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屬于按摩設備,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按摩結構及按摩設備。
背景技術:
1、按摩設備是根據傳統經絡按摩與現代醫學按摩原理研制而成。隨著按摩設備的普及和發展,同一款按摩設備上常常會設有多種按摩頭以滿足不同的按摩需求。每種按摩頭的運動方式不同,運動方向也不同,當多種按摩頭同時運動時,各按摩頭容易相互干擾,影響按摩頭各自功能的實現,最終導致按摩效果差。為了避免按摩頭相互干擾,一般會將各按摩頭之間的距離拉開較大,導致按摩設備占用空間大。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按摩結構及按摩設備,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按摩設備中的多種按摩頭相互干擾導致按摩效果差或者各按摩頭拉開距離較大導致按摩設備占用空間大的技術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按摩結構,包括驅動盒、第一按摩組件及第二按摩組件;所述驅動盒用于驅動所述第一按摩組件和所述第二按摩組件以使所述第一按摩組件和所述第二按摩組件分別做運動;
3、所述第二按摩組件安裝于所述驅動盒的前側,所述第一按摩組件安裝于所述驅動盒的后側,所述驅動盒的前側設置為朝向被按摩者;所述第一按摩組件自所述驅動盒的后側經由所述驅動盒的外部并向所述驅動盒的前側延伸;所述第一按摩組件與所述第二按摩組件間隔設置,所述第一按摩組件與所述第二按摩組件在運動時相互錯開。
4、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一按摩組件與所述第二按摩組件沿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設置;
5、和/或,所述第一按摩組件與所述第二按摩組件沿第二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設置;
6、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前后方向兩兩相互垂直。
7、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一按摩組件具有第一按摩頭,所述第二按摩組件具有第二按摩頭;
8、所述第一按摩頭與所述第二按摩頭沿前后方向間隔設置;
9、和/或,所述第一按摩頭與所述第二按摩頭沿第一方向間隔設置;
10、和/或,所述第一按摩頭與所述第二按摩頭沿第二方向間隔設置。
11、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一按摩組件還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朝向所述驅動盒前側的一側設置有轉動軸,所述第一按摩頭轉動連接于所述轉動軸,所述第一按摩頭的按摩面朝向所述驅動盒的前側。
12、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一按摩組件還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在所述驅動盒的后側與所述驅動盒連接,所述第一支架自所述驅動盒的后側經由所述驅動盒的外部向所述驅動盒的前側延伸,所述第一按摩頭安裝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13、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連接段、過渡段及安裝段;所述連接段與所述驅動盒的后側連接;所述過渡段及所述安裝段位于所述驅動盒的外部,所述安裝段朝向所述驅動盒的前側,所述第一按摩頭安裝于所述安裝段;所述連接段與所述安裝段至少沿前后方向間隔設置,所述過渡段連接于所述連接段與所述安裝段之間。
14、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驅動盒的輸出端連接有輸出軸,所述輸出軸沿前后方向貫穿所述驅動盒設置;所述第一按摩組件及所述第二按摩組件分別與所述輸出軸的相對兩端連接;
15、或者,所述驅動盒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一輸出軸和第二輸出軸,第一按摩組件與所述第一輸出軸連接,所述第二按摩組件與所述第二輸出軸連接。
16、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驅動盒包括盒體及驅動件;所述驅動件至少部分嵌設于所述盒體外部;所述驅動件的中心軸與前后方向垂直,且所述驅動件的中心軸位于所述盒體沿前后方向上的中間位置。
17、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按摩結構還包括偏心輪及第一導向組件;所述驅動盒的輸出端設有輸出旋轉運動的第一輸出軸,所述偏心輪偏心套設于所述第一輸出軸上;所述第一按摩組件套設于所述偏心輪上;所述第一導向組件連接于所述第一按摩組件與所述驅動盒之間并用于對所述第一按摩組件的運動進行導向。
18、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按摩結構還包括偏心件及第二導向組件;所述驅動盒的輸出端設有輸出旋轉運動的第二輸出軸,所述偏心件偏心套設于所述第二輸出軸上;所述第二按摩組件安裝于所述偏心件上;所述第二導向組件連接于所述第二按摩組件與所述驅動盒之間并用于對所述第二按摩組件的運動進行導向。
19、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二按摩組件包括第二支架及多個第二按摩頭;所述第二支架與所述驅動盒連接,所述第二支架上設有多個分支,各所述分支的延伸方向互不相同,各所述第二按摩頭分別設于各所述分支上。
