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手持式器具的附件,特別是頭發護理器具,比如熱空氣造型設備。
背景技術:
在傳統的熱空氣造型設備中,空氣通過風扇單元被抽吸進入入口且通過附件或頭部被引導朝向頭發。取決于期望的發型,空氣可或可不被加熱。該附件通常包括刷毛,頭發被覆蓋或保持到刷毛上用于造型。空氣通常以正交于附件的縱向表面從附件吹出。
技術實現要素:
在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頭發造型器具的附件,該附件包括外殼,頭發接合構件,該外殼具有用于自頭發造型器具接收空氣流的進氣口,該頭發接合構件由外殼支撐且適于相對于外殼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運動,且其中當頭發接合構件在第一位置時第一空氣流出口形成在外殼和頭發接合構件之間,且當頭發接合構件在第二位置時從第一空氣流出口間隔開的第二空氣流出口形成在外殼和頭發接合構件之間,且其中當頭發接合構件在第一位置時該第一空氣流出口是打開的且第二空氣流出口是關閉的,且當頭發接合構件是在第二位置時該第一空氣流出口是關閉的且第二空氣流出口是打開的。
該頭發接合構件優選適于相對于外殼搖動運動。該頭發接合構件穿過頭發接合構件的中心軸線可樞轉地支撐在外殼內。優選地,該頭發接合構件由樞轉銷可樞轉地支撐,其安裝頭發接合構件在外殼內。該頭發接合構件優選具有運動角度,該角度在5°至30°的范圍內。
優選地,當附件被牽引沿第一方向穿過用戶的頭發時頭發接合構件運動入第一位置,且當附件被牽引沿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穿過用戶的頭發時頭發接合構件運動入第二位置。
第一空氣流出口和第二空氣流出口的每個優選包括多個出口孔。此外,該多個出口孔優選被布置為排。
優選地,第一空氣流出口和第二空氣流出口的每個由頭發接合構件相應的側面和外殼的相應部分限定。第一空氣流出口和第二空氣流出口的每個優選為槽形形狀。優選地,頭發接合構件具有細長的形式且第一空氣流出口和第二空氣流出口的每個優選延伸大體頭發接合構件的長度。
在優選實施例中,該附件包括兩個頭發接合構件。優選地,該外殼包括外部外殼區段和內部外殼區段,且內部外殼區段的突出部分位于頭發接合構件之間。在附件的第一配置中,第一頭發接合構件優選在第一位置與突出部分一起限定第一空氣流出口,且第二頭發接合構件優選在第二位置與外部外殼區段一起限定第二空氣流出口。在附件的第二配置中,第一頭發接合構件優選在第二位置與外部外殼區段一起限定第三空氣流出口,且第二頭發接合構件優選在第二位置與突出部分一起限定第四空氣流出口。優選地,該第一頭發接合構件和第二頭發接合構件同步地運動。
而且,該附件優選在偏心機構的作用下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間運動。優選地,該偏心機械是扭力彈簧,其被連接在第一頭發接合構件和第二頭發接合構件之間。該扭力彈簧的偏壓作用可以幾個替代方式實現。例如,止動裝置中的磁性卡扣或受力可運動構件或集成球軸承可被使用。
優勢在于用于可運動構件的運動的偏心機構,用于沿可運動構件的當前方向相反的方向偏壓每個可運動構件的運動,確保可運動構件可在沒有障礙的情況下沿該相反方向傾斜。
在第二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頭發造型器具的附件,該附件包括外殼,頭發接合構件,該外殼具有用于自頭發造型器具接收空氣流的進氣口,該頭發接合構件由外殼支撐,第一空氣流出口在外殼和頭發接合構件之間,第二空氣流出口從第一空氣流出口間隔開,且在外殼和頭發接合構件之間,且內部空氣流引導器件被定位在外殼內以朝向第一空氣流出口和第二空氣流出口引導空氣。優選地,第一空氣流出口和第二空氣流出口的每個至少部分地由外殼的相應的側壁限定。
