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肋骨雙撐開器。
背景技術:
在胸外科及部分心臟手術中,往往需要從左側(或右側)肋間隙側進胸,進行相關手術操作。而在這個過程中,則需要利用肋骨撐開器將上、下肋骨撐開以暴露手術視野。隨著手術技術的不斷提高以及病人對手術切口外觀的要求,手術切口越來越傾向于美容小切口,不過這也對手術暴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常規的肋骨撐開器主要包括1個固定撐開臂、1個活動撐開臂、2個肋骨卡槽、1個齒條板和1個撐開裝置。使用時,分別將固定撐開臂和活動撐開臂的肋骨卡槽卡在需要撐開的上下兩個肋骨之間,然后通過撐開裝置使活動撐開臂做反向運動,遠離固定撐開臂,從而使肋骨被撐開暴露。
由于是上、下肋骨被撐開,雖然上下之間的距離能夠保證,但是撐開器兩邊的距離因為缺少器械撐開并不能滿足暴露的要求,特別是選擇小切口后,必須更多地依賴撐開器的充分暴露才能更好地進行手術。但是,目前常規的肋骨撐開器主要存在的缺點就是手術視野暴露并不充分,因為其在撐開的同時無法同時保證左右距離的充分暴露,從而也不能保證手術視野的充分暴露,往往需要借助其他拉鉤幫助暴露,但是因為小切口本身手術操作空間狹小,因此往往會影響手術的便利和手術的效果,也給手術帶來潛在的風險。
因此,亟需一種肋骨雙撐開器,在撐開上下肋骨的同時,也能同時撐開左右兩側的距離,這將有利于充分暴露手術視野,也能避免更多的手術器械干預影響手術操作空間,提高手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目前這種肋骨雙撐開器還未見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肋骨雙撐開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肋骨雙撐開器,所述肋骨雙撐開器設有固定撐開臂、活動撐開臂、齒條板、第一活動短臂、第二活動短臂、第一調節條、第二調節條、第一肋骨卡槽、第二肋骨卡槽、第三肋骨卡槽、第四肋骨卡槽、第五肋骨卡槽、第六肋骨卡槽、移動裝置,固定撐開臂設有第一固定撐開短臂、第二固定撐開短臂、軸,第一固定撐開短臂尾部與齒條板固定連接,第二固定撐開短臂頭部與另一齒條板固定連接,第一固定撐開短臂與第二固定撐開短臂通過軸連接,第一固定撐開短臂中部設有槽,所述第一固定撐開短臂通過槽與第一肋骨卡槽連接,第二固定撐開短臂中部設有槽,所述第二固定撐開短臂通過槽與第二肋骨卡槽連接,所述活動撐開臂設有第一活動撐開短臂、第二活動撐開短臂、軸,所述第一活動支撐短臂尾部設有齒條板移動槽,所述第一活動撐開短臂尾部與齒條板連接,所述第二活動支撐短臂頭部設有齒條板移動槽,所述第二活動撐開短臂頭部與另一齒條板連接,所述第一活動撐開短臂與第二活動撐開短臂通過軸連接,所述第一活動撐開短臂中部設有槽,所述第一活動撐開短臂通過槽與第三肋骨卡槽連接,所述第二活動撐開短臂中部設有槽,所述第二活動撐開短臂通過槽與第四肋骨卡槽連接,所述移動裝置設有拔輪、轉軸、搖臂,所述拔輪設置在活動撐開臂尾部與齒條板連接端內,所述搖臂通過轉軸與拔輪連接,所述第一活動短臂設置在第一固定撐開短臂尾部與第一活動撐開短臂尾部之間的齒條板上,所述第一活動短臂設有卡槽、調節條移動槽、齒條板移動槽,所述第一調節條設置在調節條移動槽內,所述第一活動短臂通過卡槽與第一調節條連接,所述第一調節條頭部與第五肋骨卡槽連接,所述第二活動短臂設置在第二固定撐開短臂頭部與第二活動撐開短臂頭部之間的齒條板上,所述第二活動短臂設有卡槽、調節條移動槽、齒條板移動槽,所述第二調節條設置在調節條移動槽內,所述第二活動短臂通過卡槽與第二調節條連接,所述第二調節條頭部與第六肋骨卡槽連接。
所述軸均為樞軸。
所述第一固定撐開短臂通過槽與第一肋骨卡槽連接、第二固定撐開短臂通過槽與第二肋骨卡槽連接為螺栓連接。
所述第一活動撐開短臂通過槽與第三肋骨卡槽連接、第二活動撐開短臂通過槽與第四肋骨卡槽連接為螺栓連接。
所述第一固定撐開短臂與第二固定撐開短臂、第一活動撐開短臂與第二活動撐開短臂均通過軸可相對彎折調節,彎折角度在30°以內。
