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食品生產(chǎn)加工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糊辣風(fēng)味油、糊辣風(fēng)味豆餅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糊辣土豆片來源于少數(shù)民族東鄉(xiāng)族的風(fēng)味特色,又名東鄉(xiāng)土豆片,用料土豆、青紅椒、洋蔥、姜片適量、鹽、雞精、糖、蠔油、醋、辣椒面、淀粉適量,制備過程為:(1)土豆洗凈去皮切大塊,下油鍋雙面煎黃,下入青紅椒洋蔥姜片翻炒;(2)辣椒面和淀粉用冷水和勻,調(diào)入適量的鹽、雞精、糖、蠔油、醋,再將辣椒面淀粉水倒入,翻炒少許,制備得到糊辣土豆片菜色誘人,以糊辣味為主,略帶酸甜。現(xiàn)有技術(shù)中有糊辣殼或糊辣蝦仁等口味的產(chǎn)品。
豆制品比如豆干、豆餅等制備成風(fēng)味豆干或豆餅是很受年輕人的喜愛,中國公開號CN 102119707 A公開了一種五味香辣豆餅,大豆脫皮,蒸熟,燜制,撈出以后再烘半干,加入食鹽,白糖,小茴香,味精,辣椒,八角,花椒,芝麻炒焦,粉碎,拌勻后制餅烘干。該發(fā)明是將辣椒、八角、花椒等調(diào)味品直接作為制備豆餅的原料,會影響豆餅的口感。
中國專利公開號CN 105285149 A公開了一種清香回甜豆干的制作方法,采用現(xiàn)有技術(shù)制作豆干:將豆干在30-45℃烘烤,時間為2-5小時;然后在50-85℃烘烤,時間為1-2 小時;將烘烤后的豆干放入處理液中浸泡,在40-55℃處理液中浸泡1-3小時;再放入60-70℃處理液中浸泡0.5-1小時;所述的處理液,其組分及重量含量范圍為,三奈1-5、八角1-2、茴香2-6、甘草4-10、薄荷0.5-1、味精2-6、鹽6-10、糖0.5-1和水;將處理液中浸泡的豆干取出,瀝干并將豆干在30-45℃烘烤,時間為1-3小時,制得本發(fā)明的豆干食品。該發(fā)明是將豆干經(jīng)鹵制后再烘烤而成,烘烤過程也會導(dǎo)致香味損失,且豆干經(jīng)烘烤、鹵制、再烘烤的過程,會影響最終產(chǎn)品的質(zhì)地和口感。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一種糊辣風(fēng)味油以及利用糊辣風(fēng)味油制備的糊辣風(fēng)味豆餅,該糊辣風(fēng)味豆餅咸淡適中,口感勁道細(xì)膩,糊辣焦香濃郁,香味柔和飽滿。
為達(dá)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shù)方案:
一種糊辣風(fēng)味油,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印度椒8-12份、貴州二荊條8-12份、子彈頭辣椒8-12份、芝麻油65-75份、大豆油135-145份和花椒粉2-5份。
進(jìn)一步的,所述印度椒、貴州二荊條和子彈頭辣椒的重量比為1:1:1。
進(jìn)一步的,所述芝麻油和大豆油的重量比為1:2。
進(jìn)一步的,所述的糊辣風(fēng)味油,由以下步驟制備:將印度椒、貴州二荊條和子彈頭辣椒混合后粉碎至20-50目,得辣椒粉;然后將芝麻油和大豆油混合后加熱到165-175℃,然后停止加熱,并緩慢加入辣椒粉和花椒粉,攪拌至油溫降為40-50℃后保溫7-9h,過濾除去濾渣,得糊辣風(fēng)味油。
一種利用糊辣風(fēng)味油制備的糊辣豆餅,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糊辣風(fēng)味油30-40份、原料豆餅800-900份、香辛調(diào)味料60-70份、乙基麥芽酚2-3份、生姜精粉60-70份、白胡椒精粉9-10份、雞膏25-30份、鹽50-60份和糖100-150份。