術語“空氣流引導器件”是指翼片,擋板,肋部或沿空氣流路徑引導空氣流的任何其他布置。
在優選實施例中,該內部空氣流引導器件包括多個翼片。該內部空氣流引導器件優選包括被連接到外殼的多個外殼翼片。而且,多個外殼翼片包括第一系列外殼翼片和第二系列外殼翼片,該第一系列外殼翼片位于外殼的第一側壁上且鄰近第一空氣流出口;第二系列外殼翼片位于外殼的第二側壁上且鄰近第二空氣流出口。第一系列外殼翼片中的每個翼片優選大體垂直于外殼的第一側壁的邊緣(其限定第一空氣流出口)取向,且第二系列外殼翼片中的每個翼片大體垂直于外殼的第二側壁的邊緣(其限定第二空氣流出口)取向。優選地,第一系列外殼翼片和第二系列外殼翼片中的翼片大體均勻間隔開。
在另一優選實施例中,內部空氣流引導器件包括被連接到頭發接合構件的多個邊緣翼片。該多個邊緣翼片包括第一系列邊緣翼片和第二系列邊緣翼片,該第一系列邊緣翼片位于頭發接合構件的第一側面上且鄰近第一空氣流出口;第二系列邊緣翼片位于頭發接合構件的第二側面上且鄰近第二空氣流出口。
優選地,第一系列邊緣翼片中的每個翼片大體垂直于頭發接合構件的邊緣(其鄰近第一空氣流出口)取向,且第二系列邊緣翼片中的每個翼片大體垂直于頭發接合構件的邊緣(其鄰近第二空氣流出口)取向。
第一系列邊緣翼片和第二系列邊緣翼片中的翼片優選大約均勻間隔開。優選地,該邊緣翼片和外殼翼片具有相似的定位圖案以致邊緣翼片和外殼翼片連續地(consecutively)與彼此對齊。
該頭發接合構件優選具有細長的形式且第一空氣流出口和第二空氣流出口的每個優選延伸大體頭發接合構件的長度。
在優選實施例中,該附件包括兩個頭發接合構件。優選地,每個頭發接合構件與外殼一起形成相應的第一出氣口和相應的第二出氣口。該頭發接合構件優選被并排布置。該外殼優選包括外部外殼區段和內部外殼區段,且內部外殼區段的突出部分位于頭發接合構件之間。
在優選實施例中,該內部空氣流引導器件還包括一系列中心擋板(被定位在頭發接合構件之間且接觸突出部分的內表面)。優選地,一系列中心擋板平行于第一頭發接合構件的內側面和第二頭發接合構件的內側面延伸。一系列中心擋板中的擋板優選具有打開的勺形形狀,其適于將被接收到的空氣流朝向突出部分轉過約90度。
有利地,附件內的湍流被最小化且由此具有附件的熱空氣造型設備的聲音音量在使用中被減少。
優選地,第一系列內部邊緣翼片位于鄰近突出部分的第一頭發接合構件的側面上。第二系列內部邊緣翼片優選位于鄰近突出部分的第二頭發接合構件的側面上。一系列中心擋板中的擋板和第一和第二系列內部邊緣翼片內的翼片優選具有相似定位圖案以致擋板和翼片連續地與彼此對齊。
有利地,沿可運動構件的側面的規則缺口與內部中心板和內部外殼翼片結合形成排出附件的空氣流的發射。
在第三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頭發造型器具的附件,該附件包括外殼,頭發接合構件,該外殼具有用于自頭發造型器具接收空氣流的進氣口,該頭發接合構件由外殼支撐,空氣流出口在外殼和頭發接合構件之間,且適于引導空氣越過頭發接合構件的外表面,且空氣流引導器件延伸越過頭發接合構件的外表面。優選地,該空氣流出口由頭發接合構件的側面和外殼的側壁限定。
該頭發接合構件優選為細長的形狀,空氣流出口延伸大體頭發接合構件的長度。
優選地,空氣流引導器件包括一系列肋部。一系列肋部中的每個肋部優選被定位為平行于鄰近肋部,且通道被限定在其間。一系列肋部中的每個肋部優選大體垂直于頭發接合構件的長度方向延伸。優選地,一系列肋部內的肋部具有一致的肋部寬度。一系列肋部中的每個通道優選具有一致的通道寬度,且該通道寬度優選大于肋部的寬度。在優選實施例中,每個通道的寬度是在2毫米至4毫米的范圍中。
