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食品加工的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研究飲食已有幾千年,其中包括研究熟食的加工及佐料配方的調制等。隨著飲食文化的發展,適合不同人群口味并具備保健養生功效的食品越來越受重視。豬蹄、禽肉等鹵制食品是高蛋白食物,營養價值很高,是人類重要食物之一,且鹵制食品因風味獨特,香味濃厚,深受消費者喜歡。
在生產加工鹵制食品中,經蒸煮后的食品需進入至冷卻設備,進行降溫操作,待降溫完成后再進行切割、包裝等步驟。現有的針對食品加工中的冷卻工藝多采用自來水自然循環降溫,降溫慢,長時間浸泡,影響豬蹄品質,達不到所需口感,容易滋生細菌,并且需要人工不停攪拌,加快降溫速度,但是達不到均衡降溫。使得經該工藝加工出的食品口感軟糯不勁道,影響食用者的飲食欲望。
由此可見,能否基于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改進的用于食品加工的冷卻裝置,在對食品進行冷卻時,無需人工攪拌即可達到迅速均衡降溫,不易滋生細菌,提高食品品質,使食品尤其是鹵制肉品口感更佳,口味勁道,同時具有操作方便、自動化程度高的優點,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用于食品加工的冷卻裝置,改進現有肉類食品鹵煮生產線,減少人工操作,達到均衡降溫,一次性可實現大量食品的降溫操作,使傳統自來水降溫效率的20余倍,省時省力。
為了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包括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食品加工的冷卻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制冷機、冷水池和冷卻池,所述冷水池內安裝有冷水管,所述冷卻池內設置有氣泡管和降溫循環管,所述冷水管的進水口與所述制冷機的輸出端連接,所述降溫循環管與冷水池相連通,所述氣泡管連接有空氣泵,所述空氣泵位于冷卻池外。
本實用新型的冷卻裝置采用冰水降溫方式給蒸煮后的食品進行降溫處理,通過合理的冷水水浴和冷水循環系統,有效提供均衡冷水環境,使食品進行有效降溫,加快降溫速度,同時避免食品因過長時間的泡水降溫而影響到口感或滋生細菌,本實用新型的冷卻裝置,使用方便,省時省力,提高了冷卻效率,可一次性實現4噸豬蹄的降溫操作,是傳統自來水降溫的20余倍。
同時氣泡管的設置,能夠使放在冷卻池內待冷卻的食品進行翻轉,達到均勻降溫的目的,無需人工攪拌即可達到迅速均衡降溫,提高降溫效率。
進一步的,所述氣泡管位于冷卻池的底部。
位于底部的氣泡管能夠向冷卻池內釋放氣泡,氣泡產生的翻騰作用針對食材起到更好的攪拌作用,提高降溫效率。
進一步的,所述的冷卻池內放置有食材筐。
通過放置食材筐能夠有效對食品進行收納,在操作時取放更加方便,且減少了對食品的損壞度。
進一步的,所述的降溫循環管上連接有循環泵。
通過循環泵,有效實現降溫循環管內的冷水循環,有效保持冷卻池內的冷水溫度,使冷卻池能夠持續保持均衡溫度,提高冷卻效率,且不影響食品的口感。
進一步的,所述降溫循環管的出水口與制冷機的輸入端連接。
該處結構的設計,實現了冷水的循環使用,節省了大量水源,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進一步的,所述冷卻池的開口邊緣處設置有溢水管,所述溢水管與下水道相連通。
溢水管的設計能夠使冷卻池內溢出的水直接排送至下水道,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保持了食品加工車間的潔凈度,避免地面撒入過多水分,而導致工作人員滑到和生產車間細菌的滋生。
進一步的,所述的冷水管沿冷水池內壁由下至上盤繞分布;所述降溫循環管位于冷卻池底部且呈蛇形分布。
冷水管和降溫循環管形狀的設計有效提高的降溫效率,實現蒸煮后食品的有效降溫。
進一步的,所述冷卻池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控制盤,所述控制盤內安裝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制冷機的驅動芯片連接,所述控制器控制制冷機的開啟和關閉。
該結構的設置進一步提升了冷卻裝置的智能化程度,通過控制盤可操控制冷機的開啟和關閉。方便工作人員操作。
進一步的,所述冷水池內連接有溫度傳感器I,所述溫度傳感器I的信息輸出端與所述控制器的信息輸入端連接,所述控制器根據接收的信息生成控制信號,并將該控制信號發送至制冷機的驅動芯片,制冷機的驅動芯片根據接收的控制信號,控制制冷機的開啟和關閉。
該結構的設置進一步提升了冷卻裝置的智能化程度,通過溫度傳感器I獲取的冷卻池內的溫度信息,來控制制冷機的開啟和關閉,有效實現對冷卻池內水溫的智能控制,降低了人力成本。
進一步的,所述冷卻池內連接有溫度傳感器II,所述控制盤設置有與控制器連接的顯示裝置,所述溫度傳感器I和溫度傳感器II的信息輸出端與所述控制器的信息輸入端連接,所述控制器根據接收的信息生成顯示信號,并將該顯示信號發送至顯示裝置。
顯示裝置的設置,方便工作人員時刻查看冷卻池和冷水池內的溫度,以使溫度在超過或低于規定的溫度范圍時,及時通過控制制冷機來調控水溫。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食品加工的冷卻裝置,結構設計合理,能夠廣泛應用于食品蒸煮技術領域,尤其針對待鹵煮的生鮮食品。本實用新型的冷卻裝置無需人工攪拌即可達到迅速均衡降溫,不易滋生細菌,提高豬蹄品質,可一次性實現4噸豬蹄的降溫操作,是傳統自來水降溫的20余倍,省時省力。同時采用循環水降溫,節省了大量水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用于食品加工的冷卻裝置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所示用于食品加工的冷卻裝置俯視圖;
圖中,
