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外用醒腦開竅清涼解暑藥膏及其制備方法外用醒腦開竅清涼解暑藥膏及其制備方法(一)
技術(shù)領(lǐng)域:
-外用醒腦開竅清涼解暑藥膏及其制備方法,屬天然外用藥品,特別是以中草藥植物為原料的清涼解暑外用藥品,以及它的制備方法。(二)
背景技術(shù):
:人類社會進(jìn)入21世紀(jì),隨著社會精神文明與物質(zhì)文明的不斷進(jìn)步,人們外出居家旅行的時間越來越多,但在野外作業(yè)或旅游時,疲勞,蚊蟲叮咬是不可避免的,清涼油類產(chǎn)品是人們外出的必備品。目前,市場上清涼油類產(chǎn)品很多,但是這些產(chǎn)品功能單一,產(chǎn)品對癥針對性不明顯。(三)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針對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種能有效防蚊驅(qū)蟲,止癢,舒筋活血,醒腦開竅、提神,同時還可以保濕,滋潤肌膚的外用藥膏。其技術(shù)方案如下它主要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田七3—5、川芎1—2、百部1—3、何首烏1—1.5、香附子1—1.5、桑白皮1-1.5、龍膽花1—1.5、蕓香1—4、甘松1—5、丹參1—1.5、白術(shù)1—1.5。本發(fā)明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田七、川芎、百部、何首烏、香附子、桑白皮、龍膽花、蕓香、甘松、丹參、白術(shù)提取,濃縮成浸膏,將浸膏干燥超微粉碎成細(xì)粉備用;2)將石蠟30—35、蜂蠟1.5—2水浴加熱至70。C一75。C,使其融化,加入田七、川芎、百部、何首烏、香附子、桑白皮、龍膽花、蕓香、甘松、丹參、白術(shù)提取物,薄荷腦16—18、薄荷油5—10、樟腦7—10、樟腦油l--3、桉葉油5—7、丁香油1.2—2、桂皮油1.2—2、凡士林5—7、25%氨水0.4—0.6混合攪拌至膏狀,冷卻至常溫,分裝即可。本發(fā)明產(chǎn)品防蚊驅(qū)蟲、舒筋活血、醒腦開竅、止癢、保濕、滋潤肌膚的作用機(jī)理是田七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經(jīng),功能散瘀止血,消腫止痛。田七既能止血又能活血散瘀,故止血而無留瘀之弊,中醫(yī)稱其特點為"止血不留瘀,散瘀不傷正"。何首烏補(bǔ)肝腎,益精血,烏須發(fā),壯筋骨;用于眩暈耳鳴、須發(fā)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神經(jīng)衰弱、高血脂癥。香附子具有理氣解郁的作用。桑白皮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甘松味辛、甘;性溫,具有理氣止痛的作用。甘松主入脾經(jīng),長于醒脾開郁。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甘松提取物有抗菌,驅(qū)風(fēng),解痙,抗?jié)兊淖饔谩5㈧铕鲋雇矗钛ń?jīng),清心除煩。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fēng)止痛、開郁燥濕等功效。中醫(yī)藥理論認(rèn)為川芎"辛香走竄而行氣,活血祛瘀以止血,上行頭目而祛風(fēng),下入血海以調(diào)經(jīng)。并外徹皮毛,旁通四肢,為血中之氣藥"。白術(shù)性味苦、甘、溫,具有補(bǔ)脾、益氣、生血、和中功效,自古為補(bǔ)脾益氣之要藥。百部味苦,氣微溫而寒,殺蟲。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百部有效成份為百部生物堿,具有鎮(zhèn)咳,解痙的作用。百部殺蟲作用尤為明顯,百部水浸提取液對頭虱、體虱、陰虱有很強(qiáng)的殺滅作用,還能毒殺臭蟲,蠅蛆,蚊蟲等等。百部還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對各種球菌,桿菌,流感病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龍膽花性味苦寒,具有軟堅化結(jié),清熱消腫,驅(qū)蟲等作用。將本發(fā)明產(chǎn)品給年齡在10—65歲的60名健康人員試用,使用方法是均勻涂抹于干凈皮膚處或蚊蟲叮咬處,返饋結(jié)果如下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試用人員普遍認(rèn)為本發(fā)明產(chǎn)品氣味芬芳,對皮膚無剌激。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產(chǎn)品不僅具有醒腦開竅,提神,清涼解暑,防蚊驅(qū)蟲,止癢,舒筋活血的功效,還有保濕,滋潤肌膚的作用。2、本發(fā)明產(chǎn)品原料為天然植物藥材,對皮膚無刺激,適用人群廣泛。(四)圖面說明附圖為本發(fā)明工藝流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按下述重量配比稱取各原料田七4、川芎1.5、百部2、何首烏1.2、香附子1.2、桑白皮1.2、龍膽花1.2、蕓香3、甘松3、丹參1.2、白術(shù)1.2、石蠟32、蜂蠟1.8、薄荷腦17、薄荷油8、樟腦8、樟腦油2、桉葉油6、丁香油1.5、桂皮油1.5、凡士林6、25%氨水0.5。