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紡制多色紗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紡制多色紗線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紡制多色紗線裝置。
背景技術:
在紡紗過程中,當紗線中加入多種顏色纖維,織成面料時,面料表面色彩豐富、層次清晰,從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但是先有技術中各個紗線在編捻時不分開(如圖1),編捻后紗線顏色不均勻,影響的紡織效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紡制多色紗線裝置,將三個不同顏色的粗紗同時通過機臺的后羅拉、中羅拉、前羅拉牽伸,再通過中空環錠包覆加捻,使得整條紗線表面含有連續性的三個顏色,且三個顏色排列順序不變,同時分布均勻。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紡制多色紗線裝置,包括前羅拉、中羅拉、后羅拉和分紗導紗器,所述前羅拉上方依次安裝有中羅拉、中間分紗導紗器、后羅拉和分紗導紗器,所述中間分紗導紗器和分紗導紗器結構相同,所述分紗導紗器大體成矩形,所述分紗導紗器上面等間隔并排開有若干個凹槽,所述凹槽貫通分紗導紗器前后兩面,所述中間分紗導紗器和分紗導紗器結構相同,所述中間分紗導紗器和分紗導紗器上的凹槽前后一一對應,紗線依次穿過分紗導紗器的凹槽、后羅拉、中間分紗導紗器的凹槽、中羅拉,所述紗線穿過中羅拉后在前羅拉牽伸成絮條,所述絮條經過中空環錠包覆加捻成紗線。所述中間分紗導紗器和分紗導紗器上的凹槽最少有3個。所述中間分紗導紗器和分紗導紗器上的凹槽為U字型。所述凹槽的長度為20mm 25mm,寬為4mm 6mm,深度為8_ 10mm。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紡制多色紗線裝置,主要更換了一部分和增加了一部份:更換部分是在后羅拉前端的導紗器更換成本發明的分紗導紗器。粗紗色紗通過本分紗導紗器,使得不同顏色粗紗在進入后羅拉時不會無序的混合在一起,使得各個顏色的粗紗按要求排列順序進入后羅拉;增加部分是在中羅拉和后羅拉之間增加了一套分紗導紗裝置,使得從后羅拉出來的有序粗紗色紗進入中羅拉時不會無序的混合在一起,使得各個顏色的粗紗按要求排列順序進入中羅拉牽伸。當粗紗經過前、中、后羅拉的牽伸,形成按要求排列順序的顏色絮條,經中空環錠的包覆加捻,制成顏色層次鮮明、靚麗外觀的紗線。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在中空環錠包覆加捻系統基礎上,將粗紗導紗系統上的導紗器更換成分紗導紗器裝置,通過中后羅拉的牽伸,在中空環錠的包覆加捻時,制成表面顏色均勻層次鮮明的紗線。
[0011]圖1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中間分紗導紗器5或分紗導紗器4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如圖2和3所示,一種紡制多色紗線裝置,包括前羅拉1、中羅拉2、后羅拉3和分紗導紗器4,所述前羅拉I上方依次安裝有中羅拉2、中間分紗導紗器5、后羅拉和分紗導紗器4,所述中間分紗導紗器5和分紗導紗器4結構相同,所述分紗導紗器4大體成矩形,所述分紗導紗器4上面等間隔并排開有若干個凹槽,所述凹槽貫通分紗導紗器4前后兩面,所述中間分紗導紗器5和分紗導紗器4結構相同,所述中間分紗導紗器5和分紗導紗器4上的凹槽前后一一對應,紗線6依次穿過分紗導紗器4的凹槽、后羅拉3、中間分紗導紗器5的凹槽、中羅拉2,所述紗線6穿過中羅拉2后在前羅拉I牽伸成絮條,所述絮條經過中空環錠包覆加捻成紗線。所述中間分紗導紗器5和分紗導紗器4上的凹槽最少有3個。所述中間分紗導紗器5和分紗導紗器4上的凹槽為U字型。所述凹槽的長度為20mm 25mm,寬為4mm 6mm,深度為8_ 10mm。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紡制多色紗線裝置,主要更換了一部分和增加了一部份:更換部分是在后羅拉前端的導紗器更換成本發明的分紗導紗器。