進(jìn)一步的,所述原料豆餅由以下步驟制備:
(1)先將100-110份豆皮邊角料粉碎后,與0.9-1份食用堿、0.7-0.8份鹽、3-4份大豆分離蛋白、2-3份木薯淀粉、1-2份蛋白粉、0.7-0.8份卡拉膠以及0.6-0.7份味精混合,然后加入44-45份水?dāng)嚢杈鶆颍?/p>
(2)再擠壓成長為15-25cm、直徑為2-4cm的柱狀,然后放入55-65℃水中蒸煮25-35min,撈出晾干后切成厚度為2-4mm薄片,得原料豆餅。
進(jìn)一步的,所述香辛調(diào)味料由以下原料制成:秦椒粉8-9份、白胡椒粉0.5-0.6份、洋蔥粉0.5-0.6份、八角粉0.5-0.6份、香葉粉0.3-0.4份、小茴香粉0.5-0.6份、生姜粉0.1-0.2份、孜然粉5-6份、花椒粉1-2份、芹菜粉0.5-0.6份、香蔥粉0.5-0.6份、鹽3-4份、糖3-4份、味精5-6份和雞粉2-3份。
一種糊辣豆餅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油炸原料豆餅:將原料豆餅放入溫度為100-120℃大豆油中炸至原料豆餅外表面出現(xiàn)小白點,得油炸豆餅;
(2)鹵制豆餅:將油炸豆餅置于75-85℃的鹵水中鹵制20-30min,得鹵制豆餅;
(3)混合裝袋:將糊辣風(fēng)味油、香辛調(diào)味料、乙基麥芽酚、生姜精粉、白胡椒精粉、雞膏、鹽、糖與鹵制豆餅混合均勻,裝袋密封;
(4)滅菌:在105-115℃溫度下滅菌25-35min,得產(chǎn)品。
進(jìn)一步的,所述鹵水由以下原料制成:花椒3-4份、辣椒4-5份、干姜2-3份、陳皮1-2份、豆蔻0.8-0.9份、香葉0.9-1份、小茴香1-2份、肉桂2-3份、白芷1-2份、丁香1-2份、甘草3-4份、砂仁1-1.5份、草果1-1.5份、八角1-1.5份、雞膏20-30份、牛肉膏10-15份、鹽25-30份、乙基麥芽酚1-1.45份、老抽20-30份和水3000份。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為了提升豆餅的風(fēng)味,調(diào)制出糊辣風(fēng)味油,該風(fēng)味油具有濃郁的糊辣香味和焦香味,香氣飽滿柔和,香而不膩,焦而不糊,該糊辣風(fēng)味油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賦予食品更好的口感;并對制備糊辣豆餅采用的原料、鹵制豆餅的鹵水、采用的香辛調(diào)味料以及豆餅的制備工藝等各方面進(jìn)行調(diào)整,最終制備的糊辣風(fēng)味豆餅咸淡適中,口感勁道細(xì)膩,糊辣焦香濃郁,香味柔和。
2、糊辣風(fēng)味油在辣椒的選取上很有講究,經(jīng)試驗證實,印度椒炸制后辣椒油辣味較濃但是香氣較弱而且辣味較刺激;貴州二荊條炸制后辣椒油色鮮味醇,辣而不燥,但是辣味偏低;而子彈頭辣椒炸制后辣味和香氣都比較溫和,沒有干辣刺激的香氣。因此本發(fā)明采用印度椒、貴州二荊條和子彈頭辣椒進(jìn)行混合炸制,可以使香氣更加飽滿,辣味更加柔和;另外辣椒粉與油比例為1:7時香氣更濃郁,香而不膩。而炸制采用的油選用大豆油和芝麻油按比例復(fù)配,可使香氣更加濃郁。另外還添加一定量的花椒粉,最終制備的糊辣風(fēng)味油兼具花椒和辣椒的香味以及焦香味,即糊辣焦香,香氣濃郁,香而不膩,焦而不糊,刺激味蕾,增加食欲。
3、制備糊辣豆餅采用的原料是原料豆餅,原料豆餅采用的是豆皮生產(chǎn)中的邊角料,在豆皮生產(chǎn)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很多邊角料,一部分邊角料廠家直接丟棄,一部分邊角料廠家用來生產(chǎn)素雞,但是素雞中堿含量太高影響口感,并且用素雞制作的原料豆餅顏色發(fā)黑,賣相不好,因此本發(fā)明直接采用豆皮下腳料制備原料豆餅,一方面可以減少浪費,更環(huán)保,另一方面是豆皮也比較勁道,可增加產(chǎn)品口感。
