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應用于制鞋領域的原料皮處理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應用于制鞋領域的原料皮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從屠宰后動物胴體上剝下的鮮皮,經初步加工、腌制或曬干燥后,未經鞣制成革的皮,通常稱為原料皮;具有使用價值的原料皮多為哺乳動物皮,包括牛皮、豬皮、羊皮、馬皮、驢皮、魚皮、袋鼠皮、鴕鳥皮和鱷魚皮等。原料皮通常分為制革原料皮和毛皮原料皮。按動物種類可分為牛皮、羊皮類、豬皮等;按重量分,如犢牛皮、中牛皮和大牛皮等;按動物雌雄分,如公牛皮、母牛皮、閹牛皮和胎牛皮等;按生產季節分,有春皮、夏皮、秋皮、冬皮。制革原料皮常按防腐方法分類,毛皮原料皮還可按毛被的形態分為小毛細皮、大毛細皮、粗毛皮和雜毛皮。在制鞋領域中,鞋面可以使用各種材質,可以是天然皮革、人造合成材料或織物等。因為天然皮革上具有毛孔,使得皮革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從而能使腳保持涼爽,所以皮革在鞋面材料的選擇上具有明顯的優勢;而且,天然皮革的塑性可進一步適應腳的形狀,使腳進行呼吸和有助于腳功能的發揮,相反,鞋面為人造合成材料時,表現出來的是彈性性能,這意味著鞋幫面不會像天然皮革一樣符合腳的開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天然皮革制成的鞋子,這也是整個制鞋領域的發展趨勢。當鞋面選擇天然皮革時,對原料皮的處理是整個工藝過程中極為關鍵的步驟,傳統的原料皮處理過程主要分為幾步:1、裁剪;2、熨燙平整;3、上色;4、拋光。原料皮處理后的品質一般是通過光澤度和使用壽命來體現,在步驟2中熨燙時的溫度均是由工人隨意選擇,而沒有一個合理的范圍,這樣會導致溫度過高時對原料皮的結構產生破壞,溫度過低時對原料皮的熨燙效果不佳,從而影響到原料皮表面的毛孔平整度,進而影響到步驟3中的上色過程;在步驟3中上色時,通常是在原料皮表面涂上各種顏色的鞋油后,然后將其放入烘干房進行烘干,傳統處理過程中,烘干時的溫度、相對濕度、壓力和烘干時間也是隨意設置,從而影響到上色鞋油在原料皮表面的附著力,以及鞋油在原料皮表面的覆蓋效果,進而影響到原料皮處理后的光澤度和使用壽命,所以,確定一個合適的工藝參數,對原料皮的處理工藝顯得尤為重要,對整個制鞋工藝流程也極為關鍵。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應用于制鞋領域的原料皮處理工藝,該處理工藝通過優化原料皮處理過程中的工藝參數,從而提高原料皮處理后的光澤度和使用壽命。本發明的實現方案如下:
一種應用于制鞋領域的原料皮處理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Ca)將待處理的原料 皮進行裁剪處理;
(b)將裁剪處理后的原料皮表面均勻的涂上助燙劑;
(c)將涂上助燙劑的原料皮進行熨燙處理,從而使得原料皮的毛孔平整;(d)將熨燙平整后的原料皮表面均勻上色后烘干;
Ce)將經過上色后的原料皮表面涂上細蠟后進行拋光處理。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步驟(C)中,熨燙的溫度為180 220°C;所述步驟(d)中,烘干條件為:烘干溫度為45 55°C、烘干時間為2 3小時、相對濕度為35 40%。進一步的,所述步驟(C)中,熨燙的溫度為200°C;所述步驟(d)中,烘干條件為:烘干溫度為50°C、烘干時間為2.5小時、相對濕度為37%。進一步的,所述步驟(C)中,熨燙的溫度為190°C;所述步驟(d)中,烘干條件為:烘干溫度為48°C、烘干時間為2.2小時、相對濕度為36%。進一步的,所述步驟(C)中,熨燙的溫度為210°C;所述步驟(d)中,烘干條件為:烘干溫度為52°C、烘干時間為2.7小時、相對濕度為38%。本發明中原料皮優先為生羊皮,但是不局限于生羊皮,也可為其他種類的原料皮。本發明的優點在于:通過科學實驗為依據,在原料皮的傳統處理工藝過程中,合理選擇原料皮的熨燙溫度,從而在不破壞原料皮整體表面的基礎上,達到提高原料皮毛孔平整度的目的,為提高原料皮處理后的光澤度和使用壽命奠定基礎;通過科學實驗為依據,在原料皮的傳統處理工藝過程中,在原料皮表面上色后,合理選擇烘干條件,從而使得上色鞋油能更好的附著在原料皮表面,進而提高了原料皮處理后的光澤度和使用壽命。
圖1為原料皮處理后的光澤度受熨燙溫度影響的示意圖; 圖2為原料皮處理后的光澤度受烘干溫度影響的示意 圖3為原料皮處理后的光澤度受烘干時間影響的示意 圖4為原料皮處理后的光澤度受相對濕度影響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僅限于此。實施例1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應用于制鞋領域的原料皮處理工藝,在傳統的原料皮處理工藝中,為了提高原料皮處理后的品質,均是通過改進設備、優化原料、以及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來實現,而從未有相關技術人員聯想到優化處理過程中的工藝參數,相反的,現有的技術人員認為優化工藝參數對原料皮的品質不會產生多大影響;本發明公開的處理工藝就是針對現有存在的技術偏見,在傳統的原料皮處理工藝基礎上,通過優化其中的工藝參數,從而達到提高原料皮處理后的光澤度和使用壽命的目的,其具體步驟以下步驟:
