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感音性耳聾的藥物。
背景技術:
:感音性耳聾,是指聽覺障礙或聽力減退的一種疾病。多由于先天或后天性原因引起的耳蝸、聽神經和聽中樞的病變,使傳入內耳的聲波不能感受而致,尤其是暴聾者,病勢急驟,可于片刻內達全聾,病變亦往往為不可逆性。近年來患病率似有上升趨勢,因此,如何積極尋找致聾原因以防止耳聾發生,及時有效地控制耳聾病變的發展;希冀保存較佳聽力,仍是目前耳科學中有待進一步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耳聾之病名最早見于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脈灸經》。病因感音性耳聾系由耳蝸病變所引起的聽力減退現象。臨床上引起原因很多,大致有以下幾種。①先天性耳聾可分為遺傳性與非遺傳性,遺傳性由基因與染色體異常所致,常有其他器官畸形的合并存在;非遺傳性由后天原因影響胎兒耳聽力功能,尤其妊娠時,病毒感染、耳毒性藥物應用、產程長、難產等因素都可造成。兒童先天性聽力障礙發病率約為1/1000,其中半數為遺傳性聾,以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為多見。而先天性非遺傳性聾系胎兒在子宮內發育期或圍產期時,受母體或外界因素影響而致聾者,常見有母親妊娠期病毒感染、應用耳毒性藥物(反應停、氨基糖苷類等)、以及發育未成熟兒、宮內或新生兒缺氧等。由于先天性遺傳性聾和非遺傳性聾都是不可逆病變,預防重于治療。應避免近親結婚,預防妊娠期間特別是懷孕3個月內病毒感染和慎用耳毒性藥物等。基因克隆及基因診斷和治療已成為全世界生物醫學研究的熱點,其研究進展對耳聾的產前診斷、防止耳聾縱向傳遞、開發基因治療手段具重要意義。②老年性聾人體聽器官老化的表現,也可由血管硬化、內耳血液循環障礙,使聽器官退變。常表現為血管紋、螺旋神經節細胞、神經上皮萎縮。是因聽覺器官的衰老、退變而出現的雙耳對稱性的、發展緩慢的聽力減退。其發生年齡與發展速度均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一般40歲開始出現癥狀,60-70歲以上老年聽力減退者約占30%-40%,中國老年性聾約有5000萬-6000萬。擴血管藥物和增加能量代謝藥物對延緩老年性聾有幫助,而飲食習慣、營養代謝、血脂、膽固醇水平,有無高血壓病、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體育鍛煉與否、有無不良嗜好、情緒穩定與否及遺傳素質均影響老年性耳聾的程度。③耳毒性聾某些化學制品或藥物所致聽器官的損害,常見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鏈霉素、慶大霉素等;水楊酸鹽類止痛藥;抗瘧疾藥,如奎寧、氯奎等;抗癌藥,如長春新堿等;利尿劑,如依他尼酸等;臨床發現一些大環內脂類抗生素也可致聾。在中國聾啞兒童中,氨基苷類耳中毒所致聾者占66%。預防藥物性聾的任務十分繁重,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和基層地區。應嚴格掌握耳毒性藥物使用的適應癥,對于小兒應盡量避免使用鏈霉素和慶大霉素等耳毒性藥物,不要長期使用上述各種藥物,其次應用過程中應嚴格監測聽力。目前研究的一些拮抗藥物如鐵螯合物和抗氧化劑等可能對藥物性聾的治療有應用前景。④傳染病致聾各種傳染病的病原體進入內耳所致。常見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腮腺炎、麻疹、傷寒、猩紅熱、白喉等。病源微生物或其毒素通過血液循環,內耳道內血管神經周圍間隙等渠道進入內耳,破壞其不同部位的組織結構,臨床表現為單側或雙側進行性聾,伴或不伴前庭受累癥狀。有的耳聾程度輕,或只累及高頻,或被所患傳染病的主要癥狀掩蔽而不自覺,待傳染病痊愈后方被發現,屆時與傳染病之間的因果關系常被忽視。此種耳聾,輕者多隨傳染病的恢復而自行恢復,有時在加重,終于遺留下持久性耳聾。⑤系統性疾病致聾全身系統病引起內耳血液循環障礙,導致聽器官退變致聾。常見的有地方性克汀病、慢性腎炎、糖尿病、白血病、Niemannpik病、Paget病等。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的耳聾,常見者首推高血壓與動脈硬化,其致聾機理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內耳供血障礙、血液粘滯性升高、內耳脂質代謝紊亂等有關。