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近窗型衣物晾干裝置。具體涉及一種配置有突出的剛性框架結構的衣物晾干裝置,所述剛性框架結構通常連接至沿窗臺外且易于夠到的房屋外墻的下方。用于掛上或取下衣物的繩或線以平行設置的方式設置在所述剛性框架結構內。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使平行設置的繩或線沿所述剛性框架結構內的剛性突出桿、可往復移動到所述窗臺外不易夠到的地方,同時還能維持所述繩或線的平行設置的裝置,因此,本發明可大幅提高晾干衣物在近窗臺處的空間利用率。本發明易操作,耐用,可靠且極少需要維護。
背景技術:
“洗衣”一詞在韋氏詞典(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laundry)中的定義為:需要洗或已經洗好的衣服、毛巾、被單等等。在本發明中,“晾衣架”一詞也可指代“一種用于晾干衣物的架子”。
將衣物掛接到衣物晾干裝置中的繩或線上,或者將衣物從衣物晾干裝置中的繩或線上分離,也可分別稱為衣物的“掛上”和“取下”。
在現有技術中,安裝在窗戶上的或靠近窗戶安裝的衣物晾干裝置是熟知的。以下將對該裝置進行舉例說明:
US5,725,111(Choi)公開了一種“安裝在窗戶上的晾衣架”,
KR101345916(Kyu)描述了一種“用于陽臺的晾衣架”,
KR20130058370(Youn)公開了一種“窗戶框架用的晾衣架”,
CN203234505(Kailun)描述了一種“晾衣架”,
KR101256645(Kyng)公開了一種“帶有晾衣架的窗戶鎖定裝置”,
CN202249590(Liu)描述了一種“帶有晾衣架的防盜窗”。
常見的近窗型的衣物晾干裝置包含兩個突出的平行設置的剛性臂件,所述剛性臂件沿窗戶下方的房屋外墻外延伸設置,或所述剛性臂件安裝在窗戶框架上。兩個臂件之間具有橫跨且連接在所述兩個臂件之間的連續、平行設置的繩,其中,所述衣物掛到繩上以供風干,且衣物晾干后從所述繩上取下。通常,由于平行設置的兩根繩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當連續設置的繩與窗戶的距離增大時,從所述繩上掛上和取下衣物就逐漸變得困難。
以色列專利124,108(Lavi)描述了一種衣物晾干裝置,其中連續且平行設置的繩或線橫跨且連接在沿窗戶下方的房屋外墻向外延伸的兩個平行設置的剛性臂件之間。若使用者需要,所述平行設置的繩或線可沿剛性臂件往復移動。繩或線的可移動性使得更易于從平行設置的繩或線上掛上或取下衣物,所述平行設置的繩或線遠離設置在突出且平行設置的臂件的窗戶側。所述繩或線的運動由運行路徑為環形(回路)的拉繩機構驅動,且所述拉繩機構與每個臂件上滑動設置的環狀部件連接。所述環狀部件與繩或線連接。以色列專利124,108描述了上述拉繩機構,所述拉繩機構易磨損及撕裂,這是由于繩與金屬臂件之間的摩擦以及拉繩上潮濕衣物施加的重量所引起的負力影響,因此,當頻繁和/或長期使用所述晾衣裝置時,需要經常維護和/或更換繩。另外,使用所述晾衣裝置時,橫跨的繩或線的平行設置依賴于拉繩在兩個剛性臂件上的相鄰兩對環狀部件的協同拉動。如上文所述,所述拉繩易磨損和撕裂,因此,當經常使用所述晾衣裝置時,所述拉繩機構需要經常維護,以確保連續的、橫跨的繩或線以平行設置的方式沿著所述兩個臂件穩定的運動。