(a)將待處理的原料皮進行裁剪處理;
(b)將裁剪處理后的原料皮表面均勻的涂上助燙劑;
(c)將涂上助燙劑的原料皮在180 220°C的溫度下熨燙整,使得原料皮的毛孔平整;
(d)將熨燙整后的原料皮表面均勻上色后烘干,整個烘干過程在烘干房中進行,且烘干條件為:烘干溫度為45 55°C、烘干時間為2 3小時、相對濕度為35 40% ;(e)將經過上色后的原料皮表面涂上細蠟后進行拋光處理。上述處理步驟中主要優化的工藝參數包括:原料皮熨燙過程中的溫度,原料皮上色處理過程中的烘干溫度、烘干時間、相對濕度。本發明的一個發明點在于優化步驟(C)中原料皮的熨燙溫度,當熨燙溫度升高時,雖然會增加原料皮表面的毛孔平整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原料皮處理后的光澤度,但當溫度過高時,原料皮表面會在熨燙過程中受到高溫破壞,從而降低原料皮處理后的使用壽命,嚴重時會導致整個原料皮報廢,增加整個制鞋過程的加工成本;當熨燙溫度過低時,會導致原料皮表面的毛孔由于溫度過低而并未熨燙平整,從而影響到接下來的上色處理時上色鞋油在原料皮表面的附著效果,最終降低原料皮處理后的光澤度,并且由于上色鞋油在原料皮表面未能很好的附著,從而導致原料皮表面的上色層容易出現裂紋,降低原料皮處理后的使用壽命;故應綜合考慮,選擇一個適當的熨燙溫度,以獲得一個較高的光澤度和較長的使用壽命。為了得到一個最佳的熨燙溫度,本發明做了步驟(C)中原料皮的熨燙溫度對原料皮處理后的光澤度和使用壽命的影響實驗,實驗過程中,通過光澤儀來量取原料皮表面的光澤度,使用壽命通過耐折試驗機對處理后的原料皮進行彎折直至其表面的上色層出現裂紋所需的彎折次數來體現,耐彎折次數越多,證明其使用壽命越長,實驗過程中,采用相同材質的原料皮,步驟(d)中的烘干條件為:烘干溫度為50°C、烘干時間為2.5小時、相對濕度為37%,且在整個試驗中其他工藝參數保持不變,只改變熨燙溫度,且熨燙溫度分別選取為 I4(rc、i5(rc、 i6(rc、i7(rc、i8(rc、i9(rc、20(rc、2i(rc、22(rc、23(rc、24(rc、25(rc、260°C,實驗結果由圖1和表一所不。表一不同熨燙溫度的原料皮耐彎折次數
權利要求
1.一種應用于制鞋領域的原料皮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Ca)將待處理的原料皮進行裁剪處理; (b)將裁剪處理后的原料皮表面均勻的涂上助燙劑; (c)將涂上助燙劑的原料皮進行熨燙處理,從而使得原料皮的毛孔平整; Cd)將熨燙平整后的原料皮表面均勻上色后烘干; Ce)將經過上色后的原料皮表面涂上細蠟后進行拋光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制鞋領域的原料皮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中,熨燙的溫度為180 220°C ;所述步驟(d)中,烘干條件為:烘干溫度為45 55°C、烘干時間為2 3小時、相對濕度為35 4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制鞋領域的原料皮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中,熨燙的溫度為200°C ;所述步驟(d)中,烘干條件為:烘干溫度為50°C、烘干時間為2.5小時、相對濕度為37%。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制鞋領域的原料皮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中,熨燙的溫度為190°C ;所述步驟(d)中,烘干條件為:烘干溫度為48°C、烘干時間為2.2小時、相對 濕度為36%。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制鞋領域的原料皮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中,熨燙的溫度為210°C ;所述步驟(d)中,烘干條件為:烘干溫度為52°C、烘干時間為2.7小時、相對濕度為38%。
6.根據權利要求1 5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制鞋領域的原料皮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皮為生羊皮。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應用于制鞋領域的原料皮處理工藝,包括步驟(a)將待處理的原料皮進行裁剪處理;(b)將裁剪處理后的原料皮表面均勻的涂上助燙劑;(c)將涂上助燙劑的原料皮進行熨燙處理,從而使得原料皮的毛孔平整;(d)將熨燙平整后的原料皮表面均勻上色后烘干;(e)將經過上色后的原料皮表面涂上細蠟后進行拋光處理。本發明通過優化原料皮處理過程中的工藝參數,從而提高原料皮處理后的光澤度和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C14B1/58GK103103298SQ20131006924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5日
發明者馮永剛, 劉鷹 申請人:成都卡美多鞋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