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烹飪器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壓力烹飪器具。
背景技術:
當前市場上銷售的壓力烹飪器具,例如壓力飯煲,是通過鍋口密封圈和內鍋口部之間的密封來形成一個密閉空間,通過加熱鍋內的液體形成聚集的蒸汽來形成壓力。當溫度控制元件或控壓元件失效,或者當安全閥泄壓結構失效,抑或者蒸汽通道堵塞時,若加熱元件不停地加熱,使內鍋液體不停地蒸發形成蒸汽,導致鍋內壓力越來越高。在壓力的作用下,飯煲會發生形變,使上蓋組件向上拱起,煲體部件向下凹,當鍋口密封圈的直壁脫離內鍋口部直壁時,密封圈直壁在蒸汽壓力的推動下翻出內鍋,大量的蒸汽隨之泄漏而出,使鍋內壓力瞬時降低到0,從而保證了壓力烹飪器具的使用安全。
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上述泄壓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1.烹飪器具受壓變形時,由于不能確認鍋口密封圈和內鍋配合的薄弱區域,從而不能確認蒸汽從何處泄壓。如果蒸汽碰向使用者,會導致不期望的傷害。
2.烹飪器具變形時,硅膠密封圈受壓變形量基本是一致的,若密封圈直壁翻邊泄壓時的鍋內壓力值偏大,存在使掛鉤脫鉤產生爆鍋的可能。
技術實現要素:
在實用新型內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簡化形式的概念,這將在具體實施例部分中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內容部分并不意味著要試圖限定出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關鍵特征和必要技術特征,更不意味著試圖確定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為了至少解決上述的一個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壓力烹飪器具,其中,包括煲體,所述煲體中設置有可取出的內鍋;蓋體,所述蓋體可開合地設置于所述煲體上,且在蓋合狀態下能夠蓋合所述煲體,所述蓋體包括外蓋和可拆卸地連接于所述外蓋的可拆蓋部件,當所述蓋體蓋合在所述煲體上時,所述可拆蓋部件覆蓋于所述內鍋上且所述可拆蓋部件和所述內鍋之間構成烹飪空間;以及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設置在所述可拆蓋部件和所述內鍋之間,用于密封所述烹飪空間;其中,所述可拆蓋部件的與所述密封圈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凹槽。
根據本新型的壓力烹飪器具,通過將凹槽設置為鍋口密封圈與鍋口口部直壁配合的薄弱點,從而保證了蒸汽從該處泄露以避免出現不期望的傷害。同時,由于硅膠密封圈的受壓變形量并不一致,避免在烹飪器具內出現過高的壓力,從而保證了烹飪器具的使用安全。
可選地,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器具的左側和/或右側。
可選地,所述凹槽為圓弧形。
可選地,所述密封圈包括與所述內鍋的內壁配合的直壁部。
可選地,所述凹槽的寬度不大于80mm,所述凹槽的深度不大于2mm。
可選地,所述凹槽的寬度為50-60mm,所述凹槽的深度為0.8-1.2mm。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下列附圖在此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實用新型。附圖中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及其描述,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圖中,
圖1為處于配合狀態的本實用新型的壓力烹飪器具的剖視圖;
圖2為內鍋與可拆蓋處于配合狀態時的示意圖;
圖3為內鍋與可拆蓋間的部件分解圖。
附圖標記說明:
煲體1 蓋體2 內鍋3 密封圈4 可拆蓋座5
凹槽6 密封圈直壁與內鍋內壁的貼合區A
具體實施例
在下文的描述中,給出了大量具體的細節以便提供對本實用新型更為徹底的理解。然而,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可以無需一個或多個這些細節而得以實施。在其他的例子中,為了避免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發生混淆,對于本領域公知的一些技術特征未進行描述。
為了徹底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將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詳細的結構。顯然,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熟習的特殊細節。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詳細描述如下,然而除了這些詳細描述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具有其他實施例。
