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降血脂調味品,屬于食品領域。
背景技術:
高脂血癥是指血脂水平過高,可直接引起一些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極大地威脅人們身體健康,隨著近些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癥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研究表明,高血脂確實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體檢中也發現了高血脂,比例估算可以達到20%以上,甚至可能更加高,這除了和遺傳因素有關,同時也是和人們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人們在發病前往往不注重對高血脂的預防,而對高血脂的治療和預防往往主要通過食療進行,人們每天吃飯不可避免的食用調味品,但是目前市場上并沒有降血脂作用的調味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種降血脂調味品,降低血脂,對人體無副作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降血脂調味品,包括重量份如下的各組分:賴氨酸5-8份、組氨酸6-8份、天冬氨酸8-10份、荷葉5-10份、三七3-8份、芹菜籽5-10份、茯苓8-10份、枸杞子2-5份、洋蔥5-10份、生姜2-5份、蔥3-6份、紅棗5-8份、食鹽2-5份。
優選地,包括重量份如下的各組分:賴氨酸7份、組氨酸7份、天冬氨酸9份、荷葉8份、三七5份、芹菜籽8份、茯苓9份、枸杞子4份、洋蔥8份、生姜3份、蔥5份、紅棗7份、食鹽3份。
優選地,包括重量份如下的各組分:賴氨酸5-8份、組氨酸6-8份、天冬氨酸8-10份、荷葉5-10份、三七3-8份、芹菜籽5-10份、茯苓8-10份、枸杞子2-5份、洋蔥5-10份、生姜2-5份、蔥3-6份、紅棗5-8份、食鹽2-5份。
優選地,包括重量份如下的各組分:賴氨酸7份、組氨酸7份、天冬氨酸9份、荷葉8份、三七5份、芹菜籽8份、茯苓9份、枸杞子4份、洋蔥8份、生姜3份、蔥5份、紅棗7份、食鹽3份。
本發明還提供所述的降血脂調味品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各步驟:
(1)將洋蔥、生姜、蔥、紅棗分別烘干,再分別用粉碎機粉碎為80-100目的粉末;
(2)荷葉、三七、芹菜籽、茯苓、枸杞子別烘干,再分別用粉碎機粉碎為100-120目的粉末;
(3)將步驟(1)和步驟(2)的粉末,以及賴氨酸、組氨酸、天冬氨酸、食鹽混合,裝袋,密封即可。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選用食材和保健藥材,對人體無副作用,既改變了調味品的口味,提高了調味品的新鮮度,在吃飯的同時,對高血脂進行治療和預防。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一種降血脂調味品,包括重量份如下的各組分:賴氨酸7份、組氨酸7份、天冬氨酸9份、荷葉8份、三七5份、芹菜籽8份、茯苓9份、枸杞子4份、洋蔥8份、生姜3份、蔥5份、紅棗7份、食鹽3份。
所述的降血脂調味品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各步驟:
(1)將洋蔥、生姜、蔥、紅棗分別烘干,再分別用粉碎機粉碎為80目的粉末;
(2)荷葉、三七、芹菜籽、茯苓、枸杞子別烘干,再分別用粉碎機粉碎為100目的粉末;
(3)將步驟(1)和步驟(2)的粉末,以及賴氨酸、組氨酸、天冬氨酸、食鹽混合,裝袋,密封即可。
實施例2:一種降血脂調味品,包括重量份如下的各組分:賴氨酸5-8份、組氨酸6-8份、天冬氨酸8-10份、荷葉5-10份、三七3-8份、芹菜籽5-10份、茯苓8-10份、枸杞子2-5份、洋蔥5-10份、生姜2-5份、蔥3-6份、紅棗5-8份、食鹽2-5份。
所述的降血脂調味品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各步驟:
(1)將洋蔥、生姜、蔥、紅棗分別烘干,再分別用粉碎機粉碎為80目的粉末;
(2)荷葉、三七、芹菜籽、茯苓、枸杞子別烘干,再分別用粉碎機粉碎為100目的粉末;
(3)將步驟(1)和步驟(2)的粉末,以及賴氨酸、組氨酸、天冬氨酸、食鹽混合,裝袋,密封即可。
實施例3:一種降血脂調味品,包括重量份如下的各組分:賴氨酸7份、組氨酸7份、天冬氨酸9份、荷葉8份、三七5份、芹菜籽8份、茯苓9份、枸杞子4份、洋蔥8份、生姜3份、蔥5份、紅棗7份、食鹽3份。
所述的降血脂調味品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各步驟:
(1)將洋蔥、生姜、蔥、紅棗分別烘干,再分別用粉碎機粉碎為80目的粉末;
(2)荷葉、三七、芹菜籽、茯苓、枸杞子別烘干,再分別用粉碎機粉碎為100目的粉末;
(3)將步驟(1)和步驟(2)的粉末,以及賴氨酸、組氨酸、天冬氨酸、食鹽混合,裝袋,密封即可。
在高血脂患者中進行對比試驗,將90名高血脂患者分為3個實驗組,在飲食習慣不變的情況下,實驗組1-3每天食用本發明實施1-3產品,半年后,對3組患者進行抽血化驗血脂,實驗組1有20%的患者血脂降到正常水平,70%的患者血脂有下降的趨勢,10%患者無明顯變化;實驗組2有18%的患者血脂降到正常水平,65%的患者血脂有下降的趨勢,17%患者無明顯變化;實驗組3有15%的患者血脂降到正常水平,63%的患者血脂有下降的趨勢,22%患者無明顯變化。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