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十三味治肝膠囊的制作方法
十三味治肝膠囊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多種肝炎病內服中藥煎劑及其制備膠囊的方法,屬于中藥領域。中醫藥是21世紀最佳為人類治病的研究對象。肝炎病是人類的重要死因之一,病毒型肝炎是世界醫學界的難治病之一,我國是各種肝病的高發區之一,傳統醫學為六淫致病,在科學社會發展的今天,已經是七淫致病,及風、寒、暑、濕、燥、火、毒,由于科學的發展,自然界也給人類造成更多的致病因素,如現代空氣中含有一萬多種有害物質,及農藥、化肥、水源污染等,給21世紀的人類患各種病毒病創造了條件。全球及我國的肝病呈上升趨勢。目前國內外市場各種治療肝病的藥物費用高,而且效果都不令人滿意。因此人們對不含激素治療多種肝病的藥物存在急待的需求。
本發明對濕熱傳染型及多種病毒型肝炎反復研究,選用生地、虎杖、菌陳、板蘭根、夏枯草、龍膽草為君、桅子、北豆根為;紅敗醬臣、佐蒲公英,郁金,使黃柏、黃芪提高機體免疫,上述各藥物能相互協調,達到全面清除甲乙型肝炎病的多種病毒取得藥到病除,促進康復的效果。組合藥物無十八反和十九畏,經臨床終于找到了治療多種型肝炎及清除肝炎病毒的中藥組合物從而完成了本發明。本發明另一個目的提供組合物內服煎劑及其制備膠囊的方法。I、本發明選用生地,性甘、微寒入心肝、腎經。清熱涼血、養陰生津、養血,用于濕熱病入血分、熱病傷津液,陰血不足之心悸等,《神農本草經》主折跌絕傷、遂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久服輕身不老,化學分析,含B—谷留醇、梓醇、氨基酸、單糖、賴氨酸、精氨酸等、藥理研究,能抑制腎上腺素在肝臟中的分解代謝。可使血漿皮質酮保持正常水平,對衰弱的心臟有強心作用。用量10-20克,本發明用量15克。2、組合虎杖、性、苦、寒、入肝、脾、肺、大腸經。清熱解毒、清除濕熱、祛痰止咳,治療多種毒癥,有祛痰生肌之效,新生兒黃疸、傳染性肝炎及肝硬化腹水,大腸濕熱之泄瀉,瀉熱通便,風濕痹痛等。《名醫別錄》主通月水、破留血痞結。化學分析,含蒽醌類大黃素、大黃酚、白藜蘆醇甙,縮合型柔質多糖M血型物質等。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轉陰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用量10-30克,本發明用量25份。3、組合菌陳,性苦、微寒、入脾、胃、肝、膽經。清熱除濕,除濕熱黃疸,為治黃膽專藥,用于傳染性黃疸型肝炎及溶血型黃疸癥等《神農本草經》主疸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化學分析,含香豆精。藥理研究有明顯的利膽作用,增加膽汁分泌的同時也增加膽汁中的固體物,膽酸和膽紅素的排泄量,有較強的解熱和降低血壓護肝作用。用量10-30克、本發明用量25克。4、組合板蘭根,性苦、寒,入心、胃、肺經。清熱解毒,解瘟疫之毒,肺胃經實火熱毒之要藥,能解血中熱毒,藥理研究,能促進膽汁分泌,膽囊收縮及膽汁排泄,對傳染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有良好效果。用量10-30克,本發明25克。5、組合夏枯草,性甘淡、微苦,入肝、肺經。清泄肝火,清熱散結,清實火肝膽之郁火,平抑上亢肝陽,肝火上升目痛,用于淋巴結炎。《農本草經》主寒熱,頭瘡瘰癘,散癭結氣,囊腫濕痹,輕身。化學分析含血型A、B物質及多種鉀鹽等,對痢疾桿菌多種桿菌有抑制作用,有擴張血管降壓作用,有抗炎護肝作用,常用于傳染性病毒性肝炎,用量10-15克,本發明用量15克。6、組合龍膽草,性苦、寒,入肝、膽、膀胱經。