所述第一活動短臂通過卡槽與第一調節條連接、第二活動短臂通過卡槽與第二調節條連接為螺栓連接。
所述第一調節條頭部與第五肋骨卡槽連接、第二調節條頭部與第六肋骨卡槽連接為螺栓連接。
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
1、在更好地貼合肋骨走行撐開上下肋骨的同時,可以充分撐開左右皮膚和肌層組織肋骨,有利于手術視野充分暴露。
2、減少手術過程中其他手術器械的利用,提高手術便利性與安全性。
3、有利于胸部美容小切口的手術視野暴露。
4、適用人群廣,覆蓋面大。
5、結構簡單,易于生產,便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肋骨雙撐開器的俯視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肋骨雙撐開器的固定撐開臂的立體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肋骨雙撐開器的活動撐開臂的立體圖。
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肋骨雙撐開器的第一活動短臂的立體圖。
附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肋骨雙撐開器的第一肋骨卡槽的立體圖。
附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肋骨雙撐開器的調節條的立體圖。
附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肋骨雙撐開器的第五肋骨卡槽的立體圖。
附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肋骨雙撐開器的移動裝置的立體圖。
附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肋骨雙撐開器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和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固定撐開臂 11.第一固定撐開短臂
12.第二固定撐開短臂 13.軸
14.槽 15.槽
2.活動撐開臂 21.第一活動撐開短臂
22.第二活動撐開短臂 23.軸
24.槽 25.槽
26.齒條板移動槽 27.齒條板移動槽
3.齒條板 4.第一肋骨卡槽
5.第三肋骨卡槽 6.第二肋骨卡槽
7第四肋骨卡槽 8.移動裝置
81.拔輪 82.轉軸
83.搖臂 9.第一活動短臂
91.卡槽 92.調節條移動槽
93.齒條板移動槽 10.第二活動短臂
101.卡槽 102.調節條移動槽
103.齒條板移動槽 111.第一調節條
121.第二調節條 131.第五肋骨卡槽
141.第六肋骨卡槽
參照圖1至圖8。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肋骨雙撐開器,所述肋骨雙撐開器設有固定撐開臂1、活動撐開臂2、齒條板3、第一活動短臂9、第二活動短臂10、第一調節條111、第二調節條121、第一肋骨卡槽4、第二肋骨卡槽5、第三肋骨卡槽6、第四肋骨卡槽7、第五肋骨卡槽131、第六肋骨卡槽141、移動裝置8,固定撐開臂1設有第一固定撐開短臂11、第二固定撐開短臂12、軸13,第一固定撐開短臂11尾部與齒條板3固定連接,第二固定撐開短臂12頭部與另一齒條板3固定連接,第一固定撐開短臂11與第二固定撐開短臂12通過軸13連接,第一固定撐開短臂11中部設有槽14,所述第一固定撐開短臂11通過槽14與第一肋骨卡槽4連接,第二固定撐開短臂12中部設有槽15,所述第二固定撐開短臂12通過槽15與第二肋骨卡槽6連接,所述活動撐開臂2設有第一活動撐開短臂21、第二活動撐開短臂22、軸23,所述第一活動支撐短臂21尾部設有齒條板移動槽26,所述第一活動撐