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擴張器。
背景技術:
小耳畸形是一種先天性畸形,源于第一、二腮弓及第一腮溝發育不良,臨床特征涉及的部位主要為耳廓、外耳道和中耳,其中,耳廓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畸形,外耳道狹窄或者閉鎖,中耳及聽骨鏈發育不良或者畸形,引起傳導性耳聾,影響聽力和語言發育,發病率約為3/10000。
擴張法耳廓再造術是治療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成熟方法,也是整形醫院的特色,但是擴張器相關的并發癥發生率仍然較高: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乳突區的皮膚發育不良,上極靠近發際緣處皮膚厚,而下極皮膚薄,現有的單腔擴張器置入患者耳后皮膚后,在注水過程中,因水的重力作用,患者擴張皮瓣的受力點主要集中在皮瓣的下極,使得患者擴張皮瓣的下極皮膚較上極皮膚更容易變薄,從而導致患者下極皮膚更容易出現皮瓣血運不佳的癥狀,嚴重時患者下極的擴張皮瓣甚至會發生破潰,導致擴張器外露;但是,此時患者擴張皮瓣的上極皮膚仍然較厚,達不到治療需要的理想厚度。此外,治療過程中,現有的擴張器還可能發生成角情況,且后期治療過程無法解決擴張器成角問題,從而導致患者傷口出問題等后果。
即,現有的單腔擴張器治療時存在擴張器囊囊內壓力不均勻,而容易造成患者下極皮膚的擴張皮瓣血運不佳甚至發生破潰的現象;擴張器成角時,后期治療過程無法解決成角問題,從而導致患者擴張皮瓣出問題等癥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擴張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單腔擴張器囊囊內壓力不均勻,而容易造成患者下極皮膚的擴張皮瓣血運不佳甚至發生破潰的后果;擴張器成角時,后期治療過程無法解決成角問題,從而導致患者傷口出問題等癥狀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擴張器,包括擴張器囊和注水管,所述注水管與所述擴張器囊連通,所述擴張器囊分隔為多個囊腔,且多個所述囊腔上均連通有所述注水管。
進一步的,所述擴張器囊并列分隔為第一囊腔、第二囊腔和第三囊腔,所述第一囊腔、所述第二囊腔和所述第三囊腔上均連通有所述注水管。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囊腔與所述第二囊腔之間、所述第二囊腔與所述第三囊腔之間均通過分隔膜隔開。
進一步的,還包括固設于所述擴張器囊上的固定孔。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孔為兩個且位于所述擴張器囊與所述注水管的連接處,兩個所述固定孔關于所述注水管對稱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擴張器囊為腎形擴張器囊。
進一步的,所述分隔膜設有兩片,沿所述腎形擴張器囊的扇形邊緣將所述腎形擴張器囊均勻分隔成所述第一囊腔、所述第二囊腔和所述第三囊腔。
進一步的,所述注水管的自由端固定連接有注水壺。
進一步的,所述擴張器囊為硅橡膠擴張器囊。
進一步的,所述分隔膜分隔膜為硅橡膠分隔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擴張器,包括擴張器囊和用于向擴張器囊內注入液體的注水管。擴張器作為整形外科特有的治療裝置,其原理為:將擴張器植入病變附件正常皮膚軟組織下,通過注水管間斷地向擴張器囊內注射液體以增加擴張器囊的體積,使其對表面皮膚軟組織產生壓力,通過擴張機制對局部的作用使組織和表皮細胞的分裂增殖及細胞間隙拉大,從而增加皮膚面積,取出擴張器囊后,就可以用新增加的皮膚軟組織進行組織修復和器官再造。
本實施例中,將擴張器囊分隔為多個囊腔,且每個囊腔均連通有注水管,即各個囊腔獨立操作。針對先天性小耳畸形,當擴張器植入患者乳突區的皮下后,向擴張器的各個囊腔中注入液體,各個囊腔膨脹對皮膚軟組織產生壓力,增加皮膚面積;各個囊腔中受液體重力作用,使得各個囊腔中的壓力主要集中在囊腔的下極,即外部皮膚軟組織受力點也主要集中在各個囊腔的下極部位,但由于各個囊腔分散分布,將擴張器受液體重力的影響分散為多個部分,相應的,擴張器囊中對外的壓力也分散為多個部分,患者外部皮膚軟組織會有多個分散的主要受力點,在多個主要受力點的作用下,患者被擴張的皮膚軟組織受液體重力影響較小,可以較均勻地進行細胞增殖,完成皮膚面積的增加,從而減少患者乳突區植入擴張器后,患者下極皮膚的擴張皮瓣發生血運不佳或者破潰的現象。