有利地,鄰近肋部之間的通道用于引導空氣流越過可運動構件的表面且由此均勻、平行的空氣流順著用戶的頭發的毛干吹。
優選地,頭發接合構件的外表面具有垂直于頭發接合構件的長度的方向的大體弧形輪廓。在另一優選實施例中,該附件包括兩個頭發接合構件。該頭發接合構件優選被并排布置。該外殼優選包括外部外殼區段和內部外殼區段,且內部外殼區段的突出部分位于頭發接合構件之間。優選地,該附件包括在外殼和第二頭發接合構件之間的另一空氣流出口,且該另一空氣流出口適于引導空氣越過第二頭發接合構件的外表面。
在第四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頭發造型器具的附件,該附件包括用于自頭發造型器具接收空氣流的進氣口,至少一個出氣口,用于將空氣從進氣口運輸到上述至少一個出氣口的腔,其中該進氣口位于腔的一個端部處,且該至少一個出氣口沿腔的長度延伸,且腔的橫截面面積的尺寸從進氣口沿該至少一個出氣口的長度減少。
優勢在于朝向附件的下游端部的附件的內部橫截面面積的減少,因為更一致的壓力貫穿附件的內部空間。此外,作為內部橫截面面積的逐漸減少的結果空氣流到內部中心擋板和內部側部翼片的附著被增強。
優選地,該外殼包括定位為與出氣口相對的基部。優選地,該基部是大體平坦的,且隨著與進氣口的距離增大而朝向出氣口逐漸地傾斜。該基部優選包括第一層和第二層,其通過絕緣腔分離開。
在優選實施例中,該附件包括與進氣口相對的末端,和位于末端處的絕緣蓋。該絕緣蓋優選具有耐熱突出物,其延伸遠離進氣口。
在第五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頭發造型器具的附件,該附件包括外殼,頭發接合構件,該外殼具有用于自頭發造型器具接收空氣流的進氣口,該頭發接合構件由外殼支撐,第一空氣流出口被形成在外殼和頭發接合構件之間,第二空氣流出口從第一空氣流出口間隔開,在外殼和頭發接合構件之間,且附件的外表面上的至少一個空氣流障礙物在第一空氣流出口和第二空氣流出口之間延伸。
優選地,被射出穿過第一空氣流出口或第二空氣流出口的空氣流通過至少一個空氣流障礙物被引導跨過頭發接合構件的外表面。在優選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空氣流障礙物具有1毫米至4毫米的范圍內的高度。該至少一個空氣流障礙物可優選為脊部。
第一空氣流障礙物優選位于頭發接合構件和進氣口之間,第二空氣流障礙物優選位于頭發接合構件和與進氣口相對的附件的末端之間。第一空氣流障礙物和第二空氣流障礙物中的至少一個優選被連接到頭發接合構件。另外,第一空氣流障礙物和第二空氣流障礙物中的至少一個優選被連接到外殼。優選地,頭發接合構件是細長的形狀。
優勢在于鄰近可運動構件的每個端部的凸起脊部用于避免外界空氣的卷吸。
在第六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頭發造型器具的附件,該附件包括外殼,頭發接合構件,該外殼具有用于自頭發造型器具接收空氣流的進氣口,該頭發接合構件由外殼支撐,且其中頭發接合構件包括一排刷毛,該刷毛從頭發接合構件的外表面突出,且其中該排中的每個刷毛具有細長的形式和橢圓形橫向橫截面。
優選地,該外殼包括一排刷毛,該刷毛從外殼的外表面突出。該排優選包括刷毛,該刷毛被布置為平行排。每個刷毛優選在末端處具有球形部分。在優選實施例中,該附件包括兩個頭發接合構件(其由外殼支撐),且該頭發接合構件優選被并排布置。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每個頭發接合構件上的排內的刷毛的量優選相同。有利地,刷毛的形狀使附件能夠平穩地運動穿過頭發且最小化頭發的纏結。
