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桂花紅茶的制作方法的改進,特別是涉及一種品質更好,口感更佳,香氣鮮靈持久、口感清香,飲用時有茶香味,桂花香十分濃郁,適合所有人群飲用的桂花紅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桂花茶,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屬于花茶,由桂花和茶葉窨制而成,香味馥郁持久,湯色綠而明亮,在采集、配置、生產、包裝等各流程中,嚴格經過茶胚制備、新鮮桂花采收、茶胚窨花、通花散熱、篩除花渣、復烘干燥、慮網包裝、保質貯藏等工序;桂花茶具有溫補陽氣、美白肌膚、排解體內毒素、止咳化痰、養生潤肺的功效;但現有的桂花紅茶味苦,酸澀,桂花香味不足,很多人因此不喜歡飲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品質更好,口感更佳,香氣鮮靈持久、口感清香,飲用時有茶香味,桂花香十分濃郁,適合所有人群飲用的桂花紅茶的制作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桂花紅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桂花采摘:9月中下旬,中午天氣晴朗,將香氣濃郁的桂花采回,挑選后洗凈存放;
步驟二:紅茶制作:茶葉鮮葉經過萎凋、人工揉捻、發酵制成紅茶;經過萎凋的茶葉揉捻,將揉捻后的茶葉均勻、松散堆放于竹匾內,覆蓋上濕棉布放置在發酵架上發酵,待葉色黃紅、有愉悅的香味出現即可停止發酵;在發酵過程中,為使發酵均勻,須翻拌2-3次;
步驟三:茶坯處理:為保證紅茶的口感,將發酵好的紅茶茶葉用烘干箱進行烘干,每40斤紅茶茶葉需要1-2小時,烘干箱溫度設置為溫度110℃;
步驟四:茶花拌和:把步驟一中的桂花和步驟三中的紅茶茶葉以一層鮮花一層茶葉的方式堆放,使紅茶茶葉更好的吸收桂花的香味,放入冷庫124小時,冷庫溫度控制在2-4℃;
步驟五:起花復火:經過茶花拌和后,將桂花的花碎渣從紅茶茶葉中分離,分離后將桂花紅茶進行復火,使紅茶茶葉的含水量為6.5%-7%,口感最佳;
步驟六:提花:在步驟四中復火后的桂花紅茶內再次放入桂花進行提花,然后在提花后的桂花紅茶中的撿出桂花碎渣即完成。
優選的,所述步驟二中的人工揉捻過程的加壓原則為輕-重-輕。
優選的,所述步驟六中復火后的茉莉花茶與再次放入的茉莉花的比例是47:3。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一種桂花紅茶的制作方法,按照該方法制作出來的桂花紅茶比現有制作方法生產出來的桂花紅茶,品質更好,口感更佳,香氣鮮靈持久、口感清香,飲用時有茶香味,桂花香十分濃郁,適合所有人群飲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一種桂花紅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桂花采摘:9月中下旬,中午天氣晴朗,將香氣濃郁的桂花采回,挑選后洗凈存放;
步驟二:紅茶制作:茶葉鮮葉經過萎凋、人工揉捻、發酵制成紅茶;經過萎凋的茶葉揉捻,人工揉捻過程的加壓原則為輕-重-輕,將揉捻后的茶葉均勻、松散堆放于竹匾內,覆蓋上濕棉布放置在發酵架上發酵,待葉色黃紅、有愉悅的香味出現即可停止發酵;在發酵過程中,為使發酵均勻,須翻拌2-3次;
步驟三:茶坯處理:為保證紅茶的口感,將發酵好的紅茶茶葉用烘干箱進行烘干,每40斤紅茶茶葉需要1-2小時,烘干箱溫度設置為溫度110℃;
步驟四:茶花拌和:把步驟一中的桂花和步驟三中的紅茶茶葉以一層鮮花一層茶葉的方式堆放,使紅茶茶葉更好的吸收桂花的香味,放入冷庫124小時,冷庫溫度控制在2-4℃;
步驟五:起花復火:經過茶花拌和后,紅茶茶葉吸收了鮮花的花香的同時也吸收了鮮花中的水分,這樣的茶葉口感比較澀、比較苦,而鮮花經過拌和后,花會枯萎,會影響茶葉的外觀,將桂花的花碎渣從紅茶茶葉中分離,分離后將桂花紅茶進行復火,使紅茶茶葉的含水量為6.5%-7%,口感最佳;
步驟六:提花:為以提高茶葉香氣的鮮靈度,在步驟四中復火后的桂花紅茶內再次放入桂花進行提花,然后在提花后的桂花紅茶中的撿出桂花碎渣即完成;復火后的茉莉花茶與再次放入的茉莉花的比例是47:3。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桂花紅茶的制作方法,按照該方法制作出來的桂花紅茶比現有制作方法生產出來的桂花紅茶,品質更好,口感更佳,香氣鮮靈持久、口感清香,飲用時有茶香味,桂花香十分濃郁,適合所有人群飲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