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脊柱外科術后切口用護理散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脊柱疾病的患者通常都伴有其神經根的嚴重受壓,從而導致患者工作以及生活能力都受到嚴重影響。由于脊柱外科術創面較大、手術時間較長以及需要植入外源性固定物,切口雖然能夠獲得一期愈合,但是愈合后短期內往往出現切口感覺不適的現象出現,表現為麻木、疼痛、感覺異常以及皮膚局部發硬,使得發生術后感染的風險大大增加,一旦發生術后感染,不僅造成手術治療失敗,引發嚴重的并發癥,而且給患者增加了經濟上和心理上的負擔,因此患者術后切口護理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脊柱外科術后切口用護理散劑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脊柱外科術后切口用護理散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云實根20-30份,杜莖山5-15份,牡荊葉10-20份,柘樹莖葉5-15份,石芥菜10-15份,白桂木根5-10份,白刺花10-15份,細葉刺針草5-20份,薜荔10-15份,黃櫨根5-10份,鋸鋸藤5-10份,辣根草3-8份,西歸芹根5-8份,蜂斗菜10-15份,鹿角草3-8份。
優選的,脊柱外科術后切口用護理散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云實根25份,杜莖山10份,牡荊葉15份,柘樹莖葉10份,石芥菜10份,白桂木根10份,白刺花10份,細葉刺針草15份,薜荔12份,黃櫨根8份,鋸鋸藤8份,辣根草5份,西歸芹根5份,蜂斗菜10份,鹿角草5份。
上述護理散劑的制備方法如下:將上述中藥原料加8倍量水煎煮,過濾,取濾液,濃縮成稠膏,干燥,制成粉劑,過80目篩,滅菌,分裝。
本發明各中藥原料的藥理活性如下:
云實根,為豆科植物云實的根或根皮,苦辛,平,歸肺、腎經,祛風除濕,解毒消腫。主感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牙痛,風濕痹痛,肝炎,痢疾,淋證,癰疽腫毒,皮膚瘙癢,毒蛇咬傷。
杜莖山,為紫金牛科植物杜莖山的根、葉,苦,性寒,祛風邪;解疫毒;消腫脹。主熱性傳染病;寒熱發歇不定;身疼;煩躁;口渴;水腫;跌打腫痛;外傷出血。
牡荊葉,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葉片,味辛,苦,性平,解表化濕,祛痰平喘;解毒。主傷風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暑濕瀉痢;腳氣腫脹;風疹瘙癢;腳癬;乳癰腫痛;蛇蟲咬傷。
柘樹莖葉,為桑科植物柘樹的葉片,甘,微苦,性涼,清熱解毒;祛風活絡。主痄腮;癰腫;隱疹;濕疹;跌打損傷;腰腿痛。
石芥菜,為十字花科植物紫花碎米薺的全草,苦,平,散瘀通絡;祛濕;止血。主跌打損傷;風濕痹痛;黃水瘡;外傷出血。
白桂木根,為??浦参锇坠鹉镜母?,甘,淡,性溫,祛風利濕;活血通絡。主風濕痹痛;頭痛;產婦乳汁不足。
白刺花,為豆科植物白刺花的根,味苦,性涼,歸肝、膀胱經,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治痢疾,膀胱炎,血尿,水腫。
細葉刺針草,為菊科刺針草屬植物細葉刺針草的全草,苦、平,清熱解毒,活血散瘀。用于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腸炎,闌尾炎,痔瘡,跌打損傷。
薜荔,為??浦参镛道蟮那o、葉,味酸、性涼,祛風除濕;活血通絡;解毒消腫。主風濕痹痛;坐骨神經痛;瀉??;尿淋;水腫;瘧疾;閉經;產后瘀血腹痛;咽喉腫痛;漆瘡;痛瘡腫毒;跌打損傷。
黃櫨根,為漆樹科植物光葉黃櫨或毛葉黃櫨的根,苦,辛,寒,歸肝、腎經,清熱利濕;散瘀;解毒。主黃疸;肝炎;跌打瘀痛;皮膚瘙癢;赤眼;丹毒;燙火傷;漆瘡。
鋸鋸藤,為茜草科植物鋸鋸藤的全草,甘,辛,微苦,平,清熱解毒;活血通絡;止血通淋。主淋證;尿血;闌尾炎;甲溝炎;跌打損傷;筋骨疼痛。
辣根草,為瑞香科植物長白瑞香的根及莖,辛,溫,溫經通脈;活血止痛。主冠心??;心絞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關節炎;凍瘡。
