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食品加工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用于海苔卷加工生產線的噴油撒料裝置。
背景技術:
海苔都是紫菜;但是紫菜不全是海苔。海苔屬于紅藻門,紅毛藻科。1955年我國科學工作者首次搞清了紫菜的生活史,由紫菜、絲狀體、小紫菜這三個階段構成。紫菜主要成分有約50%的碳水化合物,約30%的粗蛋白,維生素A、B、C豐富,并含碘、磷、鈣等。是我國常用食物,在我國沿海都有分布,主要以江蘇沿海為主。現有的海苔加工機結構簡單而且功能不夠完善,不能完整的完成抓取海苔原材料、噴灑食用油和食用調料、加熱烘干和食品成型這一完整工序。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用于海苔卷加工生產線的噴油撒料裝置,能完成對生產線上移動的海苔原材料進行噴灑食用油和食用調料這一系列食品加工工序。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用于海苔卷加工生產線的噴油撒料裝置,包括加工柜,加工柜上安裝有噴油機構和撒料機構;噴油機構包括噴油箱,噴油箱內安裝有第一紅外感應探頭、油瓶、第一氣泵、三通接頭、第一油管、第二油管和第三油管,噴油箱呈長方體結構且底部敞口,油瓶頂部和底部分別設有上接口和下接口,第一氣泵通過氣管與油瓶的上接口密封連接,第一油管的上端密封連接油瓶的下接口,第一油管上設有電磁閥,第一油管的下端連接三通接頭的一個接口,三通接頭的另外兩個接口分別與第二油管的進油口和第三油管進油口密封連接,第二油管的出油口和第三油管的出油口分別設有一個噴頭,兩個噴頭的噴射方向均向下設置,第一紅外感應探頭位于噴油箱側部內壁下邊沿。
撒料機構包括撒料箱、篩筒和撒料電機,撒料箱上下敞口,撒料箱的頂部左右兩側分別開設有安裝槽,篩筒的中心線水平設置,篩筒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圓擋板,兩個圓擋板之間設有與篩筒同中心線的中心軸,篩筒頂部設有加料口,中心軸對應轉動安裝在一個安裝槽內,篩筒的下側部沿長度方向間隔開設有兩排出料孔,撒料箱的內部設有用與封堵兩排出料孔的擋塊,擋塊頂部設有與篩筒外形相適配的圓弧槽,擋塊上在圓弧槽的槽底處開設有與出料孔沿左右方向長度相等的下料口,撒料電機通過電機安裝座固定連接在撒料箱的右側外壁上,撒料電機的主軸通過聯軸器與篩筒的中心軸右端部傳動連接,撒料箱的左側部內壁下邊沿還設有第二紅外感應探頭。
還包括PLC控制器,PLC控制器通過控制電纜分別與第一紅外感應探頭、第一氣泵、電磁閥、撒料電機和第二紅外感應探頭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海苔卷加工生產線還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設置的原料柜、加工柜和成型柜,原料柜上安裝有抓取裝置;加工柜頂面敞口,加工柜內安裝有動力輸送裝置,加工柜頂部設有加熱箱;成型柜頂面敞口,成型柜上安裝有成型裝置,動力輸送裝置的后端與成型裝置的前端銜接。
抓取裝置包括支撐桿、抓手臂、電動桿和設在原料柜頂部的抓取電機,抓取電機的主軸與支撐桿的下端同軸向連接,抓手臂水平設置,電動桿與抓取電機的主軸平行設置,支撐桿的上端與抓手臂的一端固定連接,抓手臂的另一端與電動桿上端固定連接,電動桿的伸縮桿垂直向下設置,伸縮桿的下端部固定連接有機械抓手。
動力輸送裝置包括驅動電機、前帶輥和后帶輥,驅動電機安裝在加工柜內,驅動電機的主軸水平設置并向左延伸出加工柜的左側部,驅動電機的主軸上設有第一帶輪,加工柜上前后間隔開設有水平設置的前安裝孔和后安裝孔,前帶輥轉動連接在前安裝孔內且左端部延伸出加工柜的左側部,前帶輥的左端部間隔設有第二帶輪和第三帶輪,第一帶輪與第二帶輪通過第一皮帶傳動連接,后帶輥轉動連接在后安裝孔內且左端部延伸出加工柜的左側部,后帶輥的左端部間隔設有第四帶輪和第五帶輪,第三帶輪與第四帶輪之間通過第二皮帶傳動連接,前帶輥和后帶輥之間通過設置在加工柜內的輸送帶傳動連接,輸送帶的上表面低于加工柜頂面。
加熱箱底部敞口,加熱箱安裝在加工柜的后部,加熱箱內部中間位置水平設有加熱電阻絲,加熱箱的頂部內壁上安裝有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