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田七、川芎、百部、何首烏、香附子、桑白皮、龍膽花、蕓香、甘松、丹參、白術(shù)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2.5小時,過濾后合并濾液,將濾液在溫度為65°C、真空度為0.09Mpa條件下濃縮成相對密度1.25的浸膏,將浸膏干燥超微粉碎成800目的細(xì)粉備用;2)將石蠟、蜂蠟水浴加熱至75'C,使其融化,加入田七、川芎、百部、何首烏、香附子、桑白皮、龍膽花、蕓香、甘松、丹參、白術(shù)提取物,薄荷腦、薄荷油、樟腦、樟腦油、桉葉油、丁香油、桂皮油、凡士林、25%氨水混合攪拌至膏狀,冷卻至常溫,在10萬級潔凈區(qū)中滅菌分裝。使用方法外用,涂抹于干凈皮膚處或蚊蟲叮咬處。注意不要涂于眼睛周圍,小孩使用需要成人幫助。實施例二按下述重量配比稱取各原料田七3、川芎l、百部l、何首烏l、香附子l、桑白皮l、龍膽花l、蕓香1、甘松l、丹參l、白術(shù)1、石蠟30、蜂蠟1.5、薄荷腦16、薄荷油5、樟腦7、樟腦油1、桉葉油5、丁香油1.2、桂皮油1.2、凡士林5、25%氨水0.4。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田七、川芎、百部、何首烏、香附子、桑白皮、龍膽花、蕓香、甘松、丹參、白術(shù)加8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2小時,過濾后合并濾液,將濾液在溫度為60°C、真空度為0.08Mpa條件下濃縮成相對密度1.25的浸膏,將浸膏干燥超微粉碎成500目的細(xì)粉備用;2)將石蠟、蜂蠟水浴加熱至7(TC,使其融化,加入田七、川芎、百部、何首烏、香附子、桑白皮、龍膽花、蕓香、甘松、丹參、白術(shù)提取物,薄荷腦、薄荷油、樟腦、樟腦油、桉葉油、丁香油、桂皮油、凡士林、25%氨水混合攪拌至膏狀,冷卻至常溫,在10萬級潔凈區(qū)中滅菌分裝。:下述重量配比稱取各原料田七5、川芎2、百部3、何首烏1.5、香附子1.5、桑白皮1.5、龍膽花1.5、蕓香4、甘松5、丹參1.5、白術(shù)1.5、石蠟35、蜂蠟2、薄荷腦18、薄荷油10、樟腦IO、樟腦油3、桉葉油7、丁香油2、桂皮油2、凡士林7、25%氨水0.6。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田七、川芎、百部、何首烏、香附子、桑白皮、龍膽花、蕓香、甘松、丹參、白術(shù)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小時,過濾后合并濾液,將濾液在溫度為7(TC、真空度為0.1Mpa條件下濃縮成相對密度1.30的浸膏,將浸膏干燥超微粉碎成700目的細(xì)粉備用;2)將石蠟、蜂蠟水浴加熱至75'C,使其融化,加入田七、川芎、百部、何首烏、香附子、桑白皮、龍膽花、蕓香、甘松、丹參、白術(shù)提取物,薄荷腦、薄荷油、樟腦、樟腦油、桉葉油、丁香油、桂皮油、凡士林、25%氨水混合攪拌至膏狀,冷卻至常溫,在10萬級潔凈區(qū)中滅菌分裝。權(quán)利要求1.一種外用醒腦開竅清涼解暑藥膏,其特征在于制備其活性成分的原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田七3--5、川芎1--2、百部1--3、何首烏1--1.5、香附子1--1.5、桑白皮1--1.5、龍膽花1--1.5、蕓香1--4、甘松1--5、丹參1-1.5、白術(shù)1-1.5。2、權(quán)利要求l所述外用醒腦開竅清涼解暑藥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將田七、川芎、百部、何首烏、香附子、桑白皮、龍膽花、蕓香、甘松、丹參、白術(shù)提取,濃縮成浸膏,將浸膏干燥超微粉碎成細(xì)粉備用;2)將石蠟30—35、蜂蠟1.5—2水浴加熱至70。C—75°C,使其融化,加入田七、川芎、百部、何首烏、香附子、桑白皮、龍膽花、蕓香、甘松、丹參、白術(shù)提取物,薄荷腦16—18、薄荷油5-10、樟腦7—10、樟腦油1—3、桉葉油5—7、丁香油1.2—2、桂皮油1.2—2、凡士林5—7、25%氨水0.4—0.6混合攪拌至膏狀,冷卻至常溫,分裝。全文摘要外用醒腦開竅清涼解暑藥膏及其制備方法,屬天然外用清涼解暑用品,以及它的制備方法。制備其活性成分原料包括田七、川芎、百部、何首烏、香附子、桑白皮、龍膽花、蕓香等。制備方法包括將田七、何首烏、香附子、桑白皮、龍膽花、蕓香等提取,濃縮,浸膏干燥粉碎成500目以上的細(xì)粉;將石蠟、蜂蠟水浴加熱融化;將提取物、薄荷腦、樟腦油、桉葉油、丁香油、凡士林等加入石蠟、蜂蠟中,混合攪拌成膏狀分裝。本發(fā)明產(chǎn)品能有效防蚊驅(qū)蟲,止癢,舒筋活血,醒腦開竅、提神,同時還可以保濕,滋潤肌膚。文檔編號A61P17/00GK101244225SQ20081004509公開日2008年8月20日申請日期2008年3月31日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3月31日發(fā)明者尹治華申請人:尹治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