本發明的近窗型衣物晾干裝置是一種包含兩個平行設置的突出剛性桿的架子。在所述桿之間,橫跨且連接有可往復運動的連續的、平行設置的繩或線。本發明中用于驅動所述平行設置的繩或線沿著剛性突出桿移動的機構,易操作,耐用,可靠且極少需要維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衣物晾干裝置為一種框架結構,所述框架結構連接至易于從窗臺夠到的房屋外墻的下方位置,且具有用于掛上或取下衣物的平行設置的橫跨繩。所述繩設置在平行于窗戶的框架中,且所述繩可往復移動至窗戶外夠不到和夠得到的位置處。
本發明衣物晾干裝置包括以下元件:
兩個平行的、長度相等的、中空的、剛性材料剖面桿(two parallel,equal in length,hollow,rigid material,profile bars,分別縮寫為HRMPB),所述剖面桿設有沿每根桿長度方向穿過的開口通道,
兩根滑行桿,
兩個窗戶側主軸外殼結構(two window side spindle housing structures,分別縮寫為WSSHS),
兩個遠離窗戶側主軸外殼結構(two far from window side spindle housing structures,分別縮寫為FF-WSSHS),
窗戶側主軸外殼結構之間的連接桿(a connection bar between the window side spindle housing structures,縮寫為CBB-WSSHS),
遠離窗戶側主軸外殼結構之間的連接桿(a connection bar between the far from window side spindle housing structures,縮寫為CBB-FF-WSSHS),
鋸齒桿,
環路引導線以及平行設置的衣物裝載繩。
每一窗戶側主軸外殼結構由以下各部件組成:
由剛性材料制成的頂端敞口型盒子,所述盒子的一面與房屋外墻固定連接,所述盒子的相對面連接至所述HRMPB并與所述HRMPB連通設置,所述WSSHS的盒子的壁面之間設有可往復轉動的旋轉桿,所述旋轉桿垂直連接于房屋墻壁,以及
螺紋滾筒結構,所述螺紋滾筒結構與所述盒子的壁面之間的旋轉桿的中心位置附近固定連接。
所述WSSHS上盒子的壁面之間的可往復運動的旋轉桿與所述CBB-WSSHS連接,且隨著所述WSSHS上所述盒子的壁面之間的可往復運動的旋轉桿的旋轉而旋轉,因此,設置在所述兩個WSSHS中所述盒子的壁面之間的可往復運動的旋轉桿和所述兩個WSSHS同步旋轉。
每個FF-WSSHS由以下各部件組成:
由剛性材料制成的頂端敞口型盒子,
設置在所述FF-WSSHS上盒子的壁面之間的可往復運動的轉動桿,所述轉動桿垂直連接于房屋墻壁,
回轉滾筒結構,所述設有沙漏狀結構的回轉滾筒結構固定連接在所述FF-WSSHS中的轉動桿的中心位置附近。
所述鋸齒桿由以下各部分組成:
長度相等的細長桿段,
滑行支撐元件以及連接鉸鏈。
所述由剛性材料制成的細長桿段通過連接鉸鏈彼此連接,所述連接鉸鏈可使鋸齒桿實現回縮設置到拉伸設置的可逆折疊。
所述滑行支撐元件包括剛性材料塊件,所述剛性材料塊件各自連接至一對平行設置的自由回轉滑輪和衣物繩連接元件。
所述滑行支撐元件交替連接至所述連接鉸鏈,其中連接鉸鏈作為樞軸與所述滑行支撐元件中的自由回轉滑輪連接。
