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站立平衡架康復訓練裝置,屬于康復醫療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中風、偏癱、腦外傷患者總數在逐年增加,多數患者自主站立困難,需要在家人或醫師的攙扶下進行行走、下肢康復,一方面由于治療周期較長,拖累家人或在醫院康復費用在經濟上承受困難,另一方面,傳統的康復設備采用外界動力驅動,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
本站立平衡架康復訓練裝置通過伺服電機牽引站立以及人員輔助,將患者綁縛在站立平衡架康復訓練裝置上,患者進行站立訓練,同時通過雙彈簧支撐的雙側立柱,患者可以自由晃動,對患者進行站立雙腿的力量和平衡力進行康復訓練,無需外界動力驅動,結構簡單,成本較低,安全性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患有偏癱、中風等下肢站立功能障礙患者提供一種輔助站立后進行站立晃動康復訓練裝置,提高患者下肢站立平衡能力,還可對下肢平衡功能能力進行評估的康復醫療器械。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術方案:站立平衡架康復訓練裝置,包括左側支撐裝置、右側支撐裝置、底座、桌面板,所述的左側支撐裝置包括左側立柱、左側支撐彈簧,所述的右側支撐裝置和左側支撐裝置關于底座左右方向的中間平面左右對稱,左側立柱、右側立柱上端固定桌面板,左側立柱、右側立柱下端分別通過左側支撐彈簧、右側支撐彈簧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站立平衡架康復訓練裝置還包括電器盒,電器盒直接或間接固定在桌面板上,所述的電器盒內設置有陀螺儀傳感器;所述的電器盒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側伺服電機、右側伺服電機,左側伺服電機輸出軸上固定的左側帶輪上纏繞有左側拉緊帶,右側伺服電機輸出軸上固定的右側帶輪上纏繞有右側拉緊帶,用于牽引患者臀部的臀部綁縛帶幫助患者站立;所述的左側支撐彈簧上設置有左側支撐位置調整機構,左側支撐位置調整機構的結構為:左側支撐彈簧外圓柱面套有可上下位置調整的左側支撐套,左側支撐套外側套有左側圓柱套筒,左側圓柱套筒下端固定在底座上,用以調整支撐彈簧的支撐位置,右側支撐彈簧上與左側支撐位置調整機構關于底座左右方向中間平面對稱設置有右側支撐位置調整機構,右側支撐位置調整機構與左側支撐位置調整機構相同;所述的左側立柱下方圓柱面上且位于左側圓柱套筒的上方套有位置可上下調整的左側固定套,用于使左側圓柱套筒和左側立柱之間為塞緊或放松狀態,使左側立柱不能晃動或自由晃動,所述的右側立柱上設置有右側固定套,右側固定套與左側固定套關于底座左右方向中間平面對稱;所述的左側固定套、右側固定套分別通過左側拉線、右側拉線連接到固定在桌面板上的拉線盒,拉線盒設置有拉線手柄,并且左側固定套、右側固定套設置有復位彈簧結構;所述的左側立柱上設置有上下位置可調整的左腿調整套,左腿調整套上固定設置有小腿橫梁,小腿橫梁左側設置有左腿固定架,小腿橫梁右側設置有右腿固定架;所述的左側立柱上設置有上下位置可調整的左腰部調整套,左腰部調整套上固定有向后方水平伸出的左側橫梁,用以防止患者向左側傾倒,所述的立柱上設置有右腰部調整套,右腰部調整套上設置有右側橫梁,右腰部調整套與左腰部調整套、右側橫梁與左側橫分別關于底座左右方向中間平面對稱;所述的左側橫梁、右側橫梁上的后方位置設置有可前后調整的患者固定桿,且右側橫梁短于左側橫梁;所述的底座上設置有左側腳跟固定套、左側腳掌固定套、右側腳跟固定套、右側腳掌固定套,用以固定患者的雙腳,左側腳跟固定套與右側腳跟固定套、左側腳掌固定套與右側腳掌固定套分別關于底座左右方向中間平面對稱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1.利用雙彈簧支撐,使患者晃動康復訓練受到柔性阻力,舒適度提高。
2.不使用外界動力源,依靠患者自身晃動進行康復訓練,安全性高。
3.彈簧支撐位置可調節,方便不同程度病情的患者使用。
4.使用陀螺儀傳感器,可檢測患者的晃動程度,以及對患者肢體偏斜程度進行評估。
5.采用患者小腿固定位置、腰部固定位置可調節機構,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6.機構簡單,成本低,便于患者接受與推廣。
附圖說明
圖1是站立平衡架康復訓練裝置的總體結構圖。