成型裝置包括上壓輥、下壓輥、卷軸和成型電機,成型柜上側部上下間隔水平設有左右通透的上安裝孔和下安裝孔,上壓輥轉動連接在上安裝孔內,上壓輥右端部延伸出成型柜的右側并設有上齒輪,下壓輥轉動連接在下安裝孔內,下壓輥左端部延伸出成型柜的左側并設有第六帶輪,第五帶輪與第六帶輪之間通過第三皮帶傳動連接,下壓輥右端部延伸出成型柜的右側并設有下齒輪,下齒輪與上齒輪嚙合,柜體上還開設有右安裝孔,卷軸的右端部轉動連接在右安裝孔內,卷軸左端面沿軸向方向開設有通槽孔,卷軸的右端延伸出成型柜的右側并設有第七帶輪,成型電機安裝在成型柜內,成型電機的主軸水平設置并向右延伸出成型柜的右側,成型電機的主軸上設有第八帶輪,第七帶輪與第八帶輪之間通過第四皮帶傳動連接,卷軸下方的成型柜右側內壁上設有伸縮氣缸,伸縮氣缸與卷軸平行設置,伸縮氣缸的活塞桿自由端設有推料環,推料環滑動套設在卷軸上,推料環的內徑與卷軸的外徑相等,成型柜左側開設有與右安裝孔相對應的海苔卷出口,海苔卷出口直徑大于卷軸外圓直徑,成型柜的底部設有第二氣泵,第二氣泵通過氣管與伸縮氣缸連接;位于右安裝孔前側的成型柜內壁上設有第三紅外感應探頭;通槽孔的中心線位于輸送帶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上,輸送帶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位于上壓輥和下壓輥之間;撒料電機停止時卷軸上的通槽孔處于水平形態。
PLC控制器還通過控制電纜分別與抓取電機、電動桿、機械抓手、驅動電機、加熱電阻絲、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成型電機、第二氣泵和第三紅外感應探頭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的加工柜位于原料柜和成型柜之間,噴油箱安裝在加工柜的前部,撒料箱安裝在加工柜的中部。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原料柜上采用了自動抓取裝置,只需要人工將待加工的海苔原材料放置到原料柜上,抓取電機帶動支撐桿和抓手臂轉動到原料柜上方,電動桿下端的機械抓手向下抓取到海苔原材料,電動桿帶動機械手向上提起抓取到的海苔原材料,抓取電機帶動支撐桿和抓手臂轉動到加工柜前側上方,電動桿帶動機械手向下移動將海苔原材料放置到輸送帶上,通過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操控,具有定位和抓取精準,海苔原材料分料均勻,避免人工抓取體力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以后海苔原材料分料不均勻的問題發生;
2、加工柜自前向后依次設有噴油機構、撒料機構和加熱箱,當海苔原材料通過輸送帶向后輸送到噴油箱時,第一紅外感應探頭感應到輸送帶上的海苔原材料后向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發出指令,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控制第一氣泵動作向油瓶內加壓,電磁閥開啟一定時間后關閉,食用油從兩個噴頭噴出均勻噴灑到海苔原材料上,完成一個動作后噴油箱的所有電控部件停止運行,等待第一紅外感應探頭的下一個指令;噴灑過食用油的海苔原材料繼續向后輸送進入到撒料箱,第二紅外感應探頭感應到輸送帶上的海苔原材料后向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發出指令,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控制驅動電機動作,驅動電機按照設定好的程序進行正反旋轉,當兩排出料孔中的任意一個與下料口重合后,篩筒內的食用調料通過重合的出料孔和下料口排出,將食用調料篩灑到噴灑過食用油的海苔原材料上,完成一個動作后撒料箱的所有電控部件停止運行,等待第二紅外感應探頭的下一個指令;噴灑過食用油和篩灑過食用調料的海苔原材料繼續向后輸送到加熱箱內,加熱箱內的加熱電阻絲將經過的海苔原材料加熱炙烤到可食用狀態,加熱箱內的濕度傳感器感應到濕度較大或較小時向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發出指令,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控制加熱電阻絲相應增加溫度或降低溫度,溫度傳感器實時向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發送加熱箱內的溫度,方便工作人員隨時了解加熱箱內的溫度變化;海苔原材料實現了噴灑食用油、篩灑食用調料和加熱成熟的完全自動化,不需要人工手動操作;