本發明的衣物晾干裝置的框架結構是這樣構造的:所述兩個FF-WSSHS與所述CBB-WSSHS的末端連接,所述兩個FF-WSSHS連接至所述CBB-FF-WSSHS,且將所述兩個FF-WSSHS中的每一個連接至其中一個HRMPB末端處的WSSHS。
所述滑行桿沿著每一個HRMPB的開口通道的相對側固定,從而在所述滑行桿的末端和WSSHS之間留有間隙,所述滑行桿的另一端與所述FF-WSSHS連接。
每一所述HRMPB上的開口通道的邊緣與HRMPB的相對側之間的增量沿著所述固定有滑行桿的HRMPB大幅減小。
所述鋸齒桿插設至每個所述HRMPB中,當鋸齒桿處于拉伸狀態時,所述鋸齒桿的設置方式可促使所述滑行支撐元件沿滑行桿平穩的滑行。
在每一個HRMPB中,環路引導線在朝向FF-WSSHS方向設置的所述鋸齒桿的末端處連接滑行支撐元件。另外,所述環路引導線緊緊地橫跨在具有沙漏狀結構的回轉滾筒結構與螺紋滾筒結構之間。
所述環路引導線緊緊地纏繞在所述回轉滾筒結構上,且纏繞在所述回轉滾筒結構的螺紋上。所述環路引導線也圍繞具有沙漏狀結構的回轉滾筒結構的中心而纏繞。
在所述鋸齒桿的回縮設置中,所述鋸齒桿的細長桿段在滑行桿與WSSHS之間的間隙中相互按壓。
通過旋轉設置在WSSHS上盒子的壁面之間的可往復運動的旋轉桿,設置在兩個WSSHS之間的回轉滾筒結構則隨之旋轉,即,螺紋滾筒結構的旋轉會引起設置在每一HRMPB中的環形引導線,沿FF-WSSHS的設置方向拉動鋸齒桿末端處的滑行支撐元件進行往復運動,從而通過鋸齒桿的細長桿段將連接在一起的滑行支撐元件逐個拉到HRMPB的開口通道和滑行桿之間的增量位置處,即,引起所述滑行支撐元件中的所述輪子按壓住HRMPB中的開口通道并沿著所述開口通道的內部進行滑行,且引起鋸齒桿中鄰近交替設置的連接鉸鏈的連接處的細長桿段按壓住所述滑行桿。
所述鋸齒桿的可逆式拉伸設置可逆地增大連接到滑行支撐元件中衣物繩連接元件中平行設置的衣物裝載繩之間的距離,因此便于方便地夠到所述窗臺,且可高效地利用衣物晾干裝置的框架內全部區域內的衣物晾干功能。
建造包含本發明的衣物晾干裝置中的各種元件時所利用的所述“剛性材料”的材質為金屬或/和塑料。
優選的,每一個FF-WSSHS的盒子具有連接板,在未連接側的邊緣處設置的具有螺齒的連接板沿盒子壁面突出設置,所述螺齒緊緊地按壓到FF-WSSHS中螺紋滾筒結構的凹槽中,因此,可防止環形導引線脫離凹槽。
優選的,每根滑行桿在未連接到所述衣物晾干裝置的FF-WSSHS的桿的末端處設有一個斜坡。所述斜坡分別輔助滑行支撐元件上升和下降到滑行桿。
優選的,每個滑行支撐元件在鋸齒桿朝向FF-WSSHS設置的末端段由剛性材料塊件組成,所述剛性材料塊件具有兩對平行設置的自由回轉滑輪和衣物繩連接元件。
優選的,本發明衣物晾干裝置中的鋸齒桿的滑行支撐元件中的衣物繩連接元件為自由回轉滑輪或鉤件或突出桿。
優選的,本發明衣物晾干裝置中的所述CBB-WSSHS與設置在所述WSSHS中的可往復運動的旋轉桿連接,以促使所述WSSHS中的旋轉桿手動旋轉。
優選的,本發明衣物晾干裝置中的WSSHS的、至少一個的可往復運動的旋轉桿連接至促使所述旋轉桿的進行手動旋轉的曲柄。或者,所述WSSHS中的至少一個的可往復運動的旋轉桿與所述促使旋轉桿的進行電動旋轉的馬達連接。
優選的,本發明衣物晾干裝置中的CBB-FF-WSSHS與所述WSSHS中的兩個可往復運動的旋轉桿連接,從而促使兩個FF-WSSHS中設有沙漏狀結構的回轉滾筒結構的同步旋轉。
