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消毒殺菌,尤其涉及一種醫療公共衛生用全方位院感消毒殺菌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1、醫療公共衛生用全方位院感消毒殺菌是醫院及醫療機構保障患者和醫護人員安全、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院感是醫療機構內發生的感染,它不僅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康復進程,還可能對醫護人員的健康構成威脅。因此,實施全方位院感消毒殺菌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環節。現有技術中,通過對于臭氧進行降溫從而提高其殺菌消毒的效果,但是在使用的時候,降溫效果較差。
2、如授權公告號cn116492492b提供的一種消毒殺菌機,在使用的過程中,通過進風模塊中直流外轉子電機、風葉和風機外殼將機體頂部的氣流引入機體中,并依次穿過h13復合濾網和活性炭濾網,然后與底架上的臭氧發生器產生大量的臭氧混合,向下流動氣流經過導流板的底端向下延伸形成向下延伸的斗狀結構時,由于伯努利效應,其氣流流速增大,并避免底架出臭氧發生器的熱量隨著氣流向上回流,而水泵驅動純凈水箱中的純凈水通過進水管進入導流環管中,而導流環管中的水滲透流入吸水片中,并在向下流動氣流下揮發,進一步增加了臭氧出風口處的濕度,同時液體揮發帶走了大量的熱量,降低了臭氧出風口處的溫度,臭氧出風口處的溫度下降和濕度增加,使得濕度大于70%,由于濕度越高,細胞越容易膨脹,細胞壁變薄,容易受到臭氧的滲透溶解,使得更低溫度和更高濕度顯著提高了臭氧的消毒滅菌效率,同時更低的溫度和更高濕度的氣流也能快速地帶走臭氧發生器工作產生的熱量,避免臭氧發生器長時間工作積聚的熱量提高了機體和臭氧出風口的溫度,較大地降低了臭氧的工作效率。
3、其存在較大的弊端:在使用的過程中,通過兩個對稱安裝的導流板在引導氣流的時候,對于氣流加速的效果較差,同時將臭氧發生器安裝在導流板的下方,空氣在未完全與臭氧混合就被排出,所達到的殺菌消毒范圍較小,效果較差,同時長時間的使用之后,臭氧發生器受到潮濕空氣的影響,容易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醫療公共衛生用全方位院感消毒殺菌裝置及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通過兩個對稱安裝的導流板在引導氣流的時候,對于氣流加速的效果較差,同時將臭氧發生器安裝在導流板的下方,空氣在未完全與臭氧混合就被排出,所達到的殺菌消毒范圍較小,效果較差,同時長時間的使用之后,臭氧發生器受到潮濕空氣的影響,容易損壞,實現了改變導流板的形狀,使其變為倒圓臺體形,提高通過自身形狀所產生的伯努利效應,從而提高內部流動的氣流流速,提高臭氧與空氣的混合效率,能夠擴展消毒殺菌的范圍,提高消毒殺菌的效率;同時臭氧發生器的位置進行改進,提高濕進入的空氣可以第一時間與臭氧進行混合,提高混合效率,并且能夠有效防止臭氧發生器長時間受水汽影響造成壽命降低;臭氧發生器安裝在外部,在提高散熱效果的同時,能夠避免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對于降溫之后的空氣與臭氧混合物產生影響。
2、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醫療公共衛生用全方位院感消毒殺菌裝置,包括支撐組件和臭氧組件;
3、所述支撐組件包括底座;
4、所述底座為上端開口的圓柱體形;
5、所述臭氧組件用于產生臭氧,所述臭氧組件固定在底座上;
6、還包括輸水組件和降溫組件;
7、所述降溫組件用于輸送氣體的降溫,所述降溫組件包括導流板,所述導流板為沿其軸線貫通的倒圓臺體形,所述導流板直徑大的一端外圈固定在底座內圈;
8、所述輸水組件用于輸送降溫水,所述輸水組件還包括輸水管;
9、所述輸水管固定在導流板的上端。
10、作為改進,所述導流板的軸線與底座的軸線在同一條直線上。
11、作為改進,所述支撐組件還包括出風口一、出風口二、進風殼、風機、滾輪和過濾件;
12、所述底座側壁帶有出風口一,所述出風口一有多個,且均勻間隔分布;
13、所述底座底側帶有出風口二,所述出風口二有多個,且均勻間隔分布;
14、所述進風殼為下端開口的圓柱體形,所述進風殼的軸線與底座的軸線在同一條直線上,所述進風殼的下端可拆卸設置在底座上端;
15、所述風機固定在進風殼上端,所述滾輪固定在底座底側,所述過濾件呈圓柱體形,所述過濾件的外圈可拆卸固定在進風殼內壁;
16、所述臭氧組件包括臭氧發生器、輸送框和噴頭;
17、所述臭氧發生器固定在底座的一側;
18、所述輸送框呈環形,所述輸送框的外圈固定在底座的內壁,所述輸送框內部中空,所述臭氧發生器輸出端與輸送框連通,所述噴頭固定在輸送框的內圈,且噴頭與輸送框連通;
