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制造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帶有切割刀防翹起裝置的腔內切割吻合器。
背景技術:
目前腔內切割吻合器已較普遍的應用于胃、結直腸等的重建手術中。
現有的腔內切割吻合器工作時,切割刀依靠抵釘座內表面與切割刀上部接觸來限制其向上抬起。這種方式產生的阻力大,因此擊發力也要加大才能切割完全。如果夾持的組織較厚,抵釘座會略微上翹,切割刀上部與抵釘座之間就會產生間隙,這會導致切割刀在向遠端切割過程中向上翹起,從而刃口上揚,可能出現組織切割不完全的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腔內切割吻合器擊發阻力大、可能出現切割不完全情況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既不增大擊發阻力又可切割完全的帶有切割刀防翹起裝置的腔內切割吻合器。
為此,本實用新型設有手柄、刀桿組件、抵釘座和釘倉架;手柄前端與刀桿組件連接,刀桿組件前端與抵釘座和釘倉架連接;手柄內設有傳動裝置,傳動裝置前端連接有切割刀;釘倉架上設有釘倉,釘倉末端設有推釘塊;推釘塊末端設有限位凹槽,切割刀前端設有凸臺。
優選地,推釘塊末端還設有第一斜面和第一定位面。
優選地,切割刀前端還設有刃口、第二斜面和第二定位面。
優選地,手柄包括固定手柄、閉合手柄和擊發手柄。
本實用新型在推釘塊和切割刀上分別設置限位凹槽和凸臺,切割刀在向前推進過程中,其凸臺正好卡入推釘塊的限位凹槽內,使切割刀在繼續推進過程中保持水平、不上翹的狀態,即切割刀的上沿不會翹起摩擦抵釘座內表面,不增加額外阻力,操作簡單、不費力;同時刃口不上翹,即不會出現組織切割不完全的情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鉗口閉合時的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推釘塊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切割刀結構示意圖。
圖中符號說明:
1.固定手柄;2.閉合手柄;3.擊發手柄;4.刀桿組件;5.抵釘座;6.釘倉架;7.釘倉;8.推釘塊;9.切割刀;10.組織;81.第一斜面;82.第一定位面;83.限位凹槽;91.刃口;92.第二斜面;93.第二定位面;94.凸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設有手柄、刀桿組件4、抵釘座5和釘倉架6;手柄前端與刀桿組件4連接,刀桿組件4前端與抵釘座5和釘倉架6連接。手柄包括固定手柄1、閉合手柄2和擊發手柄3,固定手柄1內設有傳動裝置,傳動裝置前端連接有切割刀9;釘倉架上設有釘倉7,釘倉7末端設有推釘塊8。
如圖3所示,推釘塊8末端設有第一斜面81、第一定位面82和限位凹槽83。切割刀9前端設有刃口91、第二斜面92、第二定位面93和凸臺94。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加以說明。
手術開始時,將腔內切割吻合器遠端鉗口閉合后筆直插入體內。進入體腔后,打開鉗口(即抵釘座5和釘倉架6分開),鉗夾住組織,然后充分擠壓閉合手柄5,使遠端鉗口閉合(即抵釘座5和釘倉架6閉合)。此時擠壓擊發手柄3,固定手柄2內的傳動裝置會將切割刀9向遠端推進,切割刀9與推釘塊8接觸,并推動推釘塊8繼續前進,推釘塊8將推釘粒和縫合釘推出,縫合釘端部穿透組織10并進入抵釘座5的凹槽內,彎曲逐漸閉合成類“B”字型,切割刀9在推動縫合釘成型的同時也通過刃口91對組織10進行切割。當切割刀9到達離斷末端時,縫合切割完成。
切割刀9在推動推釘塊8運動的過程中,切割刀9前端的第二斜面92最先接觸推釘塊8末端的第一斜面81。隨著切割刀9的向前推進,推釘塊8將切割刀9向上抬起。當第二定位面93與第一定位面82接觸,且凸臺94卡入限位凹槽83時,推釘塊8不再抬起切割刀9。此后,切割刀9保持水平方向繼續推進直至切割完成。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故其等同組件的置換,或依本實用新型專利保護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與修改,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涵蓋之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