開短臂21尾部與齒條板3連接,所述第二活動支撐短臂22頭部設有齒條板移動槽27,所述第二活動撐開短臂22頭部與另一齒條板3連接,所述第一活動撐開短臂21與第二活動撐開短臂22通過軸23連接,所述第一活動撐開短臂21中部設有槽24,所述第一活動撐開短臂21通過槽24與第三肋骨卡槽5連接,所述第二活動撐開短臂22中部設有槽25,所述第二活動撐開短臂22通過槽25與第四肋骨卡槽7連接,所述移動裝置8設有拔輪81、轉軸82、搖臂83,所述拔輪81設置在第一活動撐開短臂21尾部與齒條板3連接端內,所述搖臂83通過轉軸82與拔輪81連接,所述第一活動短臂9設置在第一固定撐開短臂11尾部與第一活動撐開短臂21尾部之間的齒條板3上,所述第一活動短臂9設有卡槽91、調節條移動槽92、齒條板移動槽93,所述第一調節條111設置在調節條移動槽92內,所述第一活動短臂9通過卡槽91與第一調節條111連接,所述第一調節條111頭部與第五肋骨卡槽131連接,所述第二活動短臂10設置在第二固定撐開短臂12頭部與第二活動撐開短臂22頭部之間的齒條板上,所述第二活動短臂10設有卡槽101、調節條移動槽102、齒條板移動槽103,所述第二調節條121設置在調節條移動槽102內,所述第二活動短臂10通過卡槽101與第二調節條121連接,所述第二調節條121頭部與第六肋骨卡槽131連接。所述軸13、軸23均為樞軸,所述第一固定撐開短臂11通過槽13與第一肋骨卡槽4連接、第二固定撐開短臂12通過槽15與第二肋骨卡槽6連接為螺栓連接,所述第一活動撐開短臂21通過槽24與第三肋骨卡槽5連接、第二活動撐開短臂22通過槽25與第四肋骨卡槽7連接為螺栓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撐開短臂11與第二固定撐開短臂12通過軸13可相對彎折調節、第一活動撐開短臂21與第二活動撐開短臂22通過軸23可相對彎折調節,彎折角度在30°以內,所述第一活動短臂9通過卡槽91與第一調節條111連接、第二活動短臂10通過卡槽101與第二調節條121連接為螺栓連接,所述第一調節條111頭部與第五肋骨卡槽131連接、第二調節條頭部121與第六肋骨卡槽141連接為螺栓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肋骨雙撐開器使用方法是,參照圖9。在手術過程中,切開術側肋間隙后,放入本實用新型的肋骨撐開器,將第一肋骨卡槽4和第三肋骨卡槽6與兩側的下肋骨貼合,將第二肋骨卡槽6和第四肋骨卡槽7與兩側的上肋骨貼合,并依據上下肋骨的走行方向,將第一固定撐開短臂11和第二固定撐開短臂12、第一活動撐開短臂21和第二活動撐開短臂22適當進行彎折調節,彎折角度在30°以內,使得兩側的固定撐開臂1和活動撐開臂2更好地貼合上下肋骨的走行;然后通過搖臂83搖動是一側的活動撐開臂2向外移動,從而撐開肋間隙;當撐開一定程度后,分別移動位于固定撐開臂1和活動撐開臂2之間齒條板3上的第一活動短臂9與第二活動短臂10至適當位置,同時通過第一活動短臂9上方的螺栓向外移動第一調節條111,通過第二活動短臂10上方的螺栓向外移動第二調節條121,在移動過程中第五肋骨卡槽131、第六肋骨卡槽141充分暴露左右兩側的距離,并旋緊螺栓固定第一調節條111和第二調節條121,從而使手術視野更好的暴露。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肋骨雙撐開器的優點是,在更好地貼合肋骨走行撐開上下肋骨的同時,可以充分撐開左右皮膚和肌層組織肋骨,有利于手術視野充分暴露;減少手術過程中其他手術器械的利用,提高手術便利性與安全性;有利于胸部美容小切口的手術視野暴露;適用人群廣,覆蓋面大;結構簡單,易于生產,便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方法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補充,這些改進和補充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