優選的,本發明衣物晾干裝置中設置在每一個WSSHS頂端的敞口型盒子由將設置在所述WSSHS頂端的盒子和與房屋外墻連接的蓋子可逆式封閉。通常,所述蓋子由剛性金屬材料制成。
優選的,本發明衣物晾干裝置中的每一個FF-WSSHS的頂端敞口型盒子設有可封閉的蓋子。
優選的,本發明衣物晾干裝置中的CBB-WSSHS和CBB-FF-WSSHS均由桿段構成,且所述桿段通過快速配合型連接器可逆地相互連接。
優選的,本發明衣物晾干裝置中設置在每一個FF-WSSHS頂端的敞口型盒子沿水平方向的剖面為矩形形狀。
優選的,本發明衣物晾干裝置中設置在每一個FF-WSSHS頂端的敞口型盒子具有平行于外墻的敞口面。
附圖說明
為了更好地了解并領會本發明的實際應用,提供以下附圖以供下文中參考。應注意的是,附圖僅作為實施例給出,而決不限制本發明的范圍。不同的組件由數字標號表示。
圖1為本發明衣物晾干裝置的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2為插入到如圖1所示的衣物晾干裝置的HRPMB中滑行桿的俯視圖。
圖3為插入到不同于圖2所示的HRPMB的滑行桿的側面剖視圖。
圖4為四個滑輪的側視圖,所述設置環路引導線的滑輪連接到沿如圖1所示的衣物晾干裝置中的滑行桿滑行的鋸齒桿。所述鋸齒桿為打開狀態的拉伸設置。
圖5為如圖4所示的鋸齒桿拉伸設置時的側面剖視圖。
圖6為如圖4和圖5所示處于拉伸狀態的鋸齒桿回縮設置時的側面剖視圖。
圖7為如圖1所示的WSSHS的側視圖。
圖8為如圖1所示的WSSHS的俯視圖。所述WSSHS的頂端為敞口設置。
圖9為圖1中所示FF-WSSHS的側視圖。所述FF-WSSHS的頂端為敞口設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一種衣物晾干裝置的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在下文中使用下列縮寫:
中空剛性材料剖面桿,縮寫為:HRMPB,附圖中標示為(16)。
窗戶側主軸外殼結構,縮寫為:WSSHS,附圖中標示為(22)。
遠離窗戶側主軸外殼結構,縮寫為:FF-WSSHS,附圖中標示為(24)。
窗戶側主軸外殼結構之間的連接桿,縮寫為CBB-WSSHS,附圖中標示為(26)。
遠離窗戶側主軸外殼結構之間的連接桿,縮寫為:CBB-FF-WSSHS,附圖中標示為(28)。
本發明為一種近窗型衣物晾干裝置(10)。圖1為衣物晾干裝置的俯視圖。所述衣物晾干裝置(10)通常連接到從所述窗臺(14)易于夠到的房屋外墻(12)下方的位置處。本發明的衣物晾干裝置(10)的各組件如圖1所示:
所述衣物晾干裝置包含兩個中空的剛性材料剖面桿(HRMPB)(16),所述HRMPB沿房屋外墻伸出設置,且所述HRMPB通常由長度相同、長邊開口的中空金屬或/和塑料型材制成。橫跨在HRMPB(16)之間平行設置一組,通常為但不限于,4到12根繩或線(18)。所述繩(18)用于掛上和取下衣物。在下文中,所述“繩”(18)一詞指代以平行且橫跨設置在所述HRMPB(16)之間的繩和/或線和/或帶子。
每根繩(18)的兩端均與所述滑行支撐元件(46)連接,所述滑行支撐元件(46)是滑行機構(19)(見下文所述)的一個組成元件,所述滑行機構(19)可使平行且連續設置的繩(18)沿著兩個突出設置的HRMPB(16)進行往復和受控滑行。所述滑行支撐元件(46)具有以下配置,通過諸如(但不限于)鉤件或突出桿(附圖中均未示出)的配件,使得所述繩能夠便捷地連接到繩連接元件。優選的,如圖1所示,所述滑行支撐元件(46)連接到為滑輪(20)結構的繩連接元件。