3、成型柜上采用了成型裝置,加工成熟的海苔經輸送帶向后輸送,輸送到上壓輥和下壓輥之間,上壓輥和下壓輥將加工成熟的海苔擠壓成片狀,擠壓成片狀的海苔向后輸送進入到卷軸的通槽孔內,海苔在進入到通槽孔之前觸發第三紅外感應探頭,第三紅外感應探頭向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發出指令,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控制撒料電機動作,撒料電機帶動卷軸轉動將擠壓成片狀的海苔卷到卷軸上,當第三紅外感應探頭感應不到前方的片狀海苔時,第三紅外感應探頭向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發出指令,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控制撒料電機停止動作,同時控制第二氣泵運作,第二氣泵運作后控制伸縮氣缸的活塞桿動作,活塞桿前端的推料環將卷軸上卷好的海苔卷從成型柜的海苔卷出口推出,加工成熟的海苔經過一系列動作就制作成營養豐富的海苔卷。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海苔原材料實現了抓取分料、噴灑食用油、篩灑食用調料和加熱成熟的完全自動化,不需要人工操作,具有成本低,工作流程簡單可靠。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噴油箱的橫向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撒料箱的縱向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中加熱箱的橫向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實用新型以圖2中的左向為前向,右向為后向,前向為左向,后向為右向。
如圖1—圖7所示,用于海苔卷加工生產線的噴油撒料裝置,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設置的原料柜1、加工柜2和成型柜3,原料柜1上安裝有抓取裝置,加工柜2頂面敞口,加工柜2內安裝有動力輸送裝置,加工柜2頂部設有由前到依次設有均位于動力輸送裝置上方的噴油機構、撒料機構和加熱箱4,成型柜3頂面敞口,成型柜3上安裝有成型裝置,動力輸送裝置的后端與成型裝置的前端銜接。
抓取裝置包括支撐桿6、抓手臂7、電動桿9和設在原料柜1頂部的抓取電機5,抓取電機5的主軸與支撐桿6的下端部同軸向連接,抓手臂7水平設置,電動桿9與抓取電機5的主軸平行設置,支撐桿6的上端與抓手臂7的一端固定連接,抓手臂7的另一端與電動桿8上端固定連接,電動桿8的伸縮桿9垂直向下設置,伸縮桿9的下端部固定連接有機械抓手10。
動力輸送裝置包括驅動電機11、前帶輥12和后帶輥13,驅動電機11安裝在加工柜2內,驅動電機11的主軸水平設置并向左延伸出加工柜2的左側部,驅動電機11的主軸上設有第一帶輪14,加工柜2上前后間隔開設水平設置的前安裝孔和后安裝孔,前帶輥12轉動連接在前安裝孔內且左端部延伸出加工柜2的左側部,前帶輥12的左端部間隔設有第二帶輪15和第三帶輪16,第一帶輪14與第二帶輪15通過第一皮帶17傳動連接,后帶輥13轉動連接在后安裝孔內且左端部延伸出加工柜2的左側部,后帶輥13的左端部間隔設有第四帶輪18和第五帶輪19,第三帶輪16與第四帶輪18之間通過第二皮帶20傳動連接,前帶輥12和后帶輥13之間通過設置在加工柜2內的輸送帶21傳動鏈接,輸送帶21的上表面低于加工柜2頂面。
噴油機構包括噴油箱22,噴油箱22內安裝有第一紅外感應探頭23、油瓶24、第一氣泵25、三通接頭26、第一油管27、第二油管31和第三油管32,噴油箱22呈長方體結構且底部敞口,噴油箱22安裝在加工柜2的前部,油瓶24頂部和底部分別設有上接口28和下接口29,第一氣泵25通過氣管與油瓶24的上接口28密封連接,第一油管27的上端密封連接油瓶24的下接口29,第一油管27上設有電磁閥30,第一油管27的下端連接三通接頭26的一個接口,三通接頭26的另外兩個接口分別與第二油管31的進油口和第三油管32進油口密封連接,第二油管31的出油口和第三油管32的出油口分別設有一個噴頭33,兩個噴頭33的噴射方向均向下設置,第一紅外感應探頭23位于噴油箱22側部內壁下邊沿。
