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食品加工生產技術,具體為一種小型火龍果干花加工裝置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火龍果起源于中美洲的墨西哥、哥斯達黎加、尼加拉瓜、古巴等國家的熱帶雨林及沙漠地帶,是一種典型的熱帶亞熱帶水果。火龍果在我國的種植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不容小覷。臺灣是我國栽培火龍果較早的地區,已有幾十年的歷史,栽植水平較高;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貴州等省區近年興起種植,并形成一定的栽培規模。
火龍果是一種果形優美、顏色鮮亮,風味細膩爽口,香氣獨特,有益于人類健康的新型水果,其果實含有豐富的糖、有機酸、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礦質元素及膳食纖維,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同時火龍果花朵也是一種藥食兼用的保健佳品。
火龍果花朵直徑達25~30cm,長度約為40cm,可煲湯、燉肉、清炒,也可涼拌或泡茶飲用。新鮮火龍果花朵炒熟香甜清脆,干花煮湯品味清甜。火龍果干花制湯清香甜滑,深為“煲湯一族”的廣東人所喜愛,是極佳的清補湯料。同時,火龍果花具有高營養、低熱量、低脂肪,富含維生素等卓著保健功效,正符合現代人追求醫食同源綠色食品的飲食理念。火龍果鮮花水分含量超過90%,含水量非常大,導致鮮花保鮮時間非常短。
因此,在生產過程中通常將火龍果鮮花進行干燥制成干花,延長火龍果花朵的貯藏時間。目前,火龍果花朵干制的主要方式有晾曬和烘房干燥。其中晾曬主要是在陽光充足的晴天進行,通常兩三天可以曬干,但是曬干的火龍果花朵色澤發黃,品相較差,同時在陰天或雨天進行晾曬,花朵容易霉變發黑,品質大大降低;烘房干燥一般采用體積較大的烘房進行,容積從十幾立方米到上百立方米不等,造價高,占地面積大,對小戶來說難以建造。
目前,火龍果已經可以做到花果兼收,即在保證果實座果的同時,所有花朵都可以進行采收加工,這無疑對花朵烘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
針對現狀,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小型火龍果干花加工裝置及加工方法,以解決零散種植戶花朵烘制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能夠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小型火龍果干花加工裝置,其技術方案包括烘干架,所不同的是所述烘干架為具有多層框面的框體,各層框面內設有間隔等距的一排串花棒,各串花棒的兩端分別置于框面相對框邊上對應設置的支撐槽架內,垂直于串花棒于各層框面內設置支撐成排串花棒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兩端分別固連于框面另一相對框邊上;設置寬松的防熱罩罩住烘干架,所述防熱罩的底部對稱設有暖風機,各暖風機的出風口連通防熱罩上對應開設的進風口,于防熱罩頂部上開設有若干排風口,所述排風口的總排風量與進風口的總進風量相一致;所述烘干架內設有檢測防熱罩內烘干溫度的溫度計。
為實現本發明的小型化,所述烘干架設計為5層~7層的方形框體,其高度設計為1.7米~2米,左、右長度設計為1.3米~1.5米,前、后寬度設計為0.5米~0.7米。
常規上,所述串花棒前、后向設置,所述支撐桿左、右向設置。
為保持合理間距,所述串花棒的間隔距離設計為0.1米~1.5米。
與烘干架的方形框體相對應,所述防熱罩設計為方形罩體,其前罩面中部設有將前罩面左、右打開和關閉的豎直拉鏈,防熱罩的頂部設有將頂罩面與左、右罩面和前罩面連接的橫向拉鏈。
為使防熱罩具有耐高溫和抗老化特性,所述防熱罩采用牛津布縫制。
為達到經久耐用的目的,所述串花棒、支撐桿選用不銹鋼條或不銹鋼管;所述烘干架制作為不銹鋼條框體或不銹鋼管框體。
采用上述小型火龍果干花加工裝置的小型火龍果干花加工方法,其工序步驟為:
1、打開防熱罩。
2、將火龍果的各新鮮花朵分成4~6等份穿插在串花棒上,每根串花棒上穿插3個~4個新鮮花朵,將串好新鮮花朵的各串花棒于烘干架的各層方形框架內排列放置。
3、關閉防熱罩并打開暖風機,根據溫度計顯示調節烘干溫度為65℃~75℃,烘制6小時~7小時。
4、再將烘干溫度調節至50℃~60℃,繼續烘制17~18小時.