瀉肝火清下焦濕熱,肝風壯熱,目赤腫痛,《神農本草經》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絕傷,定五志。久服益智不忘,輕身耐老。化學分析含龍膽苦甙、龍膽堿、龍膽色素、龍膽糖等。藥理研究能促進胃液分泌,有抗炎利膽、護肝作用。利尿降壓作用。對濕熱型傳染性肝炎有降轉氨酸作用。用量5-10克,本發明用量10克。7、組合北豆根,性苦寒。入肺,胃經。清熱解毒,解肺胃熱毒,為喉科要藥,抗腫瘤,用于喉、肺、食道、膀胱癌等,《開寶本草》主解諸毒藥,止痛消癰瘡腫毒。化學分析含生物堿、苦參堿、豆根素酮、槐樹素、紅車軸草根甙等。藥理研究水提物對肉瘤腹水性肝癌有抑制作用。用北豆根未見毒性和副作用。臨床報道對乙肝表面抗原及核心抗原的轉陰有一定作用。用量3-6克,本發明用量5克。8、組合桅子,性苦寒,入心、肺、肝、膽、胃、三焦經。清熱除煩,瀉利濕熱,瀉火解毒 ,涼血止血,清三焦之火,肝膽濕熱發黃傳染性肝炎,膽囊炎、溶血性黃疸,口舌生瘡、各種出血等。《神農本草經》主五火邪氣,胃中熱氣,面赤瘡瘍等。化學分析含桅子甙、藏紅花甙、熊果酸等。藥理研究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促進膽紅素代謝,是治療濕熱黃疸的藥理基礎,有降壓護肝作用。治療急慢性肝炎,用量3-10克,本發明用量8克。9、組合蒲公英,性苦、甘、寒,入肺、胃經。清熱解毒,散結消癰清熱利濕,濕熱黃疸、黃疸性肝炎、膽囊炎。消腫痛通乳《新修草本》主婦人乳痛腫、水煮飲之立消。化學分析含本犀草素-7-葡萄糖甙等棕櫚酸、咖啡酸、多糖鉀鹽等。藥理研究,有護肝利膽作用。臨床報道單用治傳染性肝炎有效。用量10-15克,本發明用量12克。10、組合紅敗醬,性辛、苦、微寒,入胃、大腸、肝經。清熱解毒,排膿消痛,活血祛痰,用于痛瘡腫毒,血瘀疼痛。《神農本草經》主熱毒火瘡、赤氣疥瘙疽痔等,化學分析含揮發油、異敗醬烯等,還含多種甙等、藥理研究,紅敗醬能防治肝細胞變性和促進肝細胞再生。用量10-15克,本發明用量12克。11、組合郁金,性辛、苦、寒,入肝、心肺經。行氣解郁,活血祛痰,利膽退黃,清心熱化痰蝕,涼血止血。用于肝氣有滯,脅肋痛,肝膽濕熱郁熱所致黃疸,對肝郁化火者宜,血熱所致出血等,《新修本草》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金瘡。化學分析含揮發油、有茨烯幛腦,姜黃烯等又含姜黃素,姜黃酮等,藥理研究、促進膽汁分泌排泄的作用,祛風通痹,疏肝解郁,用量3-10克,本發明用量8克。12、組合黃柏,性苦、寒、入腎、膀胱、大腸經。瀉火解毒、清熱燥濕,瀉腎火退虛熱,瘡痛腫毒,濕熱下注足膝腫痛,《神農本草經》主五臟胃腸中熱結、黃疸腸痔止瀉利,女子漏下赤白,陰陽蝕瘡。化學分析含小葉堿少量棕櫚堿,黃柏酮、黃柏內脂等。藥理研究對血小板有保護作用、利尿作用。用量3-12克,本發明用量10克。13、組合黃芪,性甘、微溫,入脾、肺經。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腫,為補氣之要藥,補氣健脾,脾陽不升、氣虛自汗,有良好的托毒排膿生肌斂瘡的作用、氣虛水腫,補氣利尿《神農本草經》主痛疽及敗瘡,排膿止痛,五痔鼠萎、補虛小兒百病。藥理研究,有強心、降血壓,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作用,有護肝防止肝糖原減少的作用。用量10-30克,本發明用量20克。
