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針刺傷式針頭。
背景技術:
臨床中,各種注射是護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患者治療的常見途徑。但因藥物注射導致的針刺傷依然存在,護士是針刺傷的高危人群,存在感染血源性傳染病的風險。雖然目前對針刺傷的防范研究較多,應對方式主要為加強職業防護教育、使用銳器盒、禁止醫療廢物毀型、禁止雙手回套針帽等等。
目前,在臨床中發現因各種原因沒有及時處置而裸露在外的針頭使得針刺傷的風險大大增加,因此要想從源頭上解決針刺傷的問題,勢必在注射針頭處尋找解決答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防針刺傷式針頭,包括:針座、鋼針和保護套;其中,所述保護套的一端與所述針座連接;所述鋼針設置在所述保護套內;所述鋼針和所述針座固定連接,兩者的輸液通道相互連通;所述保護套包括多個伸縮套,所述伸縮套依次套接。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防針刺傷式針頭中,所述保護套包括三個按直徑大小依次套接的所述伸縮套。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防針刺傷式針頭中,所述針座內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與最里層的所述伸縮套連接;所述針座上設置有彈簧釋放按鈕,所述彈簧釋放按鈕與所述彈簧連接。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防針刺傷式針頭中,所述彈簧釋放按鈕的兩側設置有凸起。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防針刺傷式針頭中,所述針座上套設有針帽,所述針帽呈錐形。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防針刺傷式針頭中,所述彈簧為不銹鋼材質。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防針刺傷式針頭中,所述保護套采用醫用材料。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防針刺傷式針頭,通過在針座處改進裝置,采用可彈式保護套,隔離了裸露在外的針頭,有效避免了針刺傷的危險,杜絕了血液傳染的途徑。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防針刺傷式針頭中保護套拉伸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防針刺傷式針頭中保護套收攏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下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實施本實用新型的過程、條件、實驗方法等,除以下專門提及的內容之外,均為本領域的普遍知識和公知常識,本實用新型沒有特別限制內容。
如圖1至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防針刺傷式針頭,有效避免了針刺傷的危險,其包括:針座1、鋼針2和保護套3。
本實用新型中,保護套3的一端與針座1固定連接,其內部設置鋼針2,鋼針2和針座1固定連接,兩者的輸液通道相互連通。
本實用新型中,保護套3包括多個伸縮套,伸縮套依次套接。
實施例
本實施例中的防針刺傷式針頭包括:針座1、鋼針2和保護套3。
本實施例中,保護套3為三個按直徑大小依次套接的伸縮套,直徑最大的伸縮套一端與針座1固定連接,其內部設置鋼針2,鋼針2與針座1連通。
本實施例中,針座1內設置有彈簧,彈簧與最里層直徑最小的伸縮套連接;針座1側邊上設置有彈簧釋放按鈕4,彈簧釋放按鈕4與彈簧連接。
本實施例中,彈簧釋放按鈕4的兩側設置有凸起11,其用于防止針帽影響到彈簧釋放按鈕4。
本實施例中,針座1上套設有針帽5,針帽5呈錐形,錐形的設計也同樣有利于針帽5不會影響到彈簧釋放按鈕4。
本實施例中,鋼針2的長度為2.8厘米,也可調整為其他長度。
本實施例中,保護套3完全收攏時的長度為鋼針2長度的0.4倍,實際中也可調整為其他長度,只要不妨礙鋼針的正常使用。
本實施例中,保護套3完全拉伸時的長度為鋼針2長度的1.2倍,實際中也可調整為其他長度,只要完全包裹住針頭。
本實施例中,彈簧為不銹鋼材質,保護套為醫用材料。
本實施例中,彈簧由彈簧釋放按鈕4壓縮并卡合在針座1中,當按下彈簧釋放按鈕4,可釋放彈簧,使彈簧復原并將最里層的伸縮套向外頂出,三個伸縮套依次套接完全拉伸開來,能包裹住鋼針2使針頭不外露。
本實用新型的保護內容不局限于以上實施例。在不背離實用新型構思的精神和范圍下,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想到的變化和優點都被包括在本實用新型中,并且以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為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