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衛生用具技術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用于直腸的衛生用具。
背景技術:
大便失禁即肛門失禁,是指糞便及氣體不能隨意控制,不自主地流出肛門外,為排便功能紊亂的一種癥狀。大便失禁的發病率不高,但非罕見。雖不直接威脅生命,但造成患者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嚴重地干擾正常生活和工作。
在臨床護理中,對于大便失禁的臥床患者,目前通常采用尿墊或紙尿褲,它們能夠吸收大量流質或半流質,但使用時容易使臥床患者生褥瘡。另外使用尿墊或紙尿褲時氣味容易擴散。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直腸的衛生用具,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對于大便失禁的處理存在的種種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直腸的衛生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芯條(2)、繩(3)、以及推桿(4),其中:套筒(1)呈圓筒狀,其第一端具有沿圓周方向分布的三個以上的能夠開合的瓣片(11),其第二端為開口;在套筒(1)內,從套筒(1)第一端附近起沿軸向依次先容納有芯條(2)的整體然后容納有推桿(4)的一部分,推桿(4)的該部分呈圓柱形;推桿(4)內具有貫通兩端的空腔,繩(3)一端綁扎在芯 條(2)的第一端附近,該第一端靠近推桿(4),使得芯條(2)上綁扎有繩(3)的位置在軸向上兩側各有芯條(2)的一部分,繩(3)另一端穿過推桿(4)的所述空腔并且露在推桿(4)之外;芯條(2)為彈性物質,芯條(2)上綁扎有繩(3)的位置因綁扎從而直徑小于該位置兩側的芯條(2)的直徑。
可選地,在芯條(2)處于自然伸展情況下時綁扎有繩(3)的位置與芯條(2)的所述第一端的距離范圍是[5,15]mm。
可選地,套筒(1)的長度范圍是[70,90]mm,外徑范圍是[1.5,2.5]mm。
可選地,芯條(2)的材質為紡織物、棉花、或者高分子化合物。
可選地,芯條(2)的材質為海綿。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采用推桿將芯條推入直腸并堵塞在肛門處,操作方便并有助于避免直腸內的流體、半流體以及氣體的流出。在使用狀態下,芯條與臀部表面皮膚幾乎沒有接觸,因此不會導致臥床患者生褥瘡;芯條大部分是位于人體內,減少了氣體擴散;芯條被繩綁扎形成較細的部位,該部位卡在肛門處,不會里外滑動,可靠性高。總之,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止漏栓,衛生、方便、可靠。
附圖說明
附圖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其中: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止漏栓的外形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套筒上的瓣片的示意圖;
圖3A至圖3D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止漏栓的一種使用步 驟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示范性實施方式做出說明,其中包括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各種細節以助于理解,應當將它們認為僅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可以對這里描述的實施方式做出各種改變和修改,而不會背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和精神。同樣,為了清楚和簡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對公知功能和結構的描述。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直腸的衛生用具主要施用在人體直腸,有助于阻止腸道中的固體、流質、半流質、或者氣體流出肛門外,因此在以下的描述中,將這種用于直腸的衛生用具簡稱為“止漏栓”。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止漏栓的外形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止漏栓100包括套筒(1)、芯條(2)、繩(3)、以及推桿(4)。