19、所述輸送框位于導流板的上方;
20、所述輸水組件還包括水箱和水泵;
21、所述水箱固定在底座的一側,所述水泵固定在水箱的下側面,所述水泵輸出端與水箱連通;
22、所述輸水管一端貫穿底座與水箱連通,所述輸水管遠離水箱的一端貫穿底座與水泵輸入端連通;
23、所述輸水管固定在導流板上端的部分呈環形,環形輸水管的內圈帶有出水口,且出水口有多個,且均勻間隔分布;
24、所述水箱內帶有制冷系統;
25、所述降溫組件還包括吸水棉,所述導流板的內壁固定吸水棉。
26、作為改進,所述出風口一與出風口二二者內都帶有過濾網;
27、所述過濾件由hepa過濾層和活性炭濾網組成。
28、作為改進,所述輸水管通水時,輸水管內的水能夠從出水口滴至吸水棉上。
29、作為改進,所述降溫組件還包括攔截板;
30、初始狀態下,所述攔截板為沿其軸線貫通的圓臺體形,所述攔截板的軸線與導流板的軸線在同一條直線上,所述攔截板位于導流板內,所述攔截板下端固定在導流板下端;
31、所述攔截板用于攔截滴落的水。
32、作為改進,所述攔截板包括連接板和形變膜;
33、所述連接板和形變膜二者的數量一致,多個連接板和多個形變膜之間交錯設置,所述形變膜固定在相鄰的連接板上,所述連接板和形變膜二者的下端固定在導流板的下端;
34、所述降溫組件還包括鐵球和電磁鐵;
35、所述鐵球的數量與形變膜數量一致,且一一對應,所述鐵球固定在形變膜內;
36、所述電磁鐵固定在底座內底側。
37、作為改進,初始狀態下,多個連接板和多個形變膜連接后呈沿其軸線貫通的圓臺體形;
38、所述形變膜為橡膠材質;
39、所述電磁鐵位于導流板的軸線處。
40、作為改進,所述降溫組件還包括氣泵、氣囊和連接繩;
41、所述氣囊呈環形,所述氣囊固定在吸水棉內圈的底端;
42、所述氣泵固定在導流板外圈,所述氣泵輸出端與氣囊連通;
43、所述連接繩的一端固定在氣囊靠近吸水棉的一側,所述連接繩遠離吸水棉得到一端穿過吸水棉固定在導流板內壁;
44、所述連接繩有多個,且環形均勻間隔分布。
45、一種醫療公共衛生用全方位院感消毒殺菌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46、s1:開啟臭氧發生器,使其產生臭氧,并且通過噴頭排出,水箱內添加水,制冷系統啟動,通過水泵進行水循環,使冰水進入輸水管內,通過輸水管一側的出水口滴至吸水棉上;
47、s2:通過風機的工作,將外部的空氣吸入至進風殼內,吸入的空氣首先通過過濾件進行過濾,過濾之后的空氣與噴頭噴出的臭氧進行混合,帶動臭氧一同向下輸送;
48、s3:在空氣通過導流板向下繼續輸送的時候,與吸水棉進行接觸,接觸的過程中,通過吸水棉內所吸附的水進行降溫加濕,降溫加濕之后的空氣與臭氧混合物通過出風口一與出風口二排出,對于周圍進行消毒殺菌;
49、s4:裝置在長時間使用之后,可以通過拆卸進風殼對于過濾件進行更換清潔。
50、本技術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51、其一,改變導流板的形狀,使其變為倒圓臺體形,提高通過自身形狀所產生的伯努利效應,從而提高內部流動的氣流流速,提高臭氧與空氣的混合效率,能夠擴展消毒殺菌的范圍,提高消毒殺菌的效率;同時臭氧發生器的位置進行改進,提高濕進入的空氣可以第一時間與臭氧進行混合,提高混合效率,并且能夠有效防止臭氧發生器長時間受水汽影響造成壽命降低;臭氧發生器安裝在外部,在提高散熱效果的同時,能夠避免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對于降溫之后的空氣與臭氧混合物產生影響
52、其二,在空氣與臭氧從上向下輸送的過程中,帶動吸水棉內的水一同向下移動,通過攔截板對于移動到下方的水進行攔截,對多余的水進行聚集,避免對裝置造成影響,減少了水資源造成的浪費;氣體在輸送時,會與攔截板攔截的水之間相互撞擊,對于空氣與臭氧的混合物降溫,同時攔截板能夠對于輸送的空氣與臭氧進行擾流,使輸送的空氣與臭氧進行混合,同時擾流能夠擴散到更大的范圍,提高消毒殺菌效果;
53、其三,在形變膜被電磁鐵吸附發生形變之后,電磁鐵斷電,形變膜通過自身的彈力復位的過程中,彈起內部存放的水,使其再次附著在吸水棉上,同時在將水彈起的過程中,水滴會被輸送的空氣與臭氧的混合物進行撞擊,撞擊過程中水滴反彈會使水充滿導流板內部,能夠進一步增加輸送空氣的濕潤度,降低其溫度,提高消毒殺菌效果;同時在形變膜被吸附的過程中,發生形變,進一步提高對于輸送的空氣與臭氧擾流效果;
54、其四,通過氣囊的膨脹,能夠對于吸水棉進行一個按壓,使位于吸水棉下方的大量水全部擠出,流入到形變膜內部,提高形變之后形變膜內的儲水量,在形變膜失去電磁鐵的吸附之后,能夠彈起更多的水,在導流板內能夠擴散到更大的范圍對于空氣與臭氧的混合物進行降溫與加濕,從而提高消毒殺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