另外,采用豆皮邊角料制備原料豆餅時,加入了蛋白粉、卡拉膠、大豆分離蛋白以及木薯淀粉,可以使產(chǎn)品的口感勁道細(xì)膩,其中蛋白粉和卡拉膠用于增加產(chǎn)品的成型能力,從而使產(chǎn)品更勁道;而大豆分離蛋白作為表面活性劑,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張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氣的表面張力,易于形成穩(wěn)定的乳狀液,從而易于產(chǎn)品成型;木薯原淀粉中支鏈淀粉與直鏈淀粉的比率高達(dá)80:20,因此具有很高的尖峰粘度,也易于產(chǎn)品成型,以增加口感。另外還添加了鹽和味精,主要用于調(diào)味,其中鹽含量要嚴(yán)格控制,鹽會影響大豆分離蛋白的凝膠性,影響產(chǎn)品成型。然后放入機器中擠壓成型,擠壓的過程也可以增加產(chǎn)品的口感和質(zhì)地,使產(chǎn)品口感更勁道。
4、在制備糊辣風(fēng)味豆餅時,先對原料豆餅進(jìn)行油炸,主要是賦予更好的焦香味,增加口感。
制備鹵制豆餅時采用的鹵水中添加有砂仁、丁香以及果草等,多種香辛料按照比例混合均勻后對豆餅進(jìn)行鹵制,可以有效的減少豆腥味,增加產(chǎn)品厚味和回味。
5、最終制備產(chǎn)品中還添加有香辛調(diào)味料、白胡椒精粉和雞膏等,其中香辣調(diào)味料的使用可以補充鹵制工藝后的五香香氣,增加口感,提升辣香味,對糊辣風(fēng)味有補充和提升作用,另外還添加生姜精粉、白胡椒精粉和雞膏,是為了增加產(chǎn)品入口香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jìn)一步描述。
實施例1
一種糊辣風(fēng)味油,由以下步驟制備:
(1)配料:印度椒8份、貴州二荊條12份、子彈頭辣椒8份、芝麻油65份、大豆油135份和花椒粉2份;
(2)將印度椒、貴州二荊條和子彈頭辣椒混合后粉碎至20目,得辣椒粉;然后將芝麻油和大豆油混合后加熱到165℃,然后停止加熱,并緩慢加入辣椒粉和花椒粉,攪拌至油溫降為40℃后保溫7h,用200目濾網(wǎng)過濾除去濾渣,得糊辣風(fēng)味油。
香辛調(diào)味料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秦椒粉8份、白胡椒粉0.5份、洋蔥粉0.6份、八角粉0.5份、香葉粉0.3份、小茴香粉0.6份、生姜粉0.1份、孜然粉5份、花椒粉1份、芹菜粉0.6份、香蔥粉0.5份、鹽3份、糖4份、味精5份和雞粉2份。
一種糊辣豆餅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將110份豆皮邊角料粉碎后,與0.9份食用堿、0.7份鹽、4份大豆分離蛋白、2份木薯淀粉、1份蛋白粉、0.8份卡拉膠以及0.6份味精混合,然后加入44份水?dāng)嚢杈鶆颍?/p>
(2)再擠壓成長為15cm、直徑為2cm的柱狀,然后放入55℃水中蒸煮25min,撈出晾干后切成厚度為2mm薄片,得原料豆餅;
(3)油炸豆餅:將800份原料豆餅放入溫度為100℃大豆油中炸至原料豆餅外表面出現(xiàn)小白點,出鍋晾干,得油炸豆餅;
(4)鹵制豆餅:將油炸豆餅置于75℃的鹵水中鹵制30min,得鹵制豆餅;其中鹵水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花椒3份、辣椒5份、干姜2份、陳皮1份、豆蔻0.9份、香葉0.9份、小茴香2份、肉桂2份、白芷1份、丁香2份、甘草3份、砂仁1份、草果1.5份、八角1.5份、雞膏20份、牛肉膏15份、鹽25份、乙基麥芽酚1份、老抽20份和水3000份;
(5)混合裝袋:將30份糊辣風(fēng)味油、70份香辛調(diào)味料、2份乙基麥芽酚、60份生姜精粉、10份白胡椒精粉、25份雞膏、60份鹽、100份糖與鹵制豆餅混合均勻,裝袋密封;