上述與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相關的特征描述同樣適用于本發明的第二到第六方面的每一個,反之亦然。
附圖說明
現在將僅通過示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特征進行描述,其中:
圖1是附件的透視圖;
圖2是附件的分解圖;
圖3是附件的側視圖;
圖4是附件的正視圖;
圖5a是沿圖4中的線d-d截取的橫截面視圖;
圖5b是附件的內部空間的示意性縱向橫截面圖;
圖6a是沿圖3中的線b-b截取的橫截面視圖,示出了第一配置中的可運動構件;
圖6b是沿圖3中的線c-c截取的橫截面視圖,示出了第一配置中的可運動構件;
圖6c是沿圖3中的線b-b截取的橫截面視圖,示出了第二配置中的可運動構件;
圖6d是沿圖3中的線c-c截取的橫截面視圖,示出了第二配置中的可運動構件;
圖7a是用于附件的刷毛排的側視圖;
圖7b是沿圖7a中的線a-a截取的橫截面視圖;
圖7c是沿圖7a中的線c-c截取的橫截面視圖;
圖7d是沿圖7a中的線d-d截取的橫截面視圖;
圖8是熱空氣造型設備的示例的側視圖,附件可被連接到該熱空氣造型設備。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附件10的外部視圖。該附件10包括用于接收自熱空氣造型設備或類似器具的出氣口的空氣流的進氣口12。還參考圖2、3和4,進氣口12由外殼(包括外部外殼區段44,內部外殼區段45和固定板62)限定。該進氣口12為大體圓形形狀,以使能夠與熱空氣造型設備的大體環形出口端部氣密密封連接。環形軸環區段14形成自熱空氣造型設備的外表面到該附件10的外部外殼區段44的光滑邊緣。
該附件包括至少一個頭發接合構件,其用于在熱空氣造型設備使用期間接合頭發。在本實施例中,該附件包括兩個頭發接合構件。每個頭發接合構件包括可運動構件和由可運動構件支撐的一組刷毛。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可運動構件16和第二可運動構件18都是細長形式且被并排布置。可運動構件縱向地定位在中心固定突出部22的兩側。該中心固定突出部22形成內部外殼區段45的一部分,外部殼體區段44圍繞其延伸。每個可運動構件的第一端部被定位為鄰近附件10的進氣口端部,且每個可運動構件的第二端部被定位為鄰近附件10的遠端。該第一可運動構件16和第二可運動構件18被定位在外部殼體區段44和內部殼體區段45兩者之間且通過固定板62被支撐在附件10的遠端處,用于相對于外殼運動。在附件的遠端處的是蓋24,容納運動機構用于將可運動構件相對于外殼和附接的冷卻末端26運動。
每個可運動構件具有彎曲的外表面。多個平行肋部30被定位在該外表面上,且肋部30垂直于可運動構件的長度延伸。兩個鄰近肋部30形成通道32于其間。每個可運動構件上的肋部30的總區域具有矩形形式,由平滑外周表面圍繞。每個肋部30支撐刷毛20的相應排。
在本實施例中,每個通道32的寬度優選等于或小于肋部30的高度。在替代實施例中,每個通道32的寬度比肋部30的寬度更寬。在另一替代實施例中,該通道32可包括多面幾何體,其由流體動態分析而定。
第一可運動構件16和第二可運動構件18兩者具有內側面34(鄰近中心固定突出部分22)和外側面40(鄰近外部外殼區段44的側壁42)。每個可運動構件的內側面34包括一系列規則的缺口36。每個可運動構件的外側面40包括一系列規則的缺口38。參考圖1,當裝配時這些規則的缺口不是附件10的可見外部特征。沿內側面34的規則的缺口36優選具有約1毫米-2毫米的寬度和約10毫米-15毫米的間隔。沿外側面40的規則的缺口38優選具有約2毫米-3毫米的寬度和約2毫米-3毫米的間隔。
