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傳統草藥的未確定結構的醫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種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缺血性中風是指腦血栓形成或腦血栓的基礎上導致腦梗塞、腦動脈堵塞而引起的偏癱和意識障礙。是一種嚴重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現代醫學認為缺血性中風偏癱,主要是由血栓或栓塞引起顱內血液循環障礙,腦組織特別是運動中樞神經細胞受損所致。目前,治療是針對發病期的不同而采用不同方法。一是超早期患者采用溶栓治療,這種治療法往往因患者自發病到就診時間長,而錯過有效的治療時間,適合的病人少,且費用高。一般的患者采用血管擴張劑、降顱壓藥、抗血小板聚集劑等藥物進行進行治療,存在著治療效果不佳的不足。中醫認為中風多因正氣不足,脈絡空虛,風邪人中或虛風內生,痰濕交結,氣血運行不暢所致。而“氣虛血瘀、血脈閉阻”為其后遺癥肢體偏廢的病機關鍵。癱軟無力,多為血不養筋,中氣不足;偏身麻木系氣血澀滯;氣虛血滯痰阻,壅塞面部脈絡,出現口眼歪斜; 氣虛衛表不固則自汗乏力;手足腫脹因氣虛血瘀,氣血循環不暢引起。根據中醫理論,針對中醫的缺血性中風發病機理,以益氣溫中,活血化瘀、補氣通絡為治則,進行辯證配伍組方,以達到標本同治。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西藥治療缺血性中風效果不理想及費用高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配制方便、藥源廣、成本低、療效顯著、無副作用的一種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藥原料組成黃芪10 40g、桂枝5 25g、當歸5 30g、川芎5 20g、紅花5 20g、麻黃4 15g、細辛2 5g、丹參5 20g、地龍5 20g、 水蛭4 10g、黨參10 40g、熟地5 25g、澤蘭5 25g、炒麥芽10 40g、炙甘草4 15g。本發明的優先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藥原料組成黃芪30g、桂枝15g、當歸20g、川芎10g、紅花10g、麻黃6g、 細辛3g、丹參10g、地龍10g、水蛭5g、黨參30g、熟地15g、澤蘭15g、炒麥芽30g、炙甘草6g。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是在傳統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指導下,精選藥物組方,實施標本同治。本發明中藥組合物中黃芪具有補中益氣、補肺健脾、實衛斂汗、驅風運毒的功效; 桂枝具有溫通經脈、助陽化氣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潤腸調經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行氣開郁、祛風止痛的功效;紅花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的功效;麻黃具有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細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溫經止痛、宜通肺竅的功效;丹參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消癰、清心涼血、養血安神的功效;地龍具有通經活絡、活血化瘀、熄風解痙的功效;水蛭具有破血逐瘀、通經消腫的功效;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效; 熟地具有補血養陰、填精益髓的功效;澤蘭具有活血祛瘀功、利尿退腫的功效;炒麥芽具有補氣、健脾消食的功效;炙甘草具有通陽和胃、滋陰補脾、益氣復脈的功效。其中紅花、水蛭能阻止凝血酶作用于纖維蛋白,從而延緩或阻礙體內和體外的血液凝結,并有緩解動脈痙攣,減低血液粘著力的作用。地龍具有振奮加強神經傳導,恢復肢體功能的作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藥物組分經辯證配伍,在作用上相輔相成,具有協同作用,共奏補氣通絡、活血化瘀、息風止痙、振瘓治癱之功效,從而對缺血性中風實現標本同治。本發明組合物的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藥原料,其配制簡便、藥源廣、成本低。其遵循中醫的處方用藥原則,各種組分藥物采用水煎服用。經臨床應用驗證,其療效顯著可靠, 藥性平和,未出現毒副作用,有效率達86. 7%。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
一種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藥原料組成黃芪30g、桂枝 15g、當歸20g、川芎10g、紅花10g、麻黃6g、細辛3g、丹參10g、地龍10g、水蛭5g、黨參30g、 熟地15g、澤蘭15g、炒麥芽30g、炙甘草6g。實施例2