圖2是站立平衡架康復訓練裝置彈簧支撐結構示意圖。
圖3是站立平衡架康復訓練裝置患者腳掌綁縛結構示意圖。
圖4是站立平衡架康復訓練裝置小腿支撐和腰部支撐結構示意圖。
圖5是站立平衡架康復訓練裝置腰部支撐結構示意圖。
圖6是站立平衡架康復訓練裝置調整彈簧支撐功能的拉線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6,本發明的一種站立平衡架康復訓練裝置包括左側支撐裝置、右側支撐裝置、底座1、桌面板3、電器盒4、患者固定桿36、腰部橫梁28、小腿橫梁23,所述的左側支撐裝置包括左側立柱2、左側支撐彈簧12、左側固定套9、左側支撐套16、左側圓柱套筒13、左側腳掌固定套191、左側腳跟固定套19、左腿連接架20、左腿固定架24、左側橫梁26,右側支撐裝置與左側支撐裝置關于底座1左右方向對稱的中間平面左右對稱,即右側支撐裝置包括右側立柱5、右側支撐彈簧、右側固定套、右側支撐套、右側圓柱套筒、右側腳掌固定套、右側腳跟固定套、右腿連接架、右腿固定架、右側橫梁。
左側立柱2和右側立柱5上方上方固定桌面板3,方便患者雙上肢趴在上面并可靠地把持,所述的電器盒固定在桌面板3的下表面固定的向下相互平行伸出的電器盒支撐桿一、電器盒支撐桿二固定。
所述的左側立柱2為空心結構,左側立柱2下端內孔固定左側中間軸11上端,左側中間軸11的下端套緊或固定在左側支撐彈簧12的上端內孔中,左側支撐彈簧12下端內孔固定或套緊在左側下軸15的上端,左側下軸15下端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的左側支撐彈簧12外側或套有可沿左側支撐彈簧12上下移動的左側支撐套16,左側支撐套16外側同軸設置有左側圓柱套筒13,左側圓柱套筒13下端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的左側支撐套16能夠沿著左側支撐彈簧12和左側圓柱套筒13的環形空間內上下移動。左側立柱2下方位于左側中間軸11上方的圓柱面上設置有左側固定套9,左側固定套9可沿著左側立柱2上移動,左側固定套9位于左側圓柱套筒13上方,當左側固定套9向下移動,塞入到左側圓柱套筒13和左側立柱2之間的環形空間內,左側立柱2在左側固定套9和左側圓柱套筒13的固定作用下,立柱2將不能前后左右的任意方向晃動。所述的左側固定套9設置有向下方向直徑變小的圓錐面,方便塞緊左側立柱2下端和左側圓柱套筒13之間的空隙,所述的左側固定套9上端面固定有左側連接銷8,左側連接銷8上連接有左側拉線6,左側拉線6的拉緊或放松用于實現左側固定套9的上下移動,左側立柱2上套有左側復位彈簧7,左側復位彈簧7下端壓在左側固定套9的上端,左側復位彈簧7上端壓在左側立柱2上固定的左側固定環18上,用以左側拉線6放松時左側固定套9自動塞緊左側立柱2和左側圓柱套筒13,所述的左側固定套9和左側圓柱套筒13上安裝有可伸縮的防塵罩10,所述的左側支撐套16上固定有左側調整手柄14,用于調整左側支撐套16的沿上下方向的位置,使左側支撐彈簧12的支撐位置發生變化,使得左側立柱2的上下左右任意方向晃動范圍變化,方便不同病情的患者使用。所述的底座1下方安裝有帶剎車的萬向輪17,方便站立平衡架康復訓練裝置移動。
所述的左側圓柱套筒13上設置有豎直方向的貫穿槽1301,用以左側調整手柄14上下移動,從而帶動左側支撐套16上下移動,同時沿豎直方向貫穿槽1301設置有兩個以上或若干個橫向貫穿槽,用以左側調整手柄14調整到合適位置時移動到橫向貫穿槽內,防止左側調整手柄14上下移動。
所述的左側立柱2的后方設置有固定腳掌面的左側腳掌固定套191,用于固定患者的左側腳掌固定套191固定在底座1上表面上,且左側腳掌固定套191兩端通過螺栓連接在底座1上的位置可以調整,左側腳掌固定套191后方設置有左側腳跟固定套19,用于擋住患者左側腳跟,防止后移,左側腳跟固定套19固定在底座1上表面上,且其左右兩側與底座1連接螺栓位置可調整,以提高患者左腳固定的舒適度。
所述的立柱2的中間位置套有左腿調整套21,左腿調整套21上設置有鎖緊螺栓一22,用于固定左腿調整套2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左腿調整套21上固定有小腿橫梁23,小腿橫梁23上設置有左腿連接架20,左腿連接架20可沿左右方向水平設置的小腿橫梁23左右方向移動和固定,小腿橫梁23上連接左腿固定架24,且左腿固定架24可沿左腿連接架20前后方向調整和固定,小腿橫梁23右端右腿調整套固定,使左腿固定架24和右腿固定架上下調整位置在同一高度。