病理改變以血管萎縮、毛細胞散在性消失、螺旋神經節細胞減少為主。臨床表現為雙側對稱性高頻感音性聾伴持續性高調耳鳴。⑥聾啞癥:指在出生或嬰幼兒期各種原因引起雙耳深度聾或全聾,失去學習語言機會,導致語言發育障礙,因聾而致啞。此類聾啞癥患兒的治療,關鍵是“三早”:早診斷,早配戴助聽器和早開展聽力言語康復訓練。2-6歲是幼兒言語發育的最佳時期,有殘余聽力者應盡早配戴助聽器,結合言語訓練,建立正常語言,使患兒聾而不啞。人工電子耳蝸技術的發展,為全聾患者恢復聽力帶來福音。⑦突發性聾:指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聾。發病率為75人/10萬人口,美國每年新增4000例。在突發性聾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病例發展成嚴重感音神經性聾,為患者帶來終生痛苦。對突發性聾應予足夠重視,積極早期治療以拯救聽力。平時應防止感冒和預防病毒感染,積極治療血管性病變等。⑧噪聲性聾:是因為長期接觸噪聲刺激所引起的緩慢進行的感音神經性聾。噪聲污染已被認為是世界性七大公害之首。在現代社會里,噪聲可謂無處不在:在轟鳴的機器旁,在興奮的迪斯科廳,在高樓施工現場等,這些噪聲對聽力的損害早有定論,就連青少年青睞的隨身聽對聽力的損害同樣不可小覷。噪聲性聾以預防為主。首先應盡量避免噪聲環境,同時做好噪聲的個人防護如戴耳塞等,在需要使用耳機時,不要用全封閉型耳機,音量盡量放小,切不可超過100分貝,以能同時聽到外界聲音為好。每天使用時間不宜過長,最好不超過1小時,可適當補充維生素B1和維生素C等。⑨創傷性聾:頭顱閉合性創傷.若發生于頭部固定時,壓力波傳至顱底,同聽骨慣性引起鐙骨足板相對動度過大,導敢迷路震蕩、內耳出血、感覺細胞和節細胞受損。若創傷發生于頭部加或減速運動時。因腦與顱骨相對運動引起腦挫傷或聽神經的牽拉.壓擠和撕裂傷,臨床表現多為雙側重度高頻神經性聾或混合性聾,件高調耳鳴及眩暈、平衡紊亂。癥狀多能在數月后緩解,但難望完全恢復。顳骨橫行骨折時,與巖部長軸垂直走行的骨折線??缭焦敲月坊騼榷朗蛊鋬群匿窘Y構受傷害.發生重度感音神經性聾以及眩暈、眼震、面癱和腦脊液耳漏等。臨床表現①癥狀:患者主訴不同程度的聽力下降,伴隨癥狀有耳鳴,耳悶脹、壓迫感、耳痛、耳流膿、耳道或耳周麻木感、復聽和重振、眩暈、頭痛、視力障礙等,尚可伴有全身癥狀。耳部體征:傳音性聾者耳鏡檢查常有外耳道和/或鼓膜異常,如畸形、腫塊、異物、鼓膜充血或穿孔、瘢痕或硬化斑塊等。感音性聾患者有時可能兼有某種外耳或中耳的病變。②臨床分級:目前臨床上均習慣于用語言頻率(500Hz、1000Hz、2000Hz)的平均聽力損失dB數,將耳聾分為4級:輕度:聽低聲談話困難,聽力計檢查聽閾在10~30dB之間;中度:聽近距離談話有困難,聽閾可達60dB;重度:聽不到談話聲但可聞及耳邊大聲呼喊,聽閾在60~90dB之間;全聾:聽不到大聲呼喊,聽力計檢查閾值超過90dB。藥物治療①在排除或治療原因性疾病的同時,盡早選用血管擴張劑、降低血液粘稠的藥物、維生素B族、能量制劑、以及必要時在一定期間內應用類固醇激素進行治療。對突發性耳聾的治療可加用阿斯匹林,150mg/日,口服。②中醫藥治療以髓入手,全身治療,使病癥開始好轉,人體恢復正常生理機能。本發明所涉及藥材均可見記載于《中華本草》。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用于治療感音性耳聾的藥物,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其配比,達到安全有效治愈感音性耳聾的目的。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治療感音性耳聾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柴胡6份、玉竹12份、石思仙10份、麻雞翅膀15份、紫藤香4份、葶藶子6份、白術7份、白芷15份、牛尾巴花子9份。下面結合中藥學理論說明本發明有益效果:發明人認為,本病多為以下因素綜合所致:“肺主氣,一身之氣貫于耳,故能聽聲”,若肺衛被遏,肺失宣肅,氣道壅滯,清富受蒙,而發耳聾。晴志失暢:肝陽化火,或肝氣郁久,蘊而化熱,厥氣相搏,風火相煽,循經上竄耳道,清竅被擾也可導致本??;痰濕阻滯:脾失健運,水濕內泛,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又因水濕積聚凝為痰濁,上逆阻竅,以致聽宮被蒙而失聰;腎之外竅為耳,腎氣充沛,精髓滿貫,則耳聞五音,聽覺聰慧,若稟賦不足,或房勞過度耗傷腎精,使精脫腎憊,難以灌注耳竅而致耳聾。