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精梳棉麻滌交織隱約提條面料及其加工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精梳棉麻滌交織隱約提條面料及其加工工藝,該面料的經紗采用CJ11.5tex+T150D,緯紗均采用CJ11.5tex;面料經密為492根/10cm,緯密為314.5根/10cm,幅寬147.5cm,織物組織為8片綜提條。其加工工藝在漿紗、織造等工序中采用了特殊的工藝技術。本發明的有益之處在于:該產品利用棉麻和滌著色不同,表里組織變化交錯,形成隱約條紋,達到了新穎獨特的外觀。產品為高支異經多頁綜小提花,通過優選各道工序的工藝參數,制定詳細的方案措施,攻克了經起圈、緯斷等技術難題,順利地完成了該品種的生產織造。該工藝的實現,為同類產品的開發生產提供了借鑒。
【專利說明】一種精梳棉麻滌交織隱約提條面料及其加工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織領域的面料及其加工工藝,特別是涉及一種精梳棉麻滌交織隱約提條面料及其加工工藝。
(二)【背景技術】
[0002]當今在紡織品原料的應用上,天然纖維因其具有其它任何纖維無法比擬的舒適性,優良的服用性,被廣泛的應用,以天然纖維制做的服裝備受青睞。但人們在追求舒適、健康、回歸自然的同時,又追求美的感受。精梳棉麻滌交織隱約提條布就是為了滿足現代社會人們的這一需求,在棉麻原料的面料中加入滌綸長絲,通過組織變化形成若隱若現的隱約條紋,使面料具有靈動感和一絲神秘感。目前市場上還沒有發現同類產品的出現,相關技術資料也未發現有公開。
(三)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基于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種精梳棉麻滌交織隱約提條面料及其加工工藝。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5]本方案的精梳棉麻滌交織隱約提條面料,該面料的經紗采用CJ11.5tex+T150D,緯紗均采用CJ11.5tex ;面料經密為492根/10cm,緯密為314.5根/10cm,幅寬147.5cm,織物組織為8片綜提條。
[0006]本方案精梳棉麻滌交織隱約提條面料的加工工藝,其技術要點在于以下步驟:
[0007]⑴、漿紗工藝
[0008]漿料配方:TSF-3:50kg,FY-88:25kg,1799PVA:25kg,SQ-1:6kg,BE-1:8kg,FLY-3:2kg。
[0009]漿液指標:漿箱粘度18",漿箱溫度98°C,漿鍋粘度前鍋12〃后鍋12.5〃,漿鍋溫度前鍋96°C后鍋96°C,漿箱含固量16%,漿鍋含固量前鍋12.01%后鍋13.96%。
[0010]漿紗工藝指標:上漿率前鍋12.3%后鍋8.9%,回潮率:前鍋6.3%后鍋2%。
[0011](2)、織造工藝
[0012]機上工藝:采用豐田710-190多臂織機,織機速度625轉/分。
[0013]后梁:高度Omm,前后50mm ;停經架:高度Omm,前后+30mm ;邊撐:墊片4mm,織口板高度4mm,針環形式:S環;開口時間300°,經紗張力180kg,開口動程32?30mm,平穩時間290°,平穩量4格,來源空氣壓力6Mpa,入緯時間90° T0,緯到達時間230° TW,綜框高度112mm。
[0014]本發明的有益之處在于:該產品利用棉麻和滌著色不同,表里組織變化交錯,形成隱約條紋,達到了新穎獨特的外觀。產品為高支異經多頁綜小提花,通過優選各道工序的工藝參數,制定詳細的方案措施,攻克了經起圈、緯斷等技術難題,順利地完成了該品種的生產織造。該工藝的實現,為同類產品的開發生產提供了借鑒。(四)【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附圖為本方案面料的基礎組織結構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7]一、產品設計
[0018]1、設計構思
[0019]該產品的設計主要是用來做春秋的女式套裝和襯衣面料,利用棉麻纖維和純滌纖維的不同染色性能,使得成品具有異色提條的效果。為達到此設計目的,在整體設計上經向以純棉高支紗為主體,配以少量滌綸長絲,緯向采用棉麻混紡紗,使布面呈現自然粗獷外觀和挺括的手感,面料主體組織以平紋為主,在提條處采用表里組織分段錯位,使滌綸絲與棉紗在表里之間交替變換位置,再通過染棉不染滌,從而形成異色隱約條,染色后布面紋理變化自然生動。