一系列擋板46被連接到中心固定突出部分22的下側。如圖5中所示,每個擋板46的側部輪廓是大體彎曲的,且該系列擋板46的曲率從附件10的進氣口端部到附件10的末端逐漸地減小。每個擋板46的后側50被附接到相應的支撐件52,且這個支撐件52還被附接到內部外殼區段45的基部53。還設想該擋板46可以替代布置支撐,比如擋板單獨地與中心固定突出部分22接觸或一對平行支撐件在每個單板46的兩側處且被定位為與附件10的縱向軸線對齊。在優選實施例中,被定位為最接近進氣口12的擋板46具有6毫米的最小半徑。
參考圖2,外部外殼區段44的彎曲的基部54在外部側壁42之間延伸。一系列的側部翼片56內部地定位在外部外殼區段44的每個側壁42上。特別地,每個側部翼片56被定位為與可運動構件中的一個的外側面40的突出物57軸向對齊,由此當可運動構件相對于外部外殼區段44運動從而連續的側部翼片56和突出物57接觸時導致氣密密封。當可運動構件在這個位置中時,鄰近側部翼片56之間的通道與可運動構件的外側面40中的相應的缺口38軸向對齊,由此形成一系列通道。
進一步地參考圖2,被定位在附件10的末端處的部件主要用于使樞轉機構能夠用于第一可運動構件16和第二可運動構件18相對于外殼的運動。特別地,樞轉銷58被接收入每個可運動構件的第二端部的端部面中居中定位的孔60。這些樞轉銷58行經穿過固定板62且被接收入端部蓋24的第一側部中的孔。第一可運動構件16傾斜所圍繞的中心軸線被示出在圖2中,由虛線x標示。第二可運動構件18傾斜所圍繞的中心軸線由虛線y標示。每個可運動構件具有運動角度(其在5°至30°的范圍中)。在優選實施例中,該運動角度是12°。
鏈接臂銷64從每個可運動構件的第二端部的端部面的外側突出。每個鏈接臂銷64穿過固定板62中的橢圓形孔,且被接收在鏈接臂68的相應的端部中。該鏈接臂68作用于確保第一可運動構件16和第二可運動構件18相對于外部外殼區段44同步地運動。
彈簧銷70從每個可運動構件的第二端部的端部面的內側突出。每個彈簧銷70穿過固定板62的擴大的孔72,且穿過扭力彈簧76的腿部74,且最終被接收入端部蓋24的第一側部中的相應的孔。該扭力彈簧76用作穩定的第一位置和穩定的第二位置之間的偏心機構,確保在沒有障礙的情況下第一可運動構件16和第二可運動構件18可在穩定的第一位置和穩定的第二位置之間傾斜。
該蓋24的第二側部包括中心延伸結構,冷卻末端26(其相對于附件內的空氣流的熱量相對絕緣)。
圖3是附件10的外部側視圖,示出了b-b和c-c表示的橫向橫截面的位置。圖3顯示了第一凸起脊部78(其被定位為鄰近每個可運動構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凸起脊部80(其被定位為鄰近每個可運動構件的第二端部)。該第一凸起脊部78是外部外殼區段44的一部分。該第二凸起脊部80是蓋24的一部分。第一凸起脊部78和第二凸起脊部80的高度優選為約1毫米至4毫米的范圍。
圖4是附件10的正視圖,示出為從進氣口端部12觀察。連接環82具有四個規則間隔開的突出物84(其形成卡扣配合結構,通過其附件10被安裝到熱空氣造型設備)。結構線d-d穿過系列中的每個擋板46。
圖5a是沿圖4中的線d-d截取的橫截面視圖。在冷卻末端26內設置有幾個細長的腔86,其用于使冷卻末端變剛硬,且還最小化對流且最小化到冷卻末端26的外表面的熱傳導。附件10的內部橫截面面積從進氣口端部朝向附件的末端逐漸地減小。特別地,內部外殼區段45的基部53朝向可運動構件傾斜遠離外部外殼區段44的基部54,從而生成腔90,該腔90由基部53和基部54和內部外殼區段45的端部板92界定。