撒料機構包括撒料箱34、篩筒35和撒料電機36,撒料箱34安裝在加工柜2的中部,撒料箱34上下敞口,撒料箱34的頂部左右兩側分別開設有安裝槽37,篩筒35的中心線水平設置,篩筒35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圓擋板64,兩個圓擋板64之間設有與篩筒同中心線的中心軸38,篩筒頂部設有加料口65,中心軸38對應轉動安裝在一個安裝槽37內,篩筒35的下側部沿長度方向間隔開設有兩排出料孔39,撒料箱34的內部設有用與封堵兩排出料孔39的擋塊66,擋塊66頂部設有與篩筒35外形相適配的圓弧槽,擋塊66上在圓弧槽40的槽底開設有與出料孔39沿左右方向長度相等的下料口41,撒料電機36通過電機安裝座固定連接在撒料箱34的右側外壁上,撒料電機36的主軸通過聯軸器與篩筒35的中心軸38右端部傳動連接,撒料箱34的左側部內壁下邊沿設有第二紅外感應探頭42。
加熱箱4底部敞口,加熱箱4安裝在加工柜2的后部,加熱箱4內部中間位置水平設有加熱電阻絲43,加熱箱4的頂部內壁上安裝有溫度傳感器44和濕度傳感器45。
成型裝置包括上壓輥46、下壓輥47、卷軸48和成型電機49,成型柜3前側上部上下間隔水平設有通透的上安裝孔和下安裝孔,上壓輥46轉動連接在上安裝孔內,上壓輥46右端部延伸出成型柜3的右側并設有上齒輪50,下壓輥47轉動連接在下安裝孔內,下壓輥47左端部延伸出成型柜3的左側并設有第六帶輪51,第五帶輪19與第六帶輪51之間通過第三皮帶52傳動連接,下壓輥47右端部延伸出成型柜3的右側并設有下齒輪,下齒輪與上齒輪50嚙合,柜體上還開設有右安裝孔,卷軸48的右端部轉動連接在右安裝孔內,卷軸48左端面沿軸向方向開設有通槽孔53,卷軸48的右端延伸出成型柜3的右側并設有第七帶輪54,成型電機49安裝在成型柜3內,成型電機49的主軸水平設置并向右延伸出成型柜3的右側,成型電機49的主軸上設有第八帶輪55,第七帶輪54與第八帶輪55之間通過第四皮帶56傳動連接,卷軸48下方的成型柜3右側內壁上設有伸縮氣缸57,伸縮氣缸57與卷軸48平行設置,伸縮氣缸57的活塞桿58自由端設有推料環59,推料環59滑動套設在卷軸48上,推料環59的內徑與卷軸48的外徑相等,成型柜3左側開設有與右安裝孔相對應的海苔卷出口61,海苔卷出口61直徑大于卷軸48外圓直徑,成型柜3的底部設有第二氣泵62,第二氣泵62通過氣管與伸縮氣缸57連接;位于右安裝孔前側的成型柜3內壁上設有第三紅外感應探頭63。
通槽孔53的中心線位于輸送帶21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上,輸送帶21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位于上壓輥46和下壓輥47之間;成型電機49停止時卷軸48上的通槽孔53處于水平形態。
還包括PLC控制器,PLC控制器通過控制電纜分別與抓取電機5、電動桿8、機械抓手10、驅動電機11、第一紅外感應探頭23、第一氣泵25、電磁閥30、撒料電機36、第二紅外感應探頭42、加熱電阻絲43、溫度傳感器44、濕度傳感器45、成型電機49、第二氣泵62和第三紅外感應探頭63。
撒料電機36為正反轉電機。
本實用新型中的PLC控制器屬于現有技術,其具體結構不再詳細描述。PLC 的英文全稱是: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一種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系統,專為在工業環境應用而設計的。它采用一類可編程的存儲器,用于其內部存儲程序,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與算術操作等面向用戶的指令,并通過數字或模擬式輸入、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是工業控制的核心部分。