1、制冷機;2、冷水池;3、冷卻池;4、冷水管;5、氣泡管;6、降溫循環管;7、食材筐;8、循環泵;9、溢水管;10、控制盤。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中,術語“上”、“下”、“左”、“右”、“前”、“后”、“頂”、“底”、“內”、“外”、“中”、“豎直”、“水平”、“橫向”、“縱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這些術語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描述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裝置、元件或組成部分必須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進行構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術語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關系以外,還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義,例如術語“上”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種依附關系或連接關系。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這些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此外,術語“安裝”、“設置”、“設有”、“連接”、“相連”“套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可拆卸連接,或整體式構造;可以是機械連接,或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或者是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又或者是兩個裝置、元件或組成部分之間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為兩個或兩個以上。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食品加工的冷卻裝置,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依次連接的制冷機1、冷水池2和冷卻池3,所述冷水池內安裝有冷水管4,所述冷卻池內設置有氣泡管5和降溫循環管6,所述冷水管的進水口與所述制冷機的輸出端連接,所述降溫循環管與冷水池相連通,所述氣泡管連接有空氣泵,所述空氣泵位于冷卻池外。
在使用時,先用制冷機將純凈水降溫至0~2℃的冰水,在冷卻池內放置自來水,然后將冰水輸入進冷水管中,使冷水池內充滿冷水,此時冷水池內的冷水流入冷卻池內,使冷卻池內的水溫達到6~7℃,向冷卻池內加入待降溫的食品即可,同時開啟空氣泵,通過氣泡管向冷卻池內輸送氣泡。降溫循環管持續保持冷水循環,使得冷卻池內持久恒定降溫環境。
所述氣泡管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常規使用的氣泡管,其具體結構包括導氣管,導氣管上設置有導氣孔,其中導氣管與空氣泵連接。上述為列舉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具體的凡是能夠實現向冷卻池內輸送空氣的氣泡管,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在本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氣泡管位于冷卻池的底部。
在本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的冷卻池內放置有食材筐。食材筐可用于盛放待降溫的食品。
在本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的降溫循環管上連接有循環泵。在使用時需要開啟循環泵,使降溫循環管內的水流進行有效循環。
在本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降溫循環管的出水口與制冷機的輸入端連接。
通過該連接方式,能夠實現循環水系統,節省水源,使冷水池和降溫循環管內的水通過循環泵流入制冷機,使在進行降溫食品時,產生的冷熱交換而升溫的循環水再次進行降溫處理,而后再次輸送至冷水管和降溫循環泵,由此往復,實現水循環系統。
在本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冷卻池底部設置有排水口。當冷卻完本次蒸煮的批量食品后,此時打開排水口,將本次執行冷卻操作后的水排出,當再次使用,需要降溫下一批量食品時,再次向冷卻池內注入干凈的純凈水。
在本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冷卻池的開口邊緣處設置有溢水管9,所述溢水管與下水道相連通。
在本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的冷水管沿冷水池內壁由下至上盤繞分布;所述降溫循環管位于冷卻池底部且呈蛇形分布。
在本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冷卻池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控制盤10,所述控制盤內安裝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制冷機的驅動芯片連接,所述控制器控制制冷機的開啟和關閉。
所述控制器與制冷機的驅動芯片連接方式為通信連接或電路連接。
在進行使用時,工作人員直接通過控制器,控制制冷機的開啟和關閉。
在本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冷水池內連接有溫度傳感器I,所述溫度傳感器I的信息輸出端與所述控制器的信息輸入端連接,所述控制器根據接收的信息生成控制信號,并將該控制信號發送至制冷機的驅動芯片,制冷機的驅動芯片根據接收的控制信號,控制制冷機的開啟和關閉。
當所述溫度傳感器發送的溫度值大于7℃時,則控制制冷機的開啟,使降溫循環管內的水溫降低,當溫度傳感器發送的溫度值小于等于6℃時,控制制冷機關閉。
在本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冷卻池內連接有溫度傳感器II,所述控制盤設置有與控制器連接的顯示裝置,所述溫度傳感器I和溫度傳感器II的信息輸出端與所述控制器的信息輸入端連接,所述控制器根據接收的信息生成顯示信號,并將該顯示信號發送至顯示裝置。
當所述溫度傳感器I和溫度傳感器II發送至顯示裝置的溫度值大于7℃時,則通過控制盤將制冷機開啟,使降溫循環管內的水溫降低,當溫度傳感器II發送至顯示裝置的溫度值小于等于6℃時,則通過控制盤控制制冷機關閉。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