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是一種木材加工機械中樹木樹段原材料自動化去皮設備,屬于木材加工領域。
背景技術:
樹木去皮機,又叫樹木剝皮機、木材去皮機、木材剝皮機,屬于木材加工機械系列產(chǎn)品之一。樹木去皮機,就是把樹木裝上去皮機,開動機器,使剝刀能夠將原木上的皮剝去,代替了原來人工原剝皮,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樹木去皮機特點:使用方便,成本低,具有很好的剝皮效果。樹木去皮機主要適用于膠合板廠,單板廠,制材廠等。
現(xiàn)有樹木樹段去皮裝置上放置設備均是固定的,導致只能對一定尺寸范圍內樹木進行去皮工作,使用范圍差,不利于產(chǎn)品推廣,現(xiàn)有樹木樹段去皮裝置在對樹木進行去皮前,需要對樹端上進行人工涂蠟,加大勞動強度,去皮效率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木材加工機械中樹木樹段原材料自動化去皮設備,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發(fā)明使用方便,加大使用范圍,降低勞動強度,可靠性高。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木材加工機械中樹木樹段原材料自動化去皮設備,包括去皮滾筒、安裝架、放置機構、涂蠟機構、彈簧以及清潔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架上設有去皮滾筒,所述去皮滾筒右側安裝有清潔滾筒,所述清潔滾筒設置在安裝架上,所述安裝架前端設有涂蠟機構,所述涂蠟機構下方安裝有放置機構,所述放置機構設置在安裝架內部底端,所述放置機構上方設有去皮滾筒以及清潔滾筒,所述清潔滾筒下端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安裝在安裝架上,所述安裝架通過彈簧與清潔滾筒相連接,所述放置機構包括圓弧形放置板、活動板、中空桿以及絲桿,所述圓弧形放置板固定在活動板上端,所述活動板下端設有絲桿,所述絲桿下端設置有中空桿,所述絲桿下端延伸入中空桿內部,所述中空桿固定在安裝架內部底端,所述涂蠟機構包括轉盤、環(huán)形齒輪、傳動齒輪以及涂蠟滾筒,所述轉盤前端設有環(huán)形齒輪,所述環(huán)形齒輪前端安裝有傳動齒輪,所述轉盤右端設有涂蠟滾筒,所述環(huán)形齒輪與傳動齒輪進行齒輪嚙合,所述轉盤設置在安裝架前端。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架上安裝有電機,且電機前端設有傳動皮帶輪,所述去皮滾筒前端設置有輔助皮帶輪,且輔助皮帶輪與傳動皮帶輪通過皮帶相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去皮滾筒上均勻安裝有至少兩個剝刀,所述去皮滾筒通過軸承座與安裝架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放置機構設有兩個,兩個所述放置機構對稱安裝在安裝架上,兩個所述放置機構結構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清潔滾筒通過轉軸與安裝架相連接,所述清潔滾筒與轉軸通過兩個安裝板相連接,且安裝板下端設置有彈簧。
進一步地,所述活動板與安裝架連接位置設有滾珠,所述絲桿上安裝有軸承環(huán),且軸承環(huán)設置在中空桿上端,所述絲桿通過滾珠螺母副與軸承環(huán)相連接,所述軸承環(huán)與中空桿通過軸承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轉盤后端通過軸承與安裝架相連接,所述傳動齒輪下端設有伺服電機,且伺服電機固定在安裝架前端,所述涂蠟滾筒通過連接軸與轉盤相連接。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一種木材加工機械中樹木樹段原材料自動化去皮設備,本發(fā)明通過添加彈簧以及清潔滾筒,該設計可去除去皮的樹木上吸附的皮屑,提高光潔度,同時彈簧的設計,可使清潔滾筒更好的與樹木相接觸,加大去除效果。
因添加圓弧形放置板、活動板、中空桿以及絲桿,該設計便于放置樹木,同時也可調整放置板上下位置,加大使用范圍,解決現(xiàn)有樹木樹段去皮裝置上放置設備均是固定的,導致只能對一定尺寸范圍內樹木進行去皮工作,使用范圍差,不利于產(chǎn)品推廣等問題。
因添加轉盤、環(huán)形齒輪、傳動齒輪以及涂蠟滾筒,該設計實現(xiàn)對樹木的端面進行涂蠟工作,防止樹木在去皮過程中開裂,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去皮效率,解決現(xiàn)有樹木樹段去皮裝置在對樹木進行去皮前,需要對樹端上進行人工涂蠟,加大勞動強度,去皮效率差等問題。
