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綠茶的加工
技術領域:
,具體為一種綠茶的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綠茶是未經發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含有的茶多酚、兒茶素、葉綠素、咖啡堿、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也較多。綠茶中的這些天然營養成份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類所不及的。綠茶是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干燥等典型工藝過程制成的茶葉。它的干茶色澤和沖泡后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綠茶。隨著科技的發展,綠茶的制備已經由最原始的純手工加工變為現在的機械式加工,提高了成茶的效率。但是,現有的機械式加工也存在許多的問題,例如現有的殺青多采用滾筒殺青機對茶葉進行殺青。而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機械力的作用,會產生過多的碎葉,而這些碎葉會降低成茶的品質,因此,降低殺青時產生的碎葉成為提高成茶品質量的一個研究方向。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可以減少殺青時產生的碎葉,從而提高成茶的品質的制備工藝。本發明提供基礎方案是:綠茶的制備工藝,包括采摘、攤涼、殺青、干燥、包裝步驟,其特征在于:殺青步驟包括:s1:對二次殺青室外腔內的水進行加熱,讓水達至沸騰狀態,沸騰的水對內腔進行加熱,保持內腔的溫度達到90-100攝氏度之間,加熱中產生的水蒸汽進入到第一導氣管;s2:第一導氣管內的水蒸汽被加熱后氣溫達到370-380攝氏度,然后進入到一次殺青室,對里面經過攤涼后的茶葉進行一次殺青,過程中產生的蒸汽通過第三導氣管進入到攤涼室內;s3:一級殺青后的茶葉進入到二級殺青室的內腔中進行二次殺青,過程中產生的蒸汽通過第二導氣管進入到茶葉攤涼的攤涼室內。相較現在常有的滾筒殺青,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1.采用蒸汽殺青取代傳統的滾筒殺青,茶葉在整個殺青過程中就不會受到機械力,減少了整個過程中茶葉受到的機械力,就減少了茶葉由于受到機械力而產生的碎葉,提高了最后成茶的品質;2.現有技術采用滾筒殺青時,采用一次殺青,而為了保證殺青的效果,使用滾筒殺青時,若選擇高溫殺青,一旦時間過長,茶葉葉色就發黃,太干,易碎,而且殺青過度時甚至還會有焦火味,而殺青溫度低,又會出現茶葉發紅、青氣重、香味不足的問題,就讓整個殺青過程變得難以操作,而本發明中整個殺青步驟包括了兩次殺青,在高溫的一次殺青后,再進行較低溫的二次殺青,這樣一來,減少了高溫殺青的時間,就可以避免殺青過度,而較低溫的二次殺青則可以補足一次殺青時的殺青不足,這樣就可以保證殺青的充分;3.二次殺青過程中產生的蒸汽,部分經過加熱后變為高溫蒸汽對茶葉進行一次殺青,使得該部分蒸汽中的熱量得到了利用;4.二次殺青中產生的另一部分蒸汽與一次殺青時產生的蒸汽最后進入攤涼室中,實現了對蒸汽的循環使用,同時蒸汽中帶有的茶的香氣還可以增加攤涼中茶的香氣,提高茶的品質。優選方案一: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s1中第一導氣管外壁的傳感器對內部加熱后的蒸汽溫度進行檢測。有益效果:由于殺青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降低最后成茶的品質,因此設置傳感器對蒸汽的溫度進行檢測,便于對蒸汽的加熱控制。優選方案二:作為優選方案一的優選,s1中第一導氣管外壁的傳感器控制有加熱器對內部的蒸汽進行加熱。