(6)滅菌:在105℃溫度下滅菌35min,得產(chǎn)品。
實施例2
一種糊辣風(fēng)味油,由以下步驟制備:
(1)配料:印度椒9份、貴州二荊條11份、子彈頭辣椒9份、芝麻油68份、大豆油136份和花椒粉3份;
(2)將印度椒、貴州二荊條和子彈頭辣椒混合后粉碎至30目,得辣椒粉;然后將芝麻油和大豆油混合后加熱到165℃,然后停止加熱,并緩慢加入辣椒粉和花椒粉,攪拌至油溫降為45℃后保溫8h,用200目濾網(wǎng)過濾除去濾渣,得糊辣風(fēng)味油。
香辛調(diào)味料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秦椒粉8.2份、白胡椒粉0.52份、洋蔥粉0.58份、八角粉0.52份、香葉粉0.32份、小茴香粉0.58份、生姜粉0.12份、孜然粉5.2份、花椒粉1.2份、芹菜粉0.58份、香蔥粉0.52份、鹽3.2份、糖3.8份、味精5.2份和雞粉2.2份。
一種糊辣豆餅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將108份豆皮邊角料粉碎后,與0.92份食用堿、0.72份鹽、3.8份大豆分離蛋白、2.2份木薯淀粉、1.2份蛋白粉、0.78份卡拉膠以及0.62份味精混合,然后加入44.2份水?dāng)嚢杈鶆颍?/p>
(2)再放入機器中擠壓成長為16cm、直徑為3cm的柱狀,然后放入60℃水中蒸煮30min,撈出晾干后切成厚度為3mm薄片,得原料豆餅;
(3)油炸豆餅:將820份原料豆餅放入溫度為105℃大豆油中炸至原料豆餅外表面出現(xiàn)小白點,出鍋晾干,得油炸豆餅;
(4)鹵制豆餅:將油炸豆餅置于80℃的鹵水中鹵制20min,得鹵制豆餅;其中鹵水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花椒3.2份、辣椒4.8份、干姜2.2份、陳皮1.2份、豆蔻0.88份、香葉0.92份、小茴香1.8份、肉桂2.2份、白芷1.2份、丁香1.8份、甘草3.2份、砂仁1.1份、草果1.4份、八角1.4份、雞膏22份、牛肉膏14份、鹽26份、乙基麥芽酚1.1份、老抽22份和水3000份。
(5)混合裝袋:將32份糊辣風(fēng)味油、68份香辛調(diào)味料、2.2份乙基麥芽酚、62份生姜精粉、9.8份白胡椒精粉、26份雞膏、58份鹽、105份糖與鹵制豆餅混合均勻,裝袋密封;
(6)滅菌:在110℃溫度下滅菌30min,得產(chǎn)品。
實施例3
一種糊辣風(fēng)味油,由以下步驟制備:
(1)配料:印度椒10份、貴州二荊條10份、子彈頭辣椒11份、芝麻油72份、大豆油137份和花椒粉4份;
(2)將印度椒、貴州二荊條和子彈頭辣椒混合后粉碎至40目,得辣椒粉;然后將芝麻油和大豆油混合后加熱到170℃,然后停止加熱,并緩慢加入辣椒粉和花椒粉,攪拌至油溫降為45℃后保溫9h,用200目濾網(wǎng)過濾除去濾渣,得糊辣風(fēng)味油。
香辛調(diào)味料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秦椒粉8.4份、白胡椒粉0.54份、洋蔥粉0.56份、八角粉0.54份、香葉粉0.34份、小茴香粉0.56份、生姜粉0.14份、孜然粉5.4份、花椒粉1.4份、芹菜粉0.57份、香蔥粉0.54份、鹽3.4份、糖3.6份、味精5.4份和雞粉2.4份。
一種糊辣豆餅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將106份豆皮邊角料粉碎后,與0.94份食用堿、0.74份鹽、3.6份大豆分離蛋白、2.4份木薯淀粉、1.4份蛋白粉、0.76份卡拉膠以及0.64份味精混合,然后加入44.4份水?dāng)嚢杈鶆颍?/p>
(2)再放入機器中擠壓成長為17cm、直徑為4cm的柱狀,然后放入65℃水中蒸煮35min,撈出晾干后切成厚度為4mm薄片,得原料豆餅;
