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新型骨科鉆孔導向裝置。
背景技術:
骨折是骨科臨床治療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人體四肢在各種意外受創時較易發生骨折,而治療骨折創傷時通常是將骨折部位的骨骼復位后,對骨折處的骨骼進行鉆孔,再用鋼板或螺釘進行固定。以往的骨科鉆孔手術,鉆孔的角度和深度通常是依靠醫務人員的工作經驗來進行操作,手術缺乏定位導向的支撐裝置,鉆孔時力度與角度不好掌控,容易晃動,導致鉆孔角度不準,或鉆孔下壓力度過大或過小,導致鉆孔深度過深或過淺,影響骨折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大大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點提供一種新型骨科鉆孔導向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骨科鉆孔導向裝置,包括底座、固定板、角度板、導向桿、導向筒,所述底座中部設有導向孔,底座左側設有固定板,固定板通過絞軸固定有立桿,立桿上端設有角度板,角度板通過絞軸固定有T形桿,T形桿的兩側設有2根與其垂直的導向桿,導向桿上套有兩個滑動套筒,滑動套筒上端的導向桿上設有拉伸彈簧,滑動套筒上設有連接桿固定有導向筒,導向筒下端設有束口,導向桿上套有2個限位套筒,限位套筒上設有固定螺栓,限位套筒之間設有一根平桿?;瑒犹淄才c導向筒之間連接成三角形,可使導向筒不會左右晃動,只能沿導向桿的方向上下移動,導向筒的內徑與與電鉆的夾頭外徑相匹配,束口內徑比導向筒內徑小,可防止夾頭穿過導向筒,只讓鉆頭伸出束口進行鉆孔操作,限位套筒可以限制滑動套筒的下滑距離從而控制鉆孔深度,使用方便。
所述底座一側設有2根固定帶,固定帶上設有粘接頭和粘接條,底座的另一側對應設有2個帶框。固定帶和帶框可配合將底座固定在骨折部位,便于進行鉆孔操作。
所述固定板、角度板和導向桿上均設有刻度線,立桿及T形桿的支桿上均設有可讀取刻度線的可視槽??筛鶕枰?,通過調整立桿及T形桿的角度來調整鉆孔的角度。
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可以根據手術需要靈活調整鉆孔的深度和角度,操作簡單方便,省時省力,大大降低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滑動套筒與導向筒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附圖2對本實用新型做以下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底座1、固定板7、角度板12、導向桿14、導向筒15,所述底座1中部設有導向孔6,底座1左側設有固定板7,固定板7通過絞軸10固定有立桿9,立桿9上端設有角度板12,角度板12通過絞軸10固定有T形桿13,T形桿13的兩側設有2根與其垂直的導向桿14,導向桿14上套有兩個滑動套筒16,滑動套筒16上端的導向桿14上設有拉伸彈簧18,滑動套筒16上設有連接桿17固定有導向筒15,導向筒15下端設有束口19,導向桿14上套有2個限位套筒20,限位套筒20上設有固定螺栓22,限位套筒20之間設有一根平桿21。滑動套筒16與導向筒15之間連接成三角形,可使導向筒15不會左右晃動,只能沿導向桿14的方向上下移動,導向筒15的內徑與與電鉆的夾頭外徑相匹配,束口19內徑比導向筒15內徑小,可防止夾頭穿過導向筒15,只讓鉆頭伸出束口19進行鉆孔操作,拉伸彈簧18可以在鉆孔時對鉆孔力度進行緩沖,限位套筒20可以限制滑動套筒16的下滑距離從而控制鉆孔深度,使用方便。
所述底座1一側設有2根固定帶3,固定帶3上設有粘接頭4和粘接條5,底座1的另一側對應設有2個帶框2。固定帶3和帶框2可配合將底座1固定在骨折部位,便于進行鉆孔操作。
所述固定板7、角度板12和導向桿14上均設有刻度線8,立桿9及T形桿13的支桿上均設有可讀取刻度線8的可視槽11。可根據需要,通過調整立桿9及T形桿13的角度來調整鉆孔的角度,使用方便,大大降低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
使用時,將底座1通過固定帶3和帶框2固定在患者骨折部位,將導向孔6對準待鉆孔部位,根據鉆孔角度需要調整好立桿9和T形桿13的角度,根據鉆孔深度需要調整好限位套筒20的位置,將夾頭固定在導向筒15內,將鉆頭伸出束口19向下沿導向桿14方向進行鉆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