅動裝置上固定連接有第一旋轉軸,所述第一旋轉軸的兩端均與外殼內壁活動連接,并且第一旋轉軸的表面固定連接有皮帶輪,所述皮帶輪通過皮帶傳動連接有旋轉輪,并且旋轉輪上固定連接有第二旋轉軸,所述第二旋轉軸的兩端均與外殼內壁活動連接,所述第二旋轉軸的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一滾輥,并且第一滾輥通過輸送帶傳動連接有第二滾輥,所述第二滾輥上固定連接有第三旋轉軸,并且外殼內壁的頂部固定連接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的底端固定連接有切割刀裝置。
優選的,所述外殼內壁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底板,并且底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頂端與電機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底盤,并且底盤與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的表面且位于底盤的正面固定連接有弧形圓盤,所述底盤的正面固定連接有固定桿,并且弧形圓盤的一側設置有圓盤,所述圓盤上開設有與弧形圓盤相適配的第一旋轉槽,兩個第一旋轉槽之間開設有與固定桿相適配的第二旋轉槽,所述圓盤的中部與第一旋轉軸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外殼靠近第二滾輥一側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底座,并且底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頂端與第三旋轉軸活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切割刀裝置包括頂板,并且頂板的頂部與伸縮桿固定連接,所述頂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刀柄,并且刀柄遠離頂板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刀刃。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羅非魚加工用魚頭去除裝置,通過在外殼內壁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的電機,電機通過連接桿固定連接有驅動裝置,驅動裝置上通過第一旋轉軸固定連接有的皮帶輪,皮帶輪則通過皮帶傳動連接有的旋轉輪,旋轉輪上固定連接有的第一滾輥,第一滾輥通過輸送帶傳動連接有的第二滾輥,以及在外殼內壁的頂部固定連接有伸縮桿,伸縮桿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的切割刀裝置,解決了目前人們在對羅非魚魚頭去除時一般采用手工進行處理的情況,縮短了羅非魚魚頭去除的時間,適合進行大批量生產,也避免了使用者采用相應的設備進行處理效果降低的情況,提高了生產的效率,保證了生產的質量,無需進行二次處理,縮短了工作的時間,降低了勞動力,防止了擴大經濟成本支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正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驅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切割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殼、2開口、3電機、4連接桿、5驅動裝置、51底盤、52弧形圓盤、53固定桿、54圓盤、55第一旋轉槽、56第二旋轉槽、6第一旋轉軸、7皮帶輪、8皮帶、9旋轉輪、10第二旋轉軸、11第一滾輥、12輸送帶、13第二滾輥、14第三旋轉軸、15伸縮桿、16切割刀裝置、161頂板、162刀柄、163刀刃、17底板、18支撐柱、19底座、20立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羅非魚加工用魚頭去除裝置,包括外殼1,外殼1靠近第二滾輥13一側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底座19,并且底座19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立柱20,立柱20的頂端與第三旋轉軸14活動連接,外殼1內壁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底板17,并且底板17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柱18,支撐柱18的頂端與電機3固定連接,外殼1的兩側分別開設有開口2,外殼1內壁的底部設置有電機3,并且電機3的轉軸通過聯軸器固定連接有連接桿4,連接桿4遠離電機3一端的表面固定連接有驅動裝置5,驅動裝置5包括底盤51,并且底盤51與連接桿4固定連接,連接桿4的表面且位于底盤51的正面固定連接有弧形圓盤52,底盤51的正面固定連接有固定桿53,并且弧形圓盤52的一側設置有圓盤54,圓盤54上開設有與弧形圓盤52相適配的第一旋轉槽55,兩個第一旋轉槽55之間開設有與固定桿53相適配的第二旋轉槽56,圓盤54的中部與第一旋轉軸6固定連接,并且驅動裝置5上固定連接有第一旋轉軸6,第一旋轉軸6的兩端均與外殼1內壁活動連接,并且第一旋轉軸6的表面固定連接有皮帶輪7,皮帶輪7通過皮帶8傳動連接有旋轉輪9,并且旋轉輪9上固定連接有第二旋轉軸10,第二旋轉軸10的兩端均與外殼1內壁活動連接,第二旋轉軸10的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一滾輥11,并且第一滾輥11通過輸送帶12傳動連接有第二滾輥13,輸送帶12的兩端貫穿外殼1且延伸至外殼1的外部,第二滾輥13上固定連接有第三旋轉軸14,并且外殼1內壁的頂部固定連接有伸縮桿15,伸縮桿15的底端固定連接有切割刀裝置16,切割刀裝置16包括頂板161,并且頂板161的頂部與伸縮桿15固定連接,頂板16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刀柄162,并且刀柄162遠離頂板161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刀刃163,通過在外殼1內壁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的電機3,電機3通過連接桿4固定連接有驅動裝置5,羅非魚的放置距離與驅動裝置5旋轉的進度相同,確保羅非魚的魚頭位于切割刀裝置16的底部,驅動裝置5上通過第一旋轉軸6固定連接有的皮帶輪7,皮帶輪7則通過皮帶8傳動連接有的旋轉輪9,旋轉輪9上固定連接有的第一滾輥11,第一滾輥11通過輸送帶12傳動連接有的第二滾輥13,以及在外殼1內壁的頂部固定連接有伸縮桿15,伸縮桿15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的切割刀裝置16,解決了目前人們在對羅非魚魚頭去除時一般采用手工進行處理的情況,縮短了羅非魚魚頭去除的時間,適合進行大批量生產,也避免了使用者采用相應的設備進行處理效果降低的情況,提高了生產的效率,保證了生產的質量,無需進行二次處理,縮短了工作的時間,降低了勞動力,防止了擴大經濟成本支出。
工作人員在使用時,先將羅非魚放置在輸送帶12上,啟動電機3,電機3通過連接桿4帶動驅動裝置5進行旋轉,驅動裝置5在旋轉時則帶動皮帶輪7,皮帶輪7則通過皮帶8帶動旋轉輪9進行旋轉,旋轉輪9則帶動第一滾輥11,第一滾輥11帶動輸送帶12進行運動,輸送帶12將羅非魚輸送到切割刀裝置16的底部,伸縮桿15調節切割刀裝置16的高度,切割刀裝置16則對羅非魚的魚頭進行去除處理。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