(3)油炸豆餅:將840份原料豆餅放入溫度為110℃大豆油中炸至原料豆餅外表面出現(xiàn)小白點,出鍋晾干,得油炸豆餅;
(4)鹵制豆餅:將油炸豆餅置于85℃的鹵水中鹵制20min,得鹵制豆餅;其中鹵水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花椒3.4份、辣椒4.6份、干姜2.4份、陳皮1.4份、豆蔻0.86份、香葉0.94份、小茴香1.6份、肉桂2.4份、白芷1.4份、丁香1.6份、甘草3.4份、砂仁1.2份、草果1.3份、八角1.3份、雞膏24份、牛肉膏13份、鹽27份、乙基麥芽酚1.2份、老抽24份和水3000份。
(5)混合裝袋:將34份糊辣風(fēng)味油、66份香辛調(diào)味料、2.4份乙基麥芽酚、64份生姜精粉、9.6份白胡椒精粉、27份雞膏、57份鹽、110份糖與鹵制豆餅混合均勻,裝袋密封;
(6)滅菌:在115℃溫度下滅菌25min,得產(chǎn)品。
實施例4
一種糊辣風(fēng)味油,由以下步驟制備:
(1)配料:印度椒10份、貴州二荊條10份、子彈頭辣椒10份、芝麻油70份、大豆油140份和花椒粉3份;
(2)將印度椒、貴州二荊條和子彈頭辣椒混合后粉碎至30目,得辣椒粉;然后將芝麻油和大豆油混合后加熱到170℃,然后停止加熱,并緩慢加入辣椒粉和花椒粉,攪拌至油溫降為45℃后保溫8h,用200目濾網(wǎng)過濾除去濾渣,得糊辣風(fēng)味油。
香辛調(diào)味料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秦椒粉8.5份、白胡椒粉0.55份、洋蔥粉0.55份、八角粉0.55份、香葉粉0.35份、小茴香粉0.55份、生姜粉0.15份、孜然粉5.5份、花椒粉1.5份、芹菜粉0.55份、香蔥粉0.55份、鹽3.5份、糖3.5份、味精5.5份和雞粉2.5份。
一種糊辣豆餅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將105份豆皮邊角料粉碎后,與0.95份食用堿、0.75份鹽、3.5份大豆分離蛋白、2.5份木薯淀粉、1.5份蛋白粉、0.75份卡拉膠以及0.65份味精混合,然后加入44.5份水?dāng)嚢杈鶆颍?/p>
(2)再放入機器中擠壓成長為20cm、直徑為3cm的柱狀,然后放入60℃水中蒸煮30min,撈出晾干后切成厚度為3mm薄片,得原料豆餅;
(3)油炸豆餅:將850份原料豆餅放入溫度為115℃大豆油中炸至原料豆餅外表面出現(xiàn)小白點,出鍋晾干,得油炸豆餅;
(4)鹵制豆餅:將油炸豆餅置于80℃的鹵水中鹵制25min,得鹵制豆餅;其中鹵水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花椒3.5份、辣椒4.5份、干姜2.5份、陳皮1.5份、豆蔻0.85份、香葉0.95份、小茴香1.5份、肉桂2.5份、白芷1.5份、丁香1.5份、甘草3.5份、砂仁1.3份、草果1.2份、八角1.2份、雞膏25份、牛肉膏12份、鹽28份、乙基麥芽酚1.3份、老抽25份和水3000份。
(5)混合裝袋:將35份糊辣風(fēng)味油、65份香辛調(diào)味料、2.5份乙基麥芽酚、65份生姜精粉、9.5份白胡椒精粉、28份雞膏、56份鹽、115份糖與鹵制豆餅混合均勻,裝袋密封;
(6)滅菌:在110℃溫度下滅菌30min,得產(chǎn)品。
實施例5
一種糊辣風(fēng)味油,由以下步驟制備:
(1)配料:印度椒11份、貴州二荊條9份、子彈頭辣椒11份、芝麻油73份、大豆油138份和花椒粉2份;
(2)將印度椒、貴州二荊條和子彈頭辣椒混合后粉碎至50目,得辣椒粉;然后將芝麻油和大豆油混合后加熱到170℃,然后停止加熱,并緩慢加入辣椒粉和花椒粉,攪拌至油溫降為40℃后保溫7h,用200目濾網(wǎng)過濾除去濾渣,得糊辣風(fēng)味油。
