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輔助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醫用防壓瘡頭套。
背景技術:
臨床護理工作中,定時翻身是預防壓瘡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在護理處于昏迷、偏癱、骨折或者其他無意識的危重患者時,常常需要利用翻身枕墊入患者背部,使患者保持左側臥位或者右側臥位,用于預防褥瘡的發生。將患者保持在側臥位的過程中,患者的背部墊有翻身枕幫助翻身,然而患者的頭部往往會被忽略,側臥患者的左耳或者右耳會直接枕在枕頭上。如果側臥時間較長,耳朵長時間被擠壓會引發不適,并且患者處于側臥位時,耳朵與枕頭的接觸面通風透氣性較差,也比較容易造成耳部壓瘡的發生,對預防危重、癱瘓及長期臥床的病人壓瘡的發生不利。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醫用防壓瘡頭套。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醫用防壓瘡頭套,包括具有后腦部、左耳部和右耳部的頭套本體,所述后腦部的一側與所述左耳部的一側連接,所述后腦部的另一側與所述右耳部的一側連接,所述左耳部的另一側連接有第一額帶, 所述右耳部的另一側連接有第二額帶,所述第一額帶和所述第二額帶可拆卸連接;所述左耳部和所述右耳部均開設有一個耳孔,圍繞所述耳孔邊緣設有耳墊。
進一步地,所述后腦部開設有多個圓形透氣孔,所述透氣孔的直徑為1~3cm。
進一步地,所述透氣孔橫向等距排列組合成一組氣孔組分布在所述后腦部上,并且所述后腦部設有多組該氣孔組,多組所述氣孔組之間呈等間距平行分布。
進一步地,所述耳墊厚度為4~6cm,并由硅膠材料制成。
進一步地,所述右耳部下端設有固定帶,所述固定帶的一端與所述右耳部縫接,另一端設有魔術貼,所述左耳部下端設有魔術貼,通過魔術貼的相互配合將固定帶與所述左耳部粘接。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帶采用具有彈性的柔性材料制成。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額帶和所述第二額帶均由具有彈性的柔性材料制成,并且兩者通過設置相互配合的魔術貼粘接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頭套本體由棉質布料包裹記憶棉材制成。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中,將患者翻身保持側臥位時,頭套本體套在患者頭部,用后腦部包覆住患者的后腦勺,左耳部和右耳部與患者的兩側面部接觸,并且兩只耳朵分別套入左耳部和右耳部的耳孔中,第一額帶和第二額帶的連接后,固定在患者的前額位置,將本頭套固定在患者頭部,此時患者的頭頂會有一部分充分暴露在空氣中,方便頭部透氣。佩戴好本醫用防壓瘡頭套后,在側臥時耳墊會與枕頭接觸,由于耳墊的干涉,套入耳孔中的耳朵被保護起來,側臥位時不再受到擠壓。能使患者耳朵,即使處于側臥位也能保持比較舒適的狀態,由于患者耳朵不再與枕頭的枕面直接接觸,所以也能有效減少患者耳部壓 瘡的發生。
2、本實用新型中,后腦部開設有多個圓形透氣孔,透氣孔的直徑為1~3cm。透氣孔橫向等距排列組合成一組氣孔組分布在后腦部上,并且后腦部設有多組該氣孔組,多組氣孔組之間呈等間距平行分布。便于為側臥位患者的后腦勺通風透氣,避免引起患者不適。
3、為了給耳朵提供更全面的保護,避免擠壓引起不適以及壓瘡,耳墊厚度為4~6cm,并由硅膠材料制成。
4、在第一額帶和第二額帶連接固定在患者前額后,為能使本頭套與患者頭部連接更牢固不易脫落,右耳部下端設有固定帶,固定帶的一端與右耳部縫接,另一端設有魔術貼,左耳部下端設有魔術貼,通過魔術貼的相互配合將固定帶與左耳部粘接。
5、為了能夠提高患者佩戴本醫用防壓瘡頭套的整體舒適度,以及從保護患者頭部的角度出發,固定帶、第一額帶和第二額帶均由具有彈性的柔性材料制成,并且第一額帶和第二額帶之間通過設置相互配合的魔術貼粘接連接,方便患者使用。為使吸汗透氣效果更好,頭套本體由棉質布料包裹記憶棉材制成。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醫用防壓瘡頭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右側視圖。
圖中,1-頭套本體;11-后腦部;12-左耳部;13-右耳部;121-第一額帶;131-第二額帶;2-耳孔;3-耳墊;4-透氣孔;41-氣孔組;5-固定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 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醫用防壓瘡頭套,包括具有后腦部11、左耳部12和右耳部13的頭套本體1。所述后腦部11的一側與所述左耳部12的一側連接,所述后腦部11的另一側與所述右耳部13的一側連接。所述左耳部12的另一側連接有第一額帶121,所述右耳部13的另一側連接有第二額帶131,所述第一額帶121和所述第二額帶131可拆卸連接。所述左耳部12和所述右耳部13均開設有一個耳孔2,圍繞所述耳孔2邊緣設有耳墊3。
采用以上結構,將患者翻身保持側臥位時,頭套本體1套在患者頭部,用后腦部11包覆住患者的后腦勺,左耳部12和右耳部13與患者的兩側面部接觸,并且兩只耳朵分別套入左耳部12和右耳部13的耳孔2中。第一額帶121和第二額帶131的連接后,固定在患者的前額位置,將本頭套固定在患者頭部,此時患者的頭頂會有一部分充分暴露在空氣中,方便頭部透氣。佩戴好本醫用防壓瘡頭套后,在側臥時耳墊3會與枕頭接觸,由于耳墊3的干涉,套入耳孔2中的耳朵被保護起來,側臥位時不再受到擠壓。能使患者耳朵,即使處于側臥位也能保持比較舒適的狀態,由于患者耳朵不再與枕頭的枕面直接接觸,所以也能有效減少患者耳部,因透氣性差而發生壓瘡。
作為其中一種可實現方式,所述后腦部11開設有多個圓形透氣孔4,所述透氣孔4的直徑為1~3cm。佩戴上本頭套保護耳朵后,透氣孔4還可以為包覆在本頭套內部的后腦勺通風透氣,提高佩戴時的整體舒適度。
所述透氣孔4橫向等距排列組合成一組氣孔組41分布在所述后腦部11上,并且所述后腦部11設有多組該氣孔組41,多組所述氣孔組41之間呈等間距平行分布,可以提高為后腦勺通風透氣的效率。
所述右耳部13下端設有固定帶5,所述固定帶5的一端與所述 右耳部13縫接,另一端設有魔術貼(圖中未示出),所述左耳部12下端設有魔術貼,通過魔術貼的相互配合將固定帶5與所述左耳部12粘接。固定帶5在患者下頜處固定后粘接在左耳部12上,可以將本頭套再次加固,防止本頭套與患者頭部脫落,從而影響正常使用。
為了能在患者側臥位時,更好的保護患者耳朵,減少耳朵與枕面的接觸,避免擠壓耳朵,所述耳墊厚度為4~6cm,并由硅膠材料制成。
為了在固定本頭套時能使患者更加舒適,以及又能滿足患者不同頭型、不同大小的頭部的使用,所述固定帶5、第一額帶121和所述第二額帶131均采用具有彈性的柔性材料制成。為了方便拆分開第一額帶121和第二額帶131,兩者通過設置相互配合的魔術貼粘接固定。
所述頭套本體1由棉質布料包裹記憶棉材制成,不但能提高使用時的整體舒適度,而且吸汗和透氣性也比較好。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