一種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藥原料組成黃芪20g、桂枝 10g、當歸25g、川芎15g、紅花5g、麻黃4g、細辛2g、丹參15g、地龍15g、水蛭6g、黨參25g、熟地10g、澤蘭5g、炒麥芽20g、炙甘草10g。實施例3
一種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藥原料組成黃芪15g、桂枝 25g、當歸5g、川芎20g、紅花15g、麻黃10g、細辛5g、丹參20g、地龍12g、水蛭10g、黨參10g、 熟地25g、澤蘭10g、炒麥芽40g、炙甘草12g。實施例4
黃芪10g、桂枝20g、當歸30g、川芎5g、紅花20g、麻黃15g、細辛4g、丹參5g、地龍20g、 水蛭4g、黨參20g、熟地5g、澤蘭20g、炒麥芽10g、炙甘草15g。實施例5
黃芪40g、桂枝5g、當歸15g、川芎12g、紅花12g、麻黃10g、細辛3g、丹參12g、地龍5g、 水蛭Sg、黨參40g、熟地20g、澤蘭12g、炒麥芽25g、炙甘草4g。本發明實施例中的中藥組合物按常規的水煎法制取藥劑,具體方法如下將組方的中藥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過藥面,浸泡15 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約5厘米,進行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鐘;第二煎煮,水沸后煎煮15 20分鐘。兩次煎煮取汁,合并。一種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臨床療效總結
一、一般性資料本中藥組合物應用于臨床觀察病例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齡28
470歲。病程最長12年,最短10天。二、用法用量臨床應用時,組合物中的組分根據患者的體重、年齡及癥狀酌情增減。本中藥組合物一日一劑,水煎兩遍取汁約300ml,分早、晚兩次服用。服藥期間低鹽、低脂飲食,禁煙酒。三、療效標準根據神志、語言、運動功能為主要標準。(1)、治愈患肢功能、語言、神志基本恢復正常,肌力達五級以上,生活完全自理;
(2)、顯效患肢功能、語言、神志明顯改善、肌力提高二級以上,生活尚可自理;
(3)、有效患肢功能、語言、神志有改善、肌力提高一級以上,生活不能自理;
(4)、無效患肢功能、語言、神志無改善。四、治療效果該臨床觀察病例中,服藥1 一 12個月后,治愈9例,,顯效沈例,有效17例,無效8例。治療期間未發生毒副作用。五、典型病例 病例1
連某,64歲,因突發右側肢體乏力,口角左歪,伸舌稍偏右側,繼后昏睡,就診時,右上肢肌力0級,右下肢肌力1級。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1個月,右上肢近端肌力1 級,遠端肌力3級,右下肢肌力4級,續服2個月之后,右側肢體肌力逐漸恢復至正常,痊愈。病例2
周某,男巧5歲。既往有高血脂癥和高血壓病史。患缺血性腦中風3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謇澀,神疲乏力.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3個月,患肢功能、語言、神志明顯改善,生活尚可自理。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藥原料組成黃芪10 40g、桂枝5 25g、當歸5 30g、川芎5 20g、紅花5 20g、麻黃4 15g、 細辛2 5g、丹參5 20g、地龍5 20g、水蛭4 10g、黨參10 40g、熟地5 25g、澤蘭5 25g、炒麥芽10 40g、炙甘草4 15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藥原料組成黃芪30g、桂枝15g、當歸20g、川芎10g、紅花10g、麻黃6g、細辛3g、 丹參10g、地龍10g、水蛭5g、黨參30g、熟地15g、澤蘭15g、炒麥芽30g、炙甘草6g。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藥原料組成黃芪10~40g、桂枝5~25g、當歸5~30g、川芎5~20g、紅花5~20g、麻黃4~15g、細辛2~5g、丹參5~20g、地龍5~20g、水蛭4~10g、黨參10~40g、熟地5~25g、澤蘭5~25g、炒麥芽10~40g、炙甘草4~15g。本發明組合物的藥物組具有補氣通絡、活血化瘀、息風止痙、振瘓治癱的功效,其治療缺血性中風療效顯著。其配制簡便、藥源廣、成本低、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9/10GK102349983SQ20111033155
公開日2012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7日
發明者柳暉 申請人:榮成市崖頭美全口腔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