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食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強心補血酸漿面的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酸漿面為襄陽市棗陽的獨特的面食,發源于清朝,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經幾代人的不斷改良、更新,加以幾十種香料,所做出的酸漿面不但色香味俱全,且有開胃、預防傷風感冒等功效。時至今日,在琚灣條條街道,酸漿面的香味充斥著人們的口鼻,許多襄樊市區居民經常駕車前往棗陽品嘗美味的酸漿面。
但是現有的酸漿面在食用的時候口味都比較單一,不適合長久食用,且沒有營養,不適合經常食用,現有的輔料太多,有許多年齡段的人不適合吃此類酸漿面,且現有的酸漿湯長期不更換就容易造成一些細菌的產生,不具備強心補血的作用,也不能做到清涼祛火,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強心補血酸漿面的制作工藝。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現有的酸漿面在食用的時候口味都比較單一,不適合長久食用,且沒有營養,不適合經常食用,現有的輔料太多,有許多年齡段的人不適合吃此類酸漿面,且現有的酸漿湯長期不更換就容易造成一些細菌的產生,不具備強心補血的作用,也不能做到清涼祛火,而提出的一種強心補血酸漿面的制作工藝。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設計一種強心補血酸漿面的制作工藝,其配方按重量份數為:排骨湯15-25份、海帶3-6份、豬心5-10份、生姜3-5份、枸杞1-2份、蓮子2-4份、黨參3-5份、胡蘿卜1-2份、青菜5-10份、大頭菜5-10份、精鹽1-2份、香醋1-2份、果蔬味精0.5-1.5份、十三香1-1.5份、香蔥1-2份、蒜末2-3份、香油0.5-1份、辣椒油1-3份、面食40-60份。
優選的,所述排骨湯、海帶、豬心、生姜、枸杞、蓮子、黨參、胡蘿卜按重量份數比例為18-23:3.5-5:6-8:4-5:1-1.5:2.5-3.5:3.5-4:1-1.5。
優選的,所述精鹽、香醋、果蔬味精、十三香按重量份數比例為1.2-1.8:1.5-2:0.8-1.2:1-1.3。
優選的,所述青菜和大頭菜按重量份數比例為6-8:6-8。
優選的,所述香蔥、蒜末、香油、辣椒油按重量份數比例為1-1.5:2.2-2.8:0.5-0.8:1.2-2.4。
優選的,所述排骨湯和面食按重量份數比例為18-22:45-55。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強心補血酸漿面的制作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備酸菜、把腌制好的青菜、大頭菜洗干凈后放在鍋里燒開的水中稍煮3-8分鐘,期間將煮出來的泡沫清除,直到干凈為止隨后撈起來放在干凈桶或盆里放好,用一塊干凈的石頭將青菜和大頭菜壓住,備用;
第二步,制湯準備、預先將排骨湯加熱,隨后將海帶、豬心、生姜、胡蘿卜清洗后均切成片,陸續加入到排骨湯中,其中豬心在放入鍋里面前先浸泡30-40分鐘,隨后添加枸杞、蓮子、黨參兌適量清水,燒煮時間為60-100分鐘;
第三步,制湯佐料、需要用到的佐料有:精鹽、香醋、果蔬味精、十三香、香蔥、蒜末、香油、辣椒油,具體的做法為等到第二步中的湯燒開之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精鹽、香醋、果蔬味精、十三香,攪拌10-15s,得到湯料備用;
第四步,制酸湯、將第三步中得到的湯料倒入第一步中的酸菜桶中,進行輕微攪拌即可;
第五步,制面、另起一口鍋進行煮面,煮開之后燜1-2分鐘,隨后將面條盛出放在碗中,然后將第四步中酸湯滔一勺澆在面條上,再根據個人的口味添加一些香蔥、蒜末、香油、辣椒油等配料即可食用。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強心補血酸漿面的制作工藝,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酸漿面的風味就是溫度適宜、面白味美、酸鮮可口,具備寄到多的營養,且通過使用排骨湯和海帶的作用起到清涼祛火的作用,同時還使用豬心、生姜、枸杞、蓮子、黨參添加到面中,提高了強心補血的作用,使本發明的味道獨特,具備一些地方的特色之一,符合各個年齡段的人食用,范圍較廣,且每次的酸漿湯都為干凈的,食用更加安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具體說明,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實施例1
一種強心補血酸漿面的制作工藝,其配方按重量份數為:排骨湯1份、海帶3份、豬心5份、生姜3份、枸杞1份、蓮子2份、黨參3-5份、胡蘿卜1份、青菜5份、大頭菜5份、精鹽1份、香醋1份、果蔬味精0.5份、十三香1份、香蔥1份、蒜末2份、香油0.5份、辣椒油1份、面食40份。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強心補血酸漿面的制作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備酸菜、把腌制好的青菜、大頭菜洗干凈后放在鍋里燒開的水中稍煮3分鐘,期間將煮出來的泡沫清除,直到干凈為止隨后撈起來放在干凈桶或盆里放好,用一塊干凈的石頭將青菜和大頭菜壓住,備用;