故治療應采取養陰潤肺,疏肝健脾,滋補肝腎,益氣活血,清火利竅的治則。本發明運用:玉竹養陰潤肺;葶藶子瀉肺降氣,利水消腫;柴胡疏肝理氣;牛尾巴花子祛濕熱,清肝火;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石思仙補肝腎;麻雞翅膀補腎活血;紫藤香活血散瘀,降氣辟穢;白芷散風除濕,清火通竅。諸藥合用,共奏養陰潤肺,疏肝健脾,滋補肝腎,益氣活血,清火利竅之功效。下面結合臨床實驗數據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1、一般資料發明人2012年2月-2015年5月間共收集62例感音性耳聾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1例,對照組31例。其中治療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21~62歲,病程5個月~4年;對照組男15例、女16例,年齡23~65歲間,病程2個月~5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①可有傳染病、藥物中毒、噪聲等病史。②多伴有高調耳鳴。③音叉檢查:RT(+),ST縮短,WT偏向健側。④電測聽檢查:聽閾多為高頻聽閾高,骨導聽閾提高,氣、骨導聽閾曲線差距小或重合。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年齡18~70歲;③依從性好;④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妊娠、哺乳期婦女;②患有嚴重心、肺、肝、腎臟疾病患者;③有其他精神系統疾病,不能配合治療者;④發病后經其他藥物治療的患者。2、治療方法治療組口服本發明按照具體實施例3制得的膠囊,每日3次。治療2個月。對照組口服阿司匹林,每次50mg,每日3次。治療2個月。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3.1療效標準①痊愈:聽力逐漸恢復,耳鳴逐漸減輕以至消失,聽閾曲線逐漸上升至正常范圍,或與健側相近似;②有效:聽閾曲線的多數頻率回升15分貝以上,主觀癥狀也有改善;③無效:聽閾曲線的多數頻率較治療前上升不足15分貝,主觀癥狀變無改變。3.2治療統計結果見表1。表1兩組療效比較組別n痊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明顯不良反應例治療組311316294%0對照組317141068%0可見,本發明制得的藥物能夠安全有效治療感音性耳聾,治愈率高。具體實施方式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本發明,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實施例1稱?。翰窈?克、玉竹12克、石思仙10克、麻雞翅膀15克、紫藤香4克、葶藶子6克、白術7克、白芷15克、牛尾巴花子9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劑。用于治療感音性耳聾。口服,每日服用一次。實施例2稱?。翰窈?克、玉竹12克、石思仙10克、麻雞翅膀15克、紫藤香4克、葶藶子6克、白術7克、白芷15克、牛尾巴花子9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時,過濾;濾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干燥,包裝,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劑。用于治療感音性耳聾??诜?,每日分早晚兩次服用。實施例3稱?。翰窈?克、玉竹12克、石思仙10克、麻雞翅膀15克、紫藤香4克、葶藶子6克、白術7克、白芷15克、牛尾巴花子9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時,合并煎煮液,濃縮,干燥,裝入膠囊殼,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膠囊劑。用于治療感音性耳聾。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