香辛調(diào)味料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秦椒粉8.6份、白胡椒粉0.56份、洋蔥粉0.54份、八角粉0.56份、香葉粉0.36份、小茴香粉0.54份、生姜粉0.16份、孜然粉5.6份、花椒粉1.6份、芹菜粉0.56份、香蔥粉0.56份、鹽3.6份、糖3.3份、味精5.6份和雞粉2.6份。
一種糊辣豆餅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將104份豆皮邊角料粉碎后,與0.96份食用堿、0.76份鹽、3.4份大豆分離蛋白、2.6份木薯淀粉、1.6份蛋白粉、0.74份卡拉膠以及0.66份味精混合,然后加入44.6份水?dāng)嚢杈鶆颍?/p>
(2)再放入機器中擠壓成長為18cm、直徑為2cm的柱狀,然后放入55℃水中蒸煮25min,撈出晾干后切成厚度為2mm薄片,得原料豆餅;
(3)油炸豆餅:將860份原料豆餅放入溫度為120℃大豆油中炸至原料豆餅外表面出現(xiàn)小白點,出鍋晾干,得油炸豆餅;
(4)鹵制豆餅:將油炸豆餅置于75℃的鹵水中鹵制30min,得鹵制豆餅;其中鹵水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花椒3.6份、辣椒4.3份、干姜2.6份、陳皮1.6份、豆蔻0.84份、香葉0.96份、小茴香1.4份、肉桂2.6份、白芷1.6份、丁香1.4份、甘草3.6份、砂仁1.4份、草果1.1份、八角1.1份、雞膏26份、牛肉膏11份、鹽29份、乙基麥芽酚1.4份、老抽26份和水3000份。
(5)混合裝袋:將36份糊辣風(fēng)味油、62份香辛調(diào)味料、2.6份乙基麥芽酚、68份生姜精粉、9.4份白胡椒精粉、29份雞膏、55份鹽、120份糖與鹵制豆餅混合均勻,裝袋密封;
(6)滅菌:在105℃溫度下滅菌35min,得產(chǎn)品。
實施例6
一種糊辣風(fēng)味油,由以下步驟制備:
(1)配料:印度椒12份、貴州二荊條8份、子彈頭辣椒12份、芝麻油74份、大豆油142份和花椒粉3份;
(2)將印度椒、貴州二荊條和子彈頭辣椒混合后粉碎至20目,得辣椒粉;然后將芝麻油和大豆油混合后加熱到170℃,然后停止加熱,并緩慢加入辣椒粉和花椒粉,攪拌至油溫降為50℃后保溫9h,用200目濾網(wǎng)過濾除去濾渣,得糊辣風(fēng)味油。
香辛調(diào)味料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秦椒粉8.8份、白胡椒粉0.58份、洋蔥粉0.52份、八角粉0.58份、香葉粉0.38份、小茴香粉0.52份、生姜粉0.18份、孜然粉5.8份、花椒粉1.8份、芹菜粉0.54份、香蔥粉0.58份、鹽3.8份、糖3.4份、味精5.8份和雞粉2.8份。
一種糊辣豆餅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將103份豆皮邊角料粉碎后,與0.98份食用堿、0.78份鹽、3.3份大豆分離蛋白、2.8份木薯淀粉、1.8份蛋白粉、0.72份卡拉膠以及0.68份味精混合,然后加入44.7份水?dāng)嚢杈鶆颍?/p>
(2)再放入機器中擠壓成長為22cm、直徑為4cm的柱狀,然后放入65℃水中蒸煮30min,撈出晾干后切成厚度為3mm薄片,得原料豆餅;
(3)油炸豆餅:將880份原料豆餅放入溫度為100℃大豆油中炸至原料豆餅外表面出現(xiàn)小白點,出鍋晾干,得油炸豆餅;
(4)鹵制豆餅:將油炸豆餅置于80℃的鹵水中鹵制20min,得鹵制豆餅;其中鹵水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花椒3.8份、辣椒4.2份、干姜2.8份、陳皮1.8份、豆蔻0.82份、香葉0.98份、小茴香1.2份、肉桂2.8份、白芷1.8份、丁香1.2份、甘草3.8份、砂仁1.5份、草果1份、八角1份、雞膏28份、牛肉膏10份、鹽30份、乙基麥芽酚1.45份、老抽28份和水3000份。
(5)混合裝袋:將38份糊辣風(fēng)味油、60份香辛調(diào)味料、2.8份乙基麥芽酚、70份生姜精粉、9.2份白胡椒精粉、30份雞膏、54份鹽、130份糖與鹵制豆餅混合均勻,裝袋密封;