如圖1所示,所述每根繩(18)均為閉合環路,且在所述HRMPB(16)中相對設置的兩個自由回轉滑輪(20)之間拉緊設置。所述滑輪(20)促使所述環路繩(18)沿所述HRMPB(16)之間的任一圓周方向進行移動。所述滑輪(20)連接到滑行機構(19),所述滑行機構(19)促使所述滑行支撐元件(46)的受控滑行移動,從而滑輪(20)沿著所述HRMPB(16)滑離和滑向房屋外墻(12),同時維持連續繩之間的平行設置。如圖4、圖5和圖6所示的滑行機構(19)的結構圖。
韋氏詞典(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laundry)將“主軸”定義為“機器的長而薄的零件,所述零件圍繞某物旋轉或某物圍繞所述零件旋轉”。在本發明上下文中,所述“主軸外殼結構”一詞指代其中環路線(或繩)圍繞旋轉滾筒結構進行轉動的結構,詳見下文描述。
如圖7、圖8和圖9所示的WSSHS(22)和FF-WSSHS(24)的結構圖,每根平行設置的HRMPB(16)的一端連接到所述窗戶側主軸外殼結構(WSSHS)(22),且另一端連接到遠離窗戶側主軸外殼結構(FF-WSSHS)(24)。所述CBB-WSSHS(26)連接在兩個WSSHS(22)和第二桿之間,所述CBB-FF-WSSHS(28)連接于所述兩個FF-WSSHS(24)之間。如圖1所示,所述HRMPB(16)、CBB-WSSHS(26)和CBB-FF-WSSHS(28)之間的連接形成剛性且穩定的矩形框架結構。
每根HRMPB(16)上設有扁平且光滑的滑行桿(36),所述滑行桿(36)插入到所述HRMPB(16)中,且與所述HRMPB(16)上開口通道(34)的內壁連接。圖2為插入到HRMPB(16)中滑行桿(36)的俯視圖。所述滑行桿(36)在HRMPB(16)內部連接到FF-WSSHS(24),且所述滑行桿(36)接近但未接觸于所述WSSHS(22)而設置。優選的,朝向所述WSSHS(22)設置的每根滑行桿(36)的末端設有斜坡(38)。
所述HRMPB(16)的另一個實施例,見圖3所示,所述滑行桿(36)插入到所述剛性剖面桿(16a)中,所述剛性剖面桿(16a)不同于圖2所示的HRMPB(16)。在所述剛性剖面桿(16a)中,所述滑行桿(36)插入到剛性剖面桿(16a)側面上的縱切口(39)中,且所述滑行桿(36)并未連接到所述剛性剖面桿(16a)上開口通道(34)的內壁。
現參考使所述滑行支撐元件(46)沿著所述HRMPB(16)進行往復和受控滑行運動的滑行機構(19)。
所述設置在每根HRMPB(16)中的滑行機構(19)由圖2和圖3所示的平滑固定的滑行桿(36)以及帶鋸齒的桿組成,所述帶鋸齒的桿被稱為鋸齒桿(40),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鋸齒桿(40)插入到所述HRMPB(16)中。