所述的立柱2的上端位置套有左腰部調整套27,左腰部調整套27上設置有鎖緊螺栓二25,用于固定左腰部調整套27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左腰部調整套27固定有向后方水平伸出的左側橫梁26,用于防止患者向左側傾倒。左腰部調整套27右側固定有腰部橫梁28,所述的左腰部調整套27右側固定腰部橫梁28左端,腰部橫梁28右端固定右腰部調整套左端,實現左右兩側固定患者腰部高度一致。
所述的左側橫梁26后端設置有患者固定桿36,患者固定桿36左端的圓環套在左側橫梁26上,患者固定桿左側圓環前方設置有在左側橫梁26上位置可調整固定的左側擋銷31,患者固定桿左側圓環后方設置有套在左側橫梁26上左側后圓環33,左側后圓環33上設置有鎖緊螺栓三32,所述的患者固定桿36左側設置有左側腰部固定架35,左側腰部固定架35能夠沿著患者固定桿36左右方向移動,以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左側腰部固定架35上設置有鎖緊螺栓四34來固定或放松左側腰部固定架35。與左側橫梁26相對于底座1左右中間平面對稱的右側橫梁,其長度短于左側橫梁,以使患者固定桿36向后移動時,其右端先攻右側橫梁脫出,而不必拆卸與左側橫梁的連接。
所述的電器盒4后側的左側設置有左側拉緊帶30,右側設置有右側拉緊帶29,左側拉緊帶30與電氣盒4內設置的左側伺服電機輸出軸上固定的左側帶輪連接,右側拉緊帶29與電氣盒4內設置的右側伺服電機輸出軸上固定的右側帶輪連接,患者需要幫助站立時,左側拉緊帶30、右側拉緊帶29扣合在患者穿帶的臀部綁縛帶的左右兩側,控制左側伺服電機、右側伺服電機轉動,通過左側拉緊帶30和右側拉緊帶29的牽引作用,幫助患者站立。所述的電器盒4內設置有陀螺儀傳感器,用于檢測患者晃動幅度,對康復效果進行評估;或者用于檢測患者在不進行運動康復時的雙側下肢朝哪個方向偏斜的程度,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
所述的桌面板3的后側中間位置設置有內凹的半圓形缺口301,用以適應患者上身的輪廓,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所述的桌面板3的右前方下表面設置有拉線盒38,拉線盒38上設置有拉線手柄37,拉線盒38與左側拉線6和右側拉線39連接,用于同時將左側拉線和右側拉線拉緊使左側固定套9和右側固定套上移,使患者能夠前后左右任意方向擺動,或者同時放松左側拉線6和右側拉線39,使左側固定套9和右側固定套下移,使左側立柱2和右側立柱5不能晃動,方便患者使用站立平衡架康復訓練裝置前的綁縛或者保證患者離開時的安全性。
將坐在輪椅上的患者推到站立平衡架康復訓練裝置后側,轉動拉線手柄37,使左側拉線6和右側拉線39處于放松狀態,此時站立平衡架康復訓練裝置不能搖晃,將患者固定桿36右端從右側橫梁上移出,將患者的左腳后跟部位靠在左側腳跟固定套19內,綁好左側腳掌固定套191,右腳靠在右側腳跟固定套內,綁好右側腳掌固定套,將患者的雙腳固定在底座1上,調整左腿調整套21的上下位置、左腿固定架24、右腿固定架的前后、左右方向位置并固定,以適應患者雙側小腿的位置,將患者左腿放在左腿固定架24的凹槽內,右腿放在右腿固定架的凹槽內,調整左腰部調整套27、右腰部調整套的上下高度,以適應患者的腰部高度,將患者預先穿好的臀部綁縛帶左右兩側分別扣合在左側拉緊帶30和右側拉緊帶29上,控制左側私服電機和右側私服電機,將患者緩慢拉起站立,患者上肢趴在桌面板3上,將患者固定桿36右端移入右側橫梁,調整左側后圓環33的固定位置、右側后圓環的固定位置使患者腰部空間達到較為舒適的程度,調整左側擋銷31固定位置,右側擋銷固定位置,使患者固定桿36不會發生前后移動,從而提高患者晃動時的安全性,轉動拉線手柄37,拉緊左側拉線6和右側拉線39,使左側固定套9和右側固定套上移,使左側立柱2和右側立柱5的下端通過左側支撐彈簧12和右側支撐彈簧與底座1連接,根據患者的病情調整左側調整手柄14和右側調整手柄的高度,從而調整左側支撐套16和右側支撐套的高度,使左側支撐彈簧12和右側支撐彈簧的支撐點發生變化,使站立平衡架康復訓練裝置的前后左右任意方向的晃動程度達到患者能夠承受的程度,或者在患者不晃動時,對患者身體的偏斜情況利用陀螺儀傳感器進行采集。
當患者離開站立平衡架康復訓練裝置時,將患者固定桿36右端從右側橫梁上移出,控制左側伺服電機和右側伺服電機,將患者緩慢放松,在康復醫師的幫助下坐在輪椅上,松開左側腳掌固定套191、右腳掌固定套,使患者雙腳放在輪椅上,完成康復訓練或身體偏斜狀況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