(6)滅菌:在110℃溫度下滅菌30min,得產(chǎn)品。
實施例7
一種糊辣風(fēng)味油,由以下步驟制備:
(1)配料:印度椒8份、貴州二荊條8份、子彈頭辣椒10份、芝麻油75份、大豆油145份和花椒粉4份;
(2)將印度椒、貴州二荊條和子彈頭辣椒混合后粉碎至30目,得辣椒粉;然后將芝麻油和大豆油混合后加熱到175℃,然后停止加熱,并緩慢加入辣椒粉和花椒粉,攪拌至油溫降為50℃后保溫8h,用200目濾網(wǎng)過濾除去濾渣,得糊辣風(fēng)味油。
香辛調(diào)味料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秦椒粉9份、白胡椒粉0.6份、洋蔥粉0.5份、八角粉0.6份、香葉粉0.4份、小茴香粉0.5份、生姜粉0.2份、孜然粉6份、花椒粉1.9份、芹菜粉0.5份、香蔥粉0.6份、鹽4份、糖3.2份、味精6份和雞粉2.9份。
一種糊辣豆餅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將102份豆皮邊角料粉碎后,與1份食用堿、0.8份鹽、3.2份大豆分離蛋白、3.0份木薯淀粉、1.9份蛋白粉、0.7份卡拉膠以及0.7份味精混合,然后加入44.8份水?dāng)嚢杈鶆颍?/p>
(2)再放入機器中擠壓成長為24cm、直徑為2cm的柱狀,然后放入60℃水中蒸煮35min,撈出晾干后切成厚度為4mm薄片,得原料豆餅;
(3)油炸豆餅:將890份原料豆餅放入溫度為110℃大豆油中炸至原料豆餅外表面出現(xiàn)小白點,出鍋晾干,得油炸豆餅;
(4)鹵制豆餅:將油炸豆餅置于85℃的鹵水中鹵制20min,得鹵制豆餅;其中鹵水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花椒4份、辣椒4份、干姜3份、陳皮2份、豆蔻0.8份、香葉1份、小茴香1份、肉桂3份、白芷2份、丁香1份、甘草4份、砂仁1份、草果1.5份、八角1.4份、雞膏29份、牛肉膏15份、鹽25份、乙基麥芽酚1.1份、老抽29份和水3000份。
(5)混合裝袋:將40份糊辣風(fēng)味油、62份香辛調(diào)味料、3份乙基麥芽酚、65份生姜精粉、9份白胡椒精粉、25份雞膏、52份鹽、140份糖與鹵制豆餅混合均勻,裝袋密封;
(6)滅菌:在115℃溫度下滅菌25min,得產(chǎn)品。
實施例8
一種糊辣風(fēng)味油,由以下步驟制備:
(1)配料:印度椒9份、貴州二荊條9份、子彈頭辣椒11份、芝麻油70份、大豆油142份和花椒粉5份;
(2)將印度椒、貴州二荊條和子彈頭辣椒混合后粉碎至40目,得辣椒粉;然后將芝麻油和大豆油混合后加熱到175℃,然后停止加熱,并緩慢加入辣椒粉和花椒粉,攪拌至油溫降為50℃后保溫9h,用200目濾網(wǎng)過濾除去濾渣,得糊辣風(fēng)味油。
香辛調(diào)味料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秦椒粉8.8份、白胡椒粉0.55份、洋蔥粉0.6份、八角粉0.6份、香葉粉0.36份、小茴香粉0.55份、生姜粉0.15份、孜然粉6份、花椒粉2份、芹菜粉0.54份、香蔥粉0.58份、鹽3.8份、糖3份、味精5.8份和雞粉3份。
一種糊辣豆餅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將100份豆皮邊角料粉碎后,與1份食用堿、0.8份鹽、3份大豆分離蛋白、2.6份木薯淀粉、2份蛋白粉、0.8份卡拉膠以及0.66份味精混合,然后加入45份水?dāng)嚢杈鶆颍?/p>
(2)再放入機器中擠壓成長為25cm、直徑為3cm的柱狀,然后放入55℃水中蒸煮25min,撈出晾干后切成厚度為3mm薄片,得原料豆餅;
(3)油炸豆餅:將900份原料豆餅放入溫度為120℃大豆油中炸至原料豆餅外表面出現(xiàn)小白點,出鍋晾干,得油炸豆餅;