20、本申請提供的按摩結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按摩結構,通過將第一按摩組件與第二按摩組件分別設于驅動盒的前側和后側,使得第一按摩組件及第二按摩組件分別與驅動盒連接的部位分隔開,使得當第一按摩組件及第二按摩組件同時做運動時,第一按摩組件只有第一按摩頭有可能與第二按摩組件相互干擾;接著,通過將第一按摩組件經由驅動盒的外部相驅動盒的前側延伸,并將第一按摩組件與第二按摩組件間隔設置,使得第一按摩組件與第二按摩組件在運動時相互錯開,從而可以避免第一按摩組件與第二按摩組件在運動時相互干擾,進而可以保證第一按摩組件與第二按摩組件各自的按摩效果。另外,設與前后方向垂直的面為投影面,第一按摩組件在投影面上具有第一投影,第二按摩組件在投影面上具有第二投影,由于第一按摩組件和第二按摩組件分別安裝在驅動盒的前側和后側,則在進行設計時,即使將第一投影與第二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也不會使得第一按摩組件與第二按摩組件產生結構干涉,且當第一投影與第二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時,可以減少第一按摩組件與第二按摩組件在空間內的占用空間,也即是可以在盡可能減少按摩結構占用空間的前提下避免第一按摩組件與第二按摩組件在運動時相互干擾。
21、另一方面,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按摩設備,包括上述按摩結構。
22、本申請提供的按摩設備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按摩設備,通過上述按摩結構的設計,使得該按摩設備的按摩效果好,且占用空間小,利于小型化設計。
1.一種按摩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驅動盒、第一按摩組件及第二按摩組件;所述驅動盒用于驅動所述第一按摩組件和所述第二按摩組件以使所述第一按摩組件和所述第二按摩組件分別做運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組件與所述第二按摩組件沿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設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組件具有第一按摩頭,所述第二按摩組件具有第二按摩頭;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組件還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朝向所述驅動盒前側的一側設置有轉動軸,所述第一按摩頭轉動連接于所述轉動軸,所述第一按摩頭的按摩面朝向所述驅動盒的前側。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組件還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在所述驅動盒的后側與所述驅動盒連接,所述第一支架自所述驅動盒的后側經由所述驅動盒的外部向所述驅動盒的前側延伸,所述第一按摩頭安裝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按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連接段、過渡段及安裝段;所述連接段與所述驅動盒的后側連接;所述過渡段及所述安裝段位于所述驅動盒的外部,所述安裝段朝向所述驅動盒的前側,所述第一按摩頭安裝于所述安裝段;所述連接段與所述安裝段至少沿前后方向間隔設置,所述過渡段連接于所述連接段與所述安裝段之間。
7.如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按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盒的輸出端連接有輸出軸,所述輸出軸沿前后方向貫穿所述驅動盒設置;所述第一按摩組件及所述第二按摩組件分別與所述輸出軸的相對兩端連接;
8.如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按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盒包括盒體及驅動件;所述驅動件至少部分嵌設于所述盒體外部;所述驅動件的中心軸與前后方向垂直,且所述驅動件的中心軸位于所述盒體沿前后方向上的中間位置。
9.如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按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結構還包括偏心輪及第一導向組件;所述驅動盒的輸出端設有輸出旋轉運動的第一輸出軸,所述偏心輪偏心套設于所述第一輸出軸上;所述第一按摩組件套設于所述偏心輪上;所述第一導向組件連接于所述第一按摩組件與所述驅動盒之間并用于對所述第一按摩組件的運動進行導向。
10.如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按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結構還包括偏心件及第二導向組件;所述驅動盒的輸出端設有輸出旋轉運動的第二輸出軸,所述偏心件偏心套設于所述第二輸出軸上;所述第二按摩組件安裝于所述偏心件上;所述第二導向組件連接于所述第二按摩組件與所述驅動盒之間并用于對所述第二按摩組件的運動進行導向。
11.如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按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摩組件包括第二支架及多個第二按摩頭;所述第二支架與所述驅動盒連接,所述第二支架上設有多個分支,各所述分支的延伸方向互不相同,各所述第二按摩頭分別設于各所述分支上。
12.一種按摩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11任一項所述的按摩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