此外,各個擴張器囊可通過與其連通的注水管向其內注入液體,獨立操作,相互之間沒有影響。在治療過程中,針對擴張皮瓣生長不同的情況,可以通過調節不同擴張器囊的液體注入量來控制擴張皮瓣的生長厚度,從而得到醫療所需的理想厚度。另外,擴張器在使用過程中擴張器囊可能出現成角問題,擴張器囊成角后,該成角擴張器囊外部的擴張皮瓣容易發生血運障礙甚至潰爛的情況;當發現其中一個擴張器囊出現成角時,停止成角擴張器囊的液體注入,減少成角擴張器囊對與之對應的擴張皮瓣的影響,而其他擴張器囊根據治療進度仍正常注入液體,這樣不僅可以保證未成角擴張器囊區域的擴張皮瓣的正常擴張,還能為成角區域的擴張皮瓣留出修養時間,后期擴大的皮瓣還可以為成角的擴張器囊提供更多的改善空間,從而能夠緩解擴張器囊成角對治療的影響,降低患者擴張皮瓣出問題的幾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擴張器的第一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擴張器的第二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擴張器的第一局部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擴張器的第二局部剖視圖。
附圖標記:
1-擴張器囊 2-注水管 3-分隔膜
4-固定孔 5-注水壺
11-第一囊腔 12-第二囊腔 13-第三囊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本實施例是一種擴張器,如圖1-圖4所示,包括擴張器囊1和注水管2,注水管2與擴張器囊1連通,擴張器囊1分隔為多個囊腔,且多個囊腔上均連通有注水管2。
擴張器作為整形外科特有的治療裝置,其原理為:將擴張器植入病變附件正常皮膚軟組織下,通過注水管2間斷地向擴張器囊1內注射液體以增加擴張器囊1的體積,使其對表面皮膚軟組織產生壓力,通過擴張機制對局部的作用使組織和表皮細胞的分裂增殖及細胞間隙拉大,從而增加皮膚面積,后期取出擴張器囊1后,就可以用新增加的皮膚軟組織進行組織修復和器官再造。
本實施例中,如圖2-圖4所示,將擴張器囊1分隔為多個囊腔,且每個囊腔均連通有注水管2,即各個囊腔獨立操作。針對先天性小耳畸形,當擴張器植入患者乳突區的皮下后,向擴張器的各個囊腔中注入液體,各個囊腔膨脹對皮膚軟組織產生壓力,增加皮膚面積,各個囊腔中受液體重力作用,使得各個囊腔中的壓力主要集中在囊腔的下極,即外部皮膚軟組織受力點也主要集中在各個囊腔的下極部位,但由于各個囊腔分散分布,將擴張器受液體重力的影響分散為多個部分,相應的,擴張器囊1中對外的壓力也分散為多個部分,患者外部皮膚軟組織會有多個分散的主要受力點,在多個主要受力點的作用下,患者被擴張的皮膚軟組織受液體重力影響較小,可以較均勻地進行細胞增殖,完成皮膚面積的增加,從而減少患者乳突區植入擴張器后,患者下極皮膚的擴張皮瓣發生血運不佳或者破潰的現象。
此外,各個擴張器囊1可通過與其連通的注水管2向其內注入液體,獨立操作,相互之間沒有影響。在治療過程中,針對擴張皮瓣生長厚度不同的情況,可以通過調節不同擴張器囊1的液體注入量來控制擴張皮瓣的生長厚度,從而得到醫療所需的理想厚度。例如,當患者乳突區的下極擴張皮瓣厚度較薄而上極擴張皮瓣較厚時,可以適當減少下極擴張器囊1的液體注入量,同時,適當增加上極擴張器囊1的液體注入量,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調節擴張皮瓣的細胞增殖速率以及細胞間的間隙,從而調節擴張皮瓣的厚度,使擴張皮瓣能夠生長為醫療所需的理想厚度。