(4)鹵制豆餅:將油炸豆餅置于75℃的鹵水中鹵制30min,得鹵制豆餅;其中鹵水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花椒3.2份、辣椒4.5份、干姜2.8份、陳皮1.5份、豆蔻0.8份、香葉0.9份、小茴香1.2份、肉桂2.5份、白芷1.5份、丁香1.5份、甘草3份、砂仁1.2份、草果1.4份、八角1.3份、雞膏30份、牛肉膏14份、鹽26份、乙基麥芽酚1.2份、老抽30份和水3000份。
(5)混合裝袋:將36份糊辣風(fēng)味油、65份香辛調(diào)味料、2.5份乙基麥芽酚、68份生姜精粉、9.5份白胡椒精粉、26份雞膏、50份鹽、150份糖與鹵制豆餅混合均勻,裝袋密封;
(6)滅菌:在110℃溫度下滅菌30min,得產(chǎn)品。
對比例1
對比例1與實施例8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糊辣風(fēng)味油配料中辣椒只采用印度椒,即:
(1)配料:印度椒29份、芝麻油70份、大豆油142份和花椒粉5份;其他步驟與實施例8相同。
對比例2
對比例2與實施例8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糊辣風(fēng)味油配料中辣椒只采用貴州二荊條,即:
一種糊辣風(fēng)味油,有以下步驟制備:
(1)配料:貴州二荊條29份、芝麻油70份、大豆油142份和花椒粉5份;其他步驟與實施例8相同。
對比例3
對比例3與實施例8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制備糊辣豆餅時沒有使用香辛調(diào)味料,其他方法與實施例8相同。
糊辣風(fēng)味油感官評定
請10位感官評定員對糊辣風(fēng)味油進(jìn)行感官評定,評價指標(biāo)為色澤、香氣、滋味和口感,感官評價得分為10位感官評價人員評分的平均值;感官評定標(biāo)準(zhǔn)如表1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1-8的感官結(jié)果見表2。
表1 糊辣風(fēng)味油感官評定
表2 感官評定結(jié)果
糊辣風(fēng)味豆餅感官評定
選擇10名感官評定員對給定的實驗樣品進(jìn)行感官評價,參考GB/T23494-2009《豆腐干感官評定要求》,感官評價得分為10位感官評價人員評分的平均值,糊辣風(fēng)味豆餅感官評定標(biāo)準(zhǔn)和結(jié)果分別見表3和表4。
表3 糊辣風(fēng)味豆餅感官評定標(biāo)準(zhǔn)
表4 糊辣風(fēng)味豆餅感官評定結(jié)果
由表2可知,本發(fā)明制備的糊辣風(fēng)味油具有濃郁的糊辣香味和焦香味,香氣飽滿柔和,香而不膩,焦而不糊;而對比例1糊辣風(fēng)味油的辣椒原料只采用印度椒,制備的產(chǎn)品香辣味較沖,對比例2只采用貴州二荊條,香辣味較弱,說明本發(fā)明將印度椒、貴州二荊條和子彈頭辣椒混合使用,能夠使香辣味更加濃郁柔和。
另外對比例3中沒有采用香辛調(diào)味料,最終產(chǎn)品辣香味偏弱,說明香辛調(diào)味料可以提升和增強糊辣風(fēng)味油的風(fēng)味。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而非限制,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對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shù)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yīng)涵蓋在本發(fā)明的權(quán)利要求范圍當(dāng)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