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原絲用蒸汽牽伸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碳纖維生產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密封效果好,蒸汽壓力穩定的碳纖維原絲用蒸汽牽伸裝置。碳纖維原絲用蒸汽牽伸裝置,其包括用于牽伸的蒸汽箱,所述的蒸汽箱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迷宮密封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迷宮密封腔的端部連接有壓輥密封裝置,所述的壓輥密封裝置包括殼體,所示的殼體內設置有主動輥,主動輥的上方設置有傳動輥,在靠近迷宮密封腔一側的殼體上設置有與傳動輥接觸的光棍,殼體的下方設置有對主動輥下端密封的第一填料箱,第一填料箱內設置有填料,殼體的上方設置有對光棍上端密封的第二填料箱,第二填料箱內設置有填料。本實用新型的密封效果好,有利于蒸汽箱中的壓力恒定。
【專利說明】碳纖維原絲用蒸汽牽伸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碳纖維生產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密封效果好,蒸汽壓力穩定的碳纖維原絲用蒸汽牽伸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碳纖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進行蒸汽牽拉延伸,但現有的蒸汽牽拉裝置包括蒸汽箱和兩側設置的迷宮密封腔,由于迷宮密封腔的一端開口,迷宮密封腔的保壓效果有限,蒸汽箱內的蒸汽壓力得不到保證,蒸汽牽伸的效果受到影響,碳纖維的牽伸度達不到要求,無法滿足后續碳纖維生存的要求。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在迷宮密封腔的端部設置了壓輥密封裝置,提高整個蒸汽牽伸裝置的密封效果,有利于蒸汽壓力的穩定和平衡,即也有利于碳纖維的牽伸度,方便后續的碳纖維生產加工的要求。
[0004]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碳纖維原絲用蒸汽牽伸裝置,其包括用于牽伸的蒸汽箱,所述的蒸汽箱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迷宮密封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迷宮密封腔的端部連接有壓輥密封裝置,所述的壓輥密封裝置包括殼體,所示的殼體內設置有主動輥,主動輥的上方設置有傳動輥,在靠近迷宮密封腔一側的殼體上設置有與傳動輥接觸的光棍,殼體的下方設置有對主動輥下端密封的第一填料箱,第一填料箱內設置有填料,殼體的上方設置有對光棍上端密封的第二填料箱,第二填料箱內設置有填料。
[0006]所述的傳動輥為橡膠輥,采用橡膠輥能夠提升傳動輥與主動輥和光輥之間的密封效果。
[0007]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本實用新型在迷宮密封腔的端部設置了壓輥密封裝置,通過各個壓輥之間的密封來提高整個蒸汽牽伸裝置的密封效果,從而保證了碳纖維在蒸汽牽伸裝置中的牽伸效果,滿足后續加工生產的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通過下面結合附圖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優點將變得顯而易見。其中:
[0010]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中I為填料,2為第一填料箱,3為主動輥,4為光輥,5為傳動輥,6為殼體,7為第二填料箱,9為迷宮密封腔,10為蒸汽箱。
【具體實施方式】[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13]如圖1所示的碳纖維原絲用蒸汽牽伸裝置,其包括用于牽伸的蒸汽箱10,所述的蒸汽箱10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迷宮密封腔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迷宮密封腔9的端部連接有壓輥密封裝置,所述的壓輥密封裝置包括殼體6,所示的殼體6內設置有主動輥3,主動輥3的上方設置有傳動輥5,在靠近迷宮密封腔一側的殼體6上設置有與傳動輥接觸的光棍4,殼體的下方設置有對主動輥下端密封的第一填料箱,第一填料箱內設置有填料,殼體的上方設置有對光棍上端密封的第二填料箱,第二填料箱內設置有填料。
[0014]所述的傳動輥為橡膠輥,采用橡膠輥能夠提升傳動輥與主動輥和光輥之間的密封效果。
[0015]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實用新型在迷宮密封腔的端部設置了壓輥密封裝置,通過各個壓輥之間的密封來提高整個蒸汽牽伸裝置的密封效果,從而保證了碳纖維在蒸汽牽伸裝置中的牽伸效果,滿足后續碳纖維生產加工的要求。
[0017]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即公開范圍內,仍可作一些修正或改變,故本實用新型的權利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限定的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碳纖維原絲用蒸汽牽伸裝置,其包括用于牽伸的蒸汽箱,所述的蒸汽箱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迷宮密封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迷宮密封腔的端部連接有壓輥密封裝置,所述的壓輥密封裝置包括殼體,所示的殼體內設置有主動輥,主動輥的上方設置有傳動輥,在靠近迷宮密封腔一側的殼體上設置有與傳動輥接觸的光棍,殼體的下方設置有對主動輥下端密封的第一填料箱,第一填料箱內設置有填料,殼體的上方設置有對光棍上端密封的第二填料箱,第二填料箱內設置有填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纖維原絲用蒸汽牽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輥為橡膠輥。
【文檔編號】D06B19/00GK203411791SQ201320430811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8日
【發明者】范軍亮, 李陽, 胡培賢, 李輝, 李春紅, 王平, 王偉, 郭建強 申請人:中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