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充氣床墊,尤其是一種醫用護理充氣床墊。
背景技術:
臨床醫療護理中,患者由于行動不便而需臥床治療。但是,現有病床的床墊通常為整體結構,無法根據使用需要進行相應變形,因此護理過程中無法滿足特殊要求,比如:只能滿足平臥位的壓瘡部位;翻身側臥需要2人以上合作翻身;對于已經形成壓瘡的患者換藥,也需要2人以上合作才可以完成換藥護理;對于需在床上洗頭的患者,洗頭器與氣墊床不符合人體工學,使患者會產生不適。在上述護理過程中均需要護理人員協助完成,由于護理人員大多為女性,力量有限,護士們移動病人比較吃力,操作十分困難,移動過程如有不慎將可能給病人帶來二次傷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彌補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適應臥床病人不同部位的舒適襯墊的醫用護理充氣床墊。
本實用新型的醫用護理充氣床墊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解決。
這種醫用護理充氣床墊,包括設置有充氣嘴和排氣孔的充氣床墊主體和充氣機。
這種醫用護理充氣床墊的特點是:
還包括一表面設有魔術貼圓毛面的床墊底層布墊;
還包括一表面設有魔術貼圓毛面的床墊底層布墊;
所述充氣床墊主體包括:頭部氣囊、左背部氣囊、右背部氣囊、左臀部氣囊、右臀部氣囊和腿部氣囊;
所述各氣囊背面均設有與床墊底層布墊表面魔術貼圓毛面配合的魔術貼刺毛面;
所述各氣囊通過其背面魔術貼刺毛面與床墊底層布墊表面魔術貼圓毛面配合拼接組成充氣床墊主體;
所述各氣囊均設有獨立的充氣管和排氣管;
所述的各充氣管均與充氣機連接;
所述充氣管上設有充氣開關;
所述排氣管上設有排氣閥。
本實用新型的醫用護理充氣床墊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予以解決。
所述充氣開關和排氣閥均設置在方便操作的各氣囊外側邊沿。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這種醫用護理充氣床墊結構上的獨特設計,將現有單一氣囊構成的充氣床墊巧妙的改變成由若干個獨立氣囊組成的充氣床墊,并可利用對各獨立氣囊的充氣量控制,實現對各獨立氣囊高低調節,適應臥床病人不同部位的舒適襯墊。借助充氣床墊主體兩個背部氣囊和兩個臀部氣囊可兩兩之間縱向對折之特點,通過控制充氣開關和排氣閥即可完成臥床患者不同臥姿變化,免去了拖動病人或者直接觸碰病人身體翻身的過程,減少了給病人帶來二次傷害的可能性。當臥床病人需要洗頭時,無需起身,直接將頭部氣囊消氣,此時病人頭部懸空,在頭部下方放置臉盆即可洗頭,可使得病人不用挪動身體就能夠對患處進行處理,大大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并對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醫用護理充氣床墊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附圖1可清楚地看到醫用護理充氣床墊,包括設置有充氣管2和排氣孔(圖中未顯示)的充氣床墊主體1和充氣機4。充氣床墊主體1由頭部氣囊11、左背部氣囊12、右背部氣囊13、左臀部氣囊14、右臀部氣囊15、腿部氣囊16和床墊底層布墊17構成,所述頭部氣囊11與充氣機4連接的充氣管2上設有頭部氣囊充氣開關21,所述左背部氣囊12與充氣機4連接的充氣管2上設有左背部氣囊充氣開關22,所述右背部氣囊13與充氣機4連接的充氣管2上設有右背部氣囊充氣開關23,所述左臀部氣囊14與充氣機4連接的充氣管2上設有左臀部氣囊充氣開關24,所述右臀部氣囊15與充氣機4連接的充氣管2上設有右臀部氣囊充氣開關25,所述腿部氣囊16與充氣機4連接的充氣管2上設有腿部氣囊充氣開關26。所述各氣囊均設有帶排氣閥6的排氣管5。所述各獨立的充氣開關和排氣閥6均設置在各氣囊外側邊沿。
所述床墊底層布墊17表面設有魔術貼圓毛面(圖中未示),各氣囊背面均設有與床墊底層布墊17表面魔術貼圓毛面配合的魔術貼刺毛面(圖中未示),各氣囊通過其背面魔術貼刺毛面與床墊底層布墊17表面魔術貼圓毛面配合拼接組成充氣床墊主體1。
這種醫用護理充氣床墊臨床運用方法
(1)如遇到有潛在壓瘡風險的患者,而且沒有形成褥瘡的,可以開啟充氣機4,然后僅接通與腿部氣囊16充氣管2上的腿部氣囊充氣開關26和頭部氣囊11充氣管2上的頭部氣囊充氣開關21,左背部氣囊12、右背部氣囊13、左臀部氣囊14、右臀部氣囊15均未充氣狀態下,即可達到預防壓瘡之效果。
(2)如遇到不能自主翻身的腦卒中偏癱的患者,通常需要進行定時翻身護理的,翻身護理時,開啟充氣機4,先打開腿部氣囊充氣開關26和頭部氣囊充氣開關21,對腿部氣囊16和頭部氣囊11先行充氣,然后打開左背部氣囊充氣開關22和左臀部氣囊充氣開關24,對左背部氣囊12和左臀部氣囊14充氣,迫使患者呈左側位,保持左側臥位2小時后;開啟左背部氣囊12和左臀部氣囊14的排氣閥6至與右背部氣囊13和右臀部氣囊15平行,使患者由左側臥位變回平臥位,保持平臥位2小時后再開啟右背部氣囊充氣開關23和右臀部氣囊充氣開關25對右背部氣囊13和右臀部氣囊15充氣至患者呈右側臥位,保持右側臥位2小時后,開啟右背部氣囊13和右臀部氣囊15的排氣閥6至與左背部氣囊12和左臀部氣囊14平行,使患者由右側臥位變回平臥位。如此反復翻身,達到更好的翻身防褥瘡的效果。上述操作均可通過控制充氣開關和排氣閥來實現,免去了拖動病人或者直接觸碰病人身體翻身的過程,減少了給病人帶來二次傷害的可能性。
(3)對臥躺在本醫用護理充氣床墊上的ICU患者需要清潔頭部時,則可通過排氣閥5放空頭部氣囊11內的氣體,騰空床頭部分,放入洗頭器即可清潔頭部。
(4)當患者已經出現褥瘡時,則可以通過控制充氣床墊主體不同部位氣囊的充氣量,使患者相應部位傷口充分暴露,方便醫護人員清創消毒。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顯變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專利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