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經編機用針的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經編機用針的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經編機用針的固定裝置,如圖5所示,其中間板4上的凸起5及彈片6通常加 工在一起,當針桿2在進行插拔時,中間板4上的凸起5和彈片6會同時動作以定位和夾緊 針桿2。但是在長時間的使用后,彈片6本身會發生一定的形變及塑性變形,這些都會影響 針桿插拔力度的一致性并導致插拔力度的迅速下降而出現針桿松動。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新型經編機用針的固定裝 置,該裝置制造成本低,定位準確,使用方便,拆卸快速。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案來實現一種新型經編機用針的固定裝置,其所用的針由針頭、針桿及凹槽構成;所用的固 定裝置由上蓋板、中間板和下蓋板焊接而成;其特征是中間板上加工有凸起、彈片以及缺 口,凸起和彈片相互獨立,彈片的伸長方向與針桿插入中間板的方向相同,缺口邊緣加工有 圓角;針桿沿導向槽插入固定裝置內,直至凹槽與中間板的凸起完全咬合以實現針桿的定 位。其中在中間板上的凸起及彈片加工有圓角。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中間板上的凸起及彈片在針桿插入時分別獨立作用,其優點 是1、提高了針桿在中間板上定位的準確度;2、優化了中間板結構,降低了中間板的加工難度;3、大幅提高了針桿在中間板內的插拔次數,提高了定位的牢靠性;4、保證了針桿插拔力度的一致性;5、由于縮短了彈片的長度尺寸,從而有效的減小中間板的尺寸,使本固定裝置可 以應用到更小的使用場合;6、中間板上彈片的伸長方向與針桿插入方向的一致可使針桿順利準確插入中間 板。
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針的結構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間板的結構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4是圖3的俯視圖。圖5是現有經編機用針的固定裝置的定位示意圖。[0019]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固定定位示意圖一。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固定定位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說明。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用針在針桿2上加工有凹槽3。針桿2沿導向槽9 插入中間板4,針桿2上的凹槽3與中間板4上的凸起5完全咬合在一起,同時中間板上的 彈片6受針桿2的側邊7的擠壓發生彈性變形而緊緊壓住針桿2,從而實現針桿2的準確、
牢靠固定。如圖3、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固定裝置是由上蓋板10、中間板4和下蓋板12疊 加焊接在一起,以圓弧端并齊定位。中間板4的長度短于上蓋板10及下蓋板12,在焊接后 形成一段空缺13,載體11的一端插入空缺13并用粘接膠膠結固定;載體11通常是壓電雙
曰t±" 曰曰/T °如圖6、圖7所示,針桿2沿導向槽9插入中間板4時,由于針桿2在插入時的擠 壓,中間板4上的彈片6發生彈性變形而擠壓住針桿2,同時彈片6的位置也從A處移動到 E處(即從附圖中的虛線位置移動到實線位置),直至針桿2上的凹槽3與中間板4上的凸 起5完全咬合,彈片6的位置再從E點恢復的最終的B點,針桿的位置也到達D點。以實現 針桿2在中間板4上的準確牢靠固定。針桿2從中間板4拔出時,針桿2的側邊7先將彈片6擠壓至E,待針桿2上的凹 槽3與中間板4上的凸起6脫離至位置C時,中間板4上的彈片6從位置E復位到位置A。
權利要求一種新型經編機用針的固定裝置,所用的針由針頭(1)、針桿(2)及凹槽(3)構成;所用的固定裝置由上蓋板(10)、中間板(4)和下蓋板(12)焊接而成,其特征是中間板上加工有凸起(5)、彈片(6)以及缺口(8),凸起(5)和彈片(6)相互獨立,彈片的伸長方向與針桿(2)插入中間板(4)的方向相同;缺口(8)邊緣加工有圓角;針桿(2)沿導向槽(9)插入固定裝置內,直至凹槽(3)與中間板的凸起(5)完全咬合以實現針桿的定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經編機用針的固定裝置,其特征是在中間板(4)上的 凸起(5)及彈片(6)加工有圓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經編機用針的固定裝置,其所用的針由針頭、針桿及凹槽構成;所用的固定裝置由上蓋板、中間板和下蓋板焊接而成;中間板上加工有凸起、彈片以及缺口,凸起和彈片相互獨立,彈片的伸長方向與針桿插入中間板的方向相同,缺口邊緣加工有圓角;針桿沿導向槽插入固定裝置內,直至凹槽與中間板的凸起完全咬合以實現針桿的定位。本實用新型制造成本低,定位準確,使用方便,拆卸快速。
文檔編號D04B27/00GK201634846SQ20102016120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16日
發明者楊莉莉, 蔡穎憲, 許文龍, 許致中, 趙爭鋒 申請人:奈瓷(西安)應用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