5、關閉暖風機,打開防熱罩,取出串花棒。
6、將各串花棒上烘制好的火龍果干花取下并裝袋保存。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采用牛津布罩罩住烘干架,在烘干過程中僅保留進風口和出風孔與外界相通,熱風溫度通過溫度計顯示的溫度來調節暖風機的溫度,暖風在烘干架內形成一定的循環并通過出風孔排出罩外,火龍果花散發的水汽也隨熱風排出罩外,使火龍果花均勻風干;
烘干架上罩著的牛津布罩設計有活動拉鏈,通過開合可以隨時觀察到烘干架內的烘干情況,火龍果花烘干之后,拉開活動拉鏈即可取出并進行包裝。
2、本發明可使火龍果花朵在24小時內水分含量下降到7%左右,達到干花貯藏的標準,干花色澤青綠帶淺黃,保持了較好的花朵原色,品相較好,同時干花散發烘制特有的香氣。
3、本發明既克服了采用晾曬方法造成的火龍果干花品相差、易霉變的問題,又解決了采用烘房干燥方法存在的占地大、投入高的問題。
4、本發明烘干裝置體積小、結構簡單,連接牢固、操作簡便、便于拆裝、成本低廉、經久耐用,適合于零散種植戶小規模生產加工,市場前景廣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a)和圖2(b)為采用圖1實施方式烘干的火龍果干花與采用晾曬方法干燥的火龍果干花的對比圖,其中,圖2(a)為采用圖1實施方式烘干的火龍果干花,圖2(b)為采用傳統晾曬工藝烘干的火龍果干花。
圖號標識:1、烘干架;2、支撐桿;3、串花棒;4、防熱罩;5、暖風機;6、進風口;7、溫度計;8、排風口;9、豎直拉鏈;10、橫向拉鏈;11、新鮮花朵;12、支撐槽架;13、框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所示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本發明小型火龍果干花加工裝置的主體為烘干架1,所述烘干架1采用不銹鋼桿或不銹鋼管焊制作,包括有多層方形框面13的框體,所述烘干架1的高度制作在1.7米~2米之間,左、右長度制作在1.3米~1.5米之間,前、后寬度制作在0.5米~0.7米之間,所述烘干架1的層數為5層~7層,最下層的方形框面13底部中央設有溫度計7,如圖1所示。
各層方形框面內設有一根左、右方向的支撐桿2(不銹鋼桿或不銹鋼管)和前、后向且左、右等距間隔(間隔距離為0.1米~1.5米)水平排列的若干根串花棒3(不銹鋼桿或不銹鋼管),各串花棒3的前、后端放置在方形框面13前、后框邊的對應位置上設置的“V”形支撐槽架12內,所述支撐桿2的左、右兩端與對應方形框面13的左、右框邊中部牢固連接(采用綁接、卡接、套接等連接方式)并制成在全部串花棒3的底部,如圖1所示。
所述烘干架1由寬松的方形防熱罩4從上而下罩住封閉,所述防熱罩4采用牛津布縫制,包括與方形框架的各外框邊對應的前、后罩面、左、右罩面和頂罩面,前、后罩面和左、右罩面為一體,且前罩面中部設有豎直拉鏈9而將前罩面左、右打開和關閉,頂罩面的后端與后罩面為一體,頂罩面的前端及左、右端通過橫向拉鏈10與頂罩面以及左、右罩面連接,如圖1所示。
所述防熱罩4底部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暖風機5,左、右暖風機5的出風口分別與防熱罩4左、右罩面上對應開設的進風口6連通,于防熱罩4的頂罩面上均布開設若干排風口8,所述排風口8的總排風量與左、右進風口6的總進風量相一致,如圖1所示。
采用本發明小型火龍果干花加工裝置進行火龍果干花加工的方法,包括如下工序步驟:
1、拉開橫向拉鏈10和豎直拉鏈9而將防熱罩4完全打開,使烘干架1最大程度外露于防熱罩4。
2、將火龍果的各新鮮花朵11分成4~6等份穿插在每根串花棒3上,每根串花棒3上穿插3個~4個新鮮花朵11,將串好新鮮花朵11的各串花棒3于烘干架1各層方形框面13內排列放置。
3、拉合橫向拉鏈10和豎直拉鏈9而關閉防熱罩4,打開暖風機5,根據溫度計7顯示調節烘干溫度為65℃~75℃,將新鮮花朵11烘制6小時~7小時。
4、再將烘干溫度調節至50℃~60℃,繼續對新鮮花朵11烘制17~18小時。
5、關閉暖風機5,拉開拉鏈打開防熱罩4,取出串花棒3。
6、將各串花棒3上烘制好的火龍果干花取下并裝袋保存。
采用上述火龍果干花加工方法,在大約24小時左右可使火龍果新鮮花朵11的水分含量下降到7%左右,達到干花貯藏的標準,干花色澤青綠帶淺黃,如圖2(a)所示,與傳統晾曬工藝制作的干花如圖2(b)所示相比,保持了較好的花朵原色,品相較好,同時干花散發烘制特有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