因添加電機、輔助皮帶輪以及傳動皮帶輪,該設計可使去皮滾筒旋轉,實現(xiàn)去皮工作,因添加轉軸以及安裝板,該設計可使清潔滾筒具有活動功能,因添加滾珠,該設計加大活動板移動穩(wěn)定性,本發(fā)明使用方便,加大使用范圍,降低勞動強度,可靠性高。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yōu)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木材加工機械中樹木樹段原材料自動化去皮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一種木材加工機械中樹木樹段原材料自動化去皮設備中放置機構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一種木材加工機械中樹木樹段原材料自動化去皮設備中涂蠟機構的示意圖;
圖中:1-去皮滾筒、2-安裝架、3-放置機構、4-涂蠟機構、5-彈簧、6-清潔滾筒、7-圓弧形放置板、8-活動板、9-中空桿、10-絲桿、11-轉盤、12-環(huán)形齒輪、13-傳動齒輪、14-涂蠟滾筒。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
請參閱圖1-圖3,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木材加工機械中樹木樹段原材料自動化去皮設備,包括去皮滾筒1、安裝架2、放置機構3、涂蠟機構4、彈簧5以及清潔滾筒6,安裝架2上設有去皮滾筒1,去皮滾筒1右側安裝有清潔滾筒6,清潔滾筒6設置在安裝架2上,安裝架2前端設有涂蠟機構4,涂蠟機構4下方安裝有放置機構3,放置機構3設置在安裝架2內部底端,放置機構3上方設有去皮滾筒1以及清潔滾筒6,清潔滾筒6下端設置有彈簧5,彈簧5安裝在安裝架2上,安裝架2通過彈簧5與清潔滾筒6相連接,該設計可去除樹皮屑。
放置機構3包括圓弧形放置板7、活動板8、中空桿9以及絲桿10,圓弧形放置板7固定在活動板8上端,活動板8下端設有絲桿10,絲桿10下端設置有中空桿9,絲桿10下端延伸入中空桿9內部,中空桿9固定在安裝架2內部底端,該設計便于放置樹木。
涂蠟機構4包括轉盤11、環(huán)形齒輪12、傳動齒輪13以及涂蠟滾筒14,轉盤11前端設有環(huán)形齒輪12,環(huán)形齒輪12前端安裝有傳動齒輪13,轉盤11右端設有涂蠟滾筒14,環(huán)形齒輪12與傳動齒輪13進行齒輪嚙合,轉盤11設置在安裝架2前端,該設計實現(xiàn)機械化涂蠟工作。
安裝架2上安裝有電機,且電機前端設有傳動皮帶輪,去皮滾筒1前端設置有輔助皮帶輪,且輔助皮帶輪與傳動皮帶輪通過皮帶相連接,去皮滾筒1上均勻安裝有至少兩個剝刀,去皮滾筒1通過軸承座與安裝架2相連接,放置機構3設有兩個,兩個放置機構3對稱安裝在安裝架2上,兩個放置機構3結構相同,清潔滾筒6通過轉軸與安裝架2相連接,清潔滾筒6與轉軸通過兩個安裝板相連接,且安裝板下端設置有彈簧5,活動板8與安裝架2連接位置設有滾珠,絲桿10上安裝有軸承環(huán),且軸承環(huán)設置在中空桿9上端,絲桿10通過滾珠螺母副與軸承環(huán)相連接,軸承環(huán)與中空桿9通過軸承相連接,轉盤11后端通過軸承與安裝架2相連接,傳動齒輪13下端設有伺服電機,且伺服電機固定在安裝架2前端,涂蠟滾筒14通過連接軸與轉盤11相連接。
具體實施方式:在進行使用時,首先工作人員對本發(fā)明進行檢查,檢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話就無法進行使用了,此時需要通知維修人員進行維修,如果不存在問題的話就可以進行使用,使用前,工作人員先將樹木放置到圓弧形放置板7上,然后工作人員轉動軸承環(huán),因絲桿10通過滾珠螺母副與軸承環(huán)相連接,所以軸承環(huán)轉動帶動絲桿10向上移動,絲桿10向上移動帶動活動板8向上移動,活動板8向上移動帶動圓弧形放置板7向上移動,進而帶動樹木向上移動,當樹木與去皮滾筒1相接觸后,停止轉動軸承環(huán),該設計便于放置樹木,同時也可調整放置板上下位置,加大使用范圍。
工作人員啟動伺服電機,伺服電機工作帶動傳動齒輪13旋轉,因環(huán)形齒輪12與傳動齒輪13進行齒輪嚙合,所以傳動齒輪13旋轉帶動環(huán)形齒輪12旋轉,環(huán)形齒輪12旋轉帶動轉盤11旋轉,轉盤11旋轉帶動涂蠟滾筒14繞著轉盤11轉動,該設計實現(xiàn)對樹木的端面進行涂蠟工作,防止樹木在去皮過程中開裂,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去皮效率。
涂蠟完成后,工作人員啟動電機,電機工作帶動傳動皮帶輪旋轉,因輔助皮帶輪與傳動皮帶輪通過皮帶相連接,所以傳動皮帶輪旋轉帶動輔助皮帶輪旋轉,輔助皮帶輪旋轉帶動去皮滾筒1旋轉,去皮滾筒1旋轉帶動剝刀轉動,實現(xiàn)對樹木進行去皮工作,同時清潔滾筒6在彈簧5作用下與樹木接觸,然后清潔滾筒6可去除去皮的樹木上吸附的皮屑。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發(fā)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fā)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jīng)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