圖5b示意性地示出了空氣流入口12和多個空氣流出口(由垂直箭頭指示)。梯形55表示附件的內部空間沿圖4中的線d-d截取的橫截面視圖。在上游端部處的附件的內側的橫向橫截面面積由梯形55的右邊緣59表示。在遠端處的附件的內側的橫向橫截面面積由梯形55的左邊緣61表示。附件的內部空間的橫截面面積在遠端處的最小橫截面面積61和在上游端部處的最大橫截面面積59之間逐漸地成錐形。
在一個實施例中,基部53具有平滑彎曲輪廓(其在端部板92的中心處具有最大高度),具有朝向側壁42且遠離端部板92的向下傾斜輪廓。在另一實施例中,附件10的內部橫截面面積的逐漸錐形可在基部53的替代配置中實現。
可運動構件的"往復運動"將參考圖6a至6d進行描述。圖6a和6b示出了當可運動構件相對于外殼處于第一配置中時沿圖3中的線b-b和c-c截取的橫截面視圖。圖6c和6d是圖6a和6b的相似橫截面視圖,但為當可運動構件在相對于外殼的第二配置中時。在使用中,用戶的動作牽引附件穿過頭發在刷毛20中產生相反方向的張力。刷毛中的拉力由此出現在每個可運動構件中,且每個可運動構件順著拉力的方向運動,以便可運動構件在附件10使用期間采取第一配置或第二配置的任一個。
圖6a和圖6b顯示了當附件10在使用中沿左到右方向(如箭頭88所指示)運動穿過用戶的頭發時第一配置中的每個可運動構件的位置。圖6a的左側處所示的第一可運動構件16是在相對于外殼的第一位置中,其中上表面的外部區段與外部外殼區段44的側壁42齊平、氣密接觸。該第一可運動構件16的內側面34被定位在中心固定突出部分22下方且與其垂直地重疊。第一內部出氣口94被形成在中心固定突出部分22和第一可運動構件16的內側面34之間。
圖6a的右側處所示的第二可運動構件18在相對于外殼的第二位置中,其中內側面35與中心固定突出部分22齊平、氣密接觸。該第二可運動構件18具有被定位在外部外殼區段44的側壁42下方的上表面的外部區段。第二外部出氣口95被形成在第二可運動構件18和外部外殼區段44的側壁42之間。
圖6b示出了和圖6a中相同位置的可運動構件,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是顯而易見的。橫截面區段c-c(圖3)穿過擋板46的支撐件52且穿過擋板46的窄頸部93。第一可運動構件16的內側面34與擋板46的窄頸部93接觸。每個可運動構件的縱向內側面34上的規則間隔開的缺口36和規則間隔開的擋板46接觸,從而將內部出氣口94分為一系列中心出氣口孔。同樣地,每個可運動構件的外側面40上的規則間隔開的內部側部翼片56和規則間隔開的突出物57接觸,從而將外部出氣口95分為一系列外部出氣口孔。
當用戶的刷動方向反向,同樣地刷毛20中的拉力方向反向時,則可運動構件同步地運動到它們的相反位置。由此,第一可運動構件16和第二可運動構件18在相對于外殼的第二配置中,如圖6c和圖6d中所示。特別,該附件10在使用中從右到左方向(如箭頭89所示)運動。圖6c的左側處所示的第一可運動構件是在第二位置,其中內側面34與中心固定突出部分22接觸且外側面40被定位在外部外殼區段44的外部側壁42下方。第三外部出氣口97被形成在第一可運動構件16和外部外殼區段44的側壁42之間。
圖6c的右側處所示的第二可運動構件18是在第二位置中,其中外側面40與外部外殼區段44的外部側壁42接觸。該第二可運動構件18具有被放置在中心固定突出部分22的下方且與其垂直地重疊的上表面的內部區段。第四內部出氣口96被形成在第二可運動構件18和中心固定突出部分22之間。