套筒(1)呈圓筒狀,第一端(10)具有沿圓周方向分布的三個以上的能夠開合的瓣片(11),第二端(12)為開口。在套筒(1)內,從套筒(1)第一端(10)附近起沿軸向依次先容納有芯條(2)的整體然后套接有推桿(4)的一部分(41),推桿(4)的該部分(41)呈圓柱形,該部分(41)側壁外表面與套筒(1)的套接部分的內表面可以接觸(為示意清晰,圖中看上去是不接觸的)。推桿(4)內具有貫通兩端的空腔,繩(3)一端綁扎在芯條(2)的一端(22)附近,該端(22)靠近推桿(4),繩(3)另一端穿過推桿(4)的空腔并且露在推桿(4)之外。
套筒(1)和推桿(4)可采用塑料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對人體無害的材料制造。芯條(2)為彈性物質,例如紡織物、棉 花、海綿,也可以采用尿墊或衛生棉條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因為芯條(2)具有彈性,所以芯條(2)上綁扎有繩(3)的位置(21)因綁扎受到擠壓從而直徑小于該位置兩側的芯條(2)的直徑。
圖1示出的是裝配狀態下的止漏栓。套筒(1)的長度范圍可以是[70,90]mm(毫米),外徑范圍是[10,25]mm。芯條(2)在自然伸展的情況下的長度可以長于套筒(1)的長度,因此裝配狀態下的止漏栓中,芯條(2)處于受壓收縮狀態。芯條(2)在自然伸展的情況下,長度可以是[60,100]mm,外徑范圍可以是[15,40]mm,芯條(2)的綁扎有繩(3)的位置(21)距離其一端(22)的距離可以是[5,15]mm。以上各尺寸也可以采用其他數值,使芯條(2)至少能夠阻塞肛門,并且長度不至于長得導致腸道不適為準。
在推桿(4)與套筒(1)互相套接的位置二者可互相接觸,產生摩擦力從而使推桿(4)不易從套筒(1)中松脫出來,這樣各部分能夠裝配成比較穩固的整體,方便在生產時以圖1中的狀態進行包裝。
套筒(1)上的瓣片的結構和作用與衛生棉條的結構和作用相似,都是為了避免對皮膚的刮擦。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套筒上的瓣片的示意圖。圖2是圖1中的A方向的視圖,其中示出了3個瓣片201、202、203。當然也可以采用更多的瓣片。
圖3A至圖3D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止漏栓的一種使用步驟的示意圖。圖中300表示人的臀部。如圖3A所示,將套筒(1)插入直腸大約30mm左右;然后如圖3B所示,用推桿(4)將芯條(2)全部推入直腸;接下來如圖3C所示,保持推桿(4)位置基本不變,將套筒(1)向外抽出直至其與芯條(2)脫離;最后移開推桿(4),用手持繩(3)將芯條(2)向外抽出少許,如圖3D所示,使芯條(2)大部分(23)位于直腸內,少部分(24)位于直腸外,并且芯條(2)的綁扎有繩(3)的位置(21)正好位于肛門處。在將芯條(2)推入 直腸的過程中,直腸靠近肛門的部分如有排泄物,也已被芯條(2)帶入直腸深處,因此抽出的芯條(2)的少部分(24)不會沾有排泄物。以上介紹的這種操作步驟適用于使用者自行操作。
芯條(2)在直腸末端,作用主要是堵塞直腸以避免排泄物或者氣體(屁)從肛門流出。芯條(2)因其材質具有吸水性,也可以吸收一部分流質或半流質。芯條(2)上綁扎有繩(3)的位置(21)位于肛門處,同時起到兩個作用:一是不至于使肛門被撐得難受,二是位置(21)處較細而其兩側芯條較粗,這樣芯條就能夠卡在肛門處從而不里外滑動,使芯條位置固定。
推桿(4)可以做成“大頭”的形狀,即上述的推桿(4)的與套筒(1)套接部分41的直徑大于套接部分41以外的部分42。該部分42可以制成細桿,以節省材料,降低成本。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采用推桿將芯條推入直腸并堵塞在肛門處,操作方便并有助于避免直腸內的流體、半流體以及氣體的流出。在使用狀態下,芯條與臀部表面皮膚幾乎沒有接觸,因此不會導致臥床患者生褥瘡;芯條大部分是位于人體內,減少了氣體擴散;芯條被繩綁扎形成較細的部位,該部位卡在肛門處,不會里外滑動,可靠性高。總之,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止漏栓,衛生、方便、可靠。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的是,取決于設計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發生各種各樣的修改、組合、子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