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茶葉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指多工位茶餅壓制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茶餅壓制機都是一模一機,在壓制時工人需要等待,壓制后工人進行脫模和裝料時,氣缸則處于休息狀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效果好的多工位茶餅壓制機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多工位茶餅壓制機構,它包括有機架,機架頂部設有長方形的臺面,臺面長度方向一端的機架兩側設有立柱,立柱頂部設有橫梁,橫梁底部安裝有壓餅氣缸,壓餅氣缸活塞桿向下與壓餅上模相連接,壓餅上模下方安裝有轉盤,轉盤頂部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型腔室,臺面上設有上下貫穿的通槽,通槽下方設有從動盤,從動盤頂部設有緩沖筒,緩沖筒內安裝有緩沖彈簧,轉盤底部設有轉軸,轉軸底部活動套裝在緩沖筒上部,轉盤底部設有旋轉座,旋轉座安裝在機架底部。
所述的旋轉座一側設有電機,電機傳動軸上安裝有傳動齒輪,轉盤底部設有從動齒輪,從動齒輪與傳動齒輪相嚙合。
所述的轉軸底部與緩沖彈簧頂部相抵觸。
所述的旋轉座頂部設有旋轉軸,轉盤安裝在旋轉軸頂部。
所述的型腔室為三個,以轉盤中心為圓心均勻分布。
本發明在采用上述方案后,將待壓的茶葉放在型腔室內,通過電機帶動轉盤將放在茶葉的型腔室轉至壓餅上模下方,再通過壓餅氣缸帶動壓餅上模下壓將茶餅成形,在成形的同時,可以對其它型腔室內茶餅脫模或裝茶葉,采用本方案后的結構合理、使用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旋轉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所有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為:參見附圖1和附圖2,本實施例所述的多工位茶餅壓制機構包括有機架1,機架1頂部設有長方形的臺面2,臺面2長度方向一端的機架1兩側設有立柱3,立柱3頂部設有橫梁,橫梁底部安裝有壓餅氣缸4,壓餅氣缸4活塞桿向下與壓餅上模5相連接,壓餅上模5下方安裝有轉盤6,轉盤6頂部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型腔室7,當型腔室7為三個,以轉盤6中心為圓心均勻分布,臺面2上設有上下貫穿的通槽,通槽下方設有從動盤9,從動盤9頂部設有緩沖筒10,緩沖筒10內安裝有緩沖彈簧,轉盤6底部設有轉軸8,轉軸8底部活動套裝在緩沖筒10上部,轉軸8底部與緩沖彈簧頂部相抵觸,轉盤6底部設有旋轉座11,旋轉座11頂部設有旋轉軸,轉盤6安裝在旋轉軸頂部,旋轉座11安裝在機架1底部,所述的旋轉座11一側設有電機,電機傳動軸上安裝有傳動齒輪12,轉盤6底部設有從動齒輪13,從動齒輪13與傳動齒輪12相嚙合。本實施例將待壓的茶葉放在型腔室內,通過電機帶動轉盤將放在茶葉的型腔室轉至壓餅上模下方,再通過壓餅氣缸帶動壓餅上模下壓將茶餅成形,在成形的同時,可以對其它型腔室內茶餅脫模或裝茶葉,采用本實施例后的結構合理、使用效果好。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只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發明的實施范圍,故凡依本發明之形狀、原理所作的變化,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