圖6d示出了可運動構件是在第二配置中由此示出如圖6c中所示的相同的位置,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是顯而易見的。橫截面區段c-c(圖3)穿過擋板46的支撐件52且穿過擋板46的窄頸部93。
兩個相對位置之間的這樣的同步運動是所謂的“往復”運動。該“往復”運動由固定板62中的橢圓形孔72和66允許和限制,樞轉銷58和鏈接臂銷64被定位為穿過相應橢圓形孔72和66。當可運動構件采取兩個不同穩定配置中的一個時,該附件10具有單個打開的內部出氣口和單個打開的外部出氣口。例如,當可運動構件在第一配置中時,空氣流出口94、95是打開的,且空氣流出口96、97是關閉的。當可運動構件在第二配置中時,空氣流出口94、95是關閉的,且空氣流出口96、97是打開的。
在使用中,附件10被連接到熱空氣造型設備的空氣流出口端部。該空氣流從熱空氣造型設備穿過進氣口12且進入附件10。一系列擋板46的每個的前部側部48用于改變入射空氣流的方向。特別地,自進氣口12的入射空氣流主要平行于附件10的縱向軸線。該擋板46沿中心固定突出部分22的方向且朝向打開的內部出氣口94改變這個路徑約90度。每個擋板46的前部側部48和后部側部50兩者幫助改變空氣流方向。與每個可運動構件的內側面34上的規則缺口協作,一系列擋板46形成排出附件10的第一系列空氣噴射。
此外,側部翼片56用于引導空氣流朝向打開的外部出氣口95,且由每個可運動構件的外側面40中的規則的缺口38協作,形成排出附件10的第二系列空氣噴射。
由于可運動構件的輪廓,穿過打開的內部出氣口和打開的外部出氣口中的一個流動排出附件10的空氣被引導以流動越過相鄰一個可運動構件的外表面。側部翼片56和擋板46的形成使空氣流能夠筆直且平行排出噴射,均勻地流動越過可運動構件的表面,從而吸引頭發到可運動構件的表面。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排出每個空氣流出口的空氣流速率是約30米/秒。
作為空氣流出口的尺寸和每個可運動構件的輪廓的結果,外界空氣被抽吸到該表面空氣流中。因此,穿過通道32且沿用戶的頭發的長度的空氣流由外界空氣流擴大。此外,當空氣流運動越過可運動構件的表面時,通道32的形式和尺寸增強了流動附著。
參考圖6a和圖6b,當附件10在使用中沿從左到右的方向(如圖中頂部處箭頭88所指示)運動時,那么越過每個可運動構件的表面的空氣流是沿相反方向的,如更小空氣流箭頭所指示。參考圖6c和6d,當附件10使用的方向被顛倒時,那么空氣流跨過每個可運動構件的表面的方向也被顛倒。
附件10的內部空間的橫截面面積朝向附件10的下游端部逐漸地減少。橫截面面積的減少的作用是確保沿出氣口的整個長度排出附件的空氣流的恒壓且阻止湍流。橫截面面積中的減少與附件內空氣流下降的質量流動速率成比例。當空氣流排出附件10時質量流動速率通過內部出氣口和外部出氣口從附件的上游端部到附件的下游端部下降。因此,橫截面面積的減少導致沿出氣口的整個長度排出附件的不變的空氣流速率。還觀察到作為內部橫截面面積的逐漸地減少的結果,空氣流到翼片和擋板的附著被增強。
第一凸起脊部78和第二凸起脊部80用于避免外界空氣不期望地卷吸入運動穿過通道32的均勻、平行的空氣流。
圖7a至7d示出了用于附件的刷毛的優選形式。圖7a示出了一排刷毛,其中每個刷毛99被附接到細長基部板98。穿過刷毛99的垂直橫截面a-a被示出在圖7b中。刷毛99的基部端部100比刷毛的末端102更寬且側部是大體直的,其中在刷毛99的末端102處為大體球形形式。如圖7c中所示,穿過每個刷毛的末端102的橫截面是圓形的。圖7d顯示了穿過每個刷毛99的基部端部100的橫截面是橢圓形的。一旦被裝配,每個刷毛20的橢圓形輪廓的較長的尺寸與每個可運動構件上的每個肋部30的較長的尺寸對齊。在替代實施例中,每個刷毛99對整體刷毛都具有橢圓形橫截面且該橫截面的尺寸可朝向刷毛99的末端102逐漸地減少。