有益效果:在傳感器檢測到內部蒸汽的溫度低于370攝氏度的時候,加熱器開始對蒸汽的加熱;在檢測到蒸汽的溫度高于380攝氏度的時候,加熱器停止對蒸汽的加熱,保證從第一導氣管進入到一次殺青室內的蒸汽溫度始終保持在370-380攝氏度之間,進而保證對茶葉的一次殺青的效果。優選方案三: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s1中第一導氣管內的單向閥實現蒸汽從二次殺青室到一次殺青室的單向流通。有益效果:由于一次殺青室內的高溫蒸汽是來源于二次殺青室的,設置的單向閥可以保證第一導管內的蒸汽順利的流進到一次殺青室內,從而保證了一次殺青的順利進行。優選方案四: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第二導氣管以及第三導氣管中的蒸汽從攤涼室的下方進入到攤涼室內。有益效果:第二導氣管內的蒸汽在從攤涼室的下方進行到攤涼室中,由于蒸汽的溫度是會高于攤涼室內的常溫空氣的溫度,所以在進入到攤涼室的時候,蒸汽會因為遇冷而形成水珠,而在形成水珠的過程中周圍的氣溫降低,有利于茶葉的攤涼。優選方案五:作為優選方案四的優選,s3中攤涼室內的茶葉放置在竹匾中進行攤涼。有益效果:茶葉在攤涼的過程中會散發水分,水分往往會導致木材發霉,而霉味會影響茶葉的香味,采用竹子做成的竹匾具有防蟲防霉的功能,因此采用竹匾放置茶葉,可以保證茶葉的香氣。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綠茶的制備工藝,包括:采摘:采摘一芽一葉的茶葉;攤涼:將采摘回來的茶葉放在攤涼室內的竹匾中,抖松攤放,厚度為7cm,攤放時間為3h;殺青:采用的殺青設備包括一次殺青室和二次殺青室,二次殺青室包括用于對茶葉二次殺青的內腔和盛水的外腔,二次殺青室的外壁設有對外腔加熱的第二加熱器;外腔連接有通向一次殺青室的第一導氣管,內腔連接有通向攤涼室下部的第二導氣管;第一導氣管的外壁設有檢測內部溫度的檢測器以及可對第一導氣管加熱的第一加熱器,第一導氣管內還設有單向閥;一次殺青室與攤涼室的下部之間連接有第三導氣管;具體的殺青步驟包括以下操作:s1:啟動第二加熱器對二次殺青室外腔內的水進行加熱至沸騰狀態,沸騰的水對內腔進行加熱,保持內腔的溫度達到90攝氏度,加熱中產生的水蒸汽進入到第一導氣管;s2:第一加熱器對第一導氣管內的蒸汽進行加熱,傳感器對蒸汽的溫度進行檢測,保證從第一導氣管進入到一次殺青室內的蒸汽溫度始終保持在370攝氏度,然后進入到一次殺青室,對里面經過攤涼后的茶葉進行一次殺青,過程中產生的蒸汽通過第三導氣管進入到攤涼室內;s3:一級殺青后的茶葉進行到二級殺青室的內腔進行二次殺青,過程中產生的蒸汽通過第二導氣管進入到茶葉攤涼的攤涼室內;干燥:采用烘干機對殺青后的茶葉進行烘干;包裝:烘干后的茶葉用真空包裝機進行包裝,得到成品。實施例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s1中第一加熱器對外腔的水進行加熱,保持內腔溫度溫度達到95攝氏度,s2中第一導氣管的蒸汽被加熱到375攝氏度。實施例3: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不同之處在于:s1中第一加熱器對外腔的水進行加熱,保持內腔溫度溫度達到100攝氏度,s2中第一導氣管的蒸汽被加熱到380攝氏度。對比例1:對比例1中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殺青時,將攤涼后的茶葉投入到滾筒殺青機內進行殺青,殺青溫度為380攝氏度。對比例2:對比例1中與對比例2不同之處在于:殺青時,殺青溫度為90攝氏度。采摘茶葉時,采摘500g,分為5組,每組100g,然后分別按照實施例1-3和對比1-2中的方案進行制備,對每組制得的茶葉中碎葉進行計量并對茶葉進行檢測,記錄結果如表一所示。表一碎葉量葉色氣味實施例16g黃綠清香實施例25g黃綠明亮高香實施例35g黃綠明亮高香對比例118g發黃略有焦火味對比例214g發紅帶有青氣由表一可知,實施例1—3中碎葉量與對比例1—2中的碎葉量相比,有大幅度的降低,而且葉色和香味情況也有較大的改善,制得的茶品品質更為優秀。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