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品結構設計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輸液固定板。
背景技術:
目前,在臨床上,經常需要對老年人、兒童和躁動的患者進行輸液,由于這些病人神智不太清楚或者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因而經常會有鼓針的情況發生。
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醫院里或者派專人看護或者是用木板和膠帶將輸液的手固定。然而,這樣做既費力又不衛生,并且會增加病人的不適感。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輸液固定板,以克服現有技術中采用膠帶將輸液的手固定在木板上導致既費力又不衛生的問題,從而既方便固定病人待進行輸液的手,又減小了病人的不適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鼓針情況的發生,省力衛生,操作極為簡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新型輸液固定板,其中,包括:上板面為彎曲拱形的手掌托板和上板面為矩形的手臂托板,所述手掌托板的一側面和所述手臂托板的一側面均開設有插槽,所述插槽內設置有鎖舌,所述手掌托板的另一側面和所述手臂托板的另一側面均固定有頂端設置有帶扣的彈性固定帶,所述鎖舌和所述帶扣契合。
上述的新型輸液固定板,其中,所述手掌托板的上板面的前部設有手指形凹槽。
上述的新型輸液固定板,其中,所述手掌托板和所述手臂托板上都均勻開設有多個透氣孔。
上述的新型輸液固定板,其中,所述彈性固定帶下表面均勻覆蓋有多個橡膠圈,以增加人手與所述彈性固定帶之間的靜摩擦力。
上述的新型輸液固定板,其中,所述彈性固定帶上均勻開設有多個用于透氣的透氣孔。
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或者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輸液固定板包括:上板面為彎曲拱形的手掌托板和上板面為矩形的手臂托板,手掌托板的一側面和手臂托板的一側面均開設有插槽,插槽內設置有鎖舌,手掌托板的另一側面和手臂托板的另一側面均固定有頂端設置有帶扣的彈性固定帶,鎖舌和帶扣契合;該新型輸液固定板克服了現有技術中采用膠帶將輸液的手固定在木板上導致既費力又不衛生的問題,從而既方便固定病人待進行輸液的手,又減小了病人的不適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鼓針情況的發生,省力衛生,操作極為簡單。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優點將會變得更加明顯。在全部附圖中相同的標記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繪制附圖,重點在于示出本實用新型的主旨。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新型輸液固定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是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實施例1: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新型輸液固定板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新型輸液固定板包括:上板面1013為彎曲拱形的手掌托板101和上板面1023為矩形的手臂托板102,手掌托板101的一側面1011開設有一個插槽103,手臂托板102的一側面1021開設有兩個插槽103,插槽103內設置有鎖舌104,手掌托板101的另一側面1012固定有頂端設置有帶扣105的彈性固定帶106,手臂托板102的另一側面1022固定有頂端設置有帶扣105的兩個彈性固定帶106,鎖舌104和帶扣105契合;鎖舌104和帶扣105之間的固定方式參照現有技術中汽車安全帶的固定方法,在此不予贅述,由于設置類似安全帶結構的彈性固定帶,從而使得固定輸液的手時操作極為簡單,并且衛生安全,由于設置手掌托板的上板面為彎曲拱形,符合輸液時人手的放置形態,這樣的設置使得輸液更為順暢,且人手搭在這樣的手掌托板上不會感覺到累,符合人體力學。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新型輸液固定板中,手掌托板101和手臂托板102為一體成型結構。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新型輸液固定板中,手掌托板101的上板面1013的前部131設有手指形凹槽31,這樣的設計使得手指能夠安置在凹槽內,限定了手指的位置,避免了手指的左右移動,針對老年人或者躁動的人,這樣的設計更為有利,提高病人的舒適感。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新型輸液固定板中,手掌托板101和手臂托板102上都均勻開設有多個透氣孔00;彈性固定帶106上亦均勻開設有多個用于透氣的透氣孔00;均勻的設置透氣孔,使得該新型輸液固定板貼合在輸液的手上,不會讓手感覺到悶氣,提高使用者的舒適感。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新型輸液固定板中,彈性固定帶106下表面均勻覆蓋有多個橡膠圈01,由于設置橡膠圈01,從而使得輸液的手與彈性固定帶之間的靜摩檫力增加,能夠穩固的固定病人待進行輸液的手。
綜上所述,本使用進行實施例1提供的新型輸液固定板包括:上板面為彎曲拱形的手掌托板和上板面為矩形的手臂托板,手掌托板的一側面和手臂托板的一側面均開設有插槽,插槽內設置有鎖舌,手掌托板的另一側面和手臂托板的另一側面均固定有頂端設置有帶扣的彈性固定帶,鎖舌和帶扣契合;該新型輸液固定板克服了現有技術中采用膠帶將輸液的手固定在木板上導致既費力又不衛生的問題,從而既方便固定病人待進行輸液的手,又減小了病人的不適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鼓針情況的發生,省力衛生,操作極為簡單。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結合現有技術以及上述實施例可以實現所述變化例,在此不予贅述。這樣的變化例并不影響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內容,在此不予贅述。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方式,其中未盡詳細描述的設備和結構應該理解為用本領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實施;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這并不影響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內容。因此,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