“鋸齒”一詞在韋氏詞典中的(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laundry)定義為:“某一過程中一系列較短的急劇轉彎、轉角或交替”。所述鋸齒桿(40)由通過鉸鏈相互連接、長度相等的桿段組成,每個桿段(41)通常由(但不限于)材質為金屬或塑料的剛性型材制成。如圖4、圖5和圖6所示,沿著所述鋸齒桿(40)將所述桿段(41)進行連接的鉸鏈交替設置在所述連接鉸鏈(43)與滑行元件鉸鏈(45)之間。所述滑行元件鉸鏈(45)與所述滑行支撐元件(46)連接。所述滑行支撐元件(46)為按“行列”逐個對齊設置的塊件結構。在所述實施例中,所述滑輪(20)連接到每個滑行支撐元件(46),且滑行支撐塊件與平行設置在每個滑行支撐元件(46)兩側上的一對輪子(47)相連接。所述輪子(47)上的樞軸(45)也可作為所述滑行支撐元件(46)的鉸鏈。所述連接鉸鏈(43)和樞軸(45)共同實現桿段(41)之間的連接過程中靈活且急劇的角度移動和變化,從而使所述鋸齒桿(40)形成鋸齒設置。每個滑輪(20)通過平行板(21)連接到所述滑行支撐元件(46),其中所述平行板(21)沿滑行支撐元件(46)伸出設置。每個滑輪(20)設置在平行板(21)之間,且所述滑輪(20)由實現其自由旋轉的樞軸(23)連接。
優選的,所述滑行支撐元件在每個鋸齒桿(40)的末端段(48)大于所述滑行支撐元件(46),且所述滑行支撐元件具有兩對平行設置的輪子(47),沿房屋外墻(12)方向設置的一對輪子與桿段(41)連接,如上文所述。在遠離房屋外墻(12)方向上設置的第二對輪子通過樞軸((45)與所述滑行支撐元件(46)連接,但并未連接至所述鋸齒桿(40)。由耐用且柔性的材料制成的環路引導線(50)(或引導繩或引導帶)沿每根HRMPB(16)的內部,從所述WSSHS(22)運行到所述FF-WSSHS(24)。所述環路引導線(50)連接到每根鋸齒桿(40)末端處的滑行支撐元件(46)或末端段(48),以實現鋸齒桿(40)的受控運動,詳見下文描述。
所述鋸齒桿(40)為從近乎展開的伸展設置方式(如圖5所示)反復地交替至封閉的回縮設置方式(如圖6所示)。在上述兩種設置方式以及在所述伸展設置到回縮設置之間的往復移動過程中,設置在所述滑行元件鉸鏈(45)的水平對齊面下方的所有連接鉸鏈(43)在水平平面上均保持對齊設置。
如圖7和圖8中所示的沿所述WSSHS(22)往復轉動的環形引導線(50)以及如圖9所示的設置在所述兩個HRMPB(16)中的FF-WSSHS(24)。所述WSSHS(22)和FF-WSSHS(24)沿水平方向的剖面圖通常為矩形形狀。
圖7為所述WSSHS(22)的側視圖,圖8為所述WSSHS(22)的俯視圖。所述圖7和圖8描述了一個頂端敞口型結構,并未圖示頂端可逆封閉蓋子(17)。所述WSSHS(22)設有頂端敞口型的剛性材料盒子(54),所述盒子(54)通常為(但不限于)金屬和/或塑料型材制成。所述盒子(54)通常固定連接至房屋外墻(12)(見圖8所示),而在相對側,也就是面對房屋外墻側,所述盒子(54)連接至所述HRMPB(16)并與所述HRMPB(16)連通設置。所述盒子(54)通常(但未必)由可逆封閉蓋子(17)蓋合,所述蓋子的設置便于對所述WSSHS(22)進行清潔和維護。所述蓋子(17)通常由耐用、剛性金屬型材制成,且在鄰近房屋墻壁側設有扁平的、突出設置的板(15)。所述蓋子(17)可逆地分別連接到盒子(54)和房屋外墻(12)。當所述蓋子(17)可逆地脫離所述盒子(54)時,所述設置在板(15)上的孔(29)與位于盒子(54)鄰近房屋墻壁側的上部中的孔(29a)對齊設置。螺釘(33)(見圖1所示)穿過孔(29)和孔(29a),并將所述盒子(54)固定連接至房屋墻壁。另外的螺釘(33)穿過盒子(54)鄰近房屋墻壁側下部設置的孔(29b),進一步將所述盒子(54)固定連接至房屋外墻(12)。