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凍瘡的藥物,屬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凍瘡是機體受低溫侵襲所引起的全身或局部的損傷,以手、足、耳廓等處為常見,本病的發生是由于寒邪侵襲,氣血運行不暢,經脈阻遏,血流瘀滯而所致。由于西藥治療凍瘡療效差,治療效果不明顯。因此,人們對有效治療凍瘡的中藥藥物存在極大的需求。至今為止,還沒有發現關于本發明的有關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人經過反復的研究試驗和臨床試驗的驗證,終于找到了治療凍瘡的中藥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藥物。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了該組合藥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藥物是選擇當歸、樟腦、紅花、草烏頭、桂枝、花椒、95%酒精進行組合制備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凍瘡的復發。其中選用當歸是因為其性味甘辛,溫,入心、肝、脾經,有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的功能,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癥瘕結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痹,腸燥難便,赤痢后重,癰疽瘡瘍,金瘡,跌撲損傷。選用樟腦是因為其性味辛熱,入心脾二經,有通竅、殺蟲、止痛、辟穢的功能,治心腹脹痛,腳氣,瘡瘍疥癬,牙痛,跌打損傷。選用紅花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心、肝經,有活血通經,去瘀止痛的功能,治經閉,癥瘕,難產,死胎,產后惡露不行,瘀血作痛,癰腫,跌撲損傷。選用草烏頭,異名草烏,其性味辛,熱,有毒,入肝、脾、肺經,有搜風勝濕,散寒止痛,開痰,消腫的功能,治風寒濕痹,中風癱瘓,破傷風,頭風,脘腹冷痛,痰癖,氣塊,冷痢,喉痹,癰疽,疔瘡,瘰疬。選用桂枝是因為其性味辛甘,溫,入膀胱、心、肺經,有發汗解肌,溫經通脈的功能,治風寒表證,肩背肢節酸疼,胸痹痰飲,經閉癥瘕選用花椒是因為其性味辛,溫,有毒,入脾、肺、腎經,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魚腥毒,治積食停飲,心腹冷痛,嘔吐,噫呃,咳嗽氣逆,風寒濕痹,泄瀉,痢疾,疝痛,齒痛,蛔蟲病,蟯蟲病,陰癢,瘡疥。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藥物的用量也是本發明人經過反復大量的試驗摸索總結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圍內都具有較好的療效。
當 歸 15-25克 樟 腦 10-20克 紅 花 8-12克
草烏頭 15-25克 桂 枝 15-25克 花 椒 25-35克
95%酒精 550-650克。
優選用量為:
當 歸 20克 樟 腦 15克 紅 花 10克
草烏頭 20克 桂 枝 20克 花 椒 30克
95%酒精 600克。
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一、備料
1、當歸:揀去雜質,洗凈,悶潤,稍晾,切片曬干;
2、樟腦:9-12月砍伐老樹,取其樹根、樹干、樹枝,劈成碎片,置蒸餾器中進行蒸餾,樟木中含有的樟腦及揮發油隨水蒸氣餾出,冷卻后即得粗制樟腦,將粗制樟腦再經升華精制,即得精制樟腦粉,將樟腦粉入模型中壓榨,則成透明的樟腦塊,用時打碎研末;
3、紅花:揀凈雜質,除去莖葉、蒂頭,曬干;
4、草烏頭:取凈草烏,用涼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口嘗僅稍留麻辣感時取出,同甘草、黑豆加水共煮,以草烏熟透、內無白心為度,然后除去甘草及黑豆,曬至六成干,悶潤后切片,曬干,每草烏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5、桂枝:用水稍浸泡,撈出,悶潤至透,切片,晾干,篩去屑;
6、花椒:除去果柄及種子(椒目),置鍋內炒至發響、油出,取出,放涼。
二、制備
1、將炮制好的當歸、樟腦、紅花、草烏頭、桂枝、花椒浸泡于95%酒精中;
2、浸泡7日后過濾去渣即得凍瘡藥液。
本發明藥物具有活血通經,去瘀止痛,溫中散寒的功能,用于治療凍瘡見效快,療效好,無副作用。
下面通過試驗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藥物的有益效果。
1、一般資料
收治凍瘡門診患者18人。
2、診斷標準
冬季發生于手、足、耳廓等處的凍傷,指、趾、耳垂等處紅腫、潰爛。
3、治療方法
凈浸泡后的凍瘡藥液外敷患處,每日4-5次,半個月為1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
4、治療效果
經過2個療程的治療,18例患者全部痊愈,有效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