粗紗色紗通過本分紗導紗器,使得不同顏色粗紗在進入后羅拉時不會無序的混合在一起,使得各個顏色的粗紗按要求排列順序進入后羅拉;增加部分是在中羅拉和后羅拉之間增加了一套分紗導紗裝置,使得從后羅拉出來的有序粗紗色紗進入中羅拉時不會無序的混合在一起,使得各個顏色的粗紗按要求排列順序進入中羅拉牽伸。當粗紗經過前、中、后羅拉的牽伸,形成按要求排列順序的顏色絮條,經中空環錠的包覆加捻,制成顏色層次鮮明、靚麗外觀的紗線。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原有中空環錠包覆加捻系統中加裝和改裝分紗導紗裝置,保證各個顏色的粗紗按要求排列順序有序的進入后羅拉和中羅拉,使得在前中羅拉牽伸時,各個顏色能夠按要求顏色排列順序牽伸出絮條,再經中空環錠的包覆加捻,制成表面顏色層次鮮明,靚麗外觀的紗線。實際使用中,選擇腈綸羊毛混紡(混紡比例:70%腈綸,30%羊毛)粗紗,顏色為紅色,腈綸羊毛混紡(混紡比例:70%腈綸,30%羊毛)粗紗,顏色為黃色,腈綸羊毛混紡(混紡比例:70%腈綸,30%羊毛)粗紗,顏色為藍色。三種原料分別通過分紗導紗器4的三個凹槽,然后進入后羅拉3,再通過中羅拉2和后羅拉3之間的中分紗導紗器的相應凹槽,然后進入中羅拉2 ;經中羅拉2和前羅拉I的牽伸形成絮條。絮條經過中空環錠的包覆加捻,制成所需的顏色層次鮮明靚麗外觀的紗線。
權利要求1.一種紡制多色紗線裝置,包括前羅拉(I)、中羅拉(2)、后羅拉(3)和分紗導紗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羅拉(I)上方依次安裝有中羅拉(2)、中間分紗導紗器(5)、后羅拉和分紗導紗器(4),所述中間分紗導紗器(5)和分紗導紗器(4)結構相同,所述分紗導紗器(4)大體成矩形,所述分紗導紗器(4)上面等間隔并排開有若干個凹槽,所述凹槽貫通分紗導紗器(4)前后兩面,所述中間分紗導紗器(5)和分紗導紗器(4)結構相同,所述中間分紗導紗器(5)和分紗導紗器(4)上的凹槽前后--對應,紗線(6)依次穿過分紗導紗器(4)的凹槽、后羅拉(3)、中間分紗導紗器(5)的凹槽、中羅拉(2),所述紗線(6)穿過中羅拉(2)后在前羅拉(I)牽伸成絮條,所述絮條經過中空環錠包覆加捻成紗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紡制多色紗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分紗導紗器(5)和分紗導紗器(4)上的凹槽最少有3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紡制多色紗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分紗導紗器(5)和分紗導紗器(4)上的凹槽為U字型。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紡制多色紗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長度為20mm 25mm,寬為4mm 6mm,深度為8mm 10mnin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紡制多色紗線裝置,其前羅拉上方依次安裝有中羅拉、中間分紗導紗器、后羅拉和分紗導紗器,所述分紗導紗器大體成矩形,所述分紗導紗器上面等間隔并排開有若干個凹槽,所述凹槽貫通分紗導紗器前后兩面,所述中間分紗導紗器和分紗導紗器結構相同,所述中間分紗導紗器和分紗導紗器上的凹槽前后一一對應,紗線依次穿過分紗導紗器的凹槽、后羅拉、中間分紗導紗器的凹槽、中羅拉,所述紗線穿過中羅拉后在前羅拉牽伸成絮條,所述絮條經過中空環錠包覆加捻成紗線。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粗紗導紗系統上的導紗器更換成分紗導紗器裝置,再通過中后羅拉的牽伸,在中空環錠的包覆加捻時,制成表面顏色均勻層次鮮明的紗線。
文檔編號D01H13/04GK203049135SQ20132002162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5日
發明者蘇志超, 薛文良, 江治明, 張瑞寅 申請人:東華大學, 寶紡(廣州)紡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