PLC控制器主要是指數字運算操作電子系統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由工作人員將待加工的海苔原材料放置到原料柜1上,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控制抓取電機5帶動支撐桿6和抓手臂7轉動到原料柜1上方,電動桿8下端的機械抓手10向下抓取到海苔原材料,電動桿8帶動機械手向上提起抓取到的海苔原材料,抓取電機5帶動支撐桿6和抓手臂7轉動到加工柜2前側上方,電動桿8帶動機械手向下移動將海苔原材料放置到輸送帶21上,通過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操控,具有定位和抓取精準,海苔原材料分料均勻,避免人工抓取體力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以后海苔原材料分料不均勻的問題發生。
加工柜2自前向后依次設有噴油機構、撒料機構和加熱箱4,當海苔原材料通過輸送帶21向后輸送到噴油箱22時,第一紅外感應探頭23感應到輸送帶21上的海苔原材料后向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發出指令,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控制第一氣泵25動作向油瓶24內加壓,電磁閥30開啟一定時間后關閉,食用油從兩個噴頭33噴出均勻噴灑到海苔原材料上,完成一個動作后噴油箱22的所有電控部件停止運行,等待第一紅外感應探頭23的下一個指令;噴灑過食用油的海苔原材料繼續向后輸送進入到撒料箱34,第二紅外感應探頭42感應到輸送帶21上的海苔原材料后向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發出指令,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控制撒料電機36動作,撒料電機36按照設定好的程序進行正反旋轉,當兩排出料孔39中的任意一個與下料口41重合后,篩筒35內的食用調料通過重合的出料孔39和下料口41排出,將食用調料篩灑到噴灑過食用油的海苔原材料上,完成一個動作后撒料箱34的所有電控部件停止運行,等待第二紅外感應探頭42的下一個指令;噴灑過食用油和篩灑過食用調料的海苔原材料繼續向后輸送到加熱箱4內,加熱箱4內的加熱電阻絲43將經過的海苔原材料加熱炙烤到可食用狀態,加熱箱4內的濕度傳感器45感應到濕度較大或較小時向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發出指令,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控制加熱電阻絲43相應增加溫度或降低溫度,溫度傳感器44實時向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發送加熱箱4內的溫度,方便工作人員隨時了解加熱箱4內的溫度變化;海苔原材料實現了噴灑食用油、篩灑食用調料和加熱成熟的完全自動化,不需要人工手動操作。
加工成熟的海苔經輸送帶21向后輸送,輸送到上壓輥46和下壓輥47之間,上壓輥46和下壓輥47將加工成熟的海苔擠壓成片狀,擠壓成片狀的海苔向后輸送進入到卷軸48的通槽孔53內,海苔在進入到通槽孔53之前觸發第三紅外感應探頭63,第三紅外感應探頭63向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發出指令,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控制成型電機49動作,成型電機49帶動卷軸48轉動將擠壓成片狀的海苔卷到卷軸48上,當第三紅外感應探頭63感應不到前方的片狀海苔時,第三紅外感應探頭63向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發出指令,控制電腦或PLC控制器控制成型電機49停止動作,同時控制第二氣泵62運作,第二氣泵62運作后控制伸縮氣缸57的活塞桿58動作,活塞桿58前端的推料環59將卷軸48上卷好的海苔卷從成型柜3的海苔卷出口61推出,加工成熟的海苔經過一系列動作就制作成營養豐富的海苔卷。
本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形狀、材料、結構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