此外,每個刷毛99的形式可為波狀外形以當空氣流在刷毛20之間運動且越過每個可運動構件的表面時優化流動附著。在優選實施例中,刷毛20能夠彎曲且可為約15毫米長。該刷毛20可被形成具有或沒有大體球形端部形式。
技術人員將明白本熱空氣造型設備的附件的刷毛可各自地被裝配或預形成兩個或更多的連接刷毛排(如圖7a中所示)。每個刷毛99被定位到肋部30中且可選擇地,該肋部30可允許每個刷毛99沿一個或多個方向運動。例如,每個刷毛99沿刷毛的縱向軸線的小緩沖運動可改善用戶體驗的舒適度,因為刷毛將具有抵靠頭皮的減小的力。
參考圖1,每個可運動構件的上表面具有弧形形式且由此肋部30限定相同弧形形式。因此,被保持在單個肋部30內的刷毛20的垂直對齊是不平行的。
圖8顯示了熱空氣造型設備104的示例,附件10可被連接到該熱空氣造型設備104。該熱空氣造型設備包括大體管狀手柄106,其具有進氣口108和在相對端部處的出氣口110。在手柄的進氣口處,一排孔圍繞且部分的沿手柄106延伸,提供進氣口108。手柄106內的風扇單元包括風扇和電機。在使用中,該電機驅動風扇且空氣沿空氣流動路徑(其延伸穿過手柄106的長度)被抽吸穿過進氣口。空氣在在出氣口110處排出熱空氣造型設備之前可選擇地由加熱器加熱。
在另一實施例中,基部53,54可被設置有在它們之間的通道,該通道用作絕緣冷壁腔。在另一優選實施例中,用于減少附件的內部橫截面面積的腔90可與在基部53,54之間的冷壁腔連續。這個冷壁腔用于減少外部外殼區段44(其可與用戶接觸)的基部的溫度。
在另一結構替代中,冷壁可包括分隔材料層,其覆蓋附件的外部外殼區段44的基部和壁,通過最小量的連接肋部被保持在自外部外殼區段44的基部和壁的預定距離處。該冷壁不產生閉合的腔,但在冷壁和外部外殼區段44之間形成通道,其可在使用中通過文丘里效應促使空氣流穿過冷壁通道。
扭力彈簧76的偏壓作用可在多個替代方式中被實現,這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是顯而易見的。例如,止動裝置中的磁性鎖栓(magneticlatch)或受力可運動構件(weightedmoveablemember)或集成球軸承可被使用。
該附件可由任何適當的熱耐熱材料制造,且在優選實施例中該外殼和可運動構件由玻璃充滿尼龍制造。被連接到熱空氣造型設備的這樣的附件的最高優選操作溫度是約130℃。
在附件的本實施例中,兩個平行的可運動構件被描述。替代地,一個可運動構件或三個或更多可運動構件可被使用在外部外殼區段44內。包括一個可運動構件實施例將必定省略中心擋板和中心固定突出部分。在替代實施例中包括多個可運動構件,其可包括多排中心擋板(被定位以產生可運動構件之間的空氣流噴射)。此外,在附件的替代實施例中,該可運動構件可適合于在鉸接運動或滑動運動中運動。
在附件10的本實施例中,如附圖中所示,三排刷毛20被示出在每個可運動構件上。然而,每個可運動構件上的刷毛排的數量是大于三個或小于三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是很顯然的。特別地,在沒有刷毛的附件中發現優勢在于用戶可得益于空氣流通道在沒有穿過頭發的刷毛的粗糙效果的情況下的頭發平滑效果。替代地,刷毛20可被定位在外部外殼區段44,替代或附加到每個可運動構件上的刷毛20。而且,具有多于一個可運動構件的實施例可不具有定位在每個可運動構件上的刷毛。
本發明不限于上面給出的詳細描述。多種變形形式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