[0020]2、規格設計
[0021]通過對面料風格的確定,為達到面料風格的需求,織物組織規格設計為:
[0022]CJ11.5tex+T150D/CJll.5tex, 492/314.5 根 /10cm,147.5cm,8 片綜提條。
[0023]緯向循環為:A12*6+B12*9+A12*4+B12*6+A12*9+B12*4=456根。(基礎組織分別為A組織和B組織。實際緯向組織排列為:A組織6個循環+B組織9個循環+A組織4個循環+B組織6個循環+A組織9個循環+B組織4個循環,合計456根。)
[0024]為防止T150D紗線在織造時摩擦后絲束分離起毛,T150D選用重網低彈網絡絲。
[0025]二、工藝流程
[0026]1、紡紗工藝流程:清花、梳棉、預并、條并卷、精梳、并條、粗紗、細紗、絡筒。
[0027]2、織造工藝流程:整經、漿紗、穿筘、織造、檢驗、修織、定等。
[0028]3、染整工藝流程:燒毛、堿氧一浴、定型、絲光、染棉、上料拉寬。
[0029]三、技術要點及重點解決措施
[0030]1、織造技術要點
[0031]該品種經紗為棉和滌長絲,由于兩種經紗伸長差異較大,加上組織浮點差異較大,經紗縮率不同極易造成經紗起圈,平紋加雙層組織綜片數較多,在織造中經紗承受拉力大,且前后綜片中的紗線受拉伸張力有一定的差異,易出現經斷.基于此特點。在試織前,產品開發人員進行了細致的工藝研究,針對該產品特性,制定相應的措施,確定關鍵工序的各項工藝,確保研制項目的順利完成。
[0032]2、漿紗技術要點
[0033]⑴、漿紗性能分析
[0034]該品種經紗為異經,由于兩種經紗性能差異較大,必需采用雙漿鍋漿紗,總經根數8022根,其中T150D僅200根,計算漿紗T150D單漿鍋覆蓋系數(%):
[0035]
號數X0.037X 總經根數 ÷漿槽工作寬度 XlOO=16.7X0.037X200 ÷
[0036]
1800x100=1.68[0037]備注:漿槽工作寬度單位為毫米。
[0038]T150D的漿鍋覆蓋系數僅為1.68%,由于只能走雙漿鍋的漿紗工藝路線,T150D根數及少,紗線在進漿鍋到烘干前易出現打綹現象,在烘干后干分絞處崩斷,因此T150D放在后漿鍋,CJ11.6tex放在前漿鍋,使T150D紗線路線較短,紗線自由狀態區間減少,且兩種紗線的張力、伸長率、回潮率、上漿率可以分別控制,確保漿紗中兩種紗線減少斷頭,以滿足織造要求。
[0039]⑵、漿紗工藝指標確定
[0040]漿料配方:因考慮T150D易起圈將T150D放在前2片綜,CJl1.6tex放在后6片綜,所以紗線在織造時受拉力較大,為解決T150D紗線在織造時摩擦后絲束易分離起毛和提高CJ11.6tex紗線的強力,選用粘著力較強的漿料,漿料配方以變性淀粉為主要漿料再配以適當的PVA。
[0041]漿料配方:
[0042]
【權利要求】
1.一種精梳棉麻滌交織隱約提條面料,其特征在于:該面料的經紗采用CJ11.5tex+T150D,緯紗均采用CJ11.5tex ;面料經密為492根/10cm,緯密為314.5根/10cm,幅寬147.5cm,織物組織為8片綜提條。
2.一種精梳棉麻滌交織隱約提條面料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 該工藝的技術要點在于以下步驟: ⑴、漿紗工藝 漿料配方:TSF-3:50kg, FY-88:25kg,1799PVA:25kg,SQ-1:6kg, BE-1:8kg,FLY-3:2kg ; 漿液指標:漿箱粘度18",漿箱溫度98°C,漿鍋粘度前鍋12"后鍋12.5",漿鍋溫度前鍋96°C后鍋96°C,漿箱含固量16%,漿鍋含固量前鍋12.01%后鍋13.96% ; 漿紗工藝指標:上漿率前鍋12.3%后鍋8.9%,回潮率:前鍋6.3%后鍋2% ; ⑵、織造工藝 機上工藝:采用豐田710-190多臂織機,織機速度625轉/分; 后梁:高度0mm,前后50mm ;停經架:高度0mm,前后+30mm ;邊撐:墊片4臟,織口板高度4mm,針環形式:S環;開口時間300°,經紗張力180kg,開口動程32?30mm,平穩時間290°,平穩量4格,來源空氣壓力6Mpa,入緯時間90° TO,緯到達時間230° TW,綜框高度112mm。
【文檔編號】D03D15/00GK103866463SQ201210557112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8日
【發明者】王美蘭, 宋瑞忠, 李婷, 於濤, 周學軍, 蔡衛中, 周偉, 蘇耀全, 魏鳳桐, 李云霞 申請人:天津天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