設置在所述盒子(54)中的帶有縱向凹槽的旋轉桿(56)垂直連接與所述房屋墻壁(12)的盒子壁面與HRMPB(16)的盒子壁面之間。在所述旋轉桿(56)的中心位置附近,所述旋轉桿(56)的表面包覆有螺紋滾筒結構(58)。所述穿孔型的螺紋滾筒結構(58)設有與所述旋轉桿(56)中的凹槽匹配但并未與所述旋轉桿(56)連接的螺齒,即,所述螺紋滾筒結構(58)沿著旋轉桿(56)自由滑行。優選的,設置在遠端帶有螺齒的板(60)沿盒子(54)的壁面伸出設置。所述板(60)上的螺齒緊緊地按壓至所述螺紋滾筒結構(58)的凹槽中。所述旋轉桿(56)與如圖1所示的CBB-WSSHS(26)連接。所述CBB-WSSHS(26)分別與兩個WSSHS(22)連接。通過在兩個方向上手動旋轉所述CBB-WSSHS(26),所述設置在兩個WSSHS(22)中的旋轉桿(56)也隨之旋轉。優選的,在所述CBB-WSSHS(26)的相對側,通常由手動操作的至少一個曲柄(52)與所述旋轉桿(56)連接。通過曲柄(52)旋轉CBB-WSSHS(26)一個結構中的旋轉桿(56),所述CBB-WSSHS(26)和另一個WSSHS(22)中的旋轉桿(56)也隨之旋轉。另一種實施例,將電動馬達通過曲柄(如圖7所示)或通過與所述旋轉(56)的直接連接來實現對旋轉桿(56)的旋轉。
所述環形引導線(50)緊緊地圍繞螺紋滾筒結構(58)而纏繞。所述設置在板(60)上的螺齒緊緊地將繩或線按壓到螺紋滾筒結構(58)的凹槽中。所述螺紋凹槽和用于按壓的螺齒可防止繩或線從螺紋滾筒結構中“脫離”。所述螺紋滾筒結構(58)沿著旋轉桿(56)的自由移動促使繩或線直接插設并維持在螺紋滾筒結構(58)的凹槽中。通過旋轉螺紋滾筒結構(58),環路引導線(50)在所述螺紋滾筒結構上轉動,且所述環路引導線(50)的轉動方向取決于螺紋滾筒結構(58)的轉動方向,所述環路引導線(50)被迫沿著移離或移向房屋外墻(12)的任一方向上,在所述HRMPB(16)的內部移動。由于旋轉桿連接在兩個WSSHS(26)之間,設置在兩個WSSHS(26)中的環路引導線(50)在相同方向上就以相同或相近的步調進行移動。
圖9為所述FF-WSSHS(24)的側視圖。所述FF-WSSHS(24)由剛性材料制成的頂端敞口型矩形盒子組成,所述剛性材料通常為但不限于金屬或塑料材料,或由圖9所示的三壁式結構(62)組成。所述三壁式結構(62)與所述HRMPB(16)固定連接并與所述HRMPB(16)連通設置。以垂直于HRMPB(16)的開口方向設置的所述轉動桿(32)設置在所述三壁式結構(62)中。具有沙漏狀結構的回轉滾筒結構設置在每一個WSSHS(24)中轉動桿(32)的中心位置附近。所述轉動桿(32)沿三壁式結構(62)延伸設置且連接到CBB-FF-WSSHS(28)(見圖1),且經由所述轉動桿(32)連接到第二個FF-WSSHS(24)中的沙漏狀回轉滾筒結構(64)。通過旋轉所述WSSHS(22)中的螺紋滾筒結構(58)而回轉的環路引導線(50),穿過HRMPB(16)且在所述沙漏狀回轉滾筒結構(64)中的狹窄頸部部分中進行回轉。所述回轉滾筒結構(64)的旋轉帶動轉動桿(32)旋轉,所述轉動桿(32)的旋轉通過CBB-FF-WSSHS(28)的旋轉帶動設置在第二個FF-WSSHS(24)中的沙漏狀回轉滾筒結構(64)的同步旋轉。