本發明組合煎劑和制備膠囊的方法,十三味治肝膠囊,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配比組成(克)生地15虎杖25菌陳25板蘭根25夏枯草15龍膽草10北丑根5桅子8蒲公英12紅販醬12郁金8黃柏10黃芪15本發明煎劑將上述13味中藥粉碎粗末用水泡3分鐘,加水煎沸20分鐘取藥液220克,加水煎沸18分鐘取藥液180克,再加水煎沸15分鐘取藥液150克,將三次藥液和均分三次服成人一日量。服藥忌食酸、堿、膽,腌、鹵、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忌與西藥合成激素藥 混用。制備膠囊方法,將上述十三味藥所煎藥液550克過濾濃縮,在45-50度下干燥取得干浸膏,研成細末過100目篩裝入6粒膠囊中備用。存放干燥陰涼處。本發明12年臨床用煎劑I日I劑治療濕熱黃疸型肝炎51例,年齡15_65歲,最快10天退黃40天治愈。最長服50天退黃半年治愈。51例患者檢查治愈后分別鞏固服藥5-15天至今無I例復發。本發明煎劑治乙型肝炎小三陽45例,服煎劑4個月至6個月,全部檢查轉陰正常,查正常后各患者分別鞏固服藥15-20天,至今無I例復發。本發明煎劑治療乙型肝炎大三陽帶病毒者41例,病毒指數為16-2048,2例2048病毒指數的服煎劑I年檢查表面抗原核心檢查轉陰,其中4例16-64病毒指數的服5個月煎劑一日一劑,檢查轉陰正常。其余35例分別服6個月至11個月檢查全部轉陰正常,41例大三陽治愈檢查后都鞏固服I個月煎劑至今無例復發。本發明治療濕熱黃疸肝炎及大小三陽病毒性肝炎共137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本發明是中國醫藥學治療人類肝病一大貢獻,本發明造福肝病患者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權利要求
1.ー種治療多種肝炎病的中藥組合煎劑及其制備膠囊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配比組成(克) 生地15虎杖25茵陳25板蘭根25夏枯草15 龍膽草10北豆根5梔子8蒲公英12紅敗醬12 郁金8黃柏10黃芪20。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組合物的煎制方法,其特征將13味中藥粉碎粗末,用水泡3分鐘,加水煎沸20分鐘取藥液220克,加水煎沸18分鐘,取藥液180克,再加水煎沸15分鐘,取藥液150克,將三次藥液和均分三次服為成人一日量。
3.膠囊制備方法,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其特征將所煎藥液550克過濾濃縮,在45-50度下干燥取得干浸膏,研成細未過100目篩裝入6粒膠囊中備用,存放干燥陰涼處。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多種肝炎的中藥組合物“十三味治肝膠囊”由夏枯草、龍膽草、梔子、蒲公英、紅敗醬、郁金、黃芪等十三味中藥按配比組成,性甘、苦、寒,無毒副作用,清三焦病邪,除臟內濕熱毒,除濕退黃,清血中溫濕邪毒,護肝瀉肝炎之毒,活血化瘀,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滋肝腎,明耳目、健脾增食、提高機體免疫、對急慢性肝炎多種病毒全面清除,降甲肝轉氨酶,促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抗原轉陰,促進康復正常,檢查正常后鞏固服1月病不復發。內服一日三次,每次2粒,飯前半小時開水沖服,兒童按年齡略減。注服藥忌食酸、堿、膽、腌、鹵、辛、辣性食品忌與西藥合成激素藥混用。
文檔編號A61P31/20GK102861294SQ20121034896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9日
發明者王人杰 申請人:王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