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耳鼻喉科用內鏡消毒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上在給耳鼻喉科病人檢查時,主要由鼻內鏡及喉鏡,其由插入體內的鏡身及置于體外的操作部和導光纜組成,由于插入體內的鏡身直接與喉部組織接觸,粘附有大量粘液、血液和組織碎屑,使用后必須經過嚴格清洗和消毒才能再用于其他人的檢查,否則會引起疾病的傳播交叉感染,操作起來比較麻煩,給醫務人員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難度,且消毒不徹底,衛生要求不達標。因此,發明一種新型耳鼻喉科用內鏡消毒裝置顯得非常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耳鼻喉科用內鏡消毒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轉筒設置可以更好的對耳鼻喉科內鏡進行消毒,操作簡單,減少了醫務人員的勞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一種耳鼻喉科用內鏡消毒裝置,包括消毒箱和底座,消毒箱和底座通過隔板隔開,箱蓋鉸接與消毒箱,所述的底座內部設有電機,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有轉軸,轉軸的另一端穿過隔板與轉筒相連,所述的轉筒上設有若干個通孔,轉筒內壁上設有毛刷,消毒箱的側上方設有進液管,消毒箱的側下方設有出液管。
作為本方案的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底座上設有控制裝置。
作為本方案的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箱蓋上設有兩個紅外線消毒燈。
作為本方案的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電機為正反轉電機。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轉筒設置可以更好的對耳鼻喉科內鏡進行消毒,操作簡單,減少了醫務人員的勞動。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消毒箱,2、底座,3、電機,4、轉筒,5、箱蓋,6、紅外線消毒燈,7、進液管,8、出液管,9、控制裝置,10、隔板,41、通孔,42、毛刷。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耳鼻喉科用內鏡消毒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轉筒設置可以更好的對耳鼻喉科內鏡進行消毒,操作簡單,減少了醫務人員的勞動。
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耳鼻喉科用內鏡消毒裝置,包括消毒箱1和底座2,消毒箱1和底座2通過隔板10隔開,箱蓋5鉸接與消毒箱1,所述的底座2內部設有電機3,轉軸一端與電機3相連,另一端穿過隔板10與轉筒4相連,所述的轉筒4上設有若干個通孔41,轉筒4內壁上設有毛刷42,消毒箱1的側上方設有進液管7,消毒箱1的側下方設有出液管8,通過進液管7往消毒箱內加入消毒液,然后底座2上的控制裝置9控制轉筒4轉動,轉筒4上的毛刷42可以起到清潔的作用,消毒液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一端時間后開啟出液管8將消毒液排除,然后箱蓋5上的紅外線消毒燈6啟動進行進一步的消毒,使得消毒更加徹底。
其中,在本實施例中,作為本方案的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電機3為正反轉電機,如此設置,電機3反轉可以將殘留在內鏡上的消毒液甩出,減少消毒液的殘留,方便醫務人員使用。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