優選的,如圖1所示,所述CBB-WSSHS(26)和CBB-FF-WSSHS(28)均由桿段構成。所述桿段通常為但不限于1米長左右。所述桿段通常通過快速配合型的連接器實現彼此連接和分離。所述CBB-WSSHS(26)和與之平行設置的CBB--FF-WSSHS(28)的長度可根據所使用桿段段數的選擇而變化。通常使用的桿段段數在1到3之間。
現參考所述鋸齒桿(40)通過環路引導線(50)的運動而實現的伸展/回縮過程。
通過旋轉CBB-WSSHS(26),WSSHS(24)的盒子壁面之間的旋轉桿(56),從而使設置在兩個WSSHS中的螺紋滾筒結構(58)旋轉。所述螺紋滾筒結構(58)的旋轉引起每個HRMPB(16)中的環路引導線(50),可逆地沿FF-WSSHS方向拉到和移動設置在所述鋸齒桿(46)或末端段(48)的滑行支撐元件,且拉到和移到至HRMPB(16)中的開口通道(34)與滑行桿(36)之間的增量位置處。所述滑行支撐元件(46)的移動引起鋸齒桿(40)從回縮設置拉伸到拉伸設置狀態(如圖5所示),在所述回縮設置中鋸齒桿(40)的細長桿段(41)在HRMPB(16)中在滑行桿(36)與WSSHS(22)之間的間隙中向彼此按壓(如圖6所示),而在所述拉伸設置中的細長桿段(41)則按壓住所述滑行桿(38)。
通過將滑行支撐元件(46)逐步移動到HRMPB(16)中的開口通道(34)與滑行桿(36)的增量位置處,所述鋸齒桿(40)的細長桿段(41)的設置會有所變化。當滑行支撐元件(46)逐個進入增量位置處時,一旦進入,所述滑行支撐元件(46)按壓住滑輪(20),且沿著HRMPB(16)中開口側的開口通道(34)的邊緣(34a)在內部滑行(如圖2所示)。同時,所述鋸齒桿(40)交替設有連接鉸鏈(43)的細長桿段(41)的連接部分按壓住滑行桿(38)(如圖5所示)。
當所述CBB-WSSHS(26)在相反方向上轉動,環路引導線(50)的移動方向則發生反轉,即,上文描述的鋸齒桿(40)的拉伸設置反轉,從而將鋸齒桿(40)的拉伸設置改變為回縮設置。
圖1和圖5圖示了連接到滑行支撐元件(46)的滑輪(20)。所述連續設置的滑輪可往復移動,當鋸齒桿(40)逐步運動為拉伸設置時(逐個)可實現彼此的遠離設置,且連續設置的滑輪可往復移動,當鋸齒桿(40)逐步運動為回縮設置(逐個)時可實現彼此的靠近設置。
通常,潮濕衣物的掛上過程是在橫跨在兩個面對面的滑輪之間的環路繩(18)上逐步完成的。通過逐步旋轉的CBB-WSSHS(26)和逐步拉伸的鋸齒桿(40),第一對面對面設置的滑輪在下一對滑輪之間形成一距離,從而使得沿窗臺(14)外易于夠到設置在滑輪之間的繩或線(18)。通過繼續旋轉CBB-WSSHS(26),第一對滑輪沿FF-WSSHS(24)的設置方向上移動,且第二對面對面設置的滑輪在下一對滑輪之間形成一距離,從而使得可從窗臺掛上下一個繩或線,依次類推,直到掛上所有繩或線為止。衣物晾干后,通過逐步回縮所述鋸齒桿(40),以與掛上潮濕衣服相反的過程取下晾干的衣物。
應清楚的是,本發明中陳述之實施例和附圖的描述僅用于更好地理解本發明,而并不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還應清楚的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本發明后可對附圖和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內。