另外,擴張器在使用過程中,當發現其中一個擴張器囊1出現成角時,停止成角擴張器囊1的液體注入,減少成角擴張器囊1對與之對應的擴張皮瓣的影響,而其他擴張器囊1根據治療進度仍正常注入液體,這樣不僅可以保證未成角擴張器囊1區域的擴張皮瓣的正常生長,還能為成角區域的擴張皮瓣留出修養時間,后期擴大的皮瓣還可以為成角的擴張器囊1提供更多的改善空間,從而能夠緩解擴張器囊1成角對治療的影響降低患者擴張皮瓣出問題的幾率。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可以將擴張器囊1并列分隔為第一囊腔11、第二囊腔12和第三囊腔13,第一囊腔11、第二囊腔12和第三囊腔13上均連通有注水管2。將擴張器囊1分隔為三個囊腔,將擴張器植入患者乳突區的皮膚軟組織下后,三個囊腔分別處于上、中、下的位置,在能夠實現擴張器囊1囊內壓力分散的基礎上,還可以緩解擴張器囊1成角的問題。其中,第一囊腔11、第二囊腔12和第三囊腔13的工作原理和上文相同,這里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中,第一囊腔11與第二囊腔12之間、第二囊腔12與第三囊腔13之間均可以通過分隔膜3隔開。擴張器囊1對擴張皮瓣進行擴張時,擴張器囊1的外部要確保圓滑沒有褶皺,利用分隔膜3將相鄰的囊腔分隔開,當擴張器囊1植入患者乳突區的皮膚軟組織下后,隨著液體注入第一囊腔11、第二囊腔12和第三囊腔13中,各個囊腔開始膨脹,這時,分隔膜3隨著囊腔的膨脹而張開,不會對分隔膜3與擴張器囊1的連接處產生拉力,從而不會使擴張器囊1外部產生褶皺,更有利于擴張皮瓣的生長擴大。
本實施例中,如圖1、圖2和圖4所示,該擴張器還包括固設于擴張器囊1上的固定孔4。治療時,將擴張器確定好位置后,用縫線穿過固定孔4將擴張器囊1固定在患者皮膚上,從而減少治療過程中擴張器囊1發生移動而影響擴張皮瓣形態的情況,提高治療的成功率和治療質量。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如圖1、圖2和圖4所示,固定孔4可以為兩個且位于擴張器囊1與注水管2的連接處,兩個固定孔4關于注水管2對稱設置。首先,將縫線穿過兩個固定孔4對擴張器囊1進行固定,相較于單個固定孔4固定效果要好,可以完成對擴張器囊1的固定;其次,固定孔4位于擴張器囊1與注水管2的連接處,在治療過程中,固定孔4不會對擴張器囊1造成擠壓也不會與擴張皮瓣接觸對其造成不良影響,在減少治療過程中擴張器囊1發生移動的情況下,還可以確保擴張器囊1的正常工作。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如圖1-圖4所示,擴張器囊1可以為腎形擴張器囊。針對先天性小耳畸形,采用擴張法耳廓再造術時,擴張器用于將乳突區的皮膚擴張出用于培植耳廓狀肋軟骨的空間,腎形的形狀與耳廓形狀一致,通過使用腎形擴張器囊擴張出來的皮瓣更符合后期手術需求,更有利于耳廓狀肋軟骨的培植以及后期手術的治療。
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分隔膜3設有兩片,沿腎形擴張器囊的扇形邊緣將腎形擴張器囊均勻分隔成第一囊腔11、第二囊腔12和第三囊腔13。分隔膜3沿腎形擴張器囊的扇形邊緣將擴張器囊1分割成三個囊腔,治療時,將擴張器囊1植入患者乳突區的皮膚軟組織下后,三個囊腔分別處于上、中、下的位置,在能夠實現擴張器囊1內壓力分散的基礎上,還可以緩解擴張器囊1成角的問題。各個囊腔的工作原理上文已經作了詳細描述,這里不再贅述。
考慮到注水管2的密封問題,本實施例中,如圖1-圖4所示,還可以在注水管2的自由端固定連接有注水壺5。注水壺5用于對注水管2的管口進行密封,確保擴張器囊1內的液體不會泄漏,治療中,注水壺5一般處于密封狀態,需要向擴張器囊1中注入液體時,用注射器針頭直接扎進注水壺5,通過注水管2向擴張器囊1內注入液體,注液完畢后,將注射針頭拔出,注水壺5會自行封閉,對注水管2的管口進行密封,減少甚至避免擴張器囊1內液體的泄漏。
此外,還可以在注水壺5內部固設一個金屬片,該金屬片用來減少注射器注水過程中將注水壺5扎破的情況,進一步確保擴張氣囊1的密封性。
本實施例中,擴張器囊1可以為硅橡膠擴張器囊。硅橡膠是指主鏈由硅和氧原子交替構成,硅原子上通常有兩個有機基團的橡膠。硅橡膠的透氣性好、氧氣透過率在合成聚合物中是最高的;此外,硅橡膠還具有生理惰性,不會導致凝血,因此在醫用領域應用廣泛。尤其對于醫用硅橡膠,除具有上述特點外,還具有高透明度、抗黃性好、高抗撕裂強度等特點,將其作為擴張器囊1的材料,可以使擴張器囊1很好的發揮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療幾率,減少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病痛。
本實施例中,分隔膜3也可以采用硅橡膠分隔膜。硅橡膠的特點上文已經作了詳細描述,這里不再贅述。
類似的,固定孔4也可以采用硅橡膠固定圈。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