如圖1所示,壓力烹飪器具包括蓋體2和煲體1。煲體1基本上呈圓角長方體形狀,并且具有圓筒形狀的內鍋收納部,內鍋3可以自由地放入內鍋收納部或者從內鍋收納部取出,以方便對內鍋3進行清洗。蓋體2和煲體1在前、后兩側上延伸。其中前側是指煲體在長度方向上,蓋體2能夠開啟的一側,后側是指蓋體2與煲體1間連接用的樞轉軸所在的一側。內鍋3的上表面具有圓形開口,用于向內鍋3中盛放待加熱的材料,諸如米、湯等。煲體1中包括用于加熱內鍋的加熱裝置。可以理解,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烹飪器具可以為電飯煲、電壓力鍋或其他的烹飪器具,且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烹飪器具除具有煮米飯的功能以外,還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種功能。
進一步如圖1或3所示,蓋體2可選地通過扭簧以樞轉的方式可開合地設置于煲體1上,且在蓋合狀態下能夠蓋合煲體1,蓋體2包括外蓋和可拆卸地連接于外蓋的可拆蓋部件5,當蓋體蓋合在煲體1上時,可拆蓋部件5覆蓋于內鍋3上且可拆蓋部件和內鍋3之間構成烹飪空間;在可拆蓋部件5的下方設置有密封圈4,密封圈4設置在可拆蓋部件5和內鍋3之間,用于密封烹飪空間。所述密封圈4優選但不限于為環形的硅膠密封圈,該密封圈包括與內鍋的內壁貼合的直壁部。如圖1所示,當蓋體2閉合設置在煲體1上時,密封圈4的直壁部在貼合區A處與鍋膽的內壁貼合,從而形成密封空間。
如圖2-3所示,在可拆蓋部件5的與所述密封圈4對應的位置處局部設置有凹槽6。具體來說,當可拆蓋部件5裝配到蓋體2上時,所述凹槽6位于烹飪器具的左側和/或右側。其中左側是指從煲體1的前側向后側看去的視線的左手側,右側是指從煲體1的前側向后側看去的視線的右手側。優選地,凹槽可以對稱地設置在烹飪器具的左側和右側。如圖3所示,凹槽6為沿可拆蓋座5的周向布置的圓弧形。為了保證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可選地,所述凹槽的寬度不大于80mm,所述凹槽的深度不大于2mm。更具體地,所述凹槽的寬度為50-60mm,所述凹槽的深度為0.8-1.2mm。
下面結合附圖1-3描述本新型的壓力烹飪器具的工作過程。如圖1所示,在壓力烹飪器具正常使用期間,煲體1在正常的壓力下工作。其中鍋口密封圈4緊貼到可拆蓋部件5的底部,由于鍋口密封圈4本身存在一定的剛性,使其并不會伸入可拆蓋部件5的凹槽6中。這種情況下,通過密封圈4的直壁部與內鍋的內壁間的緊密配合,能夠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
在烹飪器具進入非正常工作狀態時,隨著內鍋3內的壓力逐漸增大,鍋口密封圈4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在過大的壓力作用下,密封圈會失去自身的剛性,使得密封圈4在緊貼可拆蓋底部的同時,對應于凹槽的部分密封圈會緊貼可拆蓋部件5上的凹槽6,即密封圈局部直壁和內鍋口部的內壁配合高度會減少一個凹槽深度,當煲體變形到鍋口密封圈的局部直壁部脫離內鍋3的內壁時,局部的密封圈直壁部在蒸汽壓力的推動下翻出內鍋,大量的蒸汽由此泄漏而出從而使鍋內的壓力瞬時減低到0。由于局部配合高度減少一個槽深,在泄壓時鍋內壓力比前者降低很多,及此處為鍋口密封圈4和鍋口口部直壁部配合的薄弱點,從而保證了蒸汽從該處泄露。通過設置凹槽,從而使得蒸汽泄漏的薄弱點是預設的,以避免不期望的傷害。同時,由于硅膠密封圈的受壓變形量并不一致,避免在烹飪器具內出現過高的壓力,從而保證了烹飪器具的使用安全。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中所使用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中出現的諸如“設置”等術語既可以表示一個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個部件,也可以表示一個部件通過中間件附接至另一個部件。本文中在一個實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單獨地或與其它特征結合地應用于另一個實施例,除非該特征在該另一個實施例中不適用或是另有說明。
本實用新型已經通過上述實施例進行了說明,但應當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只是用于舉例和說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將本實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實施例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教導還可以做出更多種的變型和修改,這些變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