西歸芹根,為傘形科植物西歸芹的根,祛瘀止痛;養血調經。主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痛經;血虛萎黃。
蜂斗菜,為菊科植物蜂斗菜的根莖,味苦,辛,性涼,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主咽喉腫痛;癰腫疔毒;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鹿角草,為菊科植物小花鬼針草的全草,味微苦,微辛,性涼,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活血止血。主痢疾;泄瀉浮腫;咳嗽;哮喘;扁桃體炎;咳血;尿血;癰癤腫毒;帶狀皰疹;跌打腫痛;外傷出血。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的護理散劑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通絡、活血祛瘀的功效,能對脊柱外科術后切口有效護理,消除不適感,防止感染,療效顯著,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描述,但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凡是不背離本發明構思的改變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實施例1
一種脊柱外科術后切口用護理散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云實根25份,杜莖山10份,牡荊葉15份,柘樹莖葉10份,石芥菜10份,白桂木根10份,白刺花10份,細葉刺針草15份,薜荔12份,黃櫨根8份,鋸鋸藤8份,辣根草5份,西歸芹根5份,蜂斗菜10份,鹿角草5份。
將上述中藥原料加8倍量水煎煮,過濾,取濾液,濃縮成稠膏,干燥,制成粉劑,過80目篩,滅菌,分裝。
實施例2
一種脊柱外科術后切口用護理散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云實根20份,杜莖山15份,牡荊葉18份,柘樹莖葉12份,石芥菜13份,白桂木根5份,白刺花12份,細葉刺針草10份,薜荔10份,黃櫨根5份,鋸鋸藤7份,辣根草3份,西歸芹根8份,蜂斗菜12份,鹿角草8份。
將上述中藥原料加8倍量水煎煮,過濾,取濾液,濃縮成稠膏,干燥,制成粉劑,過80目篩,滅菌,分裝。
實施例3
一種脊柱外科術后切口用護理散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云實根23份,杜莖山5份,牡荊葉20份,柘樹莖葉5份,石芥菜15份,白桂木根7份,白刺花13份,細葉刺針草5份,薜荔15份,黃櫨根7份,鋸鋸藤5份,辣根草8份,西歸芹根7份,蜂斗菜15份,鹿角草6份。
將上述中藥原料加8倍量水煎煮,過濾,取濾液,濃縮成稠膏,干燥,制成粉劑,過80目篩,滅菌,分裝。
實施例4
一種脊柱外科術后切口用護理散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云實根30份,杜莖山12份,牡荊葉10份,柘樹莖葉15份,石芥菜12份,白桂木根8份,白刺花15份,細葉刺針草20份,薜荔13份,黃櫨根10份,鋸鋸藤10份,辣根草6份,西歸芹根6份,蜂斗菜13份,鹿角草3份。
將上述中藥原料加8倍量水煎煮,過濾,取濾液,濃縮成稠膏,干燥,制成粉劑,過80目篩,滅菌,分裝。
臨床資料
共收治脊柱外科術后切口不適患者98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53例,年齡23-65歲,主要癥狀:一期愈合后出現局部疼、麻、癢、蟻走感,伴或不伴手術切口周圍組織發硬。
治療方法:本發明的散劑用純凈水調成糊狀,用無菌紗布敷于切口處,一日一次,10天為一個療程。
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
有效:臨床癥狀減輕或緩解;
無效:臨床癥狀未減輕,甚至加重。
治療結果:臨床治愈47例,有效45例,無效6例,治愈率48.0%,總有效率93.9%,治療過程中患者未出現不良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