第二步,制湯準備、預先將排骨湯加熱,隨后將海帶、豬心、生姜、胡蘿卜清洗后均切成片,陸續加入到排骨湯中,其中豬心在放入鍋里面前先浸泡30分鐘,隨后添加枸杞、蓮子、黨參兌適量清水,燒煮時間為60分鐘;
第三步,制湯佐料、需要用到的佐料有:精鹽、香醋、果蔬味精、十三香、香蔥、蒜末、香油、辣椒油,具體的做法為等到第二步中的湯燒開之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精鹽、香醋、果蔬味精、十三香,攪拌10s,得到湯料備用;
第四步,制酸湯、將第三步中得到的湯料倒入第一步中的酸菜桶中,進行輕微攪拌即可;
第五步,制面、另起一口鍋進行煮面,煮開之后燜1分鐘,隨后將面條盛出放在碗中,然后將第四步中酸湯滔一勺澆在面條上,再根據個人的口味添加一些香蔥、蒜末、香油、辣椒油等配料即可食用。
實施例2
一種強心補血酸漿面的制作工藝,其配方按重量份數為:排骨湯18份、海帶4份、豬心6份、生姜4份、枸杞2份、蓮子3份、黨參3份、胡蘿卜1.5份、青菜8份、大頭菜8份、精鹽1份、香醋2份、果蔬味精0.8份、十三香1.2份、香蔥1份、蒜末2.5份、香油0.8份、辣椒油2份、面食50份。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強心補血酸漿面的制作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備酸菜、把腌制好的青菜、大頭菜洗干凈后放在鍋里燒開的水中稍煮5分鐘,期間將煮出來的泡沫清除,直到干凈為止隨后撈起來放在干凈桶或盆里放好,用一塊干凈的石頭將青菜和大頭菜壓住,備用;
第二步,制湯準備、預先將排骨湯加熱,隨后將海帶、豬心、生姜、胡蘿卜清洗后均切成片,陸續加入到排骨湯中,其中豬心在放入鍋里面前先浸泡38分鐘,隨后添加枸杞、蓮子、黨參兌適量清水,燒煮時間為80分鐘;
第三步,制湯佐料、需要用到的佐料有:精鹽、香醋、果蔬味精、十三香、香蔥、蒜末、香油、辣椒油,具體的做法為等到第二步中的湯燒開之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精鹽、香醋、果蔬味精、十三香,攪拌13s,得到湯料備用;
第四步,制酸湯、將第三步中得到的湯料倒入第一步中的酸菜桶中,進行輕微攪拌即可;
第五步,制面、另起一口鍋進行煮面,煮開之后燜2分鐘,隨后將面條盛出放在碗中,然后將第四步中酸湯滔一勺澆在面條上,再根據個人的口味添加一些香蔥、蒜末、香油、辣椒油等配料即可食用。
實施例3
一種強心補血酸漿面的制作工藝,其配方按重量份數為:排骨湯22份、海帶5份、豬心8份、生姜4份、枸杞1.5份、蓮子3份、黨參4份、胡蘿卜1.5份、青菜8份、大頭菜8份、精鹽1.5份、香醋1.8份、果蔬味精1.2份、十三香1.2份、香蔥1.5份、蒜末2.5份、香油0.8份、辣椒油2份、面食55份。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強心補血酸漿面的制作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備酸菜、把腌制好的青菜、大頭菜洗干凈后放在鍋里燒開的水中稍煮6分鐘,期間將煮出來的泡沫清除,直到干凈為止隨后撈起來放在干凈桶或盆里放好,用一塊干凈的石頭將青菜和大頭菜壓住,備用;
第二步,制湯準備、預先將排骨湯加熱,隨后將海帶、豬心、生姜、胡蘿卜清洗后均切成片,陸續加入到排骨湯中,其中豬心在放入鍋里面前先浸泡35分鐘,隨后添加枸杞、蓮子、黨參兌適量清水,燒煮時間為90分鐘;
第三步,制湯佐料、需要用到的佐料有:精鹽、香醋、果蔬味精、十三香、香蔥、蒜末、香油、辣椒油,具體的做法為等到第二步中的湯燒開之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精鹽、香醋、果蔬味精、十三香,攪拌12s,得到湯料備用;
第四步,制酸湯、將第三步中得到的湯料倒入第一步中的酸菜桶中,進行輕微攪拌即可;
第五步,制面、另起一口鍋進行煮面,煮開之后燜1.5分鐘,隨后將面條盛出放在碗中,然后將第四步中酸湯滔一勺澆在面條上,再根據個人的口味添加一些香蔥、蒜末、香油、辣椒油等配料即可食用。
實施例4
一種強心補血酸漿面的制作工藝,其配方按重量份數為:排骨湯25份、海帶6份、豬心10份、生姜5份、枸杞2份、蓮子4份、黨參5份、胡蘿卜2份、青菜10份、大頭菜10份、精鹽2份、香醋2份、果蔬味精1.5份、十三香1.5份、香蔥2份、蒜末3份、香油1份、辣椒油3份、面食60份。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強心補血酸漿面的制作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備酸菜、把腌制好的青菜、大頭菜洗干凈后放在鍋里燒開的水中稍煮8分鐘,期間將煮出來的泡沫清除,直到干凈為止隨后撈起來放在干凈桶或盆里放好,用一塊干凈的石頭將青菜和大頭菜壓住,備用;
第二步,制湯準備、預先將排骨湯加熱,隨后將海帶、豬心、生姜、胡蘿卜清洗后均切成片,陸續加入到排骨湯中,其中豬心在放入鍋里面前先浸泡40分鐘,隨后添加枸杞、蓮子、黨參兌適量清水,燒煮時間為100分鐘;
第三步,制湯佐料、需要用到的佐料有:精鹽、香醋、果蔬味精、十三香、香蔥、蒜末、香油、辣椒油,具體的做法為等到第二步中的湯燒開之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精鹽、香醋、果蔬味精、十三香,攪拌15s,得到湯料備用;
第四步,制酸湯、將第三步中得到的湯料倒入第一步中的酸菜桶中,進行輕微攪拌即可;
第五步,制面、另起一口鍋進行煮面,煮開之后燜2分鐘,隨后將面條盛出放在碗中,然后將第四步中酸湯滔一勺澆在面條上,再根據個人的口味添加一些香蔥、蒜末、香油、辣椒油等配料即可食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