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醫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治療腦梗死的藥物。
背景技術: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和高血壓患病率的逐年增長,中國腦梗死患者的絕對數將不斷增長,腦梗死負擔亦將繼續增加,其復發及治療費用的增加日益成為引人關注的公共健康問題。目前認為,腦梗死是多種環境在遺傳基礎上協同作用的結果,主要危險因素有動脈粥樣硬化、高齡、吸煙、飲酒、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心臟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鐮刀細胞病、纖維蛋白原水平異常和凝血機制障礙等,各種影響因素具有加權效應,腦梗死殘存者有1/3(約230萬人)為重度殘廢,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多達270~2000億元人民幣。近年來國外及我國部分地區對腦梗死的主要危險因素進行了社區人群干預防治,取得了明顯效果。因此,加強腦梗死可干預危險因素的研究對于預防其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頸動脈粥樣硬化(CAS)作為全身動脈粥樣硬化(AS)的一部分,可反映腦動脈病變和血流狀況,腦梗死患者中常見CAS改變,斑塊的檢出率較高,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及斑塊是腦卒中獨立的危險因素和預測指標。中醫認為,CAS斑塊形成是痰、瘀的產物,活血、化痰治法可有效地消除頸動脈斑塊或阻止、延緩其發展,改善病變組織血液循環和細胞代謝,緩解和控制臨床癥狀,從而降低腦梗死的發生率和復發率。回族醫藥以“四元”、“三子”為哲學基礎,以“四性”、“四體”、“四液”為理論指導,提出“腦統百脈”、“腦主意志和運動”的生理病理觀,臨床上“香藥”的廣泛應用也成為其主要的治療特點。
現有技術中,治療腦梗死的西藥,容易產生耐藥性、費用昂貴,在臨床應用過程中,發現西藥副作用越來越多,目前尚未發現一種療效好、見效快的藥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起效快、療程短、不反復、副作用小、標本兼治的治療腦梗死的藥物。
其具體技術方案為:
一種治療腦梗死的藥物,包括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麻黃1-3份,胡蔥1-2份,白芥子1-2份,胡椒1-2份,海狗腎1-2份,阿魏1-2份,姜黃1-3份,血藤1-4份,海風藤1-3份,首烏藤2-4份,絡石藤2-4份,紅藤1-3份,萬年藤1-2份,鉤藤1-2份。
優選地,麻黃3份,胡蔥2份,白芥子2份,胡椒2份,海狗腎2份,阿魏2份,姜黃3份,血藤4份,海風藤3份,首烏藤4份,絡石藤4份,紅藤3份,萬年藤1份,鉤藤2份。
其中,麻黃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胡蔥功能主治:溫中,下氣,治水腫、脹滿、腫毒;白芥子性味辛溫,入肺經,功能溫肺豁痰,消腫止痛;胡椒的功效與作用,主治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泄瀉、冷痢,又可解食物毒;海狗腎功效暖腎壯陽,益精補髓;阿魏味辛、溫,有理氣消腫、活血消疲、祛痰和興奮神經的功效;姜黃的功效是破血行氣、通經止痛,姜黃的作用;血藤的功效:祛風濕,解熱毒;海風藤辛、苦,微溫,入肝、脾經,功效為祛風濕,通經絡;首烏藤即夜交藤,歸心、肝經,功效養心安神,祛風,通絡;絡石藤具有祛風、通絡、止血、消瘀的功效;萬年藤有瀉火行水,通利血脈的功效;鉤藤的功能:清熱平肝;熄風止痙。
本發明所述治療腦梗死的藥物的劑型是顆粒劑、散劑、丸劑、膠囊劑、滴丸劑、糖漿劑、合劑中的任何一種。
一種本發明治療腦梗死的藥物的制備方法,按照本發明所述重量份稱取各個原料藥混合,粉碎成粉,加入適當輔料,按常規工藝制成顆粒劑、散劑、丸劑、膠囊劑、滴丸劑、糖漿劑、合劑中的任何一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的藥物為純中藥,結合腦梗死后頸動脈硬化和斑塊形成寒凝濕滯、痰瘀互結病機,可減小頸動脈斑塊,使IMT變薄,以減輕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并可減小血流阻力,使血流速度加快,從而改善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系統的供血;和他汀類藥物比較,本發明的用藥更為安全,其起效快、療程短、不反復、副作用小、標本兼治。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治療腦梗死的藥物,其配方為:麻黃3g,胡蔥3g,白芥子3g,胡椒3g,海狗腎3g,阿魏3g,姜黃3g,血藤6g,海風藤3g,首烏藤6g,絡石藤6g,紅藤3g,萬年藤6g,鉤藤3g。
實施例2
一種治療腦梗死的藥物,其配方為:麻黃9g,胡蔥6g,白芥子6g,胡椒6g,海狗腎6g,阿魏6g,姜黃9g,血藤12g,海風藤9g,首烏藤12g,絡石藤12g,紅藤9g,萬年藤3g,鉤藤6g。
用法:以上復方,制備丸劑。每丸9克,每日3次,服用14天為1個療程;每月2個療程,2個療程之間間隔2天;服用3月進行指標檢測。
應用使用美國HP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儀進行頸動脈斑塊檢查,斑塊檢查的血管范圍包括雙側CCA全長、分叉部、ICA顱外段全長,即每側3段血管、雙側共6段血管,檢查病變區應追蹤到正常交界處,頸部血管檢查應兩側對比,發現管腔不均勻處即測定局部內徑、回聲強弱,記錄符合診斷標準的雙側頸動脈斑塊總個數。
服用本發明的配方半年后,根據療效判斷標準,計算頸動脈斑塊總阻止率,發現本發明配方組(89.47%)頸動脈斑塊總阻止率較對照組(72.22%)有降低趨勢。比較腦梗死患者的頸總動脈內—中膜厚度(IMT)變化,發現本發明配方(1.39±0.16vs 1.04±0.06)和阿托伐他丁鈣組(1.38±0.14vs 1.09±0.06)患者的IMT均降低;本發明配方組較阿托伐他丁鈣組患者的IMT降低顯著(P<0.05)。比較兩種藥物的安全性,所有患者服藥期間均未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本發明配方組有1例患者開始服藥時出現便溏,2日后消失;阿托伐他丁鈣組患者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輕度增高,與本發明配方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顯而易見地得到的技術方案的簡單變化或等效替換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